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7年, 第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10-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13-3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发病机制及莫西沙星在治疗AECOPD中的作用。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在第1次急性加重时行痰菌落计数、细菌培养及IL-6、IL-8以及TNF-α测定后,按1:1随机进入莫西沙星组(400mg每日1次×5d)和头孢克洛组(250mg每日3次×7d)接受治疗,在治疗起始后7、14d以及1年观察各项疗效指标。结果46例中、重度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痰标本阳性为21例(45.7%),主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内莫西沙星组的急性加重发生(2.6±1.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3.5±1.4)次(P<0.05),症状缓解天数、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下降值、细胞因子下降水平和第2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优于头孢克洛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感染仍为导致AECOPD的重要原因,流感嗜血杆菌为主要的病原菌。莫西沙星治疗AECOPD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可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长下一次急性加重的间隔时间,并减少FEV_1的持续下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18-3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感染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方法PPK研究在诊断或拟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146例中进行,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并验证去甲万古霉素PPK模型,根据患者的PPK参数制定给药方案。结果①去甲万古霉素基础药动学模型为线性二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个体间变异为指数模型,个体内变异为加法模型,清除率(CL)、中央室分布容积(V_1)、室间清除率(Q)和周边室分布容积(V_2)的患者个体间变异分别为35.92%、11.40%、0和79.75%,残差误差为3.05mg/L;②患者Ccr值的变化对去甲万古霉素CL的影响不同,当患者肾功能减退时(Ccr≤85mL/min),CL=2.54×(Ccr/50)~(1.20),当患者肾功能正常时(Ccr>85mL/min),CL=5.66×(WT/60)~(0.52);③患者合并使用利尿药后使去甲万古霉素V_2增大;④老年感染患者(≥65岁)的CL减慢、t_(1/2β)延长,AUC增大。结论肾功能减退和年龄对去甲万古霉素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制定了去甲万古霉素在不同群体患者中的给药方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23-3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全国10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同时产ESBLs及质粒型AmpC酶菌株的比率及其基因型特点,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差别。方法收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10所教学医院2003年度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90株和肺炎克雷伯菌61株,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接合试验证实酶基因有无可转移性;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及序列分析确定质粒AmpC酶的基因型。结果武汉、南京、济南等地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率相近,均在50%左右;北京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其他各城市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均略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在产ESBLs菌株中24.4%大肠埃希菌和19.4%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耐药。除沈阳无对头孢西丁耐药菌株外,其他医院均存在对头孢西丁耐药株。产ESBLs菌株基因型主要为CTX—M型,其中以CTX-M-9组最为常见,其次为CTX-M-1组。在同时产ESBLs和AmpC的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多于大肠埃希菌,且均为CTX-M/DHA-1型(多为CTX-M-9/DHA-1型)。3株同时产ESBLs和AmpC肺炎克雷伯菌的接合子PCR结果与其供体菌完全相同。结论参与本研究的各所教学医院产ESBLs菌株基因型主要为CTX-M-9组,在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多于大肠埃希菌,多为CTX-M-9/DHA-1型,该酶可通过质粒传播。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29-3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40岁。因腹胀、腹痛,双下肢水肿1周,于2005年10月12日入院。过去史:20年前患急性乙型肝炎,近10年来反复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治疗后肝功能复常。2年前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入院体检:体温38.7℃,脉博93次/min,血压128/74mmHg。神志清楚,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30-3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革兰阴性杆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PCR方法筛选541株连续分离的所有环丙沙星耐药或中介革兰阴性杆菌中的耐药基因qnrA;以接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对qnrA阳性株测定氨基糖苷乙酰化酶aac(6′)-Ib-cr基因,分析了gyrA和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变异。结果54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7株肠杆菌科细菌qnrA检测阳性,其中4株为阴沟肠杆菌,在不发酵糖菌中未检出qnrA基因。在7株qnrA阳性菌中,4株喹诺酮耐药性可通过质粒转移,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较受体菌上升12~125倍。4个接合子中环丙沙星MIC较高的2个结合子携带aac(6′)-Ib-cr,7株qnrA阳性临床分离菌中5株耐药决定区gyrA、parC有变异。结论qnrA在肠杆菌属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率较高,aac(6′)-Ib-cr基因及靶位改变与qnrA同时存在可能使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进一步上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35-33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铜绿假单胞菌(PA)的外膜蛋白(Opr)D_2多克隆抗体,探讨OprD_2缺失与亚胺培南耐药的关系。方法常规酚-氯仿法提取PA的基因组DNA,PCR扩增OprD_2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RSET-OprD_2,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目的蛋白,胶回收后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检测临床分离的32株PAOprD_2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OprD_2原核表达载体,制备了特异性好的OprD_2多克隆抗体。蛋白印迹法检测27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PA,20株(74.1%)OprD_2表达缺失,5株(18.5%)OprD_2表达明显减少,2株(7.4%)OprD_2表达正常。结论临床分离的PAOprD_2表达的缺失或减少是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39-3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与耐药的相关性及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收集106株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筛查整合子并分类;PCR法扩增整合子可变区;联合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52.8%(56/106)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94.6%(53/56)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扩增片段大小为0.15~2.8kb;共检出7种不同的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adA1、aadA2、aadA5、aadB、aacA4)、磺胺类抗菌药(dfrⅫ、dfr17)、β内酰胺类抗生素(bla_(axa-10))和氯霉素(catB-like、catB8)耐药的基因及2个功能不清的开放阅读框(orfF、orfI);发现1例新型基因盒组合形式orfI—aadA1,GenBank基因号为DQ092497。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有关;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主要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44-3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TNF-α,IL-1β和IL-6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生长作用。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菌液分别加入含有10、50、100、500pg.1、10ngTNF-α、IL-1β、IL-6的RPMI1640培养液,孵育2、4、6、8、16~18h计数;另将中和量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混合后,做细菌定量培养。结果IL-6对铜绿假单胞菌、IL-1β对金葡菌以及IL-1β对鲍曼不动杆菌在共作用6h时表现为浓度依赖的生长促进作用;特异性细胞因子中和抗体则可显著抑制细胞因子对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论细胞因子对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为迁延性炎症中细菌增殖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而细胞因子对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可被中和抗体所抑制,将为更有效进行抗菌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48-3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非对照试验。注射用伊曲康唑的起始剂量为20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第3天开始剂量为2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静脉制剂总疗程为2周,继之伊曲康唑胶囊口服,200mg/次,每12小时1次,疗程2~4周。结果共入选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25例,其中包括确诊(proven)病例12例,拟诊(probable)病例11例,疑似(possible)病例2例。可进行疗效评价的22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5例,有效率68.2%(15/22),痊愈率50.0%(11/22)。共获病原真菌24株,其中念珠菌属22株,曲霉及组织胞浆菌各1株。治疗后清除18株,真菌清除率为75.0%(18/24)。应用伊曲康唑治疗25例患者中,发生临床不良事件与药物可能有关者3例,主要包括药物热、胸闷、心悸,食欲下降等。实验室异常与药物可能有关者4例,主要为丙氨酸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移酶的轻度升高,1例患者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值升高及溶血。除1例外,不良反应多数属轻度,患者可耐受。结论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获良好疗效,多数患者耐受性良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52-35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卡泊芬净(caspofunginacetate.亦称MK20991,L2743872)是第一个批准用于临床的棘白菌素。此类药物毒性低,对大多数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均有快速杀菌作用。在血液科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其重要的死亡原因。本研究报道6例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经验性应用卡泊芬净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54-35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55岁。2004年5月起咳嗽、低热,无咯血、胸痛,用抗生素无效,胸部X线检查疑为肺肿瘤伴阻塞性肺炎,于9月11日行微创肺癌切除术,术后证实为小细胞癌(混合型)。术后患者低热,咳嗽、白痰,先后用头孢呋辛、头孢唑肟、亚胺培南、氟康唑等治疗,无效。10月初出现高烧,咳巧克力色脓痰,于同年10月转入我院。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55-35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检验科从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1株咽峡炎链球菌,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3岁。2005年3月2日因头痛、恶心和呕吐伴高热,来我院急诊并收住院。入院后持续头痛伴高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22.8×10~9/L,嗜中性粒细胞0.88,淋巴
  • 临床与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56-3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ICU不发酵糖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回顾性研究近5年我院ICU医院获得性不发酵糖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22个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COPD、胃酸分泌抑制剂、镇静剂、误吸、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切开6个为高危因素。结论患者误吸、COPD、胃酸分泌抑制剂、使用镇静剂、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是导致医院获得性不发酵糖菌肺炎的危险因素;而患者昏迷、胸腹部手术、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59-36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手术中应用含有庆大霉素的冲洗液以预防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3年7月-2006年6月116例具有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高危因素患者被随机分为庆大霉素组(GP)和对照组(CP),GP组在术中使用含有庆大霉素的冲洗液。术后随访2周,期间出现临床感染征象者考虑为术后感染。结果116例患者最终有109例完成手术,其中GP组58例,CP组51例。在所有完成手术患者中,13例临床诊断为术后感染(占11.9%),其中GP组3例(3/58,5.2%),CP组10例(10/51,19.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2,P=0.0209)。13例诊断为术后感染的患者中有8例分离到病原菌,1例为血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阳性菌2例(占15.4%),革兰阴性菌5例(占38.5%),1例为白念珠菌(占7.7%),另5例细菌培养阴性(占38.5%)。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后发生血流感染概率较低。术中使用的冲洗液中加入庆大霉素后,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62-3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检测阿德福韦(ADV)耐药相关性HBV变异(rtA181V/T/S和rtN236T变异)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HBV基因全序设计套式-PCR引物,使野毒株的PCR产物上游末端引入BglI的酶切位点,使rt236变异株的PCR产物下游末端引入BseDI(SecI)的酶切位点,建立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用此方法分别检测含rt181变异株、rt236变异株及野毒株质粒和3例ADV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将变异株和野毒株配成不同比例,再用此方法检测,以了解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PCR—RFLP方法可同时检测rt181变异和rt236变异;用此方法检测血清标本,结果与测序及克隆分析一致;此方法可检测出标本中10%的变异株。结论应用PCR-RFLP方法可同时检测rtA181V/T/S和rtN236T变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ADV耐药变异的早期诊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67-3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本所呼吸监护病区(RICU)患者下呼吸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2000-2004年从RICU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非重复的1047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2.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7.1%)、鲍曼不动杆菌(10.0%)和肺炎克雷伯菌(6.5%)。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是头孢他啶(50%~74%)、阿米卡星(33.3%~81.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0.4%~64.6%)、头孢哌酮-舒巴坦(33.5%-47.5%),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波动性较大。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47.2%~78.6%)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8.3%~86.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18.2%~68.2%)与阿米卡星(31.8%~76.2%)相近。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2.9%~100%和55.6%~8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由58.3%降至21.7%。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由2002年的11.1%上升至2004年的47.8%。结论5年来本研究监测的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72-3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氨苄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头孢哌酮对目前社区及住院患者常见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3种抗菌药物对待测菌株的MIC。结果对氨苄西林-舒巴坦,MSSA、粪肠球菌、A群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卡他莫拉菌和厌氧菌(拟杆菌属10株、痤疮丙酸杆菌2株、迟缓真杆菌1株、无害梭杆菌1株、消化链球菌2株)100%敏感,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NESBL-ECO)分别为86.7%和53.3%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和屎肠球菌分别为23.3%和25.0%敏感。对克林霉素、MSSA、厌氧菌、PSSP和A群链球菌敏感率分别为60.0%、31.2%、30.0%和10.0%。对头孢哌酮、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MSSA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96.7%~1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40%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未见敏感菌株。结论氨苄西林-舒巴坦对MSSA、粪肠球菌、A群链球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PSSP、卡他莫拉菌和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好。MSSA对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为60.0%,其他所研究的细菌敏感率较低。头孢哌酮对MSSA、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好。这3种抗菌药物可经验用于社区获得性感染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76-37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网(CHINET)重庆工作组2005年1—12月临床常见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状。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1年间我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690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7.5%和31.4%。所有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2%和39.4%,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48.9%,且出现对所有药物耐药的泛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7%。耐药组合分析显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不敏感株中有29株为完全相同的耐药模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这些菌株主要来源于2个克隆株。结论我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发现一些监护病房存在耐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有明显增高。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80-3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24岁。因咳嗽咳痰,痰量多,黄色,有血腥气味;发热38℃以上,寒战,口服头孢氨苄片,并静脉滴注双黄连,头孢拉定无效,遂于2001年9月1日住院。听诊右肺中下叶闻及水泡音,X线胸片显示右肺中下叶实变(图1)。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右肺大叶性肺炎,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后改用头孢唑林钠、阿奇霉素,病情未见好转(图2)。9月6日改用头孢噻肟3g,2次/d静脉滴注,仍发热。体温最高达39℃,给予复方氨基比林肌内注射退热,但退热效果不明显。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81-3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克氏耶尔森菌为非致病菌,由该菌致病的病例临床罕见。我院于2006年11月在1例反复高热的青年男性患者血液中培养出该菌,报道如下。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82-3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同时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十分常见和重要的类型,也是严重影响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在机械通气患者中VAP患病率高,一旦发生可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导致治疗失败,患者死亡。随着机械通气在急重危症抢救中应用的增多,VAP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VAP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新动态作一介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86-39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类细菌所致感染呈上升趋势;尤为人们关注的是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的日趋严重,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目前用于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常用糖肽类药物,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地亦相继出现了万古霉素中介或耐药金葡菌(VISA、VRSA)以及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因此,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有必要开发应用新的糖肽类药物。
  • 讲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5): 391-39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我国2005年版国家药典中收录的抗疟药有12种:奎宁、氯喹、羟氯喹、伯氨喹、哌喹、咯萘啶、本芴醇、乙胺嘧啶、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脂和双氢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