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1年, 第1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甲硝唑等12种抗菌药物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艰难梭菌的体外抗菌活性;PCR扩增及DNA测序比对检测耐药基因及耐药决定区突变。结果188株菌株包括25种核糖型别,以核糖型017最为常见(25%),其次为001与012。未检测到核糖型027,但有1株细菌为核糖型078。所有菌株均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利福昔明和夫西地酸的耐药率分别为50.0%、100%、70.7%、77.7%、83.0%、47.9%、19.8%、19.8%和12.8%。主要核糖型菌株耐药性更高。耐药株中耐药基因或耐药决定区突变检出率分别为:ermB基因76%;tetM基因97.8%;gyrA基因突变59.6%;g了rB基因突变11.7%;g了rA与gyrB基因同时突变28.7%;rpoB基因突变100%。仅在2株夫西地酸耐药株中检测到fusA基因突变。结论艰难梭菌对甲硝唑与万古霉素仍呈现敏感,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及红霉素等呈现较高的耐药率。核糖型017等流行株对莫西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6-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治疗253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使用3~7d,主要以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细菌学评价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53例早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经莫西沙星治疗总有效率达95.3%,细菌总清除率达84.2%。结论莫西沙星是临床治疗早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抗菌药物之一。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10-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肾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肾脓肿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诊断明确,治疗及时。结果14例急性细菌性肾盂肾炎患者经抗生素治疗痊愈。结论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肾脓肿应与单一的急性肾盂肾炎和伴有发热或坏死液化肾癌相鉴别,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肾输尿管返流或引流不畅的患者为发生此病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13-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治率。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5例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仍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高、白细胞高、蛋白升高、低葡萄糖、低氯为主。49%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1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52例患者治疗后好转,10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以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16-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检出超鞭毛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超鞭毛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表现、纤维支气管镜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3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27例,盗汗23例,咳嗽30例,喘息4例;19例有基础疾病;血嗜酸粒细胞增高8例;32例均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查见活超鞭毛虫;16例肺炎和肺脓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8例阳性;胸部影像学以肺部多叶段渗出性斑片影或大片叶段实变影伴周围局限性模糊斑片影多见;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有管腔内急性炎症反应的表现;患者经甲硝唑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在本地区占有一定的比率,以下呼吸道机会感染和混合感染为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19-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如何加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2008年138例我院急诊科及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发生VAP资料,并将2001—2004年6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05—2008年70例患者设为加强组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发生的VAP24例,发生率35.3%,死亡16例,病死率66.7%;加强组发生VAP9例,发生率12.9%,死亡3例。结论加强综合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22-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对肠球菌耐药的体外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临床分离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4株屎肠球菌)以及质控菌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的MIC,PCR法扩增耐药菌23srRNA基因,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10株肠球菌均诱导出稳定的利奈唑胺耐药株,MIC值与原菌株比较增加了8~64倍,所有诱导耐药菌株的23srRNA基因中均出现点突变。测序结果与NCBIBlast中E.faeciumATCC27273比较,核苷酸序列第2576位发生G→U突变(G2576U)。结论利奈唑胺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与肠球菌23srRNA基因的点突变相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27-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同年度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对2006—2008年临床分离的4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检测,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并对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的扩增与测序。结果4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16株(27.6%)检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对2006年及2008年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扩增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盒图谱,片段大小在710~2526bp,基因盒为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aadB、aadA族和介导甲氧苄啶耐药的dfrA1和dhfrXVB。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检出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携带的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31-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头孢米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7种常见抗生素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接种效应。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2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标准细菌接种量(5×10~5CFU/mL)和高接种菌量(5×10~7CFU/mL)时的MIC。结果随着接种菌量增加,美罗培南和头孢米诺对所有受试菌株的MIC无接种效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SHV-12型和1株CTX-M-14菌的MIC表现出接种效应;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存在接种效应的菌种分别占所有受试菌株的86.4%(19/22)、40.9%(9/22)、10%(22/22)和100%(22/22)。结论对2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美罗培南和头孢米诺不存在接种效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部分基因型ESBLs菌株(SHV-12型和1株CTX-M-14菌株)存在接种效应,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存在接种效应。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36-3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Afa/Dr家族黏附素的携带率。方法用PCR法扩增afa/draC基因片段。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部位来源的大肠埃希菌Afa/Dr家族黏附素携带率情况。结果在分离的600株大肠埃希菌中,Afa/Dr家族黏附素总的携带率为67.0%;分离自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的大肠埃希菌Afa/Dr家族黏附素携带率分别为71.3%、69.6%、59.1%和46.6%;统计学分析显示:泌尿道和消化道来源的大肠埃希菌Afa/Dr家族黏附素携带率高于其他部位来源的大肠埃希菌。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Afa/Dr家族黏附素可能与大肠埃希菌所致泌尿道感染、急性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相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39-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的模型,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在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诱导U937细胞分化使之具有吞噬能力,分别用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结核分枝杆菌(MTB)、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感染已分化的U937细胞,于感染后0、4、8、24、48和72h提取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937细胞凋亡率及细胞膜TLR2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U937细胞感染后72h时细胞内总TLR2的含量,并观察阻断TLR2后U937细胞感染分枝杆菌后的凋亡变化。结果M.intracellulareM.abscessus感染U937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4h后凋亡率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MTB感染后的细胞凋亡率也有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M.abscessus、M.intracellulare和MTB。U937细胞的TLR2表达量在分枝杆菌感染后4h内迅速升高,8h后TLR2的含量稳定下来,不同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TLR2的表达并不相同(P<0.05),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MTB、M.intracellulare和M.abscessus。阻断U937细胞的TLR2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分枝杆菌后细胞的凋亡率。结论TLR2并不直接引起巨噬细胞的凋亡,但TLR2在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45-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研究并分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6种碳青霉烯酶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的测序分析,并通过网上GenBank进行比对以确定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5%、50%和25%。对其他所测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扩增结果显示17株(85%)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OXA-23基因,16株(80%)携带OXA-51基因,1株(5%)携带OXA58基因。OXA-24、VIM、IMP基因引物PCR扩增均为阴性,随机抽取OXA-23基因阳性株进行双向测序后在网上GenBank比对与OXA-23标准株99%同源,OXA-51基因阳性株与OXA-66标准株99%同源,OXA-58基因阳性株与OXA-58标准株99%同源。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最高,OXA-23/OXA-51类基因占60%,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防止在医院内广泛传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49-5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9年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条及纸片扩散法对该院2009年临床分离菌906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06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33株,占69.9%,革兰阳性菌273株,占30.1%。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9.1%(313/633),克雷伯菌属占10.7%(68/633),肠杆菌属占10.0%(63/633);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16.1%(44/27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7.1%(74/273),肠球菌属39.6%(108/27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52.4%和55.0%;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表现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分别检出10.7%(3/28)和6.8%(3/44)泛耐药菌株;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CNS的27.3%(12/44)和90.5%(67/74)。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54-5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耐药情况的现状,为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09年HAP患者100例的分离菌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金葡菌占第1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52.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7.5%;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利福平外,MRSA、MRCNS与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之间的耐药率有很大的差别。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2.9%;产ESBLs和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之间的耐药率有很大的差别。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排列第2位。结论HAP患者中MRSA的检出率高于该院2005年的检出率;MRCNS的检出率与该院2005年检出率相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比该院2005年的检出率稍高。HAP患者中MRSA、MRCNS、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耐药率比2008年本市平均水平低,建议各地区建立自己的细菌耐药情况数据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57-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监测200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菌株分布和耐药率。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该院2008年共分离病原菌3001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7%。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2.7%(683/3001)和17.5%(526/3001),克雷伯菌属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5.7%(472/3001)和10.8%(325/300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葡菌为主,占6.5%(196/3001)。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但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高于30%;肠杆菌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低于30%;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菌株,但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达3%~4%;氯霉素和米诺环素对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表现了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模式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61-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武汉同济医院近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分析该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细菌耐药监测资料,根据CLSI2009年判读标准判定耐药性。结果11年内共分离3186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2%,革兰阳性球菌占34.1%。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连续11年最高。2003年之后,不动杆菌属比率明显增加,2009年已占第2位。多重耐药细菌的比率逐年增加。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的比率由4.9%增长为30.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比率在50.6%~64.4%。11年共分离到对万古霉素和(或)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2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由29.6%增长为78.3%,克雷伯菌属由35.9%增长至51.1%,首次分离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增长迅速(14.0%~72.7%),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占20.9%~34.1%。结论临床分离菌的菌种不断发生变化,鲍曼不动杆菌不断增多。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多重耐药细菌逐年增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68-6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06-2009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分离68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4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4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681株,以呼吸道标本分离株为主,占76.1%。分离菌对抗菌药耐药率较低的有头孢哌酮-舒巴坦(20.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6%)、头孢他啶(24.5%)、头孢吡肟(18.5%)、阿米卡星(5.0%)、庆大霉素(14.2%)和环丙沙星(14.1%)。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2%和20.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了解其临床分布和进行药敏试验,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70-7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烟曲霉菌丝感染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凋亡情况。方法建立烟曲霉菌丝感染HUVEC的体外模型。实验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细胞不予任何刺激;②烟曲霉菌丝组Ⅰ(浓度10~5CFU/mL);③烟曲霉菌丝组Ⅱ(浓度10~6CFU/mL)。流式细胞术分别于2、4和8h3个时相点检测HUVEC凋亡率。结果与2h比较,暴露于不同浓度烟曲霉菌丝的HUVEC凋亡率在4和8h逐渐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烟曲霉菌丝组Ⅰ和烟曲霉菌丝组Ⅱ的HUVEC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且烟曲霉菌丝组Ⅱ高于烟曲霉菌丝组Ⅰ(P<0.05)。结论烟曲霉菌丝可诱导HUVEC凋亡;一定时间内,随HUVEC接触菌丝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加;相同时间点,烟曲霉菌丝浓度越高,HUVEC凋亡率越高。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74-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儿女,1岁。因反复发烧、咳嗽、喘息16d,体温过低3h于2010年1月6日入院。于1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1℃,并咳嗽、喘息,无抽搐、呕吐,病程第6~8d伴腹泻,呈水样便,日排便10余次。诊断为"喘息性肺炎"、"小儿腹泻",在门诊连续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利巴韦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1): 76-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是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AmpC酶等多重耐药菌株引起感染的最有效的抗菌药物。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