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3-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81-8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2人独立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Handbook5.0.2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用RevMan5.1.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9个随机对照试验(875例患者)纳入分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在第12、24周HBeAg转阴率[OR=0.16,95%CI(0.08,0.30)]、[OR=0.64,95%CI(0.44,0.92)],第12、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OR=0.25,95%CI(0.13,0.49)]、[OR=0.54,95%CI(0.37,0.81)],肌酸激酶(CK)升高[OR=0.12,95%CI(0.05,0.27)]方面高于恩替卡韦;在第12、24周HBVDNA转阴率[OR=1.08,95%CI(0.81,1.43)]、[OR=0.80,95%CI(0.60,1.07)],第12、2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OR=1.08,95%CI(0.75,1.56)]、[OR=0.90,95%CI(0.62,1.32)],胃肠道反应[OR=2.42,95%CI(0.61,9.53)]、疲劳[OR=1.46,95%CI(0.42,5.04)]方面与恩替卡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显示,在治疗的第12周及第24周,替比夫定在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中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胃肠道反应、疲劳与恩替卡韦相似,替比夫定有升高CK的风险。由于纳入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小,两者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比较。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88-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带状疱疹(HZ)发生率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接受HSCT的96例患者发生HZ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发生了HZ,移植后1年的累计发生率为7.3%,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70(50~290)d,中位持续时间为15(7~180)d。不同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严重程度、不同的GVHD治疗强度、是否进行规律的阿昔洛韦预防,HZ发生率存在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Z发生对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P=0.87)。结论HZ是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GVHD、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及不进行有效地阿昔洛韦预防影响HZ的发生,移植后HZ的发生对患者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92-9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0年版)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共分离到4046株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最常见菌种为粪肠球菌1829株(45.2%)、屎肠球菌1817株(44.9%)、鹑鸡肠球菌78株(1.9%)、鸟肠球菌54株(1.3%)、铅黄肠球菌49株(1.2%)。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极敏感,耐药率<4%,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6%、3.6%。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5.7%和11.3%,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4.0%;屎肠球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接近9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接近70%,对氯霉素耐药率仅为7.3%,儿童屎肠球菌分离株对磷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10%。不同医院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一定差异。结论屎肠球菌的分离率有增加趋势,肠球菌属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依然保持极高的敏感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98-1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属共55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949株,按照统一方案,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3.6%和35.4%。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1%和63.6%,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6.2%以上。不同医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菌耐药率最高,急诊次之,内科最低。门诊与住院患者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3%/50.8%和62.3%/63.8%,且住院患者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米诺环素除外)。全国14所教学医院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达55.0%(2720/4949)和21.4%(1058/4949)。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尤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显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医院、不同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05-10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4所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61株,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K-B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0年版)进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166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住院患者分离株占97.5%;门诊患者分离株仅占2.5%。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分离株占63.8%,<18周岁患者的分离株占4.8%。主要是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者占83.0%;分离自血液、胸腹水、关节腔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者占4.7%。该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2%、10.7%和3.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3.8%。尿液分离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1.6%和33.3%,高于其他标本分离株耐药率,P<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及痰液等呼吸道标本中,且多见于≥60岁的老年患者。该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固有耐药,但对CLSI推荐的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亦有良好抗菌活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10-1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同源性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使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试验(ERIC-PCR)研究上述不动杆菌属的同源性和科室分布。结果共分离得452株不动杆菌属,其中88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包括87株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洛菲不动杆菌。ERIC-PCR谱型多数(86.4%,76/88)为A1或A2型,前者主要分布于老年科、内分泌科和伽玛刀分院的神经外科,后者主要分布于各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科和神经外科。结论该医院内存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属细菌的聚集,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增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13-1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2010年我国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6-12月9个城市12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1181株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不同病原菌对常用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菌株分别占40.6%(191/470)和79.6%(187/236);不同标本苯唑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22.2%~72.7%。在ICU患者中,MRSA的检出率为71.4%,高于MRSA在住院患者中的比率。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葡菌;替加环素对金葡菌的MIC值范围为0.032~0.5mg/L。在肠球菌属中发现10株屎肠球菌和2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98.3%和100%。按青霉素非脑膜炎株折点判读,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PRSP)的比率为6.0%(14/232),其中5岁以下儿童中PRSP的比率为13.8%(9/65),65岁以上的老人中PRSP的发生率为5.1%(3/59);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结论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在ICU患者中较门诊和住院患者高,MRSA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和各种分泌物和脓液标本。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在我国发生率低。PRSP在5岁以下儿童中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对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21-1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对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期间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伴有急性肺损伤的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结果5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51例,咳痰31例,发热45例,气急51例,肌肉酸痛13例;入院时氧合指数(PaO_2/FiO_2)200~300者22例,<200者29例。影像学表现以双肺渗出性改变为主,有斑片状、毛玻璃状、网状和结节样改变,病灶迅速进展或融合。本组双侧肺病变占94.1%(48/51)。15例死亡,病死率29.4%(15/51),死亡病例均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占ARDS病例数51.7%(15/29),10例有基础肺病,占死亡病例66.7%。51例患者中,41例使用甲泼尼龙静脉给药治疗,28例患者存活。明确诊断6例,为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甲型H1N1流感3例。51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抗体均阴性。痰真菌培养肺曲霉阳性6例中,G试验阳性2例,GM试验均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6例。32例进行血清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检测,巨细胞病毒IgG阳性9例。结论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病因学诊断是临床难题,存在基础肺部疾病可能与重症肺炎的预后相关。激素的早期应用对急性肺损伤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25-1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上海崇明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cagA基因的多态性与感染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检测100株临床分离株cagA基因亚型,获得东亚型和西方型2种基因型。分析cagA基因亚型与消化道疾病间的关系。结果100株Hp中72株检出cagA基因,其中81.9%为cagA基因东亚型,15.3%为西方型,2.8%为同时存在着2种基因型。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cagA基因东亚型菌株均显著高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而十二指肠溃疡cagA基因西方型菌株的比率显著高于其余4种疾病类型。结论本地区感染Hp以cagA基因东亚型为主,cagA基因东亚型菌株与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密切相关,而cagA基因西方型菌株与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推测cagA基因多态性对由Hp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29-13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手工法和MIC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HNID鉴定板对分离培养的182株嗜血杆菌进行菌种鉴定。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74株和副流感嗜血杆菌108株,β内酰胺酶株产酶率分别为44.6%和50.9%。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分别为55.4%和49.1%,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敏感率分别为50.7%和28.8%。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敏感率均高于80%。结论青岛地区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且产酶率较高,对嗜血杆菌属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作为首选药物。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嗜血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33-1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NFκB1基因启动序列-94ins/delATT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省汉族人群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PCR-HRM)检测66例CAP患者和66例健康体检者的NFκB1基因启动序列-94ins/delATTG基因型的分布,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CAP易感性及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NFκB1基因启动序列-94ins/delATT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C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1-94ins/delATTG的不同基因型与CAP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1基因启动序列-94ins/delATTG多态性与CAP易感性及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37-14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IFD确诊标准的33例临床资料,了解其发生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IFD33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048%;死亡10例;病死率为30.3%。白念珠菌感染居IFD首位(19例,57.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7例,21.2%)。患者自身营养状态下降,留置侵袭性导管,机械通气>48h,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存在其他相关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IFD。抗真菌治疗较多使用的是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结论IFD的病死率较高,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保护患者自身免疫屏障,对高危患者加强预防和监测,可提高侵袭性真菌病的防治水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42-1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社区感染的常见疾病,美国每年约有300万~560万例CAP患者,住院患者平均病死率8.8%~15.8%,而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CAP患者病死率高达50%,居所有疾病死因的第6位。CAP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使其深受关注,临床诊断依据看似简单,但是其鉴别诊断病种繁多,既包括肿瘤、肺血管炎等非感染性疾病,也包括特殊菌所致的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45-1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因"咳嗽20d"于2010年8月27日入院。既往2003年因"肝癌"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未予化疗及放疗。吸烟40余年,每日平均40支,无嗜酒。体检:右上腹沿肋缘走行可见长约40cm手术疤痕,余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沙眼衣原体抗体及噬肺军团菌抗体阴性。内毒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47-1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的高危人群,发生率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IFI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显示,入住ICU的常见原因有免疫抑制(13%)、胃肠道手术后(13%)、肿瘤(8.5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51-1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是由双相真菌马尼菲青霉(Penicillium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机会感染致死性真菌病,该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在江苏省病例报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PSM报道如下。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53-15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拉万星(telavancin)属脂糖肽类,是万古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为快速杀菌的注射用抗生素,用于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该药最初由Theravance公司研发,已于2009年通过美国FDA审批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引起的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cSSTI)。现就其作用机制、药动学、体内外抗菌活性、临床作用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2): 158-1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它分为社区和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nosocomialbacterialmeningitis,NBM),在发达国家成人中发病率为4/10万~6/10万。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婴幼儿感染、局部流行和继发于中耳炎、肺炎、外伤、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神经外科手术。其中NBM是严重的医院感染,病死率高达35%,正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