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3年, 第1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14所医院临床分离菌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方法对上述菌株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按2010年版CLSI文件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的CRE菌株670株,包括克雷伯菌属(64.2%)、肠杆菌属细菌(14.5%)和大肠埃希菌(13.6%)等。标本来源和病房分布最多者分别为呼吸道标本(49.5%)和重症监护病房(36.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菌株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高度耐药,除对阿米卡星和米诺环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52.6%和37.0%外,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在70%~100%,对厄他培南100%耐药。儿童患者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成人分离株。结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呈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挑战。CRE菌株在某些医院中的某些病区较为集中,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引起大范围播散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8-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急性肺部感染为研究对象,探讨白介素-17(IL-17)对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防御机制,为IL-17临床免疫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检测小鼠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IL-17及其下游因子[IL-1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表达水平,经气道滴入表达IL-17的正义质粒48h后再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观察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小鼠6h后的细菌清除率、IL-17的下游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小鼠的死亡率。结果①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急性肺部感染IL-17及其下游因子IL-1β,MIP-2,G-CSF水平显著增高。②通过气道滴注表达IL-17的正义质粒后IL-17及其下游因子IL-1β、MIP-2、G-CSF水平显著增高,而且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显著增加。③在铜绿假单胞菌急性肺部感染前预先经气管注入表达IL-17的正义质粒使IL-17高表达,导致局部产生IL-1β、MIP-2、G-CSF,细菌的清除率及小鼠生存率也显著提高。结论IL-17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局部免疫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早期中性粒细胞募集到感染部位来实现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14-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泛耐药(pan-drugresistant,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相应方法分别检测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常见β内酰胺酶的表达,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及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主动外排系统的激活。结果20株PDR铜绿假单胞菌中,可检出的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16株(80%):产AmpCs酶菌株16株(80%),其中产超广谱AmpCs酶(extended-spectrumAmpCβ-lactamases,ESACs)12株(60%),产ES-BLs菌株14株(70%),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1株(5%);膜孔蛋白OprD呈不同程度缺失的菌株11株(55%);主动外排系统中MexA-MexB-OprM、MexC-MexD-OprJ、MexE-MexF-OprN、MexX-MexY-OprM呈过度激活的菌株分别为5株(25%)、3株(15%)、4株(20%)、1株(5%)。65%PDR铜绿假单胞菌存在2种或2种以上耐药机制,以高产β内酰胺酶合并膜孔蛋白OprD缺失最多见。结论高产AmpCs和(或)ESBLs,合并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或主动外排泵的激活,是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19-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CA-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的临床分离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儿科CA-MRSASSTIs患儿60例,对CA-MRSA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分型(MLST分型)、SC-Cmec分型及spa分型,同时检测pvl基因,并进行15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在60例SSTIs患儿中,脓肿25例(41.7%),脓疱疮12例(20.0%),其他23例(38.3%)。60株临床分离株共分出12种ST型,ST5929株,占48.3%,ST88和ST1均为6株,各占10.0%;SCCmec分型共有4种,SCCmecⅣ型占55.0%(33/60),SCCmecⅤ型28.3%(17/60),SCCmecⅢ型15.0%(9/60),SCCmecⅡ型1.7%(1/60)。在21种spa基因型中,t437占46.7%。分离株pvl携带率50.0%。该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甲氧苄胺-磺胺甲口恶唑、利福平、夫西地酸和莫匹罗星的耐药率分别是90.0%、80.0%、46.7%、38.3%、38.3%、33.3%、28.3%、11.6%、3.3%和3.3%。多重耐药率为73.3%。结论儿童SSTIs的CA-MRSA临床分离株最常见的克隆是MRSA-ST59-SCCmecIVa-t437和MRSA-ST59-SCCmecV-t437,多重耐药率高,在儿童CA-MRSASSTIs的经验性治疗中不宜首选红霉素和克林霉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25-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北京电力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连续分离的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收集在此期间临床连续分离的金葡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同时进行Panton-Valentine(PVL)毒素基因检测,并对其中的33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进行SCCmec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作MRSA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50株金葡菌中,检出MRSA33株,占66.0%,其中1株为社区获得性(CA)-MRSA。MRSA有6种克隆型,其中ST239-t030-Ⅲ型占绝对优势,并且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新克隆型(ST239-t2270-Ⅲ)的传播;相比较,MSSA分子分型则呈散在分布。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糖肽类抗生素及替加环素对MRSA的抗菌作用最强。CA-MRSA携带PVL毒素基因,其耐药谱与医院获得性(HA)-MRSA有较大差异。结论相比于MSSA,MRSA的克隆型别相对集中,提示MRSA更容易引起医院内的传播。MRSA以ST239-t030-Ⅲ为最常见型别,与我国总体趋势一致。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31-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因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住院患者的病原学检查资料。结果419例患者的痰培养及血清学病原学检出179例,阳性率为42.7%;235例曾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58例,阳性率24.7%;150例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率22.0%(33/150);419例痰培养,阳性率为26.0%(109例),其中26.6%(29例)为1种以上阳性。419例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2.0%(92例),其中革兰阳性菌22.0%(24例),革兰阴性菌65.1%(71例);419例中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3%(22例)。痰培养病原体阳性和阴性、痰真菌培养阳性和阴性以及痰细菌培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患者入院前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痰培养阳性和阴性患者以及痰培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患者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为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最主要病原体,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亦比较常见,患者肺功能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对病原学分布差异无明显影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35-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住NICU并发生医院感染的216例患者住院期间分离的病原菌检出构成比、药敏试验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依次有肺炎107例次(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次)、尿路感染100例次(其中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91例次)、血流感染26例次(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1例次)。经培养鉴定共分离出5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5%,革兰阳性球菌占24.9%,真菌占9.6%。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5.2%)、铜绿假单胞菌(22.3%)、鲍曼不动杆菌(18.1%)、大肠埃希菌(17.3%)和奇异变形杆菌(4.5%);革兰阳性球菌依次为金葡菌(43.4%)、溶血葡萄球菌(17.2%)、屎肠球菌(8.3%)、表皮葡萄球菌(8.3%)和鹑鸡肠球菌(4.8%)。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66.1%)。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高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69株中含广泛耐药菌20株,占29.0%。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达72.3%外,其余药物的敏感率均很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NICU医院感染病种分布的特点以导管相关感染为主,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留置及血管内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等。病原菌以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为多见,且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40-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临床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预防措施,为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NICU收治的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100例患儿按机械通气(MV)时间分为2~4d组(50例)、4~7d组(30例)及>7d组(20例)。VAP原发病为肺透明膜病45例,重度窒息3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5例,反复呼吸暂停10例,统计并比较各组VAP的发生率,并就引起肺炎的病原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0例进行MV的患儿中45例发生了VAP,发生率为45.0%。其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90.5%,革兰阳性球菌占7.4%。革兰阴性杆菌以多重耐药的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株革兰阳性菌均为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对万古霉素均敏感。45例患儿中混合感染40例,混合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为单独感染。结论NICU中VAP病原菌均为多重耐药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感染发生主要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相关。缩短MV时间,注意无菌操作,可减少VAP的发生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43-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金属酶流行情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4月临床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00株,所有菌株均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作为金属酶表型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MP、VIM、SPM和NDM4种金属酶基因型以及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20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ICU患者55株,占27.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8.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38.5%)。6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检出率3.0%,经基因检测发现IMP型阳性菌株2株(2株均产IMP-1菌株),未检出VIM、SPM及NDM型金属酶,且这6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均为阳性。结论该院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低,主要金属酶基因型为IMP-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仍较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48-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临床分布特点,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铜陵地区5所医院临床分离143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资料,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敏感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ICU、呼吸科和脑外科,依次占22.5%、15.6%和13.4%;本研究检测标本来源主要为痰,占72.0%,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创面,占13.3%。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其所致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ICU、呼吸科等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52-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西他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西他沙星对503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结果西他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群链球菌的MIC50为0.12mg/L,对MSSA的MIC50为0.06mg/L,对MSCNS的MIC50为0.03mg/L,对MRSA的MIC50为1mg/L,对MRCNS的MIC50为0.06mg/L。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03mg/L,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25mg/L,对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1mg/L,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2mg/L;对易产诱导酶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杆菌、黏质沙雷菌的MIC50为≤0.03~0.125mg/L,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MIC50为0.25mg/L,对铜绿假单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0.5mg/L,对鲍曼不动杆菌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为1mg/L。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西他沙星具有良好广谱抗菌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59-6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葡菌肽聚糖(PG)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过程。将小鼠巨噬细胞系分为3组:对照组、PG组和抗菌药组(低、中、高剂量),用流式细胞仪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结果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微球可被吞入巨噬细胞内。与对照组相比,经PG刺激后,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上升(P<0.01)。对比PG组,各剂量利奈唑胺组吞噬能力降低(P<0.05),中、高剂量万古霉素组吞噬能力增高(P<0.05),低剂量万古霉素组吞噬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亚MIC和治疗浓度的利奈唑胺能抑制金葡菌PG刺激引起的吞噬功能的增高,而治疗浓度的万古霉素能增强其吞噬功能。2种药物对吞噬功能不同影响的临床意义尚待阐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65-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2011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肺炎链球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STREP5药敏试验板条,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HAEMO药敏试验板条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其他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CLSI2010年版为判断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5软件。结果临床分离的1355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4.6%(876/1355),革兰阳性菌占35.4%(479/1355)。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3.2%和86.7%,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97.5%。未检出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8.4%(153/262)和39.9%(55/138)。从血培养中检出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大肠埃希菌,表型检测显示其产金属酶。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20%。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19.2%,10/52)较2009年(3.3%,3/90)有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结论2011年该院临床分离菌较以往的监测有较大变化,但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所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苛养菌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所占比率有所上升。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该院细菌及其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72-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4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4株。5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的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PCR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并将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株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0株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检出率为74.1%,未检出rmtA、rmtB、rmtC及rmtD基因。54株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8.9%、63.0%和64.8%,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85.0%以上。结论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armA型16S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除米诺环素对该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外,该菌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76-7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82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9例作为感染组;以同期无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非感染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常规,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留取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REM-1水平。结果感染组sTREM-1水平、ESR、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WBC、N和sTREM-1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sTREM-1水平、ESR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TREM-1水平可以作为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参考指标。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1): 79-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牛链球菌是人和动物,特别是食草类动物,如牛、羊等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属于D族链球菌。1945年首次报道了牛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1951年McCOY等[1]首先报告了第1例牛链球菌心内膜炎合并结肠癌患者。60年来国外陆续出现了关于牛链球菌菌血症或心内膜炎合并结肠直肠癌的病例报告及临床病例研究,因此关于牛链球菌血流感染/心内膜炎与结肠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感染科以及消化科医师的重视。现报道本院1例牛链球菌血流感染合并直肠癌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两者可能相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