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9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3-20
  

  • 全选
    |
    喹诺酮类抗菌药合理应用专家论坛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81-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和《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社于2008年8月3日在上海共同举办了“喹诺酮类抗菌药合理应用专家座谈会”。20余位来自呼吸科、血液科、肾病科、感染科、外科、ICU、妇产科、耳鼻喉科等各专业领域从事抗感染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89-9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喹诺酮类药物问世已有40多年,早期人工合成的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受抗菌谱及药动学特点的限制,仅用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治疗。20世纪80年代初含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使该类药物的用途日益扩大[1]。环丙沙星是第1个可全身静脉使用的氟喹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95-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喹诺酮类(qunolones)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与其他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1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这?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97-9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喹诺酮类药物在外科感染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适用范围包括腹腔感染(腹膜炎,腹腔脓肿)、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某些骨-关节感染、ICU的严重感染等。在我国,由于获得批准的适应证有限,加之许多外科医生对喹诺酮类药物不够熟悉,此类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尚未得到充?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99-1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第1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上市以来,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已经有47年的历史,尤其是1979年第1个含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诞生以来,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断涌现,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部分品种还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DNA旋转酶A亚?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02-1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生殖道炎症性疾病包括下生殖道:外阴、阴道、宫颈炎症及上生殖道盆腔炎症,盆腔炎性疾病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周围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疾病。盆腔炎性疾病通常由阴道内病原菌上行所致。阴道内细菌最多者为大肠埃希菌、金葡菌、链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04-1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化学合成抗菌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与其他所有抗菌药相仿,其临床适应证涉及临床各科,在治疗各类感染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病原菌对该类药物耐药性上升的现象。临床无指征的不合理使用是病原菌耐药性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合?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06-1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我国10所教学医院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7年下半年全国10所教学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931株,以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采用CLSI2008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152株肺炎链球菌(全部为非脑脊液标本,采用静脉青霉素折点判断),青霉素耐药株(PRSP)和青霉素中介株(PISP)分别占2.6%和25.0%。所有肺炎链球菌均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8.0%和1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和氯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2.4%、80.9%和84.2%;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对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的敏感率分别为64.5%和59.1%,但PISP和PRSP对这2种抗生素均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SN)中耐苯唑西林菌株分别占49.5%和84.8%。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共发现替考拉宁中介的苯唑西林耐药溶血葡萄球菌(MRSH)3株和苯唑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1株。MRSA对氯霉素、复方磺甲口恶唑和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为83.2%、71.1%和50.0%。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4%和75.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除氯霉素和四环素外,粪肠球菌对其他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屎肠球菌。结论各地区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差异,PISP有逐年上升趋势。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13-1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07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37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399株,占29.0%;革兰阴性菌976株,占71.0%;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CNS的18.4%和70.0%;MRSA和MRCNS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利福平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磷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和耐替考拉宁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磷霉素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发现2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株分别占49.3%和35.9%,产ESBLs株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无耐药外,对其他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非产ESBLs株高;不发酵糖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较低。结论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率低;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18-1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上该药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准确度。建立的方法用以测定5例口服或静脉滴注伏立康唑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血浆样品线性范围为0.1~50mg/L,r2=0.9993;平均萃取回收率为107.6%;低、中、高浓度血浆样品日内、日间RSD≤4.8%和≤6.3%;血浆样品处理前、后放置24h后的回收率为95.7%~102.3%,92.7%~101.2%;-80℃冻融3次后回收率为81.0%~97.0%,-40℃冻融3次后回收率为88.3%~98.8%;测定5例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范围为0.348~3.596mg/L。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快速,适用于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以该方法测定5例患者血药浓度,结果差异大,提示应进行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实属必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23-1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确定临床分离的金葡菌药物敏感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关系,为生物膜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细菌的MIC,96孔板番红染色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fisher精确概率法对细菌耐药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27株金葡菌中,除对万古霉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100%和81.5%外,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红霉素、苯唑西林、亚胺培南、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均严重耐药;27株金葡菌中有17株形成了肉眼可见的生物膜,其中以X387和X4092株最明显。结论金葡菌的耐药性与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无相关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26-1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志贺菌的耐药特征,明确其所携带ESBLs的基因型。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收集到的216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和ESBLs确证试验;采用接合试验了解耐药性是否由质粒介导;用CTX-M通用引物对产ESBLs的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药敏结果显示志贺菌对萘啶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均低于50%,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81.5%,ESBLs的检出率为18.5%(40/216),其中87.5%(35/40)的ES-BLs接合试验阳性。PCR扩增显示CTX-M基因阳性率为90%(36/40),序列分析证实其型别主要为CTX-M-14(20/40)、CTX-M-15(13/40)和CTX-M-3(3/40)。结论上海地区志贺菌呈多重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有增高趋势。上海地区志贺菌所携带ESBLs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14、CTX-M-15和CTX-M-3。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29-1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本所呼吸病区患者下呼吸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2003—2007年从呼吸病区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非重复的1709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3.7%)、肺炎克雷伯菌(1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2%)和鲍曼不动杆菌(9.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其次是阿米卡星(10.1%~27.7%)和美罗培南(17.3%~31.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5.9%~17.9%)和左氧氟沙星(7.1%~17.4%)的耐药率较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的耐药率(0~22.2%)明显低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7.4%~50.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7%~61.5%)。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高度敏感,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各品种间呈交叉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0~32.6%)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4%~38.1%)的耐药率明显低于第三代头孢菌素(11.9%~69.0%)。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由2003年的16.1%上升至2005年的76.7%,2007年降至28.6%,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则由2003年的45.5%上升至2007年的80.6%。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34-1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人附红体病的研究现状,提出预防和诊治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外周血涂片镜检等方法诊断病例,分析本病例的诊治经过,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结果根据患者各项检查,以及治疗后回顾病例,结合其他相关附红体病文献资料,诊断附红体病。结论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附红体病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早期给予相应的治疗,而对于特殊人群更要引起重视。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37-1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例IPA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21例IPA患者确诊2例,拟诊19例。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肝病为最多见的基础病(共12例,占57%)。社区感染7例,医院感染14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4例见"晕轮征",5例见"空气新月征"。接受治疗的15例患者中,治愈7例(46.7%),好转3例,治疗有效率66.7%。结论IPA病死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和尽早应用抗曲霉药可降低病死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40-1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半乳甘露聚糖(GM)试剂盒检测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高危因素患者的血清GM值,评价其对IFI的诊断、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采集83例具有IFI高危因素患者的254份血清,按GM检测试剂盒说明ELISA法检测抗真菌治疗前后GM抗原水平变化。参照IFI分层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GM阳性患者36例,其中确诊组3例、临床诊断组5例、拟诊组23例、不符合IFI组5例,阳性率分别为75%、63%、51%和19%;本次GM试验灵敏度0.67,特异度0.81,阳性预测值0.62,阴性预测值0.84;GM阳性患者选择覆盖曲霉的抗生素治疗有效率62%,治疗前、后GM平均值各为1.65±0.85和0.58±0.30,P<0.05;而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率仅为25%。GM阴性患者采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可,各药物间疗效无明显差别,治疗前、后平均GM值各为0.25±0.10和0.26±0.20,P>0.05。结论GM试验灵敏度中等、特异度较高,高危患者结合临床表现,GM试验检测阳性应立即抗曲霉治疗,动态检测GM值变化可有效判断治疗效果。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43-1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真菌感染不断增多,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也愈益严重,因此抗真菌药敏试验日趋重要。随着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认知,药效学和药动学理念的应用,抗真菌药敏试验从方法学、操作规范化以及对检测结果临床意义的解释上逐渐发展完善。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提出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48-14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44岁,四川都江堰人。患者于2008年5月12日14∶28分遭遇地震,被压48h后获救,急送至当地医院,予清创、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后,全身情况有所改善,但全身多处伤口出现渗出及局部坏死,左手活动明显受限,于2008年5月26日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体检:T37℃,P7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50-15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具有多种因素参与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体内存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病。随着对SLE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以及诊治方法的改进,其预后有了明显改善,10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感染一直是导致SLE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54-15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62年Lesher等[1]发现第1个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萘啶酸以来,经过不断发展,至今已有4代问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全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作用机制独特、高效、低毒等特点。新型的喹诺酮类药物更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2): 158-1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的发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引起AAC的主要病原菌是艰难梭菌(CD)[1],CD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约占正常人肠道菌的3%,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国内外很多学者做了相关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