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6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6-15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45-1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状况、病原菌特性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敏感度,为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血、无菌体腔液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史,并对收集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45例。其中社区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22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23例。社区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共21例,占95.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1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血流感染,共15例,占65.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下呼吸道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社区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新型隐球菌,共17株,占77.3%;其次为白念珠菌4株;烟曲霉1株。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共8株;其次为其他念珠菌属。医院感染可能与住院天数较长、高龄、大手术、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深静脉置管等因素有关。结论我院2004年深部真菌感染确诊病例中,医院感染以白念珠菌所致的血流感染最常见;社区获得性感染以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多见。氟康唑仍是治疗敏感念珠菌属尤其是白念珠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49-15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MxA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培养的HepG2和HepG2.2.15细胞用IFN-α刺激6h,分离细胞总RNA,经逆转录、32P标记后与尼龙膜上的探针微矩阵(macroarray法)进行分子杂交;并以此来分析HepG2和HepG2.2.15细胞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用免疫印迹分析IFN抗病毒蛋白;如,MxA、2',5'-OAS等在肝胚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分析发现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仅有部分IFN诱导基因表达,多数IFN诱导基因呈低表达或不表达。比较HepG2和HepG2.2.15细胞,发现两者表达IFN诱导基因有差异,即对IFN应答有差异。研究中发现,MxA蛋白在HepG2.2.15细胞中不表达,而在HepG2细胞中却能正常表达。另一种重要的IFN抗病毒蛋白2',5'-OAS,在HepG2.2.15和HepG2细胞中均能表达;在拉米夫啶处理下,HepG2.2.15细胞甚至比HepG2细胞能更好地表达。结论IFN抗病毒蛋白MxA和2',5'-OAS在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HBV稳定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表现出差异的表达模式;HBV及其抗原成分影响人肝胚瘤细胞株的IFN抗病毒基因表达。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54-1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为fbe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采用同源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质粒ΔpBT2(含fbe::ermB基因),将其电转化进入金葡菌RN4220,再次抽提后电转化进入fbe基因阳性表葡菌(HB)中。将含有质粒ΔpBT2的表葡菌HB在5mg/L红霉素平板42℃经多次传代,使质粒ΔpBT2裂解,fbe::ermB基因同源重组到表葡菌HB的染色体上,通过红霉素耐药、氯霉素敏感等特性筛选出含有fbe::ermB基因的新表葡菌HB-ermB。结果经酶切鉴定后确认质粒ΔpBT2构建成功以及成功转导入金葡菌RN4220和表葡菌HB中,经PCR方法以及测序确认表葡菌HB的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HB-ermB构建成功。结论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完成了表葡菌HB的fbe基因缺失突变菌株的构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59-1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塞克硝唑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空腹服用试验制剂塞克硝唑胶囊和参比制剂塞克硝唑片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塞克硝唑的药物浓度。结果受试者单剂口服1000mg塞克硝唑试验药和对照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2.69±3.60)和(23.29±3.62)mg/L;Tmax分别为(1.18±0.49)和(1.15±0.65)h;t1/2β分别为(26.43±5.77)和(27.08±5.46)h;AUC0-t分别为(701.12±123.89)和(709.93±89.06)mg·h/L;AUC0-∞分别为(761.14±147.96)和(773.71±108.23)mg·h/L。试验制剂对于参比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AUC0-∞为(98.38±12.83)%。结论受试者单剂空腹给药后塞克硝唑在体内的过程符合二室模型,AUC0-t、AUC0-∞及Cmax经统计学处理,表明试验制剂塞克硝唑胶囊和参比制剂塞克硝唑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63-1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临床分离的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AR)耐药性及修饰酶基因类型。方法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HLAR、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GR)及链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SR);采用K-B法测定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PCR及序列分析法检测7种氨基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肠球菌中HLAR为73.6%。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HLAR的抗菌作用最好,未检出耐药株。屎肠球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株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株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所有的屎肠球菌氨基苷类高耐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环丙沙星均耐药。aac(6')-Ie-aph(2")-Ia基因是HLGR的主要耐药基因,占HLGR的92.6%;3株HLGR存在与aph(2")-Id高同源性的基因。而6-'ant、3"-ant及str基因在HLSR中的检出率低。结论HLAR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耐药菌。HLGR主要通过aac(6')-Ie-aph(2")-Ia基因编码的修饰酶造成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68-1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所产blaVIM-2进行基因重组表达及纯化。方法以产blaVIM-2铜绿假单胞菌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blaVIM-2,将其克隆入pUCm-T载体后测定该核苷酸序列,再将blaVIM-2克隆入表达载体pET-41b(+),然后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表达产物再过Ni-NTA柱纯化。结果PCR扩增出大小为801bp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同类酶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此基因能在大肠埃希菌中大量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大约为56000u。结论对VIM-2金属酶的成功表达及纯化为进一步做酶动力学及酶的其他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72-1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宋内志贺菌中ESBLs的基因型别。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3株宋内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改良三维试验进行产ESBLs菌株的表型鉴定,并进行转移接合试验;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CTX-M-13组β内酰胺酶基因通用引物以及TEM、CTX-M-13组全编码基因引物进行PCR检测和DNA序列分析;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指纹分析脉冲场电泳(PFGE)检测。结果3株宋内志贺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以及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显著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中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头孢美唑、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显示敏感。这些菌株均为产ESBLs菌株,ESBLs基因型别为CTX-M-14,并同时产生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CTX-M-14编码基因可以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3株菌株的PFGE谱型相同。结论3株宋内志贺菌产生CTX-M-14型ESBLs,引起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存在克隆传播,应加强监测。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76-17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移植肾毛霉感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2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移植肾毛霉感染,1例进行手术处理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治疗,1例仅进行了手术处理。结果进行手术处理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剂量(总量6.3g)、足疗程(6周)联合治疗的患者治愈,另1例在诊断明确前死亡。结论移植肾的毛霉感染较少见,病死率高,进行手术处理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78-1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血液病房分离的所有致病菌的分析,了解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常见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和细菌耐药现状,指导临床诊断及经验性用药。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用WHONET-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共收集致病菌28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29株(46.1%),革兰阴性杆菌149株(53.2%),革兰阳性杆菌2株(0.7%)。主要标本来源为血液,占41.1%(115/280);其次为痰,占28.6%(80/280)。前5位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葡菌。17.6%(3/17)的金葡菌和69.9%(51/73)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产ESBLs的克雷伯菌属及大肠埃希菌阳性率分别为35%(7/20)和40.5%(17/42)。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91.1%)、阿米卡星(89%)、头胞吡肟(84.1%)和头孢哌酮-舒巴坦(81.1%)最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替考拉宁(95.6%)最敏感。结论血液病患者最易发生血源性感染,且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对疑似合并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鉴定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的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82-1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1995-2004年湘雅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及其药敏变迁情况。方法对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菌(或支纤镜吸取分泌物)培养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细菌215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4.9%,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占15.1%,主要病原菌为金葡菌和肺炎链球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000年以后相比革兰阴性杆菌有所减少,而革兰阳性球菌有所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均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也低,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也较敏感,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铜绿假单胞菌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均较高。其中金葡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结论近10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主要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86-18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3种抗真菌药敏试验检测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敏感性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3种方法,即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ROSCO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ATBFUNGUS2,法国生物梅里埃),检测107株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与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ATBFUNGUS2符合程度分别为94.4%、91.6%,均无一种方法敏感或耐药而其他2种方法为耐药或敏感的严重误差。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和ATBFUN-GUS2对氟康唑的检测结果与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相比符合率好,准确率高,监测的抗真菌药物种类多,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89-19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I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特性。方法对81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用PCR法扩增细菌总DNA上的I类整合子,对大小相同的I类整合子进行酶切分析,对纯化后的I类整合子作DNA测序,将DNA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确定I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种类和排列。结果在48株(59.3%)细菌的总DNA上检测到I类整合子,I类整合子的大小约为600~3000bp,48株细菌各含1~2个I类整合子,大小相同的I类整合子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整合子中最常见的基因盒为dfr17(甲氧苄啶耐药基因)、aadA5(链霉素、大观霉素耐药基因),最主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17-aadA5。结论整合子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广泛流行,整合子是介导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93-19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3种体外制备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方法。方法用高分子滤膜琼脂培养法、高分子滤膜肉汤培养法和输液管肉汤培养法制备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通过菌落计数判断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培养5和10d后,3种方法的菌落计数分别是:(1.32±0.26)×109CFU/mL,(0.22±0.026)×109CFU/mL,(0.15±0.025)×109CFU/mL和(3.68±0.51)×109CFU/mL,(0.24±0.022)×109CFU/mL,(0.20±0.035)×109CFU/mL。高分子滤膜琼脂培养法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法(P<0.01)。结论用高分子滤膜琼脂培养法制备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操作简便,效果最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95-19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分离自肝病患者及腹泻患者的耐药气单胞菌19株,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了β内酰胺酶TEM,OXA;质粒AmpC酶MOX/CMY,FOX,LAT/CMY及氨基苷类修饰酶aac(3)-Ⅰ,aac(3)-Ⅱ,aac(16')-Ⅰ,ant(3″)-Ⅰ等耐药基因。结果本组19株气单胞菌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10株,温和气单胞菌6株,豚鼠气单胞菌3株。气单胞菌耐药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氯霉素,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9.5%、63.2%、31.6%、26.3%、31.6%、84.2%、21.1%、68.4%、15.8%、5.3%和0%。检测19株耐药气单胞菌的耐药基因TEM阳性11株,OXA阳性2株,质粒AmpC酶MOX/CMY阳性7株,FOX及LAT/CMY均阴性;氨基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2株,aac(3)-Ⅱ基因阳性2株,aac(6')-Ⅰ基因阳性4株,ant(3″)-Ⅰ基因阳性6例,其中1株温和气单胞菌同时检出上述4种耐药基因。结论气单胞菌的耐药基因以TEM型β内酰胺酶最高,其次是质粒AmpC酶MOX/CMY,氨基苷修饰酶4种基因型均存在,提示气单胞菌的耐药严重,有多种耐药基因存在,需引起重视。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199-2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真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我院住院10例真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以及转归。结果10例患儿发病年龄3岁9个月~10岁,其中3~6岁3例,7~10岁7例。2例患儿为急性起病,8例患儿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多数患儿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呕吐。由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的时间为1周~4个月,9例患儿脑脊液经墨汁染色涂片检出新型隐球菌阳性后确诊,1例患儿脑脊液培养出白念珠菌。应用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合并鞘内注射,联合5-氟胞嘧啶的治疗,5例治愈,4例好转,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儿童真菌性脑膜炎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病原检查结果仍是诊断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依据。对于危重病例应首选用两性霉素B治疗。两性霉素B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后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201-20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疱、反复气胸20年。X线胸片及螺旋CT检查提示双侧弥漫性肺气肿、肺大疱、左侧气胸。我院对该患者进行了左肺移植同期作对侧肺减容术,术后移植肺扩张良好。围手术期应用环孢素A(5mg·kg-1·d-1)、霉酚酸酯(1.5~2.0g/d)和泼尼?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203-2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帮助医师在治疗念珠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制订了念珠菌病治疗指南。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4,38:161-189。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该指南提出的建议适用于大多数念珠菌病患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制定该指南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均来自国外,而病原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该指南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国内情况,临床医师可参考当地医院的病原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选用药物。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209-21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污水、自来水、土壤、动物及人类体内均有寄居,在各种医疗器械及医务人员皮肤其分离率更高。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好发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者。以往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并不常见,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212-2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6.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SBLs是指由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氧亚氨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酶,它是导致革兰阴性细菌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1]。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合理应用,使产ESBLs的细菌种类不断增加,具ESBLs表型的基因种类也不断增加,到目
  • 医师问答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3): 216-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