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5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2-28
  

  • 全选
    |
    述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4-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3年上海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使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对上海地区11所医院的22158株临床分离株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22158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3.6%(7449/22158),革兰阴性菌占66.4%(14709/22158)。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的菌株分别约占59.8%和80.3%。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儿童患者中为62.8%,成人患者中为13.6%。ESBLs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3.6%和44.2%。革兰阳性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抗菌活性最强,至今未发现对两者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或肠球菌,对肠杆菌科细菌以及不动杆菌属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抗菌活性最强,细菌耐药率低,但铜绿假单胞菌对两者的耐药率为24.5%和1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伯克霍尔德菌等对该2种药物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较敏感。结论本组资料对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13-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针剂20万U静脉注射,2次/d,持续5d。C组则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120h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抽取右侧桡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浓度,并统计两组患者的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病情严重度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均有下降,但U组患者的分值下降较C组快。U组患者28d的病死率为28.6%(8/28)低于C组的57.1%(16/28),差异有显著性(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17-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阳性菌和阴性菌药敏复合板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根据NCCLS标准对肠球菌属细菌重新进行万古霉素耐药表型筛选与确证试验。结果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分离1947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09株(31.3%),革兰阴性杆菌1338株(68.7%)。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各占65.3%和70.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和中介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株(VRE)各占5.6%和3.7%,中介株(VIE)各占15.7%和11.1%。SA、CNS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其次为呋喃妥因。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除铜绿假单胞菌为10.5%外,其余菌属仅0.0%~3.8%,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泊肟的耐药率除变形杆菌属较低外分别达18.9%~38.6%、27.1%~57.9%、31.0%~55.3%和25.9%~61.4%;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66.7%。结论临床上MRSA、MRCNS和肠球菌属感染常见,目前细菌耐药现象仍然严重,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21-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院肠杆菌科产CTX-M酶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2倍稀释法测定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用针对SHV、TEM、CTX-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确定β内酰胺酶基因型;对扩增的CTXM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16株产CTXM酶菌中有15株产2种或2种以上β内酰胺酶。产CTX-M酶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1.3%、75.0%、31.3%和31.3%。结论产CTX-M酶菌株绝大多数产多种β内酰胺酶,其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水平高于不产CTX-M型ESBLs株,耐药表型呈多样性,临床中不推荐使用头孢他啶治疗产CTXM酶菌株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25-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典型家庭聚集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SARS患者以及受其感染的16位家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受到感染发病的16例患者与首发病者有明显的密切接触史,呈典型家庭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为多方面的,以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为主,其他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潜伏期为2~9d,平均(4.9±2.2)d;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0%),持续时间(10.5±4.6)d;伴有干咳(76.5%),气促、呼吸困难(76.5%)、腹泻(23.5%);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占88.2%,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8.8%,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升高41.2%,外周血CD3、CD4、CD8明显降低;X线胸片都有明显肺部病变,累及双肺占75%,以渗出性炎症改变为主。结论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近距离接触传染性强;临床特点以发热、干咳、气促、肺部X线胸片表现以渗出性实变为主。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免疫受损有关。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切断传播途径等,可使该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29-3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原菌204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97株,革兰阴性杆菌1350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70.8%和82.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的发生率为39.2%和44.7%,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亚胺培南除外)均高于不产ESBLs株;肠杆菌属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33-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健康青年军人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定植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2002年3月-2003年7月采集南京地区1022名健康青年军人鼻咽拭子标本,分离培养肺炎链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南京地区健康青年军人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10.9%(112/1022)。其中2株(1.8%)菌株低耐青霉素(MIC分别为0.125和0.5mg/L),青霉素对其他110株菌的MIC在0.004~0.062mg/L之间,未发现高耐青霉素菌株。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均敏感,3株(2.7%)菌株低耐氧氟沙星(MIC均为4mg/L)。47株(42%)菌株高耐红霉素并广泛分布于许多个调查单位,其中46株MIC>512mg/L,仅1株为1mg/L。结论南京地区健康青年军人鼻咽部肺炎链球菌定植率处于中等水平。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发生率很低。耐红霉素发生率较高,均为高度耐药,且分布范围广。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36-3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司氟沙星治疗由沙眼衣原体(CT)或(和)解脲脲原体(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每天1次口服司氟沙星,每次200mg,疗程7d,停药1周后复查,病原体仍阳性者再服1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2.8%,男女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疗程结束时,CT和Uu的总清除率分别为91.8%和73.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主要表现为光敏感反应(5.2%)。结论司氟沙星治疗由CT或(和)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确切,但应注意预防其光敏感反应的发生。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39-4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DM并发肝脓肿病例,并与同期中青年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DM并发肝脓肿好发于2型DM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胆道疾病为主要病因(60.0%与6.7%),临床症状不典型,脓腔较大(100%与60.0%)。而血浆白蛋白[(28.25±6.82)g/L与(33.9±6.40)g/L],血红蛋白[(96.3±20.5)g/L与(111.9±20.1)g/L]水平明显较低。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早期诊断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治疗应以控制感染、脓肿处理为主,兼顾血糖控制及营养支持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42-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9例,在抗结核治疗前首次所取胸液分离的淋巴细胞为胸液组;健康献血员19名外周静脉血分离的淋巴细胞为正常组;正常组淋巴细胞加入卡介苗提取物(斯奇)孵育为实验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上述各组淋巴细胞培养48h后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结核性胸液淋巴细胞主要以分泌IFN-γ为主的Th1细胞占多数,表现为Th1优势;而分泌IL-4为主的Th2细胞则处于相对弱势。这种极化现象是由与斯奇康具有相似抗原特性的结核分支杆菌菌体抗原来介导的。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44-4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12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比较,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和手工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定按NCCLS2000年标准执行,数据统计采用上海金仕达软件。结果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伤口感染和泌尿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度最好(敏感率为91.0%),高于亚胺培南(71.7%);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曲南的敏感率为67.7%~83.5%;对哌拉西林敏感率(72.6%)明显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8%~7.1%)(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46-4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2.5mg15.6mg)/kg,每日2次给药与每日3次给药方案治疗小鼠败血症的抗菌作用。方法用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感染的小鼠败血症模型,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2.5mg15.6mg)/kg,每日2次和3次口服灌胃给药治疗3d,比较每日2次和每日3次给药的体内抗菌作用。结果对2株肺炎链球菌和2株卡他莫拉菌感染的小鼠败血症模型进行治疗,(62.5mg15.6mg)/kg每日2次组和每日3次组72h小鼠存活率均为100%,肺组织活菌计数均为0;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均为0,肺组织活菌计数都在106~108CFU/肺的水平,与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50-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52-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合理用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53-5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56-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5, 5(1): 59-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5.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