本期目录

2002年, 第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12-3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193-1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美罗培南和其他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Etest法测定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554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11.5%的大肠埃希菌和29%的肺炎克雷伯菌产生ESBLs。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对ESBLs阳性菌的MIC值明显高于ESBLs阴性株;而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产ESBLs株和不产ESBLs株的MIC值没有明显差别。对于肠杆菌属细菌,美罗培南的活性最高(敏感率95%),其次是亚胺培南(82%)、头孢吡肟(71%)、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57%~59%)。美罗培南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仅为亚胺培南的1/8;对于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这2种碳青霉烯类的MIC值分布相似。美罗培南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很高。结论: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类的活性依次是美罗培南(敏感率94.6%)、亚胺培南(90.1%)、头孢吡肟(77.6%)、头孢哌酮舒巴坦(77.5%)及头孢他啶(76.6%)。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197-1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耐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溶脲脲原体(Uu)的发生率和特性,探讨耐四环素Uu与血清型的关系。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从性传播疾病(STD)病人分离出来的50株Uu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作血清学分型。结果:Uu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6%(18/50)、10%(5/50)和50%(25/50);且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用代谢抑制试验对10株四环素耐药和10株四环素敏感的Uu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发现两者之间血清学分布无差异(P>0.05),但以Uu4型菌株常见。结论:Uu对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Uu菌株耐药性与血清学分布无明显差异,但以Uu4型菌株常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00-2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及时诊治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对320例以白带增多为主诉的患者采用BV快速检测诊断BV,并对诊断BV的150例患者按1∶1随机数字表分别进入全身治疗组(A组)和局部治疗组(B组),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采用上海市鸿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BV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A组:75例,口服甲硝唑500mg,每日2次,共7d;B组:75例,0.75%甲硝唑胶囊5g,每天2次置入阴道,共5d。所有患者于用药后1~2周及4~6周进行随诊,观察临床症状、体征,阴道pH,及重复BV快速检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320 例中检出BV150例, 检出率为46.9%。全部150 例BV患者完成第1次随访, A组和B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2.7%(69/75)及81.3%(61/75) (P<0.05)。完成第2次随访的患者为128例, 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9%(60/66)及77.4%(48/62)(P<0.05)。结论:BV快速测试剂盒诊断BV, 设备简单、快速、方便。BV采用甲硝唑全身治疗方法, 治愈率高, 复发少, 优于甲硝唑局部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02-20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菌产CTXM3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子传播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革兰阴性菌医院感染无重复株共378株,进行药敏试验和ESBLs产酶株的检测;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质粒转移实验、质粒谱及耐药质粒酶切指纹分析、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TEM、CTXM基因及其克隆测序进行ESBLs基因分型和质粒定位。结果:ESBLs的检出率为16.9%(64/378),其中CTXM3型产酶株占20.3%(13/64);CTXM3基因定位在66kb和75kb2种接合性质粒上,66kb的质粒同时携带TEM1基因;从不同来源的CTXM3产酶株中可以分离到同种耐药质粒,染色体DNA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为不同的克隆株。结论:CTXM3型ESBLs产酶株的传播机制以质粒介导为主,并可能存在局部携带CTXM3基因耐药质粒的爆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07-2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芦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126例,其中呼吸道感染64例,泌尿道感染62例。剂量用法:芦氟沙星口服,第1日用量400mg每日1次,第2日至疗程结束用量200mg每日1次;氧氟沙星,200~300mg每日2次。疗程为5~14d。结果:芦氟沙星与氧氟沙星临床疗效评价病例数分别为65例和61例,两药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3%93.4%,细菌阳性率分别为87.7%和83.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2%和94.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和8.2%。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表明芦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11-2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我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用Etest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大部分产ESBLs菌株体外对头孢噻肟耐药而对头孢他啶敏感,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M的阳性率分别为68%、39%和83%,序列分析证实TEM扩增产物均属于TEM1基因,CTXM扩增产物均属于CTXM3基因,而SHV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12、SHV11或SHV1基因。结论:CTXM3和SHV12是我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尚未发现TEM起源ESBLs。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15-2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42例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为<0.5ng/ml,0.5~<2.0ng/ml,2.0~<10.0ng/ml 和≥10ng/ml4个等级。结果:若以血清PCT ≥0.5ng/ml 为阳性阈值‚则血清PCT 检测对细菌感染(含立克次体病)诊断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0.2%,‚阳性预测值为45.0%,‚阴性预测值为89.6%,阳性似然比为2.51,阴性似然比为0.35。结论: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18-2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肺炎链球菌的鉴定采用涂片革兰染色、胆汁溶菌试验及Optochin纸片鉴定,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药敏试验采用青霉素Etest试验及部分抗生素琼脂扩散试验,β内酰胺酶的检测采用头孢硝噻酚法。结果:96株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有19F、23F、6A、14、6B、19、18C、35F、11A、35A、23A。未发现产β内酰胺酶菌株。青霉素Etest结果提示青霉素敏感占59.4%,低度耐药株占36.4%,高度耐药株占4.2%,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我院患儿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以19F、23F为主,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低度耐药为主。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21-2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住院死亡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对126例住院死亡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46.0%(58/12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学检查24例,获阳性结果22例。肿瘤位于肺部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为61.5%(32/52),直接和间接因感染而加速死亡者占58.6%(34/58)。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患者,并直接或间接地加速患者死亡。提高医护质量、减少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可能降低肿瘤患者的病死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23-2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流行状况,探讨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新生儿败血症的防治对策。方法:按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MIC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47例患儿中39例细菌侵入途径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脐部感染有关。19例早发型与28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异常分娩发生率比较χ2=4.645,‚P<0.05。血培养获51株CNS‚其中34株耐甲氧西林。经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治疗‚45例治愈或好转。结论:加强围生期与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措施。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CNS新生儿败血症‚对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可采用万古霉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25-2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细菌感染状况及其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总结我院近5年收治的62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机会性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49例(79.0%)发生细菌感染,共分离出各种细菌82株。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败血症和心血管系统感染。多系统及多种细菌感染率分别为67.4%和42.8%,以细菌感染为直接致死原因者占死亡病例的64.3%(9/14)。感染细菌依次为葡萄球菌属、真菌、大肠埃希菌和链球菌属。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现象,真菌对咪唑类药物耐药。结论:AIDS患者机会性细菌感染发生率高,是住院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多种细菌同时感染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28-2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影响因素、病原学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VAP发生的影响因素,对VAP患者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机械通气时间>7d组VAP发生率明显高于≤7d组;大于60岁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患者;应用H2受体阻滞剂组VAP的发生率较未用组高。VAP患者培养出病原菌79株,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91.1%和6.3%。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结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可减少VAP发生;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治疗上应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31-2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院1999年12月—2000年12月临床痰液分离的致病菌耐药趋势,探讨临床治疗对策。方法:按1998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指导原则,采用肉汤倍比稀释法对我院从患者痰液分离的500株致病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等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不动杆菌属、阴沟肠杆菌分离率有所上升。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86.0%,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检出率为2.9%,中介2.9%。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最高,达20%,大肠埃希菌为16%。结论:大型综合型医院病原菌严重多重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如MRSA、VRE及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日趋增高。故对常见致病菌耐药的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必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34-2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细菌室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间,从医院感染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的69株鼠伤寒沙门菌,按KB法对其进行亚胺培南等15种抗菌药的药敏试验。结果:69株医院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和诺氟沙星均严重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等耐药较轻,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对鼠伤寒沙门菌医院感染应严格按照药敏结果用药,同时对可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应进行检测;对于产ESBLs菌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35-2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共426株,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426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头孢美唑的抑菌率为91.1%,逊于亚胺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99.5%)和头孢吡肟(94.4%),明显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48.8%)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60.1%),也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62.9%)、头孢噻肟(64.8%)、头孢哌酮(65.7%)和头孢他啶(88.3%)。142株(33.3%)菌株经表型确证试验证实为产ESBLs;头孢美唑对产ESBLs株的抑菌率为87.3%。结论:头孢美唑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逊于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美唑可用于产ESBLs株引起感染的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37-2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摩根摩根菌感染和研究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我院1998年1月—2001年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87株摩根摩根菌,测定其对常用的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药敏结果。结果:从痰、尿、血、创面分泌物、脓液、胆汁、咽拭子、腹腔引流液、粪便、直肠拭子和前列腺液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87株摩根摩根菌。这87株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如下:阿米卡星87.4%,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2.8%,头孢吡肟78.2%,妥布霉素70.1%,头孢他啶70.1%,头孢噻肟67.8%,头孢曲松66.7%,亚胺培南65.5%,氨曲南64.4%,头孢西丁64.4%,环丙沙星55.2%,庆大霉素43.7%,哌拉西林42.5%,复方磺胺甲噁唑33.3%,氨苄西林舒巴坦8.1%,头孢呋辛1.2%,头孢唑林1.2%。结论:对摩根摩根菌所致感染推荐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吡肟为一线治疗药物。摩根摩根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株,对其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应加强监测和研究。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40-2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41-2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43-2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44-2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45-2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49-2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52-25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合理用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2, 2(4): 256-25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2.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