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5-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161-1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508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的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0年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年14所医院共收集508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1.2%分离自住院患者;69.9%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平均为15.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18%。昆明一医院的分离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8%,对其中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14所医院中最高者;北京一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40%左右,甘肃省一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除头孢哌酮和氨曲南外)耐药率均低于20%;上海一儿童医院的分离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从ICU分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门诊、内科、外科和整体分离菌的耐药率(P=0.001)。各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7%。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本次有轻微下降趋势。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ICU仍应是监控重点。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医院内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167-17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肠杆菌属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全国14所教学医院2010年1—12月临床分离的1961株肠杆菌属细菌,采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以CLSI201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1961株肠杆菌属细菌临床分离株来自呼吸道分泌物1146株(58.4%),尿液标本229株(11.7%),血液标本108株(5.5%),其他标本478株(24.4%)。肠杆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大于93%),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38.6%、51.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厄他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下,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5.2%和4.8%)。不同医院间、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分离株耐药率之间存在差异。8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为泛耐药株。结论肠杆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采取有效感染控制措施为当务之急。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174-17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CHINET所属14所医院临床分离克雷伯菌属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CLSI2010年版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032株和产酸克雷伯菌429株,其中<18岁患者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占19.4%(1058/5461)。62.4%分离株来源于呼吸道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8.9%和10.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4.8%和16.7%。所有14所医院均分离出对1种以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08株,产酸克雷伯菌31株。22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产酸克雷伯菌为泛耐药株,主要集中于2所医院(共188株)。结论克雷伯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按CLSI2010年版标准,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离率分别为10%和7.2%,且耐药株主要集中于2所医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此类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播散至关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180-18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9所综合性医院和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734株流感嗜血杆菌和214株卡他莫拉菌,分别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作药敏试验,依照CLSI2010版标准判断结果。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734株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最高,达64.5%、其次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1.7%、14.5%、12.5%和14.2%;该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以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4.2%~8.9%)。儿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和产酶率(35.1%、30.1%)均高于成人分离株(26.6%、24.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4.0%)低于成人分离株(17.0%),耐药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28.1%。39株为氨苄西林耐药而β内酰胺酶阴性。214株卡他莫拉菌对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均呈现高度敏感(96.7%~100%),但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45.1%。该菌产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96.7%。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性;产β内酰胺酶仍是上述2种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重要耐药机制;但氨苄西林耐药而β酰胺酶阴性的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株较前增多,其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185-1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除葡萄球菌属采用Pheonix100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外,其余菌株均采用纸片扩散法,参照CLSI2011年版判读结果,使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53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2%,革兰阳性菌占38.8%。呼吸道标本所占比率最高(37.0%),其次为尿液(12.8%)和血液(12.4%)。分离菌中排在前6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葡菌,分别为18.8%、12.1%、11.8%、9.1%、7.5%和7.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产ESBLs阳性率分别为56.2%、30.4%、24.0%和17.4%。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菌株高。肠杆菌科细菌中出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0.0%和15.3%。鲍曼不动杆菌除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17.7%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9%以上。MRSA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43.4%和78.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儿童肺炎链球菌中PRSP占76.0%,较成人菌株明显为高。其他溶血性链球菌除红霉素、克林霉素外,对多数抗菌药物均较为敏感。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多趋势,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192-19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武汉同济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E试验检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以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WHO-NET5.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年该院5287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球菌1476株,占27.9%,革兰阴性杆菌3149株,占59.6%,真菌662株,占12.5%。门诊病人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葡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住院病人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3.3%和74.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分别为80.1%和55.6%,产酶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或)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属11株,经PCR检测均为VanA型。屎肠球菌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5);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分离率为33.0%(非脑脊液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8.5%和14.3%,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在50%以上;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1.9%,除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在75%以上。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与该院往年监测数据相比,本年度分离的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出现少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及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应引起临床重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199-2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头孢妥仑敏感性降低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自全国各地10所教学医院的37株头孢妥仑最低抑菌浓度(MIC)≥1mg/L的社区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作为研究组,并取6株头孢妥仑MIC≤0.5mg/L的社区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1种抗菌药物的MIC。采用多重PCR法对所有菌株进行血清分型。采用PCR法扩增43株菌的pbp2b、pbp1a、pbp2x和murM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pbp2b、pbp1a、pbp2x的指纹图谱分析。根据酶切试验分型结果,同一型的菌株挑选1~5个PCR产物送测序,测序结果与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R6比较以分析耐药菌株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保守基序,特别是SXXK盒、SXN盒、KT(S)G盒的突变情况。结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菌株分为3组:3株对青霉素敏感、头孢妥仑MIC值≤0.5mg/L作为C1组;3株对青霉素中介、头孢妥仑MIC值≤0.5mg/L作为C2组;37株对青霉素中介,头孢妥仑MIC为1~4mg/L的为R组。R组的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均耐药,仅有8.2%和5.4%的菌株分别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曲松敏感。37株R组菌株血清学分型结果35株为19F型,1株为14型,1株为19A型。C1组菌的PBP氨基酸保守基序与野生株R6相比无突变。C2组菌PBP氨基酸保守基序与R6株相比在PBP2B、PBP2X和PBP1A中均发生3点突变。R组菌株PBP氨基酸保守基序与R6株相比则在C2组突变的基础上增加了2~3个活性位点的突变。结论PBP2B、PBP1A和PBP2X的突变与肺炎链球菌的头孢妥仑耐药性密切相关,特别是PBP2B的Ala618→Gly,PBP2X的Met339→Phe和Tyr595→Phe可能与头孢妥仑MIC升高相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206-2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监测2008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教学医院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按设计方案收集非重复的1357株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美罗培南(97.6%~100%)、帕尼培南(79.8%~98.4%)、亚胺培南(64.9%~98.1%)、厄他培南(91.3%~97.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2%~97.4%)、头孢美唑(82.1%~97.0%)和阿米卡星(89.9%~93.8%)。肠杆菌属细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98.7%)、帕尼培南(96.4%)、亚胺培南(95.4%)和阿米卡星(85.7%)。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黏质沙雷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92.0%~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3.1%~99.1%)、阿米卡星(89.0%~94.3%)和头孢吡肟(86.2%~93.1%)。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头孢美唑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213-2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普通尖锐湿疣患者为对照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cells/μL以上为试验A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cells/μL以下者为试验B组。3组患者均给予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结果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对试验A组疗效较试验B组好。试验A组患者治疗时间不低于12周,试验B组患者治疗时间大于12周;3组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D4+T淋巴细胞小于200cells/μL的HIV/AIDS患者尽快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待CD4+T淋巴细胞上升至大于200cells/μL时,再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减少治疗次数。该类患者进行HAART是必要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217-2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10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纸片法(Kirby-Bauer)作药敏试验。结果此期获得的2217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498株,占22.5%;革兰阴性菌1719株,占77.5%;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34.8%和75.1%;MRSA和MRCNS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等均高度耐药,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磷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磷霉素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株分别占53.2%和39.9%,产ESBLs株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无耐药株外,对其他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非产ESBLs株高;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往年上升。结论未发现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往年上升,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222-2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信息。方法对近3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4例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诉入院,10例(71.4%)有发热、呕吐等主要伴随症状,脑膜刺激征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发生率也较高,分别为7例(50.0%)和8例(57.1%),抽搐及意识障碍等脑实质受损的表现发生率较低,分别为3例和2例。85.7%(12/14)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226-2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选择。侵袭性曲霉病仍然是肺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药物的毒性及与免疫抑制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其病死率较高。最近越来越多的文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230-2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了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但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患病率、病死率仍持续上升,现有抗真菌药物不能满足治疗需要是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病原谱变迁和真菌耐药也增加了治疗难度。近年来,新型三唑类抗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234-2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引起的感染呈急剧增加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在无医院或医疗机构接触史的健康人群中发生MRSA感染的现象有所增多。相对于医院获得性MRSA(hospital-ac-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3): 238-2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2.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质谱仪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的诞生,奠定了基于蛋白质指纹图谱鉴定微生物的硬件基础。每种微生物都有自身独特的蛋白质组成,质谱仪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