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3年, 第1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3-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81-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纳入分析。患者基础疾病评分(Charlson评分)为4.48±2.10;发生血流感染时均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或升高;9例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9例患者住院死亡。患者血流感染来源于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中心静脉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多重耐药(MDR)菌株感染6例。与非MDR组相比较,MDR组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和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显著升高,入住ICU时间显著延长,入院至血培养阳性前接受2类或2类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比率显著升高,血培养阳性后的适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率显著降低;两组Charlson评分、临床表现、抽取血培养时的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住院病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该菌MDR菌株感染患者入院时病情多重于非MDR感染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应积极行病原学检查,尽早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86-9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医院葡萄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中国14所综合性医院,按统一方案进行葡萄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和分析。结果7530株葡萄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株中,金葡菌占59.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0.9%(均分离自血液和无菌体液)。后者中有表皮葡萄球菌(21.6%)、人型葡萄球菌(7.3%)和溶血葡萄球菌(4.5%)等。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分别占51.7%(11.5%~77.6%)和74.8%(62.7%~95.5%)。60%以上的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对磷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中分别有68.7%和87.8%菌株对磷霉索和利福平敏感。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MRSA和MRCNS检出率最高,尤其在某些医院中的某些科室有相对集中趋势。未发现对糖肽类抗生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国内临床上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的检出率较高,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医院和地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须重视对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hVISA)和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VRSA)的检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93-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英文检索关键词为"ESBL"、"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与"bacteremia"、"blood-stream"两组关键词一一组合,中文检索词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血流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获得比较ESBL及非ESBL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研究结果,对其进行筛选、异质性检验,纳入文献的研究设计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9篇文章符合标准,获得3218例样本,其中病例组994例,对照组2224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病死率较非产ESBL的明显增高(RR1.86,95%CI1.50~2.30,P<0.001)。结论在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中,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了病死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00-1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33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胸部影像和诊治经过。结果33例患者平均年龄(27±21)岁,32例(97.0%)有基础心脏病,27例(81.8%)为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4.0%)、咳嗽(60.6%)、胸痛(48.5%)、呼吸困难(42.4%)、咯血(9.1%)。血培养阳性率为31.0%,其中45.5%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细菌。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右心赘生物。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胸片检查,表现为片状阴影(100%)、结节影(18.2%)、空洞(3.0%)和胸腔积液(63.6%)征像。5例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病变类型和分布与X线胸片相似,但检出的病灶数目与类型增多。所有患者均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78.8%接受心脏手术治疗,23例治愈,5例好转,2例病情控制,1例病情未控制者自动出院,2例死亡,平均住院天数(43.1±33.2)d。结论脓毒性肺栓塞病情隐匿,缺乏特异性,存在肺外感染灶的患者出现发热、胸部影像学改变应警惕本病,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积极控制肺外感染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06-1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8—2011年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65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65例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48例体温高于38℃,多数在脑膜刺激征期(51/65);脑脊液检查指标不典型者20例;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有脑积水(53/65),T-SPOT检查阳性率75%(39/52)。结论对发热患者应引起重视,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以及新的检查技术,如T-SPOT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与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09-1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在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肺组织中的药动学特点。方法建立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模型,模拟左氧氟沙星人体400mg/d静脉给药,采用微透析技术对肺炎大鼠的血液及肺组织同步取样,测定其中游离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第20分钟,肺组织内达到高峰浓度(C_(max))(28.08±9.88)mg/L,并接近于血液药物浓度,之后两者同步下降。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内的穿透率为1.01±0.21。消除半衰期(t_(1/2))在血液内为(229.9±55.6)min,肺组织内为(232.8±74.2)min。血液及肺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69.46±28.69)mg·h/L和(56.21±18.11)mg·h/L(P>0.05)。分布系数(AUC_肺/AUC_(血液))为1.04±0.85。结论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在肺炎大鼠的血液及肺组织内的游离药物浓度较高,超过了最低抑菌浓度和防耐药突变浓度,但仍处于突变选择窗相关药动学参数范围内,可能导致耐药突变菌株富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15-1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1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从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1例血液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出1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该菌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23SrRNAV区域和23SrRNA4个拷贝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耐药菌株23SrRNAV区域第2576位核苷酸发生G→U突变(G2576U),4个拷贝基因片段中,除拷贝1外,其他3个拷贝均发生G2576U突变。结论G2576U点突变是该菌株的耐药机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19-1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临汾地区2011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1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自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除米诺环素外,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结论临汾地区2011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临床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防控措施,控制其引发的医院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21-1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立医院微生物实验室MRSA的分离率及MRSA万古霉素的MIC值变化,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价万古霉素MIC漂移对疗效的影响。结果3年中我院MRSA在金葡菌中的比率逐渐增加。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MIC≤0.5mg/L的菌株所占比率逐年下降,而MIC≥2.0mg/L的比率逐年上升。MIC≤1mg/L时,治愈率、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6.5%、87.0%和78.3%,MIC≥2mg/L时,分别为44.0%、68.0%和64.0%,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后者明显延长。结论3年中我院MRSA在金葡菌中分离率增加,万古霉素MIC显著增高,但治愈率、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仍无差异。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24-1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新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24的耐药特性。方法PCR扩增qnrB24基因全编码区,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将qnrB24与克隆载体PHSG398双酶切连接,转化入E.coilJM109受体菌中表达。用E试验纸条法对携带qnrB24的临床菌株、受体菌和克隆表达株进行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qnrB24与qnrB10同源性为98.7%,3个碱基位点发生同义突变,分别为139位C→A,257位C→T,670位A→G,导致氨基酸改变为47位亮氯酸→蛋氨酸,86位丙氨酸→缬氨酸,224位异亮氨酸→缬氨酸。qnrB24基因表达株对常见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受体菌下降为原来的近1/8,但耐药水平低于临床分离菌株1/32~1/128。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qnrB24基因,qnrB24基因可以轻度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28-1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正常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替考拉宁后对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体质量2.5~3.0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替考拉宁1.0mg)、对照组(灭菌生理盐水),于两组兔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g/100mL替考拉宁0.1mL和灭菌生理盐水0.1mL。术前和术后1、2、3、7、14和28d抽取房水并采用ELISA法测定房水中TGF-β_2、IFN-γ、IL-6和IL-8的含量。结果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房水中TGF-β_2含量分别为(403.86±2.93)pg/mL和(403.83±2.30)pg/mL,术后两组TGF-β_2含量均下降(P<0.05)。术前实验组房水中IFN-γ、IL-6、IL-8含量分别为(340.41±17.36)pg/mL、(46.40±1.87)pg/mL、(44.73±1.37)pg/mL,对照组分别为(340.10±13.78)pg/mL、(46.56±1.86)pg/mL和(44.59±0.52)pg/mL;术后两组房水中IFN-γ、IL-6、IL-8均上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替考拉宁(1.0mg)对房水中TGF-β_2、IFN-γ、IL-6和IL-8含量变化无影响。玻璃体腔注射操作可引起房水TGF-β_2含量下降,IFN-γ、IL-6和IL-8含量升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32-1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特征及CTX-M型、TEM型、SHV型基因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双纸片法检测ESBL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酶、TEM酶、SHV酶基因型DNA序列分析确认TEM及SHV基因亚型,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3株大肠埃希菌中45株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检出率为54.2%,PCR扩增结果显示83株大肠埃希菌中CTX-M型基因扩增阳性44株(53.0%),TEM型阳性32株(38.6%),SHV型阳性1株(1.2%),TEM型和SHV型测序结果分别为TEM-1亚型和SHV-1亚型。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见耐药外,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13.3%、17.8%和31.1%,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了对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很高耐药性外,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36-1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新型抗菌剂硝酸镓对临床分离的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探索清除细菌生物膜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硝酸镓对10株UPEC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生物膜的抑制率,同时观察铁离子(Fe~(3+))对硝酸镓抑菌作用的影响,用以分析硝酸镓的抗菌机制。结果硝酸镓对试验菌株的MIC为10~12mg/L,对早期生物膜的抑制率为88.5%~92.7%,各菌株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高浓度的Fe~(3+)能够降低硝酸镓的抑菌作用。结论硝酸镓通过与Fe~(3+)竞争,限制细菌对铁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抑制细菌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尿路感染的防治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40-1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磷霉素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磷霉素等13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自尿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在100株来源于尿标本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未发现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4%)、磷霉素(82%)、阿米卡星(98%)、头孢吡肟(60%)、头孢曲松(18%)、头孢噻肟(13%)和头孢他啶(46%)。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钠、头孢噻利、法罗培南和普鲁利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9%、41%、100%和20%。结论磷霉素对分离自尿标本中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43-1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分析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武警总医院18株产K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PCR和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1年从临床送检的标本中,通过表型鉴定和PCR检测,共分离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细菌18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株,大肠埃希菌4株,产气肠杆菌1株。90%患者在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分离之前,使用过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曲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70%患者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所有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60.0%,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经过治疗后,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43.8%。结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提示临床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和减少此类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47-1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2月,安徽省铜陵市有色职工总医院收治1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突发高热,意识不清6h"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当日上午9时突起高热,体温38.6℃,入院后,嗜睡,神志不清,双眼球中位,光反应迟钝,四肢有自主活动,伴烦躁,颈抵抗,双侧Brudzinski征(+),Kernig征(+)。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肢无水肿,无任何伤口。既往史:200()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48-14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该药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谱广,其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如总胆红素、尿素氮等可逆性升高者少见,常无需停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和乳酸酸中毒。现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近期诊治的1冽利奈唑胺致肝功能异常及乳酸酸中毒,报道如下。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50-1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近年来,该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其中生物膜(bjofilm)的形成与肺炎链球菌在人体定植、反复感染密切相关。生物膜形成不仅使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还使细菌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现就外界环境因素、菌株自身特点、细胞外基质及信号调节等方面对肺炎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作一综述。一、生物膜的基本概念生物膜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55-1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治疗、化疗、骨髓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真菌主要有曲霉、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毛霉等,在曲霉感染中以烟曲霉最为常见。由烟曲霉引起的侵袭性曲霉病病死率高,已成为该类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根据2008年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公布的曲霉病治疗指南,对于侵袭性肺曲霉病,尤其是威胁生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2): 160-1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细菌耐药性迅速传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抗生素开发的匮乏。本研究目的是对目前仍在沿用的传统抗生素进行评估。这些"老药"大都是一些非专利药,价格低廉,在以往应用中安全性良好,但目前在很多国家已无法或很难获得。此项调查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中的药剂师、微生物学专家、感染病专家中进行。所评估的抗菌药物由6名临床或微生物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选出。不包括以下几类抗菌药物:(1)目前所有国家都能买到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