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3年, 第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2-28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环丙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泌尿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环丙沙星为对照,采用随机化开放试验方法,观察试验药磷霉素氨丁三醇组61例,对照药环丙沙星组60例。结果:磷霉素氨丁三醇与环丙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5.2%和83.3%,有效率分别为95.1%和9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3%和92.2%。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分离到的103株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发现,93株(90.3%)致病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敏感,81株(78.6%)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21)。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与7.7%。结论: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5-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了40株RFP药物敏感及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先用PCR扩增rpoB基因,随后用SSCP方法鉴定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并与药敏试验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临床分离株均观察到rpoB基因PCR扩增产物。40株RFP敏感的临床分离株SSCP带谱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相同,40株RFP耐药株中37株检测到突变图谱。与Bactec结果对照,用PCRSSCP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100%。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RFP是其rpoB基因突变所致。PCRSSCP技术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RFP药物敏感性的直接快速检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8-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型支原体(Mh)临床株的抗微生物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03株Mh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6种药物中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抗Mh活性最强,MIC50分别为0.03125mg/L和0.25mg/L,MIC90均为1mg/L。其次为左氧氟沙星MIC50和MIC90分别为1mg/L和4mg/L,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MIC50和MIC90均分别为2mg/L和8mg/L。诺氟沙星的抗Mh活性最差,其MIC50和MIC90分别达到32mg/L和64mg/L。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抗Mh活性较临床沿用的品种强;Mh对临床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11-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非肝病对照者,45例不同程度的乙肝患者体内IL-10原位表达情况。结果:乙肝患者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病者,IL-10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者肝内炎症分级呈正相关,但与肝内纤维化分级、血清HBVDNA含量及肝内HBcAg表达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10可能与肝内炎症细胞的浸润有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13-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监测成都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282株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菌株来源及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82株金葡菌共筛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94株,检出率为33.3%;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共188株。MSSA对青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3%和54.8%,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和利福平敏感性高(最强者为万古霉素),而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耐药。MRSA来源最多为痰,其次为各种分泌物;科室分布依次为烧伤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科等。结论: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宜用于金葡菌感染。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MRSA感染首选糖肽类抗生素治疗。金葡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应长期进行耐药性监测,病室需做好消毒隔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16-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感染不孕症夫妇系统抗生素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CT,溶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症112例进行系统的夫妻双方抗生素治疗及临床随访。结果:抗生素治疗后CT、Uu 和Mh 感染转阴率为77.7%(87/112)‚,不育丈夫的精液常规明显好转(P<0.01)‚87例治疗后感染转阴的不孕症患者1年内有39例妊娠‚妊娠率为44.8%(39/87)‚妊娠成功率为84.6%(33/39)。4例患者再次感染CT、Uu 和Mh 而妊娠失败‚2例发生宫外孕‚妊娠失败率为15.4%(6/39)。结论:CT、Uu 和Mh 感染的不育不孕症抗生素系统治疗是有效的‚对妊娠妇女有必要进行妊娠早期的CT、Uu 和Mh 感染监测和再次感染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19-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并探讨对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用E试验法测定10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所有受试菌仍保持最高抗菌活性,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和1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次之,耐药率分别为19%和21%。阿米卡星、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5%、26%和30%。其他抗菌药耐药率在43%~54%之间。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最强,其敏感率达89%,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次之均为84%,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为79%和74%。筛选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菌19株,抗菌活性最强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84.1%、78.9%、和68.4%。结论:亚胺培南可作为ESBLs产生菌所致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复合制剂可作为治疗产β内酰胺酶耐药株感染的选用药物之一。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21-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片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左氧氟沙星200mg口服,每日2次,7~10d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1.1%,细菌清除率81.8%,不良反应发生率6.6%。结论: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效而安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23-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为制定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1年6月27日进行医院现患率调查,并将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本调查应查住院患者1356例,实查例数为1297例(95.3%),现患率为7.04%,病原体阳性检出率53.3%,日抗生素使用率为47.3%,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46.8%),其次为手术部位感染(18.1%)。结论:侵袭性操作是医院感染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应坚持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消毒灭菌工作,执行诊疗常规;要深入开展目标性监测;要提高菌检率,制定抗生素应用原则;高危易感科室应尽量避免过多加床,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空气洁净度,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25-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对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2HRZS(E)/4HR方案治疗的HBV标志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情况,以及同期采用同样方案治疗的5项HBV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阴性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结果:HBV 标志阳性组肝损率50%‚高于阴性组(9.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HBV 标志阳性组改变2HRZS(E)/4HR 方案发生率为23.5%,‚高于阴性组(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2HRZS(E)/4HR 方案治疗对HBV 标志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大‚故在抗结核强化期时‚要加强护肝治疗‚减小肝损发生。对于HBsAg、HBeAg、抗-HBc 阳性患者抗结核期间出现肝损的‚如果经加强护肝治疗无明显改善的‚在情况允许下‚最好改用肝损率小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28-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自血培养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1997—2000年期间我院住院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10株阴沟肠杆菌,用纸片扩散法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了检测,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进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双重检测。结果:10株阴沟肠杆菌中1株持续高产AmpC酶,1株既有持续高产AmpC酶,又产ESBLs;3株只产ESBLs,其余5株未发现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2株持续高产AmpC酶和3株产ESBLs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等多种抗菌药显示高度耐药。结论:使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可同时检测高产AmpC酶(包括染色体型和质粒型)和ESBLs的菌株。根据阴沟肠杆菌产生不同的β内酰胺酶选择性用药,治疗高产AmpC酶多耐药菌,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酶抑制复方制剂通常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应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或两者与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联合治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惟一对AmpC酶和ESBLs均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重症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30-3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药敏变化。方法:对1997年2月—2001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前3位菌属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检出率分别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1.7%和28.1%,大肠埃希菌感染呈下降趋势,由36.2%降至26.8%,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及非发酵菌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甲唑、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敏感性由12.3%、61.0%和70.8%下降到2.0%、15.8%和36.0%;肠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的敏感性明显降低,由100%、92.4%和87.2%降为71.3%、61.7%和51.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加强临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药敏检测,对正确使用抗菌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32-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现状。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2000年4月—2001年3月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分离507株细菌对2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8株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为75.4%和80%,耐甲氧西林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未发现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糖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低于20%,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5%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呈高度敏感,耐药率均在10%以下,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敏感,耐药率仅10%。结论:了解致病菌的耐药性,有利于临床诊断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34-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布及其对22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旨在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ATB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检测8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对下列药物的敏感性为:复方磺胺甲噁唑96.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93.0%、哌拉西林75.6%、头孢他啶73.3%。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磺啶、磷霉素、多粘菌素E完全耐药。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可选择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36-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健康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阿奇霉素工作液(终浓度为0.05、0.1、0.5、1.0、10.0和20.0mg/L)处理PMN后,分别以DAK比色法、Trinder反应和物理学方法检测PMN的吞噬功能、趋化活性、细胞内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NBT还原活性的变化。结果:低浓度时(<1.0mg/L)阿奇霉素可抑制PMN 的趋化和MPO 活性(P<0.05)‚而高浓度时则可增强其活性(P<0.05)‚对吞噬和NBT 还原功能则随阿奇霉素的作用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关系(P<0.05,r=0.887)。结论:阿奇霉素可增强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38-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7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Etest法测定7种抗菌药对2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回顾性分析2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结果:7种抗菌药中氨苄西林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最高(敏感率76%,MIC50/MIC904/>256mg/L),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均72%,MIC50/MIC90分别为1.5/>32、2/>32、0.38/>32mg/L),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活性较低(敏感率分别为60%、52%、48%;MIC50/MIC90分别为12/>256、8/>256、16/>256mg/L)。7/2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MIC均大于16mg/L,但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环丙沙星敏感,MIC分别为3~8mg/L和0.008~0.38mg/L。这7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鲍曼不动杆菌5株来自呼吸科,其中6例近期曾使用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治疗。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类抗菌药使用的监控。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41-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43-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44-4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46-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47-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51-5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54-5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58-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合理用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61-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投稿须知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1):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