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6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4-15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73-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株的分布情况、基因型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耐药株以酶提取物改良三维试验筛选高产AmpC酶株;PCR和DNA测序分析质粒ampC基因型;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并用质粒接合试验确证ampC基因是否位于可接合质粒上;最后用K-B法测定菌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114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质粒AmpC酶株10株(8.7%)。各质粒ampC基因型中EBC5株,DHA4株,CIT2株,EBC和DHA同时阳性1株。1株EBC阳性株和1株CIT阳性株测序证实为新的ampC基因型。10株菌均含有1个约54.2kb的大质粒,其中7株质粒接合试验阳性。产酶株对除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外的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检出率已较高,并存在多种基因型,产酶株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应高度重视产质粒介导AmpC酶细菌的监测与控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77-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研究头孢克洛混悬剂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干糖浆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研究者设盲)、多中心的研究方法,于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间将确诊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随机分入口服头孢克洛混悬剂组110例和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干糖浆组110例,疗程10d。观察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220例患儿,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35例(头孢克洛组65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70例),急性肺炎85例(头孢克洛组45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40例),两组均有良好治疗反应,各临床征象明显改善,头孢克洛组总有效率85.5%(95%CI78.9%~9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82.7%(95%CI75.7%~89.8%),两组比较P=0.580。细菌总阳性率55.9%,前3位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头孢克洛组70.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70.8%,Fisher精确检验P=1.000。服药顺应性头孢克洛组95.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90.8%,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两组分别为1.8%,2.7%),腹痛(2.7%,3.6%),腹泻(6.4%,9.1%),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克洛混悬剂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干糖浆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依然有效和安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82-8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方法分析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DADE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MicroScanWalkaway40系统鉴定细菌,PCIZ和NC11复合鉴定板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8例中47例(97.9%)患有1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最常见,占79%,免疫功能低下者68.8%,血浆白蛋白降低者79.2%,先期曾使用广谱抗生素者100%,曾行介入性导管治疗者72.9%。临床表现发热75%,咳嗽咳痰81.3%,肺部闻及哮鸣音或湿啰音89.6%,X线胸片多表现为两下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部分患者有胸腔积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C反应蛋白(CRP)增高。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耐药率高,除亚胺培南外,对氨基苷类和头孢菌素类亦普遍耐药。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度分别为89.6%、79.2%和68.8%。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易发生在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血浆白蛋白降低和先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临床有介入性导管治疗患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85-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上海3所医院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传播方式。方法收集上海市3所医院临床分离的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共118株,用E试验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的敏感度;用双纸片法(D试验)确定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用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ermB、mefA、mefE、msrD及Tn1545-Tn916家族转座子整合酶基因intTn;用转化试验证实耐药传播方式。结果①118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MIC范围为4~256mg/L,其中5.9%对克林霉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率达72.7%。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仍有较好的体外活性;②该组细菌耐药基因ermB检出率为88.1%,mefE、msrD检出率各为50%,未检出mefA基因,转座子整合酶基因intTn检出率达97.5%。耐药基因组合模式以ermB(+)mefE(+)msrD(+)intTn(+)和ermB(+)mefE(-)msrD(-)intTn(+)为主,两者均为cMLSB型耐药。ermB(-)mefE(+)msrD(+)intTn(+)模式占5.9%,耐药表型为M型。③cMLSB型耐药代表菌株ET37和M型耐药代表菌株RJ324基因组DNA均成功转化敏感株,使之表现红霉素耐药性并可传代。结论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抗生素耐药以ermB介导的cMLSB耐药表型为主;大环内酯外排基因有流行趋势,但仅限于起源于肺炎链球菌的mefE。耐药基因可以转化方式进行传播,转座子可能在本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基因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89-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30株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PCR法检测30株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100%,所有耐氟喹诺酮菌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20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4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gyrA和parC基因同时突变会导致耐药性增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92-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模型,探讨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肺脏组织Toll样受体(TLR)2、4mRNA表达及意义。方法Icr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对照组接种二磷酸蔗糖(2sp)缓冲液,再分别按预定的处死时间1、3、5、7、14d各分为5小组,取肺脏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肺组织TLR2mRNA、TLR4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引起TLR表达明显变化。其中TLR2mRNA表达水平在3、5、7、14d其密度值(0.849±0.107、0.981±0.104、0.926±0.116、0.905±0.046)显著高于对照组(0.375±0.149、0.340±0.069、0.314±0.074、0.302±0.010,P<0.01),并在第5天达到高峰;而TLR4mRNA表达水平在第1、3、5、7、14天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TLR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在TLR2上表达变化,TLR的变化增强了机体非特异免疫能力,并随着肺炎衣原体感染程度的加重与减轻,TLR2mRNA的表达变化上调或下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97-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我院2001年8月至2002年3月临床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存在基因同源性。方法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对这一时期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25株鲍曼不动杆菌有7株对碳青霉烯类等多种抗生素耐药,脉冲场凝胶电泳将其分为:A型2株,A1型2株,A2型1株。A1型与A2型之间的相似系数达94.6%,它们与A型的相似系数达84.9%,其余2株各有独特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18株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之间无同源性依据。结论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高度同源性,菌株1767极可能是此次医院感染的源头。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00-1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鼠伤寒沙门菌(STM)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的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7月1日-10月31日武汉地区4所大型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分离培养出鼠伤寒沙门菌33株。琼脂稀释法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并抽提此菌的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于鼠伤寒沙门菌的靶位点:Ⅱ型拓扑异构酶,即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上的基因片段(gyrA,gyrB,parC,parE)突变情况。结果33株鼠伤寒沙门菌中有24株对环丙沙星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MIC值4~16mg/L),耐药率达72.7%。24株耐药株中gyrA和parC的突变比较常见,其中gyrA位点都存在突变点,且双重突变占92%,并协同parC的点突变造成高水平的耐药;gyrB和parE的突变很少见,本研究中有少数高水平耐药株的parE和gyrB位点发现可疑的碱基插入。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地区社区内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其主要机制是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特别是多个位点同时突变导致高水平耐药。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05-10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注射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开放、左氧氟沙星对照和非对照试验设计。试验组(包括对照与非对照病例)均用莫西沙星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2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均为7~14d。结果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治疗结束后第7天,总的莫西沙星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3.3%和81.9%,其中对照病例和非对照病例分别为38.7%、87.1%和34.1%、78.0%;左氧氟沙星为43.3%和86.7%。细菌清除率:治疗结束后第7天,总的莫西沙星、对照组及非对照组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为100%。安全性评价: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9%和18.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莫西沙星注射剂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10-1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分布情况以及纸片距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分离到的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和中介的葡萄球菌临床株71株,其中金葡菌1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55株。双纸片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D试验),对D试验阳性菌株再次用纸片边缘距离分别为10~15mm,16~20mm,21~25mm,26~28mm4组测定D试验结果,了解纸片距离对D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比例为45.1%,其中金葡菌组68.8%,CNS组38.2%,P<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纸片距离大于26mm会对D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实验室必须加强对葡萄球菌诱导耐药检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12-1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合肥市产CTX-M型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方法将我省细菌耐药性监控中心保留的54株产CTX-M型ESBLs的临床分离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与受体菌E.coliC600进行转移接合试验后,按照2004年NCCLS推荐标准,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野生株和转移接合子对14种不同抗菌药物的MIC,比较并分析两者的不同。结果24株大肠埃希菌和30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有22株和30株接合成功,野生株的MIC结果显示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100%,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转移接合子的耐药性较野生株有所下降,对氟喹诺酮类的敏感性明显增加。结论合肥市这些菌株所产生的CTX-M型ESBLs对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噻肟钠具有超强水解能力,经转移接合试验后,接合子的水解能力有所下降,提示本地区产CTX-M型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着多种耐药机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16-1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的检出率及其耐药状况。方法铜陵地区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270株和克雷伯菌属127株用NCCLS表型确证试验(纸片增强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并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ESBLs产生率分别为37.8%和30.7%;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均呈敏感,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不产ESBLs株高。结论临床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ESBLs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产ESBLs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19-1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K-B法检测1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用PCR方法检测各种耐药基因并加以分析。结果在17株研究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2株为多重耐药菌,且均携带blaTEM、ampC、aacA4和gyrA突变基因;在5株普通耐药株中,有4株携带blaTEM基因,2株携带gyrA基因但未表达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同时携带blaTEM、ampC、aacA4基因和gyrA基因突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23-1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NCCLS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通过多重PCR检测耐药基因ermA、ermC和msrA。结果所有144株葡萄球菌中,84株(58.3%)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cMLS),27株(18.8%)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33株(22.9%)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在MS型耐药的菌株中均只检测到msrA基因,在cMLS和iMLS型耐药的菌株中,除了1株3种基因均阴性外,其他均检测到ermA或ermC基因。在金葡菌中iMLS型耐药的菌株以ermC基因稍多(3/5),而cMLS型耐药的菌株以ermA基因居多(56/62);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iMLS型和cMLS型耐药的菌株均以ermC基因居多(分别为22/22和11/14)结论iMLS型耐药的葡萄球菌在临床比较多见,多重PCR和D试验均可对其鉴别,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常规进行D试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27-1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敏感度,研究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方法对中山医院57株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进行红霉素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上海4所医院中分离的53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检测耐药基因(ermB,mefA,mefE)。结果57株肺炎链球菌中12株(21.0%)敏感,3株(5.3%)中介,42株(73.7%)耐药。53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中,ermB基因、mefE基因、mefA基因分别在51株(96.2%)、22株(41.5%)和1株(1.9%)中检测到。其中21株(39.6%)同时检测到ermB基因和mefE基因,1株(1.9%)同时检测到ermB基因和mefA基因,1株(1.9%)未检测到ermB基因、mefE基因或mefA基因。结论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ErmB介导的靶位改变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mef(特别是mefE)介导外排机制引起者也较常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30-1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变化,以指导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ICU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检测,按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年中分离出245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不动杆菌(48.2%)和铜绿假单胞(11.0%)为主的非发酵菌占65.3%,74.5%来自痰液标本。亚胺培南的总敏感率最高(93.9%),对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的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多数为44%~68%,对其他抗菌药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敏感率高达73.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分别占26.3%和32.3%;产酶菌株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株,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产ESBLs菌株抗菌活性明显强于其他头孢菌素。结论非发酵菌在从ICU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占有较高比例,亚胺培南对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的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他抗菌药物抗菌活性较低。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34-1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39岁,已婚,个体运输司机。因间歇咳嗽、咯痰、气短、发热2个月余入院。2个月前因受凉而起病,曾在当地用“抗炎”治疗无效,既往否认有冶游史、输注血及生物制品应用史,无静脉吸毒及非法供血史。体检:T37°C、P78次/min、R22次/min、BP110/60mmHg。急性病容,气促,大汗,右?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35-1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是一种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感染医院内免疫力低下患者[1]。PA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明显的固有与获得性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一旦感染,临床治疗十分困难。自Geroge等[2]提出主动外排是细菌耐药的一个基本机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40-1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肽类抗生素常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近年来,随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率不断升高和传播社区化,以及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分离率的逐渐上升,糖肽类抗生素等抗耐药革兰阳性菌药物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此类药物的研发已成为热点。dalbavancin为VicuronPharma-ce
  • 医师问答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2): 14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