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0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5-20
  

  • 全选
    |
    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161-1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帮助临床医师在治疗念珠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2000年隐球菌病处理指南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2010,50:291-322。由于该指南的更新仍是基于大量的临床证据,因此对指导临床正确合理治疗隐球菌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参考。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167-1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外科患者多重耐药(MDR)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外科ICU收治的61例MDR革兰阴性菌严重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抗菌药物选择及疗效。结果61例患者共出现肺部感染34例、腹腔感染31例、尿路感染2例和继发性血流感染11例,其中12例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部位感染。共检出MDR鲍曼不动杆菌33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大肠埃希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和阴沟肠杆菌2株。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分别为31例和28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8%和60.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38.7%和53.6%。其中15例治疗无效患者接受了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E治疗,临床有效率73.3%,细菌清除率53.3%。总病死率24.6%。结论外科ICU患者MDR革兰阴性菌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泛耐药(PDR)菌株占50.0%左右。头孢哌酮-舒巴坦对MDR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一定疗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敏感的革兰阴性菌感染疗效较好,国产硫酸多黏菌素E亦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172-1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头孢噻利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患者。试验组应用注射用头孢噻利1~2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应用注射用头孢吡肟1~2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14d。结果本研究共完成病例241例,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21例,泌尿系统感染120例。试验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2%和96.7%,对照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4.2%和94.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细菌清除率为94.4%,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100%,清除率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注射用头孢噻利治疗急性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细菌感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176-1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以2种不同速率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单次给药以及每日1次连续给药7d的药动学特征,为该制剂在中国人群中临床合理给药提供依据。方法①受试者20名随机交叉单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100mL),静脉滴注速率分别为8.33mg/min和5.56mg/min,滴注时间分别为60min和90min。②10名受试者接受多剂给药,即每日单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静脉滴注速率为5.56mg/min,连续7d。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尿标本中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结果①单剂药动学:20名受试者分别于60min和90min内单剂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100mL)后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左氧氟沙星500mg(100mL)静脉滴注60min和90min后平均Cmax分别为(7.44±1.11)mg/L和(6.75±0.84)mg/L,平均t1/2β分别为(6.39±0.78)h和(6.62±0.92)h,平均AUC分别为(36.35±5.56)h.mg/L和(37.44±6.92)h.mg/L。②多剂给药药动学:10名受试者连续多剂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100mL)后,末剂给药后的血药峰浓度以及AUC均明显较首剂给药后为高,平均t1/2β相近,给药后24h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78.87±4.84)%和(65.87±5.62)%,首剂与末剂的Log(Cmax)、Log(AUC0~∞)和24h平均累积尿排出率间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首剂与末剂的t1/2α、t1/2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连续静脉滴注3d后可达到稳态水平,连续给药1周后的积蓄因子(R)为1.09±0.02。多剂给药后平均稳态高峰血药浓度(Cmaxss)为(8.64±1.26)mg/L,平均稳态谷浓度(Cminss)为(0.76±0.24)mg/L,平均稳态浓度(Css)为(6.60±1.82)mg/L。③不良反应:20名受试者单剂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100mL)后60min组和90min组分别有6例和9例出现注射部位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轻度瘙痒、斑丘疹和轻度静脉刺激现象,均呈一过性,受试者均可耐受。10名受试者连续多剂静脉滴注该制剂后,7例(24例次)发生注射部位局部反应,表现同单剂给药组,受试者亦均能耐受。结论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100mL)静脉滴注60min和90min,除滴注完即刻高峰血浓度外,2种滴注速率的其余药动学参数均相近;每日500mg多剂静脉滴注给药后体内无药物积蓄。②左氧氟沙星500mg单剂2种速率静脉滴注给药的耐受性相仿,少数受试者有局部反应,均系轻度且呈一过性,可耐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182-18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1997—2007年分离自北京儿童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的6群肺炎链球菌的型别构成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状况,及其年代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荚膜肿胀试验鉴定6群、6A和6B型;采用multi-beadassay分型方法从6A型中鉴定6C型;用E试验法检测青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结果1997—2007年分离到肺炎链球菌893株,从中鉴定出6群119株(13.3%),包括6A型71株(59.7%)、6B型39株(32.7%)和6C型9株(7.6%)。6群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和红霉素的不敏感率分别从1997—2000年的3.4%、1.7%和86.2%上升到2005—2007年的29.4%、23.5%和100%,MIC90和最大MIC值也升高。6A、6B和6C型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分别为7.2%、24.3%和0。结论北京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的病原菌6群肺炎链球菌以6A型(59.7%)为主,存在新发现的6C型;6群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在增加,6B型菌株抗生素耐药性较6A型、6C型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188-1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电力医院社区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为该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病例91例分离的病原菌,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引起急性尿路感染主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76.9%。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51.4%;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3%、41.1%、37.1%和37.1%;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孢菌素类以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不超过25%。本组患者中分离的70株大肠埃希菌中未检测到对头孢美唑、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2所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为患者存在不同的基础性疾病以及菌株产ESBLs与否所致。结论社区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但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较前增多。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唑、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不同医院分离菌的耐药率有差别,可能与患者基础疾病发生率的不同有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194-1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肺炎链球菌在无抗菌药和有抗菌药选择压力下适应性实验方法的评价。方法选用肺炎链球菌国际耐药克隆Taiwan19F-14、Spain23F-1各1株和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49619,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肺炎链球菌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以修正的Gompertz方程拟合曲线,计算生长动力学参数,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生长曲线在肺炎链球菌对数生长期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还发现肺炎链球菌菌液的A600值和菌落计数之间,在对数生长期有很好的相关性,并确定了两者的函数关系。两种方法测定的杀菌曲线,分光光度法拟合1/2MIC,1MIC药物浓度杀菌曲线与对照曲线相比,随着药物浓度升高无明显下降趋势。分光光度法所测定杀菌曲线中达到99.9%杀菌率的2MIC浓度曲线,基本与X轴相重合。结论分光光度法作为测定肺炎链球菌生长曲线、计算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实验方法,与菌落计数法比较结果一致,且更为简便,可以替代后者用于评价肺炎链球菌在无抗菌药条件下的适应性。但分光光度法测定肺炎链球菌杀菌曲线、评价杀菌效果,无法替代菌落计数法评价肺炎链球菌在抗菌药选择压力下的适应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00-2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引起医院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选择2008年我院MRSA医院感染患者30例和疑似医院感染患者5例,分离得到MRSA菌株36株。采用Diversilab自动化重复序列(REP)-PCR(repetitive-elementsequence-basedPCR)分型系统,研究MRSA菌株遗传特征和流行特点。结果MRSA在我院的3个病房中存在6型REP-PCR指纹图。REP-Ⅰ型为优势分离株,占研究MRSA的64.86%,集中在西区急诊病房、西区呼吸病房和西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REP-Ⅲ型菌株全部分离自喉科术后感染患者。结论REP-Ⅰ型菌株是我院西区MRSA感染的主要型别;MRSA在西区急诊病房的流行是此类医院感染在我院播散的重要环节;Diversilab自动化REP-PCR分型技术系统可成为医院感染病原研究的有效手段。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05-2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了解广东省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肺炎链球菌的血清群/型的分布,几种疫苗的覆盖情况及其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评估几种疫苗在本地区预防肺炎链球菌的价值,以及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7年2月广东省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E试验法检测该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011例患儿中分离出肺炎链球菌90株,分离率为8.9%。血清型分布以19F最常见(62.2%,56/90),其次为23F(15.6%,14/90)、6B(10.0%,9/90)、4(6.7%,6/90),7价疫苗覆盖率为94.4%。而9、10和11价疫苗所包含的血清型均未分离到。13价疫苗的覆盖率(97.8%)较7价疫苗无明显升高(χ2=1.34,P>0.05)。7价疫苗所含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株中,青霉素耐药率为14.1%,所有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3.3%,对万古霉素100%敏感,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2.2%。未出现耐亚胺培南菌株,但11.1%的菌株处于中介。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8.9%,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也达到64.4%,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4.4%。结论广东省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肺炎链球菌的血清群/型的分布,以19F、23F、6B、4常见,7价疫苗覆盖率为94.4%。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亚胺培南敏感性高,青霉素、红霉素和头孢呋辛敏感率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09-2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检测其耐药基因。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0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80株,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用PCR法筛选2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结果8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2%、72.5%、87.5%和68.8%,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52株(65%),耐药菌株中armA基因阳性48株(60%),未检出rmtB阳性菌株。结论近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高,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在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关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13-2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6—2008年我院高干病区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发酵糖菌的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变化趋势。方法对2006—2008年间高干病区15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细菌分离阳性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标准判断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的χ2检验对细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154例患者共分离出217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发酵糖菌,铜绿假单胞菌占59.0%、鲍曼不动杆菌16.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2.0%,分离部位以下呼吸道(87.6%)居首位,基础疾病以肺部疾病(72.7%)、高血压(50.0%)和脑血管疾病(37.0%)居多,使用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喹喏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发酵糖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45.5%~10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为33.3%~69.2%。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发酵糖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多重耐药情况较严重,可能与患者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和多种抗菌药使用有关。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16-21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胆红素升高,4例患者有轻度视觉异常。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患者的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其所致不良事件较少且患者大多能耐受。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20-2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患率调查是收集一个特定时间内医院感染情况,从而了解医院感染发生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同时也可同连续调查进行比较,找出差距,纠正不足[1],以改进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我院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10月对全院临床科室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横断面调查,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23-2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颅内感染致死、致残率很高,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2%~18%[1-3],大部分患者经过一般的抗感染治疗可以痊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无效迁延不愈。卢军等[4]将静脉及反复鞘内注入抗生素1个月,仍不能彻底控制的颅内感染定义为顽固性?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26-2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资料患者男,8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憋20年,加重伴发热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个月前因患“肾病综合征”一直口服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入院前曾在外院使用头孢吡肟、阿奇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和氟康唑等均效果不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28-2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61岁,农民。10余天前受凉后发热,伴畏寒、寒战,胸闷气短,体温38~39.5℃,在当地应用清开灵、青霉素等治疗不佳,转至我院血液科。既往有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混合性贫血。入院体检:体温38.8℃,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皮肤无结节、溃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30-2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它常定植于鼻咽部黏膜,3岁以内的婴幼儿携带率最高。随着机体免疫力下降,有致病力的肺炎链球菌乘机侵入,引起儿童中耳炎、肺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疾病。据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814000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34-2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首先被Pasteur和Ogston在1880年鉴定[1],并最初命名为白色葡萄球菌,该菌属因不产生凝固酶而得名。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40余种被鉴定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属。该病原体一般存在于健康人群的皮肤和黏膜上,因为一般很少引起感染,所以培养结果经常被临床?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38-2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顾名思义,即为在实验室环境中获得的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等。随着实验室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然而,很难确定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具体的感染概率,部分原因是目前缺乏系统性报告。本文通?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 10(3): 240-2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0.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大规模的旅游和移民,以及世界商业交往引起各种潜在感染性疾病的增多和复发,近年来美国FDA已经将预防感染性疾病流行的目标人群局限在旅游和器官移植受者中。尽管上述人群是热带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但是免疫缺陷者的机会菌感染和经血流播散也是热带病重要的传播途径。本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