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8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5-20
  

  • 全选
    |
    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161-1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曲霉病,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有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更新了曲霉病的处理指南。该指南提出的建议适用于绝大多数曲霉病患者。虽然该指南所依据的临床证据均为国外资料,但由于该指南是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基础上修订,对我们当前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该指南的全文见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2008,46:327-360。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167-1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3—2006年我院MRSA临床分离株中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的分布、SCCmec分型、药物敏感性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1366株MRSA临床分离菌株,用PCR方法筛选PVL基因阳性菌株,用多重PCR方法进行SCCmec分型;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PVL基因阳性及阴性株所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MIC)。结果在1366株MRSA菌株中共筛出5株PVL基因阳性菌株,阳性率为0.37%。50株MRSA临床分离菌株中,SCCmecⅠ型1株,占2%(1/50);SCCmecⅡ型26株,占52%(26/50);SCCmecⅢ型16株(其中包括SCCmecⅢA1株),占32%(16/50);SCCmecⅣ型1株,占2%(1/50);SCCmecⅤ型2株,占4%(2/50);4株(8%)未能分型。5株PVL基因阳性株中SCCmecⅢ型1株,SCCmecⅣ型1株,SCCmecⅤ型2株,未分型1株。MIC结果显示PVL基因阳性株较阴性株对多种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更为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不敏感菌株。该5株PVL阳性菌株所致感染分别为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和尿路感染1例。结论PVL基因阳性MRSA已在我院检出,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治其播散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172-1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中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107株MRSA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中32株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07株MRSA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利福平显示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3.5%、70.1%;其次为对氯霉素敏感率54.2%;对四环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显示高度耐药或全耐药。PFGE分析表明32株MRSA分为4个PFGE组(A~D型),25株为A型,A型又包括A1、A2、和A33个亚型,其中以Al亚型为主,共17株,A2亚型1株,A3亚型7株,B型5株,C型1株,D型1株。结论我院在2005年12月到2006年12月ICU、结核5科有MRSA暴发流行,主要流行株为Al、A3亚型;这些MR-SA菌株为多重耐药菌,应引起临床医师及感染控制部门高度重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177-18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儿童医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总体耐药及流行情况。方法对2000—2006年5所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细菌进行耐药监测,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及ESBLs。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耐药率成正相关,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2种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药物耐药性呈波动趋势。上述细菌耐药性存在地区差异,北京和重庆地区耐药性偏高而上海地区耐药性较低。结论掌握各地耐药流行特点,严格用药适应证,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183-1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HIV感染及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09例抗-HIV初筛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女性感染者比例逐年上升,性接触传播占24.8%,血液传播占11.0%,静脉药瘾占8.3%。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80.7%)、消瘦(56.0%)、咳嗽咳痰(33.9%)、腹泻(25.7%)和淋巴结肿大(21.1%);最常见的临床机会性感染是肺部感染(49.5%)、乙型肝炎(22.9%)、带状疱疹(15.6%)、梅毒(14.7%)、丙型肝炎(13.8%)和口腔真菌感染(12.8%)。实验室检查78.0%患者淋巴细胞减少、68.8%低蛋白血症、35.8%白细胞减少、32.1%贫血。63例(57.8%)患者进行T细胞检查,CD4+/CD8+比值均小于1,其中62例患者CD4+/CD8+比值均小于0.5。结论109例HIV感染患者主要经性接触传播。HIV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不具特异性,临床应提高认识,重视抗HIV血清试验检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187-18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我国临床分离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屎肠球菌中庆大霉素耐药基因分类及其水平传递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检测庆大霉素耐药基因aac(6′)-Ie-aph(2″)-Ia、aph(2″)-Ib、aph(2″)-Ic、aph(2″)-Id和aph(3″)-Ⅲa,采用质粒酶切图谱分析耐药菌同源性,采用液体传递和固体传递法研究庆大霉素耐药基因水平传递情况。结果105株临床分离屎肠球菌中,76.2%(80/105)为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其中aac(6′)-Ie-aph(2″)-Ia基因阳性率为95.0%(76/80),aph(3″)-Ⅲa基因阳性率为78.8%(63/80),aph(2″)-Ib、aph(2″)-Ic、aph(2″)-Id基因皆阴性。这些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屎肠球菌间大多无明显同源性。21.1%(16/76)菌株携带的aac(6′)-Ie-aph(2″)-Ia基因在屎肠球菌间固体传递,13.2%(10/76)菌株携带的aac(6′)-Ie-aph(2″)-Ia基因在屎肠球菌间液体环境中水平传递。结论本次研究中屎肠球菌中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主要由aac(6′)-Ie-aph(2″)-Ia和aph(3″)-Ⅲa基因介导,这些菌株间没有明显同源性,且该基因可在屎肠球菌间水平传递。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190-19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9例血液病并发IFI患者,予以伏立康唑为主的抗真菌治疗,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3个方面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67.3%。在病原菌明确的病例中,曲霉属和念珠菌属感染有效率均为70%,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为显效。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1)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14)能显著提高疗效。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疗程和基础病状况是影响伏立康唑疗效的主要因素。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是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和皮疹;56例可评价病例中8例(14.3%)因不能耐受药物相关不良事件而退出伏立康唑治疗。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195-1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侵袭性真菌病(IFD)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中并不少见,尽管保护性环境及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新型抗真菌药的不断推出及经验性、抢先性治疗策略等已显著降低了某些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但至今IFD仍是关系到移植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 临床与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00-2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验性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缺合并感染146例,其中68例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1次;78例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每6小时1次,两组均联合依替米星。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有效率为75.0%,细菌清除率为73.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的有效率为80.8%,细菌清除率为72.2%,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且轻微,但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相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见(5.9%和17.9%,P<0.05),二重感染发生率低(13.2%和26.9%,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似,二重感染较少发生,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04-2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动态调查湖北地区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3软件对1767株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菌株分离自湖北地区17所三级医院2003—2006年成人患者各类临床标本。结果4年中湖北地区肠杆菌属细菌对2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不大,基本持平。肠杆菌属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保持100%敏感率,对头孢吡肟(23%~31%)和阿米卡星(30%~37%)耐药率稍低以外,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结论湖北地区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坚持细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与公示,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控制耐药菌的传播与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06-2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院MRSA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2005年1—6月65株社区感染MRSA及60株医院感染MRSA,应用多重PCR对MRSA染色体mec基因盒(StaphylococcalcassettechromosomeSCCmec)分型及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检测,应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125株MRSA的mecA基因阳性,其中SCCmecⅡ型1株,SCCmecⅢ型120株,SCCmecⅣ型3株,未分型1株;未发现携带PVL基因的MRSA。携带SCCmecⅡ型、SCCmecⅢ型的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而携带SCCmecⅣ型的菌株除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外,对其他类别的抗菌药敏感。结论本院分离的MRSA以SCCmecⅢ型为主,发现SCCmecⅣ型CA-MRSA,但不携带PVL基因;携带SCCmecⅡ、SCCmecⅢ的临床分离株耐药严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11-2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唑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唑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唑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唑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唑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唑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16-2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症患者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25例和败血症休克患者15例。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败血症组(平均2.39ng/mL)、重症败血症组(4.64ng/mL)和败血症休克组(5.86ng/mL)与对照组(0.59ng/mL)相比,PCT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随感染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败血症组+重症败血症+败血症休克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7,临床诊断的临界点是1.0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4%和80.00%。结论经ROC曲线评价,PCT可以作为ICU患者感染和败血症的鉴别诊断指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19-2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与耐药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按照2005年版CLSI标准。结果临床分离的336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54株,占75.6%,革兰阳性球菌49株,占14.6%,真菌33株,占9.8%。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2.0%,鲍曼不动杆菌14.6%,金葡菌13.1%,肺炎克雷伯菌11.9%,白念珠菌9.8%,大肠埃希菌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较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两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7.5%与45.0%。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为84.1%(37/4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我院ICU患者呼吸道标本中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MRSA检出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22-2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Esp基因)的表达与肠球菌致病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检测自我院住院或门诊患儿分离的152株致病性肠球菌Esp基因。结果152株肠球菌中98株检出Esp基因,占64.5%;30株粪便分离的非致病性肠球菌均未检出Esp基因(P<0.01);粪肠球菌、屎肠球菌Esp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9%和28.1%,粪肠球菌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0.01);152株致病肠球菌来自不同的感染部位,尿液、阴道分泌物、痰液、血液和脐分泌物标本Esp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3.7%、55.6%、50.0%、43.0%和33.0%,住院患儿标本中分离的致病性肠球菌的Esp基因阳性率为75.0%,明显高于门诊患儿阳性率37.5%(P<0.001)。结论肠球菌的Esp基因在肠球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定植以及逃避宿主免疫清除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 病例讨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25-2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次病例讨论是由上海市医学会感染化疗学会和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共同组织,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陆权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和上海复旦大学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28-2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以高热为主要表现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我们收治1例以肺炎为主要症状的伤寒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2岁。因发热10d,干咳5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d感头痛,次日出现畏寒、持续高热(T39~40℃),伴便秘1周以后出现腹泻。外院血常规:WBC(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30-2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pticemiaduetoOchrobactrumanthropiinimmunocompetentpatient:reportof2casesXINHai-guang,ZHAOShu-min,WANGJun-xue,ZHANGRui-qi.(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ChangzhengHospital,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人苍?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32-2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梅毒(syphilis)是经典性病的一种,属于慢性性传播疾病(sexaullytransmiteddisease,STD),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subsp.palli-dum,TP)感染所致,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1905年由法国科学家Schaudinn和Hoffman发现并报道,通过人类黏膜或有破损的皮肤直接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35-23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ase)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其作用是协助细菌在组织内播散,是细菌致病的毒力因子之一,又称扩散因子;HAase还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外基质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并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
  • 会议纪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39-2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8.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医师问答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8(3): 240-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