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 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期刊荣誉
    • 道德声明
    • 开放获取
  • 编委会
    • 本届编委会
    • 历届编委会
  • 在线期刊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 E-mail Alert
    • 最新录用
  • 优先出版
  • 投稿须知
  • 期刊订阅
    • 期刊订阅
    • 按需出版
  • 业务合作
    • 广告发布
    • 会议合作
    • 支持单位
  • 问答与帮助
  • English
作者中心
  • 作者投稿
  • 作者查稿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相关下载
在线办公
视频中心更多...
广告合作更多...
期刊电子版(扫描二维码浏览)
友情链接 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复旦大学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 PubMed
  •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 术语在线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热点文章 更多...
会议会讯更多...
2001年创刊,双月刊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承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抗生素研究所
主编:张婴元
国际刊号:ISSN 1009-7708
国内刊号:CN 31-1965/R
编辑部公告
更多...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2025年, 25卷, 5期 刊出日期:2025-09-20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 全选
    |
    论著
  • 老年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鸽, 钱磊, 王磊, 王冉冉, 魏灿, 方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487-49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因素,为提高药物有效浓度达标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且年龄≥65岁的患者,收集其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结果以及临床资料。以中国药理学会指南推荐的0.5~5.0 mg/L为有效浓度标准,按药物浓度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药浓度达标率的主要因素。结果 共纳入202例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检测244次。其中男性139例,女性63例,年龄65~95岁,中位数为74岁。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0.08~13.38 mg/L,平均浓度为(4.10 ± 2.45)mg/L。血药浓度达标率为65.35%(132/20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给药方案、体重和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25 g/L)是影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给药方案、体重和低蛋白血症是主要影响因素,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结核抗体、腺苷脱氨酶、糖类抗原125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陈素婷, 杨剑, 姚奇, 刘冬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493-49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单项及联合检测在鉴别结核性和肿瘤性胸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项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初诊为结核性胸水的患者75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因“胸腔积液”住院且诊断为非结核性胸水的患者75例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TB-Ab、ADA、CA125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效能。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TB-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对9.33%,P<0.001);观察组患者的ADA [(43.44±15.51)U/L]和CA125 [(175.57±64.66)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7.81±3.42)U/L]和[(122.35±41.22)U/mL],P<0.001;②ADA以34 U/L为切点时,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AUC为0.8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7%和78.67%;CA125以180 U/mL为切点时,虽然灵敏度较高(89.94%),但特异度较低(52.33%),AUC为0.739,单独使用效果有限;TB-Ab的AUC为0.753,灵敏度为90.67%,特异度为61.22%。③三者联合检测的AUC显著提升至0.92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0.67%和86.67%。结论 TB-Ab、ADA和CA125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
  • 含德拉马尼和利奈唑胺方案治疗利福平耐药结核病24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邹莉萍, 陈晴, 时正雨, 唐先珍, 梁丽, 陈蕾, 吴桂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498-5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含德拉马尼和利奈唑胺方案治疗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 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确诊为RR-TB的患者47例,其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 22例(46.8%)、RR-TB 8例(17.0%)、准广泛耐药结核病17例(36.2%)。所有患者均接受含德拉马尼和利奈唑胺的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治疗24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47例患者中,完成24周治疗者46例(97.9%),失访1例(2.1%)。在24周时,基线痰培养阳性的43例患者痰菌均阴转,中位阴转时间为2(2, 8)周,影像学吸收46例(97.9%)。24周内,40例(85.1%)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11例(23.4%)发生可能与德拉马尼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QTcF间期延长(12.8%)、胃肠道反应(8.5%)、头晕(2.1%)、头痛(2.1%)、过敏(2.1%)。6例(12.8%)患者因不良事件永久停用德拉马尼,停药原因分别为:胃肠道反应(6.4%)、QTcF延长(2.1%)、严重头晕(2.1%)、药物过敏(2.1%)。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OR=0.991,95%CI:0.984~0.999)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德拉马尼相关不良事件。30例(63.8%)发生可能与利奈唑胺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骨髓抑制(55.3%)、外周神经炎(6.4%)、视神经炎(2.1%)、过敏(2.1%)。因不良反应永久停用利奈唑胺者3例(6.4%),停药原因分别为:重度贫血、周围神经炎、过敏。结论 含德拉马尼和利奈唑胺方案治疗RR-TB在24周时痰培养阴转率高,耐受性较好,治疗期间需注意关注胃肠道反应及监测细胞免疫情况。
  •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肺炎链球菌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陈璐, 尚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05-5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与肺炎链球菌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CAP患者870例,根据致病的病原菌将患者分为MSSA致CAP组(n=51)和肺炎链球菌致CAP组(n=81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MSSA致CAP组患者的发热率(62.75%)低于肺炎链球菌致CAP组患者(79.49%);相较于肺炎链球菌,MSSA致CAP患者住院时间长(OR=2.016,P=0.016)、入住ICU率高(OR=3.024,P<0.001)、ICU住院时间长(OR=1.829,P=0.004)、应用机械通气率高(OR=2.243,P=0.002)、入院30 d内死亡率高(OR=2.623,P<0.001)、发病后1年死亡率高(OR=2.779,P=0.033)。结论 MSSA致CAP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轻微,但预后差于肺炎链球菌致CAP患者。
  • 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王娜, 刘波, 王加平, 胡明, 孙召东, 黄廷廷, 吴惠毅, 孙润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11-5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rocalcitonin-to-albumin ratio,P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为优化老年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脓毒症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及C反应蛋白(CRP)。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多个变量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死亡组与生存组在机械通气、APACHE Ⅱ评分及住院时间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75.9%),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45.5%)。死亡组的Alb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P=0.026),而PCT、CRP和PAR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R是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3.72,95% CI:1.98~4.4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AR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87.82%。结论 PAR在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预测中表现优于单独的PCT或Alb指标,PAR每增加0.1,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72%。通过早期监测PAR,可帮助临床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并优化治疗决策。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患者的生存分析
    杨红红, 袁婧, 李梅, 曾琴, 吴玉珊, 刘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17-5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的死亡率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合并PM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 Log-rank 时序检验,Cox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42例HIV合并PML患者,其中男性34例(81.0%),中位年龄为44.5(36.3, 51.0) 岁。32例(76.2%)为确诊型PML,10例(23.8%)为可能型PML。从出现症状到诊断PML的中位时间为32.5(14.8, 58.3)d。基线HIV病毒载量为5.05(2.62, 5.77)log10拷贝/mL,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69.0 (39.8, 112.0) /μL。HIV合并PML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为54.8%(23/42)。CD4+ T细胞计数≤50 /μL及初始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分≥4是影响HIV合并P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IV合并PML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低CD4+ T细胞计数和初始mRS评分高是影响HIV合并PML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PML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启动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
  • 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利奈唑胺使用安全性分析
    崔祎, 廖茹, 赵培西, 董海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23-5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对血小板的影响,比较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期内利奈唑胺对血小板计数和出血风险的差异,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1月接受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接受利奈唑胺治疗患者与未接受利奈唑胺治疗患者按1∶2进行匹配,记录患者血小板计数<20×109/L、<50×109/L、最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总量和临床出血事件的情况,评估分析利奈唑胺在患者骨髓抑制期间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126例,其中接受利奈唑胺治疗患者42例,利奈唑胺组与对照组之间血小板计数<20×109/L和<50×109/L的治疗天数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事件。在骨髓抑制期间接受利奈唑胺治疗超过7 d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增加时间明显延长。利奈唑胺用药前白蛋白<35 g/L可能会延长血小板计数增加所需的时间。结论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过程中,短期使用利奈唑胺是安全的,当利奈唑胺治疗时间超过7 d时,特别是在低蛋白血症情况下,血小板计数恢复和血小板计数增加所需的时间会显著延长。当患者利奈唑胺用药前白蛋白<35 g/L时,可能会延长血小板计数增加时间。这些发现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参考,有助于优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管理策略。
  • 小斯莱克菌感染致肺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
    向宇培, 樊兵, 李金玲, 李小红, 王建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30-5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小斯莱克菌临床感染特征,提高临床对该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例小斯莱克菌感染引起肺脓肿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治过程,并在PubMed、万方以及知网数据库检索小斯莱克菌感染案例,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分析小斯莱克菌感染特征。结果 检索到14例加本案1例共15例小斯莱克菌感染病例,84.6%(11/13)的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占54.5%(6/11)。73.3%(11/15)的患者出现发热,63.6%(7/11)有口腔疾病,60.0%(9/15)患者因小斯莱克菌感染引起脓肿性病变。33.3%(5/15)的患者存在混合感染。小斯莱克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敏感,3株小斯莱克菌中有2株对甲硝唑耐药。结论 小斯莱克菌感染多继发于口腔,可引起脓肿性病变。小斯莱克菌感染治疗可优先推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甲硝唑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 毛霉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杨金梅, 杨瑞芳, 王爱玲, 孙吉鹏, 衣文婷, 于巧丽, 封建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35-5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小孢根霉的特点及其引起疾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小孢根霉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小孢根霉感染的毛霉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Rhizopus microsporus”和“小孢根霉”为关键词,分别检索2013年至今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小孢根霉感染性疾病的文献报道,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小孢根霉感染性疾病的特征。结果 该例患者男,66岁,咳嗽、咯痰,痰中带血10余天,既往有糖尿病史,经肺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肺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小孢根霉感染的毛霉肺炎的特征,肺泡灌洗液培养有小孢根霉生长。通过静脉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口服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该例患者预后良好。复习汇总文献24例(男18例,女5例,1例未提及),其中与肺部炎症相关病例10例,眼部感染1例,皮肤结核1例,脾脓肿1例,口腔黏膜炎症1例,痛风关节炎1例,食道溃烂1例,腹部感染1例,其他病例7例,临床表现主要与受累组织系统相关。11例患者经手术合并药物治疗后痊愈,1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肺部感染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警惕小孢根霉感染。
  • 塞内加尔分枝杆菌伤口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王小辉, 马序竹, 雷聃, 林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40-5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塞内加尔分枝杆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例腰椎椎管内占位手术后伤口感染塞内加尔分枝杆菌病例,以“塞内加尔分枝杆菌”和“Mycobacterium senegalense”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上检索建库至2024年4月1日的中英文文献,共检索出中文1篇,英文12篇,并收集分析文献报道13例塞内加尔分枝杆菌感染病例资料。结果 报告1例腰椎椎管内占位手术后伤口感染塞内加尔分枝杆菌病例,患者男,53岁,既往体健。因神经鞘瘤就诊外院行椎管内占位切除术,术后2周手术伤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无发热,脓液培养鉴定为塞内加尔分枝杆菌,予以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克拉霉素联合抗感染及消毒换药治疗,患者伤口愈合。文献复习13例塞内加尔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男性占30.8%(4/13),女性占69.2%(9/13),平均年龄(51.6±17.7)岁,皮肤软组织感染7例,血流感染2例,人工关节感染2例,骨髓炎1例,假体感染1例,其中免疫抑制患者占46.2%(6/13),76.9%(10/13)的患者为手术及外伤后感染。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临床分离塞内加尔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多西环素敏感率达100%。结论 塞内加尔分枝杆菌感染较为少见,主要为手术及外伤后所致,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联合、足疗程抗感染治疗,预后较好。
  • 菜豆间座壳致真菌性角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陈映, 李洪, 王会玉, 王丽华, 王琼瑛, 李小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44-5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道1例植物性病原体致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并对此开展实验室检测。方法 采集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以英文关键词“Diaporthe”或 “Diaporthe phaseolorum”检索PubMed,以中文关键词“间座壳属”或 “菜豆间座壳”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2月10日,查阅国内外由间座壳属引起人类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角膜刮片标本经过直接显微镜镜检可见有隔真菌菌丝且培养后经靶向DNA测序鉴定为菜豆间座壳。肉汤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显示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阿尼芬净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4、64、0.5、0.12、2、0.06、0.03、<0.03﹑0.12 mg/L。临床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患者视力得以恢复。文献复习12例感染患者(包括该院1例)有6例是局部皮肤或软组织感染﹑3例腹膜炎﹑3例角膜炎。其中有9例免疫功能低下、3例免疫功能正常。间座壳属引起的人类感染多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引起侵袭性感染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间座壳属对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尚无折点数据,氟胞嘧啶﹑氟康唑的MIC较高,唑类药物﹑棘白菌素类﹑多烯类药物的MIC较低。结论 菜豆间座壳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属于新发感染,通过汇集患者的临床症状、角膜刮片标本的镜下形态、菌种生长特点、药敏试验、靶向DNA测序等多方面的信息能够为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LncRNA NORAD靶向调控miR-20a-5p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孙红梅, 程欢欢, 孔祥龙, 薛建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49-55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LncRNA NORAD)靶向调控微小RNA-20a-5p(miR-20a-5p)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无症状患者、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采集各组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LncRNA NORAD和miR-20a-5p表达水平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将人单核细胞系THP-1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转染NORAD空载体组(sh-NC组)、转染sh-NORAD载体组(sh-NORAD组)、共转染sh-NORAD和miR-20a-5p抑制剂空载体组(sh-NORAD+miR-20a-5p inhibitor NC组)、共转染sh-NORAD和miR-20a-5p抑制剂载体组(sh-NORAD+miR-20a-5p inhibitor组)、转染miR-20a-5p空载体组(miR-NC组)、转染miR-20a-5p载体组(miR-20a-5p mimics组)。检测各组细胞LncRNA NORAD和miR-20a-5p表达水平(qRT-PCR法)、细胞增殖能力(CCK-8试剂盒法)、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法)、细胞炎性因子水平(ELISA法)和细胞中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 2)和活化的半胱天冬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验证LncRNA NORAD与miR-20a-5p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无症状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和LncRNA NORAD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20a-5p水平显著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细胞LncRNA NORAD、细胞增殖能力、Bcl 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iR-20a-5p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Bax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sh-NC组比较,sh-NORAD组细胞LncRNA NORAD表达水平、Bcl 2蛋白表达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miR-20a-5p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Bax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与sh-NORAD+miR-20a-5p inhibitor NC组比较,sh-NORAD+miR-20a-5p inhibitor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Bcl 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升高,miR-20a-5p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Bax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miR-NC组比较,miR-20a-5p mimics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增殖能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LncRNA NORAD与miR-20a-5p之间的靶向关系。结论 在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中LncRNA NORAD过表达,沉默LncRNA NORAD的表达可靶向下调miR-20a-5p的表达,从而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促进细胞凋亡。
  •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变迁
    葛春悦, 胡云建, 艾效曼,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徐英春, 张小江, 李辉,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黄文辉,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57-5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国内不同地区52所医院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数量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52所医院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9 261株,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机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2023年CLSI折点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9 26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各个年龄组均有分布,尤其是老年患者分离的菌株数量居多,儿童菌株中的分离率为11.1% (1 032株),低于成人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老年人菌株的分离率46.5%(4 310株)高于青壮年菌株的分离率42.3%(3 919株)。临床分离菌主要以痰液等呼吸道标本为主 (占71.1%),尿液标本为10.7%,血标本为8.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CLSI M100 33rd 2023年版推荐的5种抗菌药物均较敏感,细菌耐药率均较低;相比较该菌对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2.4%和18.7%;而对头孢他啶、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8.1%。三个年龄组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是最高的,且以其中≥60岁年龄组菌株的耐药率最高,为20.6%,<18岁年龄组的菌株耐药率最低,为12.4%。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临床重要的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遵循CLSI的原则,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和准确报告结果以及做好耐药监测工作,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同时也有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控。
  • 专家论坛
  • 去甲万古霉素临床适应证及其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
    《去甲万古霉素临床适应证及其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63-57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多黏菌素类药物的肾损伤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冶会静, 武晓捷, 杨海静, 朱旭, 王晶晶, 卞星晨,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75-5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药物及辅助治疗进展
    陈晓棋, 许世航, 韩福友, 黄成强, 张小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82-58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临床研究进展
    庄园, 王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5): 588-59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沪ICP备11042064-1
版权所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编辑部
地址:中国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邮编:200040 
电话:021-52888148 
E-mail:cjic@fudan.edu.cn 或 hscjic@fudan.edu.cn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