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3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4-28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65-7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2001年1月至12月上海11家医院临床分离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3934株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8686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5248株,最常见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与肠杆菌属等。与历年比较,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也有逐年增多趋势。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上一年略有增高。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依次为亚胺培南(IMP)、美罗培南(MEM)>头孢吡肟(FEP)>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哌拉西林三唑巴坦(PIPTAZ)、阿米卡星(AMK)>头孢他啶(CAZ)>环丙沙星(CIP);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依次为IMP、MEM>CPZSBT、PIPTAZ>CAZ、CIP>FEP、AMK。IMP与MEM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基本相同。CPZSBT和PIPTAZ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相近;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两者的敏感性相同,但对PIPTAZ耐药的菌株数较多。结论:本研究结果对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71-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片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左氧氟沙星片为对照药,在248例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中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观察。加替沙星组125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50例,尿路感染75例;左氧氟沙星组123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54例,尿路感染69例。给药方案分别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加替沙星片400mg1次/d口服,左氧氟沙星片20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7~14d;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加替沙星片400mg1次/d口服,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7~14d;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加替沙星片200mg1次/d口服,左氧氟沙星片10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5d。结果:加替沙星组125例和左氧氟沙星组123例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2%(119/125)和91.9%(113/123),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8.8%(86/125)和63.4%(78/12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3%(100/112)和89.5%(94/1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3%(40/158)和18.6%(30/161),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为14.7%(22/150)和15.8%(24/152)。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77-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变迁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30年中7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1972年1月—1986年12月19例(Ⅰ组),1987年1月—2001年12月56例(Ⅱ组)。结果:75例患儿占住院患儿总数的0.41‰,Ⅱ组的患病率高于Ⅰ组(0.51‰、0.26‰,P0.05)。75例中有66例有心脏病基础。58例血培养阳性,1例左房室瓣组织培养阳性,16例细菌培养阴性。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7%(Ⅰ组为52.6%,Ⅱ组为87.5%)。Ⅰ组中常见病原菌为腐生葡萄球菌(21.1%)、金黄色葡萄球菌(10.5%)和草绿色链球菌(10.5%)。Ⅱ组则为表皮葡萄球菌(46.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7.9%)。Ⅰ组治愈10例,死亡9例;Ⅱ组治愈46例,死亡10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81-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82-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肺炎大鼠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其组分的变化。观察外源性PS替代治疗对大鼠PA肺炎的作用。方法:建立PA肺炎大鼠模型。将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肺炎大鼠PS治疗组15只(PS组);肺炎大鼠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作阳性对照组18只(NS组);正常大鼠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作正常对照组18只(NOR组)。测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W/D),观察病理学变化,作半定量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PS成分,测定总磷脂(TPL)、饱和磷脂酰胆碱(DPPC)、总蛋白(TP)。作BALF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将NS组、NOR组各取3只大鼠作肺组织电子显微镜切片制样。结果:大体观和镜下观炎症程度PS组较NS组减轻。电镜发现N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内的管髓体脱落,PS层断裂。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PS组与NS组相比,炎症呈改善趋势。BALF培养菌落计数:PS组(2.43±1.44)×104/ml,NS组(10.35±2.10)×104/ml,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86-8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伤寒沙门菌敏感株275及其第2代诱导耐药菌OM2、182acrB主动外排基因并分析序列。方法:参考伤寒沙门菌基因库序列(No.AL627267)设计引物,对伤寒沙门菌275、OM2、182PCR扩增acrB基因,以证实acrAB外排系统的存在,并对3株伤寒沙门菌扩增所得的acrB测序并分析其序列。结果:伤寒沙门菌275、OM2、182PCR均扩增出449bp的产物带,序列分析示伤寒沙门菌275、OM2仅2处碱基与参考序列不同(同源性99.55%),推定编码的氨基酸相同(同源性100%),伤寒沙门菌182除2处碱基不同外,另有2处存在碱基插入,因其序列已被打乱,无法进行氨基酸推测。结论:伤寒沙门菌存在主动外排系统,是产生高水平耐药及多重耐药的基础。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90-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济南地区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并对18种抗菌药物作药敏试验,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以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对AmpC阳性者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结果:在受检的2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53株(21.2%)产AmpC酶,98株(39.2%)产ESBLs,6株(2.4%)同时高产AmpC+ESBLs酶。53株AmpC酶阳性菌中,6株临床分离菌的耐药质粒接合转移成功。产酶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在7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其他喹诺酮类低。结论:济南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细菌产生AmpC酶和ESBLs引起的,以ESBLs为主。AmpC酶既可以染色体介导也可以质粒介导,以染色体介导为主。治疗产2种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94-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泊肟酯胶囊及进口头孢泊肟酯片剂相比较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方法进行试验设计,20名青年男性健康受试者按体重指数进行随机分层,分别服用200mg国产头孢泊肟酯胶囊或进口头孢泊肟酯片剂,留取静脉血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以3P97程序分析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判断试验药和对照药的生物等效性。结果:试验药和对照药的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52±0.79)mg/L和(3.75±0.68)m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0.68±4.71)mg/(L·h)和(21.18±4.55)mg/(L·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18±0.88)h和(3.05±0.63)h,血浆清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40±0.57)h和(2.02±0.47)h。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吻合良好,所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经统计学方法检测,国产胶囊的AUC12α置信区间(90%)为87.4%~104.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15±12.58)%。结论:国产的头孢泊肟酯胶囊与进口头孢泊肟酯片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97-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及时了解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用药。方法:收集我院PICU2000年12月—2001年11月的121例住院监护患儿的71个阳性菌株,进行分析。结果: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23株,革兰阴性杆菌48株,为1∶1.9。标本分别来自气管、上呼吸道、血培养及皮肤脓灶等。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占球菌总株数的87%。其耐甲氧西林发生率为30%。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及嗜血杆菌等。其中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为54%。结论:PICU中细菌感染分布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在PICU中占有相当比例。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和提高PICU内临床抗感染治疗的质量,降低耐药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99-10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的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113例共125次败血症的情况。结果:2001年间发生113例共125次败血症,其中复数菌败血症18例。125次败血症分离出145株(有些是复数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3株(43.4%),革兰阴性杆菌71株(49.0%)和真菌11株(7.6%)。与我院以往的研究比较,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进一步升高(从1982年的31.3%,40%,41.8%升至2001年的43.45%)。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多见。24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71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亚胺培南92.6%、美罗培南91.5%、阿米卡星77.9%、头孢哌酮舒巴坦76.9%、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4.6%。结论:近年我院临床败血症中分离到革兰阳性球菌逐渐增高,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耐药情况逐渐严重,有必要严格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应用指征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03-1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部位、患者基础疾病及其对15种抗菌药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74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为痰液、尿液、血液、脓液、胆汁、咽拭子及阴道分泌物等,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最多,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和肺炎。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是呋喃妥因、头孢噻吩,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是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结论:对高危患者、高发生率的ICU应进行密切监测,并根据该菌在本院的药敏进行抗菌药的选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04-1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3年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多数,但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也有增加趋势。结论: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阳性菌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07-1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来源、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以API20NE鉴定系统和VITEK鉴定系统进行鉴定,以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湖北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痰标本中所占比例最高,占70.4%,其后依次为伤口分泌物(8.0%)、咽拭子(4.6%)、血液(4.4%)和尿液(2.9%);病区分布依次为呼吸内科(21.6%)、重症监护病房(ICU)(17.7%)、移植外科(11.2%)、脑外科(8.0%)和肾病内科(4.6%)。在50~79岁年龄段患者中比例最高,达57.2%。对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哌拉西林71.5%、头孢噻肟81.8%、头孢他啶35.4%、氨曲南90.3%、庆大霉素75.7%、阿米卡星74.3%、环丙沙星24.0%、复方磺胺甲唑33.5%和氯霉素37.4%。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在大量使用抗菌药的病区及手术频繁科室感染最为常见,多重耐药状况严重,应重视监测药敏试验结果,加大监控力度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08-11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谱,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VITEK60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从住院老年患者分离而来的831株肠杆菌科细菌和670株非发酵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是主要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为多,较多引起泌尿道感染;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较多见,大多引起呼吸道感染。所测定菌株的耐药程度均较高。结论:对老年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感染,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11-1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1999年7月至2002年4月本院临床分离菌576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院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2.5%(475/576株),常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达35.8%~70.4%、37.7%~60.3%、32.1%~64.8%、34.0%~57.7%和22.6%~57.5%,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9%~43.8%,大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占17.5%(101/57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71.3%,对头孢唑林、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达41.9%~79.3%、74.4%~96.6%和81.4%~96.6%,但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严重,应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趋势,以指导用药。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14-1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15-1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17-1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18-11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20-1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21-1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国内外动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25-1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27-1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2): 128-1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