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声明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时刻保持并践行科研诚信与学术研究、论文写作以及出版环节的每位参与者均息息相关、至关重要。《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作为科研成果展示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将坚持维护和促进科研诚信,坚守高标准出版伦理道德。以下我们简述下本刊的同行评议制度并列出几项本刊的出版道德理念与准则,以供投稿者参考。

(一)同行评议制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依靠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保障期刊的学术水平, 同行评议方式为单盲评审, 即不向作者公开同行评议专家的任何信息。为保证期刊学术质量,《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所有来稿在出版前均经过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评审、主编终审的三审环节:
1. 责任编辑初审。 稿件初审是作者投稿后的首次筛查,初步确认是否符合期刊办刊宗旨、刊登范围;稿件整体结构是否符合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稿件内容在学科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初审通过后遴选合适的评审专家并及时送审。在此环节,我刊是责任编辑负责初审,质量不佳或不符合办刊宗旨的稿件将被退稿。
2. 同行专家评审。 同行评议是三审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刊采用同行至少2名专家的双盲审查制度,专家对作者所提交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和新颖性、研究的创新性、学术理论的正确性和水平、可供同行借鉴的价值等进行专业评价,评价结果将成为我刊选录论文的重要依据。

3. 主编终审。 三审制中,副主编和主编终审是最后一个审稿环节,对期刊的出版质量及学术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终审主要针对刊物的政治方向、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全面负责,因此要对稿件进行严格审查。

(二)作者的责任
  作者有义务表明论文为原始性研究工作内容(综述除外),不含任何伪造、欺骗和抄袭的内容。论文不涉及国家机密,不涉及任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问题。保证论文无一稿两投,其内容未曾在其他任何刊物和媒体以其他任何语言发表过。保证在收到编辑部的录用或退稿通知前,未另投其他刊物。作者务必杜绝如下学术不端行为:
1. 一稿两投。(1)本声明中的“一稿两投”主要指所涉及到的两篇文章尽管在文字的表达或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其涉及的理论、主要实验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或文中核心内容相同。(2)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稿件收稿单)即表明该稿件正在处理过程中,如欲转投他刊,应事先与编辑部联系并取得同意。(3)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仔细核对后通知作者,在做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做出解释。编辑部与作者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最后仲裁。(4)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本刊刊出作者单位、姓名及撤消该论文的通告;并有权将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2. 禁止剽窃。  剽窃指作者未经原创者同意、未以引用文献或致谢方式,刻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剽窃的形式包含直接转载及改写他人的作品,可涉及数据、文字、图片、语句、段落及想法和概念。我刊绝不允许任何剽窃行为。
3. 明确著作者身份。表明作者身份是为了确保对本研究有贡献的人员能得到认可,也表示其对该研究负责。作者应限于那些对报道的研究的构思、设计、执行或解释做出过重大贡献者;撰写论文或对其关键内容进行修改者;对最终发表的论文进行全面审核与把关,并作最终定稿者;同意对研究工作各个方面负责,保证对论文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科研诚信问题进行调查和解决者。未满足上述4条标准者不宜列为作者, 但若获得本人同意,可在“致谢”中表示感谢。当作者为团体作者时,所有团体成员须符合以上的标准,并且须对论文的质量、准确性和道德负责。所有作者须参与确定作者的顺序,并同意投给本杂志方可投稿。

4. 禁止研究造假。 研究造假是指数据或结论非由实验或研究所得,而是由作者伪造篡改而来。在任何情况下,研究者都不应造假。作者需明确标明引用文献的引证来源,并以参考文献著录方式列出。列出为论文提供科学资助、咨询的各个单位和个人。尊重审稿专家和编辑的修改建议。同意所投送的稿件在发表后,该论文的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权和独家代理权授予《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编辑部。

(三)审稿专家的责任
1. 保证科学准确地审理稿件,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进行审查;对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科研设计是否合理,结果、结论是否准确,是否存在泄密等方面提出公正的评价,以帮助编辑判断稿件的取舍;对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以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
2. 尊重作者的研究成果,规避存在利益关系的稿件。对所审稿件只在学术性上进行评价,不对个人做出评价和进行人身攻击。稿件取舍不受投稿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以及地位、资历和权威性的影响,须用充分的论据和事实清楚阐明自己的观点。

3. 评审专家在收到审稿邀请时, 应首先了解期刊的定位及审稿要求。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与所评审的稿件是否匹配,如不匹配,应及时、明确告知编辑/编委,并建议更换评审专家。
4. 按时对审阅稿件填写审稿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给编辑部。如不能按时完成,应及时告知编辑部,以便该文稿能发送给其他审稿人。
5. 审稿人应指出尚未被发表的相关作品,仅能建议增加与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重要参考文献,不应仅为了提高引用次数或曝光度而建议作者引用本人或其同事的文章。
6. 对审查的稿件严格保密,不给他人传阅、讨论,不使用和发表所审阅稿件的数据、观点、结论。
7. 所有审稿意见和信息都必须保密,不得用于个人用途。

8. 在提交审稿意见后, 审稿专家如果获得相关信息足以影响最初的反馈或建议, 应及时联系编辑/编委。文章出版后,如果发现任何审稿过程中未发现的问题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应及时告知编辑部。

(四)编辑/编委的责任
1. 编辑/编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术出版道德及规范,维护科研诚信。及时并公正地处理所有来稿,确保编辑的稿件高质量按时出版。
2. 编辑/编委必须确保每一篇文稿最初都通过原创性评估,利用万方或中国知网等查重软件来进行。经过检测之后,文稿将转发给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他们将就文稿的接受、拒绝或修改提出具体建议。
3. 编辑/编委必须确保本刊所接受的每一篇文稿均经过知识内容审查,而不考虑作者的性别、种族、宗教和国籍等。
4. 尊重作者研究成果,尊重审稿专家意见。保持审稿记录的真实性,对审稿、修改各环节的资料保密。编辑及编辑部人员除酌情为通信作者、评审人、编辑委员会成员提供所需信息外,不得向其他人泄露任何有关提交论文的信息。
5. 编辑/编委必须公正选取稿件,接收或拒绝文章只能基于该论文的原创性、重要性、清晰性以及是否符合期刊的宗旨及范围。
6. 鼓励学术争鸣,编辑/编委有义务答复作者对审稿人意见的不同看法。
7. 对学术不端行为有调查、沟通的义务,一旦出现提交论文或者发表文章的学术道德申诉,编辑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如果需要,应及时公开发表更正、澄清、撤回或道歉。编辑/编委必须有义务追究作者和审稿人的不当行为责任。
8. 编辑/编委应当保护盲审过程中审稿人、编辑部其他相关人员的身份信息。

(五)撤稿与更正
1. 编辑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撤稿: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因不当行为(如数据造假)或诚实的错误(例如误判或实验误差)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靠;研究结果先前已发表在其他地方而没有适当的交叉引用、许可或理由(即重复发表);构成剽窃;报道不道德的研究。
2. 撤稿通告应尽可能链接到该撤稿(即所有电子版本);清楚地标识该撤消文章(例如,在撤稿标题中包括标题与作者);及时公布,以尽量减少误导性出版物的有害影响。
3. 编辑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发布更正:当作者发现自己发表的论文有重大错误或不准确时, 尤其是非主观故意的错误,作者有义务及时通知编辑部, 并配合编辑部撤回论文或发表适当的“更正”声明。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发布日期:2022-10-27    浏览: 7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