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5年, 第1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10-1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01-4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7所教学医院(15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收集各医院2014年1—12月临床分离菌共789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635株,占27.4%,革兰阴性菌57320株,占72.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4.6%和83.0%。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92.0%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敏感;MRCNS中有85.6%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氯霉素除外)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表型或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主要为VanA型、其次为VanB型或VanM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株和儿童株中青霉素敏感株(PSSP)所占比例较2013年均有所上升,中介(PISP)和耐药(PRSP)的检出率均有所下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平均分别为55.8%、29.9%和24.0%,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绝大多数菌株的耐药率低于10%。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93.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4%和66.7%。与2013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11-4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验证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软件建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加护病房中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肌酐和血白蛋白数值,通过前期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计算特定给药剂量下万古霉素的稳态血药谷浓度预测值,并与实际测量值比较,进而统计学分析验证。结果共收集患者42例,测得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53份,平均谷浓度为10.9mg/L,范围为1.6~49.1mg/L。群体药动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有显著相关性(r=0.857,P<0.0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4079,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为9.36~14.07,实测值的95%置信区间为8.92~14.32。结论该群体药动学模型可以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万古霉素前的预测和药物剂量的指导。但由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昏迷,体重估计误差较大(约30%),同时对比剂和利尿药导致的肾功能改变影响结果。通过调整使用方法,预测准确率提高到近70%。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15-4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合评价FcγRIIA受体131位点多态性与肺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FcgammaRIIa"、"FCGR2A"、"FcgammareceptorIIA"、"CD32"、"pneumonia"、"polymorphism"、"variant"、"genotype"、"allotype"、"肺炎"、"多态性"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根据标准纳入相关文献,检验各组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评估各项研究结果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FcγRIIA受体131位点基因型(H/H、R/R和H/R)数据合并后OR值分别为1.67(95%CI1.11~2.51)、1.09(95%CI0.85~1.40)和0.81(95%CI0.60~1.19),提示FcγRIIAH/H131基因型与肺炎易感性呈正相关,而R/R基因型和H/R基因型无相关性。数据合并过程中存在较大异质性(I2分别为75.4%、51.8%和71.9%)。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的稳定性较好(OR值分别为1.34~1.83、1.00~1.22和0.69~0.94)。Egger检验与Begg检验结果提示,H/H基因型和H/R基因型的研究无发表偏倚,R/R基因型研究可能具有一定偏倚。结论FcγRIIAH/H131基因型与肺炎易感性呈正相关,而R/R基因型和H/R基因型与肺炎易感性无相关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21-4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0例肝硬化并发缺血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缺血性肝炎的患者占同期ICU收治患者的1.6%。原发基础疾病包括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低血容量休克、重度脓毒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监测到患者缺血发生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急剧升高,并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下降。治疗针对基础疾病,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积极纠正休克、抗感染、纠正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加强支持治疗。病死率为66.7%(20/30),其中Child-PughC级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A、B级。结论发病的主要诱因有低血容量休克、重度脓毒血症、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典型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主要为血清ALT在发病后急剧升高,经治疗后可短期内降至正常为缺血性肝炎患者典型的实验室表现,本病病死率较高,Child-PughC级患者病死率尤其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24-4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及认识,提高早期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例单纯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4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咯痰为主;肺CT表现以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空洞征为主,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可见气管或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局部黄白色或褐色脓苔覆盖,部分或完全阻塞管腔;经抗真菌治疗后4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2型糖尿病是发生侵袭性肺曲霉病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预后的关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30-4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53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单用替加环素,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有效率70.4%(1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5%(10/26)(P<0.05),但两组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对38.5%,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4.3%对15.4%,P>0.05)。结论大剂量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可提高替加环素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菌株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34-43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老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MRSA肺炎老年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万古霉素组25例,给予万古霉素每次0.5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治疗时间10~14d;利奈唑胺组15例,给予利奈唑胺每次0.6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治疗时间10~14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万古霉素组临床有效率为72.0%,利奈唑胺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万古霉素组MRSA清除率为76.0%,利奈唑胺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奈唑胺组有3例发生血小板减少>25%,占20.0%,万古霉素组未见血小板减少,万古霉素组有4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占16.0%,利奈唑胺组未见肾功能损害。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老年MRSA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低,应警惕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39-4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院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lowbirthweigh,PLBW)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4月住院治疗的95例PLBW血流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7株,革兰阳性球菌3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1株。最常见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40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株)。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敏感;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coccus,MRS)检出率高,MRS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对口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和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药物敏感率100%。结论PLBW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于PLBW血流感染患儿,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43-4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开展目标性监测,了解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状况,为控制综合ICU医院感染提供建议。方法采取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综合ICU的374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3年入住ICU患者共374例,发生医院感染62例82例次,累计住院日数为2724d,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6.6%,日感染发病率为22.8‰。感染部位主要是肺部感染,占75.6%,其次是血流感染、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日感染率分别为33.3‰、2.8‰、2.3‰。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93.2%,革兰阳性球菌占5.4%,真菌占1.4%。检出数量前3位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6.6%,以肺部感染为主,器械相关感染占62.2%,控制器械相关感染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工作重点。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提示临床治疗时宜选择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47-4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血流感染菌株、科室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RE引起的血流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4年8月该院住院的31例VRE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VRE组),另选择同期同区域54例万古霉素敏感肠球菌(VSE)引起的血流感染作为对照组(VSE组)。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1例VRE血流感染患者,其中由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VREfa)引起的5例(16.1%),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VREfm)引起的26例(83.9%);4年中VREfa和VREfm血流感染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比率分别为1.5%、1.6%、1.8%、1.2%和3.8%、4.4%,5.8%、7.1%;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神经外科为主,分别占41.9%和12.9%;VRE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超过90%,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低于20%。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入住ICU、静脉置管、碳青霉烯类暴露、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暴露与VRE血流感染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静脉置管是V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脉置管是引起V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感控措施,防止VRE血流感染的暴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52-4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该医院NICU2010—2013年分离的648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及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年版为判断标准。结果该院NICU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47.4%)、克雷伯菌属(38.1%)和肠杆菌属(10.3%)。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51.2%)、呼吸道(30.6%)和血液(15.1%)。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为95.7%,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平均分别为92.3%、90.9%和87.6%,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率平均分别为87.1%、79.2%、69.0%,对头孢吡肟平均敏感率72.7%,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平均敏感率低于56.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平均分别为46.3%、54.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于非产ESBL菌株;但克雷伯菌属产ESBL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株。共分离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51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该类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7%、60.5%和95.3%。结论该院NICU肠杆菌科细菌ESBL的检出率较高,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不断出现,应引起高度关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59-46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非重复分离的阴沟肠杆菌397株,约占所有非重复分离革兰阴性菌株的5.1%,5年中分离率变化不大;主要分离自痰液、分泌物、尿液,分别占48.9%、30.5%、7.3%。除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西丁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外,阴沟肠杆菌的总体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该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应加强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62-46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为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采用VITEK-2Compact将细菌鉴定到种,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2008—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从2.9%、5.5%、1.2%、2.8%和13.9%升至30.9%、21.2%、4.7%、11.2%和28.9%。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18.3%、12.2%、0.8%和6.1%升至77.8%、20.8%、2.3%和6.4%;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20.7%、11.4%、1.7%和9.4%升至78.3%、22.3%、3.8%和9.9%;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62.8%和11.3%升至93.5%和21.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8.5%、17.1%和29.0%下降至4.1%、6.4%和23.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增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逐年下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66-4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耐药状况。方法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3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341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9%,革兰阳性菌占2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41.3%和73.5%;MRSA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利福平等均高度耐药,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占51.6%和42.8%,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2012年显著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2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4.7%、57.0%和58.3%,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8.0%以上。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等广泛耐药菌在某些科室内的流行播散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72-47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根据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5年1月—2014年9月进行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住院患者128例,分为治疗方案调整组和未调整组进行TDM数据、万古霉素疗效、安全性分析,并建立Cox模型和生存曲线。结果调整组万古霉素日剂量和血药谷浓度高于未调整组,细菌学疗效和综合疗效也优于未调整组。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调整给药方案是疗效的保护因素。未发现安全性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根据TDM结果调整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对于提高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疗效有重要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79-48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不同目标血糖水平对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血糖控制水平由低到高的A组、B组、C组,每组各8只。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2h处死,处死动物后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及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表达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1脓毒症组血清ALT、AST、FFA及肝脏病理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各血糖控制组(P<0.05),A组较B、C组明显降低(P<0.05),B组低于C组(P<0.05);2脓毒症组肝组织CPT-1及PPAR-α的表达明显低于各血糖控制组及假手术组,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C组明显增高(P<0.05),B组高于C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为4.4~6.1mmol/L对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保护作用最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肝脏PPAR-α及CPT-1的表达有关。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85-4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右肺癌于2014年7月16—23日在我院行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出院第2天出现恶心伴呕吐,症状明显,伴右胸痛加重,于7月26日再次收入院,并给予对症止吐、止痛治疗。7月2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2℃,仍伴恶心呕吐,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例0.895,余正常。给予物理降温及复方氨林巴比妥、地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87-49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姜黄作为药用植物,具有至少200年的历史。姜黄素(curcumin)是姜黄中的主要有效成份,大约20年前人们已经发现姜黄素具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的活性,而且可以抑制HIV-1及HIV-2复制。除了抗HIV功效之外,姜黄素尚有其他作用,可以抗氧化、抗各种病原微生物、抗风湿、抗肿瘤,同时还可以改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91-49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是一种环境致病菌,可以引起李斯特菌病;通常是人们食用了被这种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1]。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2011年美国暴发因食用甜瓜而引起的李斯特菌感染,147例中有33例死亡,1例孕妇流产。与普通人相比,孕期妇女是高度危险人群,一旦感染了李斯特菌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或早产,其新生儿可能发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496-5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属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系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感染人数的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最为重要的病原菌之一[1]。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的高度流行可能由以下因素导致:耐药性、抵抗干燥的能力、黏附于医疗器械表面并形成生物膜以及黏附于易感人群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5): 501-5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免疫抑制人群逐渐增加,真菌已成为此类人群罹患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病原体。随着全球真菌感染发病率的增加,致死率高,对真菌感染疾病认识不足、诊断困难、抗真菌药物疗效有限且已出现耐药的现状都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因此急需开拓新的治疗方向以应对真菌感染[1]。抗真菌药物除了对真菌的直接杀灭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激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