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1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3-20
  

  • 全选
    |
    念珠菌病诊治策略高峰论坛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81-9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念珠菌病诊治策略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在上海举行。50余位来自血液病、重症医学、感染、呼吸、肾病、普外、烧伤、眼科、皮肤、妇科、儿科等各临床学科以及从事医学真菌实验研究的资深专家就如何规范念珠菌病的诊断和合理进行抗真菌治疗进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96-9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各种念珠菌病的病原菌构成有关念珠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和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很多,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ARTEMIS研究和SENTRY计划,两者均为全球性多中心系列研究。该2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中白念珠菌最常见(各占65.3%和53.2%),但比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98-1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20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呈明显增多趋势,研究显示自1979年至2000年真菌所致的脓毒症增加了207%。念珠菌血症为住院患者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病。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医学中心存在差异。发病率按人口统计为1.5/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01-10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念珠菌血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往往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随着对重症患者诊治水平的提高,ICU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同时,患者存在许多发生念珠菌血症的高危因素: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中心静脉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03-1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经验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指对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其他并发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热疑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抗真菌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06-1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血管系统的念珠菌病主要为念珠菌心内膜炎,其他尚有念珠菌心包炎、心肌炎、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念珠菌心内膜炎发生率低,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1.2%(33/2749),念珠菌心包炎等其他感染少见。念珠菌心内膜炎的病死率高,其发生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治疗措施包括抗真菌治疗以及瓣膜置换或其他外科干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08-10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侵袭性念珠菌病为目前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感染报道并不多见,然而早期一项尸体解剖研究结果显示,在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的患者中,半数患者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感染主要有以下3种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10-1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念珠菌骨关节感染少见,常为血源性播散的结果,见于1%~2%的念珠菌血症患者,个别情况亦可由外伤、关节成形术或关节注射直接接种念珠菌所致。念珠菌骨关节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如肿瘤、酗酒、肝硬化、早产儿、应用细胞毒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11-11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诊断1.腹腔感染分为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重症腹腔感染是指合并严重病理生理指标紊乱、高龄和免疫抑制的腹腔感染病人。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重症型与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可能为真菌。2.第三类型腹膜炎的病原菌可能为真菌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12-1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概论念珠菌性眼内炎是一种真菌性眼内炎。按感染菌的来源,真菌性眼内炎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前者多为眼球开放性外伤后感染或内眼手术后感染,后者主要为全身感染或其他脏器感染传播至眼内所致。造成我国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真菌多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14-1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念珠菌病(pulmonarycandidiasis)是一种由念珠菌属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肺和支气管的念珠菌感染所致的相关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炎、肺脓肿,以及过敏性肺病变等,但不包括真菌定植。肺念珠菌感染可以是由病原菌直接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19-1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念珠菌尿在住院患者中并不少见,多数念珠菌尿患者无症状,其尿中检出念珠菌可能为标本污染,或仅为膀胱、尿路导管生长的定植菌,一般不需治疗,部分患者为尿路念珠菌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21-1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化道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口腔、食管及胃肠道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口腔黏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食管炎、念珠菌性胃肠炎等。一、病原学70%的正常人群口腔和胃肠道中有真菌定植,大部分是念珠菌属。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24-1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定义皮肤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的某些病原菌种引起的皮肤真菌病,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或肉芽肿病变。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白念珠菌,其他已知可以致病的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28-1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流行病学在所有的阴道炎症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罹患率一直居首位,主要感染育龄期妇女。大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VVC,大约40%~50%的妇女一生将要经历多次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30-1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念珠菌是引起新生儿血流感染的重要病原真菌。低出生体重(LBW)儿血流感染患者中12%乃念珠菌所致,而体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32-1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烧伤后外用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在烧伤患者较为多见,且有增长趋势。尤其在严重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免疫系统功能受损,长时间采用侵袭性治疗,以及大量病原菌从创面入侵等情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35-1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器官移植(SOT)后受者念珠菌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人群,也是造成移植失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强调建立预防真菌感染的评估体系和监护措施,对于降低移植后真菌感染罹患率,提高移植后生存率,保护移植物长期存活以及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37-1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荐: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的预防1.建议选用氟康唑每日400mg(6mg/L)静脉滴注或口服,或卡泊芬净每日50mg/L,或伊曲康唑口服液每日2.5mg/kg,每日2次(1mL内含10mg)。2.建议选用泊沙康唑混悬液每日200mg,每日3次(1mL内含40mg)口服(国内尚未上市,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40-1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念珠菌病诊治策略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24日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的举办是鉴于近年来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41-1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Kirby-Bauer法,对该院2009年全年分离的1983株临床分离菌作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细菌构成比中,前3位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467株(23.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85株(14.4%)和大肠埃希菌195株(9.8%);革兰阳性球菌中,前3位分别为金葡菌286株(14.4%)、肠球菌属68株(3.4%)和肺炎链球菌45株(2.3%)。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β溶血链球菌未见青霉素耐药菌株;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检测率为8.2%。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为78.3%(224/286)和65.3%(17/26)。发现5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3.3%,克雷伯菌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为34.2%,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中已分别出现了2.6%(12/467)和21.4%(27/126)的泛耐药菌株。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该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47-1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金葡菌的耐药性及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评价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及K-B法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双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受试的23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大于50.0%的药物品种达14种。其中,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为97.0%;其次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7%和68.7%;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对呋喃妥因、氯霉素和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5.0%、93.9%和88.9%。MRSA和MSSA各为63株(63.6%)和36株(36.4%)。对红霉素耐药和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共10株,且D试验均为阳性,占所有菌株的10.1%。所有D试验阳性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也均为阳性,两者符合率为100%。结论临床分离金葡菌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D试验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可用于检测金葡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51-1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快速检测金葡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株鉴定明确的菌株(金葡菌和非金葡菌各100株)采用SPA法检测,统计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18份ICU患者的痰标本,采用双盲法分别对其进行传统痰培养鉴定和SPA镜下快速检测,计算该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并对痰培养和SPA方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SP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双盲法痰标本SPA检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7.7%,SPA检测和痰培养的结果呈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SPA检测法可早期诊断金葡菌感染,是一项快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诊断试验。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55-1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高危人群的生命安全。由于IFD早期确诊困难,病死率高,寻找快速、便捷、准确诊断IFD的新方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论述聚合酶链反应(PCR)、呼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 11(2): 159-1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1.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感染性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病,但病情凶险,常导致患者突然死亡。本文报道猪霍乱沙门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1例,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的重视。病历摘要患者男,81岁。因"间歇发热3个月,加重1周"于2010年1月29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第1次出现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