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3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5-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61-1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肝功能减退对吗啉硝唑及其代谢产物N-氧化代谢物(M2)人体药动学过程的影响,为制订吗啉硝唑在肝功能减退患者中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平行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入选稳定的肝功能Child-PughB级患者12例为A组,根据A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特征匹配健康受试者作为平行对照的B组。A、B组受试者均单次静脉滴注500mg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后定时收集给药后0~48h血样和分段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血浆、尿液样本中的吗啉硝唑及M2浓度。结果A组和B组受试者单剂静脉滴注吗啉硝唑500mg后,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16.3mg.h/L和77.2mg.h/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9.50h和5.83h;血浆药物总清除率(CLt)分别为4.75L/h和7.23L/h;肾清除率(CLr)分别为0.98L/h和1.68L/h。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A组吗啉硝唑在人体内药物暴露量(AUC)增加约68%,t1/2延长近3.7h,CLt降低28%。A组和B组48h内原药自尿中累积排出率分别为给药量的19.37%和22.93%。上述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动学参数变化主要原因是A组中3例受试者同时伴有轻度肾功能减退,此3例受试者的AUC较B组增加了124%(余9例肾功能正常者则增加了37%),并且药物的清除更慢,CLt为3.24L/h,提示在肝功能减退同时伴肾功能减退时,对吗啉硝唑药动学有明显影响。两组中M2代谢比率均很低,分别为0.86%和1.25%。结论对于轻、中度肝功能减退患者,吗啉硝唑的给药方案可不作调整,但同时伴有肾功能减退患者,建议调整该药给药方案,其剂量的调整幅度需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程度而定。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67-17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RJ904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和头孢哌酮耐药,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敏感的机制。方法通过三相水解试验了解大肠埃希菌RJ904所产酶的水解特性;以大肠埃希菌J53Azr为受体菌,临床菌株RJ904为供体菌,通过接合试验了解该耐药特性是否由质粒介导;通过"鸟枪法"随机克隆试验将耐药质粒经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后的片段插入到克隆载体pACYC184中表达并测序,明确介导该耐药特性的基因;通过重叠延伸法定点突变及亚克隆了解启动子对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菌株RJ904中的酶可水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但不水解头孢西丁、头孢噻肟,而且其耐药性可通过质粒接合转移。耐药质粒经BamHI和HindⅢ酶切后重组到载体pACYC184中的3.9kb双酶切片段,含有大小861bp的blaTEM-1B基因,其上游的启动子为Pa/Pb。该重组载体表达后对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酶抑制剂抗菌药物耐药,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敏感,重组载体中blaTEM-1B基因启动子经32位的T→C定点突变后,由强启动子Pa/Pb变为弱启动子P3,突变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DH5α后所表达的耐药性与突变前相比MIC值均有较大下降。结论本试验首次证实在大肠埃希菌中Pa/Pb启动子调控TEM-1β内酰胺酶的高表达可使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酶抑制剂抗菌药物和头孢哌酮耐药,而且这种耐药基因位于转座子和质粒上,可通过接合转移扩散。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73-1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室间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对1984—2011年该实验室参加英国国家外部质量评价体系(UKNEQAS)的万古霉素室间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实验室的万古霉素质控样本的自测结果与其目标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万古霉素自测值=0.9531×(万古霉素目标值)+0.4757,R2=0.9666;且自测值与目标值的偏差均在±30%之内。结论该实验室的万古霉素室间质量控制水平良好,可进行万古霉素的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76-1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NBSI)患者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为NBSI的预防和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发生NBSI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临床和病原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入选患者324例,共发生NBSI459例次,包括复数菌感染43例次(占9.3%)。分离各类病原微生物505株(去除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5株(46.5%),革兰阴性菌202株(40%),念珠菌68株(13.5%)。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25株(24.8%),鲍曼不动杆菌88株(17.4%),念珠菌68株(13.5%),金葡菌39株(7.7%),肺炎克雷伯菌31株(6.1%),大肠埃希菌30株(5.9%)和阴沟肠杆菌30株(5.9%)。CNS和金葡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分别占95.2%和79.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44.3%、53.3%、69.2%和70.8%,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25.0%、83.3%、86.7%和96.8%。结论NBSI中革兰阳性菌比率略高于革兰阴性菌,两者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程度高。念珠菌在NBSI中占有重要地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81-18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者肺曲霉病的临床多样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搜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确诊为非免疫缺陷者肺曲霉病病例。结果对19例经肺组织病理学和(或)微生物学证据确诊为非免疫缺陷者肺曲霉病文献进行复习。19例非免疫缺陷者肺曲霉病患者中,从事可能暴露曲霉的高危职业包括房屋修建、清仓搬家工作及木工等5例(26.3%),农民1例(5.3%),粮仓仓库保管员1例(5.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78.9%),发热(63.2%),咯痰(63.2%),呼吸困难(57.9%),喘息(26.3%),胸闷(26.3%),胸痛(26.3%),咯血(26.3%),流感样症状(10.5%)。在行胸部CT检查的10例中,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多发结节影7例,其中伴有晕轮征3例,空洞4例;1例为双肺间质浸润;2例表现为肿块影。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为结节影增多、融合,肺叶实变及多发空洞形成,且变化迅速。结论非免疫缺陷者肺曲霉病临床和影像学所表现的曲霉变应性和侵袭性所致的多样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85-18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鉴别诊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结果为CNS的患者73例,分为血流感染组(n=47)和血培养污染组(n=26),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比较血流感染患者与血培养污染患者PCT浓度的差异及与CRP之间的相关性,以SPSS17.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最佳诊断点。结果血流感染组患者PCT浓度为8.56(2.91~23.53)μg/L,阳性率高达91.4%,而血培养污染组患者PCT浓度为0.19(0.05~0.74)μg/L,阳性率仅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7,P=0.000)。两组PCT和CRP的AUC分别为0.864和0.630,以PCT=0.435μg/L为截点,PCT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73.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5%、84.2%。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引起血流感染患者PCT浓度显著高于血培养污染患者(Z=-4.117,P=0.000;Z=-2.317,P=0.020),而溶血葡萄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PCT浓度与血培养污染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3,P=0.173)。结论PCT可有效鉴别诊断CNS引起的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不同种类CNS引起的血流感染PCT浓度也存在差异。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90-19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系列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指导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单中心观察研究,我院ICU中需要机械通气的肺部感染患者在24h内入选。分别在24、72h,第7天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PCT。按《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疗效并分为有效组(n=48)与失败组(n=25),比较两组间PCT的变化规律。结果73例患者入选,平均年龄(60.7±19.8)岁。治疗后72h早期疗效评估时,两组PCT变化率分别为(34.1±14.6)%和(13.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PCT值分别为(2.25±0.95)μg/L和(3.59±1.17)μg/L(P=0.045)。就预测疗效的单一指标而言,72hPCT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P=0.002),优于临床肺感染评分(CPIS)(AUC=0.688)、PCT值、体温及白细胞计数(P均>0.05)。72h的PCT变化率(下降>31.7%)联合CPIS(<6分)的AUC为0.931,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91.7%。结论系列监测PCT有助于指导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评价,特别是72hPCT变化率能早期预测疗效,联合CPIS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价值。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95-1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引言随着多重耐药病原菌的泛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促炎生物标志物目前已被用于确定感染患者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肽,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及其疗程。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197-2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311例住院肺癌患者肺部医院感染分离出的536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4.6%;真菌占25.0%;革兰阳性球菌占10.4%。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5%以上;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均高于30%。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金葡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均高达85%以上。常见酵母样真菌除伊曲康唑外,对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结论加强肺癌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耐药监测,能有效地指导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201-2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头孢米诺对近期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对884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等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316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酶株96株(30.4%),单产ESBLs菌173株(54.7%),单产AmpC酶菌6株(1.9%)和产ESBLs+AmpC酶菌41株(13.0%)。头孢米诺对上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酶和单产ESBLs菌株,以及变形杆菌属和摩根菌属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50和MIC90值大多≤2mg/L;抗菌活性优于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头孢米诺对不产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亦优于测试的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种酶抑制剂复方,但抗菌活性均不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头孢米诺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AmpC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差;但头孢米诺对梭杆菌属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MIC50和MIC90分别为≤0.06mg/L和1mg/L,对其他受试的厌氧菌亦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米诺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变形杆菌属细菌、摩根摩根菌和厌氧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可用于上述敏感菌以及厌氧菌所致感染的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214-2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和多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13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方法检测10种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intI1和intI2),依据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分析并命名相应的耐药基因谱(RGP)。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5.9%;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0.7%和46.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1.3%~91.2%;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和intI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5.8%、86.7%、61.1%、92.0%、93.8%和90.3%,未检出blaOXA-24-like、blaOXA-58-like和intI2;共发现存在18种RGP,其中RGP1、RGP2和RGP3所占的比率均大于20%,为主要的流行的RGP。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相关基因的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218-2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1年中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I2011年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1年15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2.9%分离自住院患者,73.7%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耐药性最高的医院分离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30%,而耐药性最低的成人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0%,2所儿童医院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7%;分离自门诊的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5%,而分离自ICU的菌株除了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6.1%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3%。各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8%。结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性增长趋势稳定。各地区、各医院、各科室患者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222-2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磷霉素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6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磷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分离的50株粪肠球菌标本中(25株分离自尿液标本,25株分离自血液标本),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青霉素均现耐药,对磷霉素敏感率98%、氨苄西林78%、红霉素8%、利福平24%。结论磷霉素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强。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224-2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75岁,家庭妇女。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糖尿病6年。2012年2月29日因咳嗽、咯痰加重、伴憋喘,在当地医院治疗4d(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憋喘加重,于3月4日转入某三级医院ICU,给予美罗培南1g每8小时1次,甲强龙80mg/d等药物治疗20d,症状逐渐减轻后转当地某医院,又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溴索等药物治疗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226-2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软电离质谱技术,目前不但应用于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的诊断,还可用于微生物鉴定,为微生物的鉴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MALDI-TOFMS是简便快速、高通量、低成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232-2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所致的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AAD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1],故又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艰难梭菌感染的确诊依赖于检出艰难梭菌或艰难梭菌毒素,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现就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3): 235-2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3.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2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最近上市的多立培南)一直是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其他难治性革兰阴性菌、以及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导致的严重医院感染的支柱治疗药物。第1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厄他培南面市时,厄他培南的临床应用是否会选择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假单胞菌这一问题随之而来。10项临床研究评估了应用厄他培南对假单胞菌属对第2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一致显示,应用厄他培南不会降低假单胞菌对第2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现对上述研究进行回顾分析,为厄他培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