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7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3-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21-1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85例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9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结果CRPA感染组在神经外科(40.0%)和ICU(22.4%)的占比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16.0%和9.6%);CRPA感染组原发疾病主要为脑外伤(30.6%)和脑血管意外(21.2%),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的11.7%和8.5%;CRPA感染组患者的发热、意识状态改变及严重低蛋白血症占比明显高于CSPA感染组;CRPA感染组39例(45.9%)存在复数菌感染,高于CSPA感染组的23例(24.5%);CRPA感染组抗菌药物治疗有效者38例(44.7%),低于CSPA感染组的74例(78.7%);CRPA感染组病情恶化47例(55.3%),包括死亡14例(16.5%)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的20例(21.3%)和1例(1.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临床感染CRP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先前应用碳青霉烯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鼻饲管和机械通气。结论CRPA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但治疗困难,预后更差,其控制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针对危险因素做好医院感染防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27-1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1999-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和脑脊液等无菌体液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毒力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RSA的耐药基因mecA、mecC及其毒力基因PVL和sasX。结果258株金葡菌中MRSA菌株占54.3%(140/258),MSSA占45.7%(118/258),血液、脑脊液和胸腹水等无菌体液中MRSA的检出率由1999-2002年的71.9%逐年下降至2011-2014年的43.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RSA对多数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MSSA对受试抗菌药仍然十分敏感,细菌耐药率除青霉素外,均≤11%。β内酰胺类(除青霉素外)对MSSA的MIC90值均≤1mg/L。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90株临床分离的MRSAmec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100%,未检测到mecC基因;sasX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46.7%,未检测到PVL基因。sasX阳性的MRSA和sasX阴性的MRSA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磷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高度耐药,但sasX阳性MRSA菌株对阿米卡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均高于sasX阴性的MRSA菌株。结论MRSA对临床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应重视和加强对金葡菌中MRSA的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34-1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入住ICU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入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40-1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97例,收集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97例患者支气管分泌物分离病原菌53株(54.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92.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3株(占5.7%),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和肺炎链球菌1株;真菌1株(1.9%),为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氨曲南敏感率较高(均>7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均为85.7%),其次对亚胺培南(42.9%);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分泌物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研究对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44-1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上CHB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CHB治疗中出现CK升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抗病毒方案CK升高的比例;分析3/4级CK升高(≥7×ULN)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使用甘草酸制剂类药物对患者CK水平影响。结果CK升高CHB患者364例,分析发现CK升高主要见于治疗方案中含有替比夫定的患者,另外,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中CK也升高。本次研究中共有30例患者出现CK3/4级升高,这些患者主要以替比夫定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对这30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发现有23例(76.7%)患者转归良好,1例患者经肌活检被确诊为肌病。患者使用甘草酸制剂CK水平没有明显升高。结论CHB出现CK升高多见于使用替比夫定的患者,CK升高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好,使用甘草酸制剂等对患者CK水平升高没有明显影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48-1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EB病毒(Epstein-Barrvirus)血清流行病学现状,推测MSM人群EB病毒感染和再活化情况。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对1082例MSM(来源为2012-2015年重庆地区进行临床药物试验预防艾滋病感染的MSM人群)和1059名健康成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EB-VCA-IgG、EB-NA-IgG和EB-VCA-IgM,使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82例MSM中HIV阳性130例,HIV阴性952例:(1)EB病毒既往感染率在MSM、HIV阳性、HIV阴性者中分别为1002例(92.6%)、115例(88.5%)、887例(93.2%),其中MSM组、HIV阴性MSM组与对照组952例(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B病毒未感染率在MSM、HIV阳性MSM、HIV阴性MSM组分别为5例(0.5%)、1例(0.8%)、4例(0.4%),3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3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与HIV阴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B病毒血清学再活化率在MSM、HIV阳性MSM、HIV阴性MSM组中分别为52例(4.8%)、13例(10.0%)、39例(4.1%),其中HIV阳性MSM同对照组40例(3.8%)、HIV阴性MSM组39例(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1)MSM人群EB病毒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发生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威胁更大。(2)非HIV感染的MSM人群EB病毒再活化率可能与正常人无差异。(3)HIV感染的MSM人群EB病毒血清学再活化率明显增高,可能同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发生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更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53-1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5年安徽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见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各类临床分离菌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PLU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共分离病原菌14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0株,占24.7%;革兰阴性菌1129株,占75.3%。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7.0%和86.3%。葡萄球菌中未见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屎肠球菌中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检出率为2.8%。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儿科,对青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2.9%、30.8%和25.0%,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9.4%。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5.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0%和64.5%。结论2015年该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59-1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崇明区唯一一所入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5年临床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way96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常见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015年收集临床分离菌共1815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分别为73.2%、26.8%;前3位分离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36.3%、12.6%、28.0%;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为0.6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是各自菌种的29.1%和61.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15%,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2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属。结论细菌耐药性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67-17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2015年泌尿系统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病原学及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手工法和鉴定仪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三维试验进行耐药酶检测,根据2012年CLSI标准进行判读。结果临床泌尿系统感染分离出革兰阴性菌98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509株、肠杆菌属细菌109株、铜绿假单胞菌104株、肺炎克雷伯菌98株、奇异变形杆菌92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46株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29株,分离率分别为51.6%、11.0%、10.5%、9.9%、9.3%、4.7%、2.9%。共检出单产ESBL菌株494株(50.1%),初筛试验检出可疑产AmpC酶细菌243株,经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细菌135株(13.7%),同时产ESBL和AmpC酶菌株16株(1.6%),产ESBL菌株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9.6%、34.6%、37.8%,未检出金属酶及KPC酶。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总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0.02%)、阿米卡星(10.6%)、头孢哌酮-舒巴坦(23.8%)和呋喃妥因(25.2%)。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9.8%、91.8%,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和耐药率均很高,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71-1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ATBReader半自动仪器比色法进行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2015年版标准判读结果,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院2015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12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8株,占70.6%,革兰阳性菌357株,占29.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50.0%和84.1%;MRSA对红霉素高度耐药、对四环素和诺氟沙星耐药率均为80.3%,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株分别占52.5%和34.7%;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鲍曼不动杆菌对黏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4%和51.8%,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5%以上。结论该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仍是临床重要问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77-1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分析临床菌株耐药性;纸片协同法和纸片扩散法分析金属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活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临床菌株的外膜蛋白OprD的表达;PCR法扩增基因oprD并测序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方法对临床菌株进行分型。结果7株菌确认为亚胺培南中介株,其中2株菌外膜通道蛋白OprD可能存在缺失,进一步分析发现其编码基因被插入序列ISRP10阻断。其余5株菌OprD蛋白大小存在差异,相应编码区大小为427~443个氨基酸,OprD蛋白二级结构转角区域L1-L8处均存在多种氨基酸替代或缺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被插入序列ISRP10阻断失能,或其外膜蛋白基因oprD及OprD蛋白二级结构转角区域的氨基酸突变,导致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呈中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82-1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EC)的分布特征以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泉州第一医院2012-2015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出的ESBL-EC,用WHONET5.6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逐年检出ESBL-EC725株、732株、760株、770株;主要检出标本分布在尿液、痰液、血液、引流液、腹腔液和胆汁等;科室分布主要在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肾内科和妇科等。ESBL-EC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超过了9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超过50%;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5%以下。期间ESBL-EC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结论ESBL-EC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极高。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科室高度重视,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合理使用,避免耐药菌株的快速出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87-1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黏质沙雷菌耐药性及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152株黏质沙雷菌,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筛选出的亚胺培南耐药黏质沙雷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琼脂稀释法检测加入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前后亚胺培南MIC值的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AmpC酶及外膜蛋白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152株黏质沙雷菌中87株对亚胺培南耐药,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中1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9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46株加入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后亚胺培南MIC降低为原来的1/4~1/64;检出KPC耐药基因5株,IMP耐药基因8株,DHA耐药基因6株,外膜蛋白缺失16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黏质沙雷菌耐药情况严重,主要耐药基因型为KPC、IMP和DHA型。外膜蛋白缺失以及外排泵可能也是介导耐药的主要原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92-19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12月临床住院患者标本的分离细菌,采用VITEK2-Compact及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14版折点判断结果,并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临床住院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到细菌40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46株占28.6%,革兰阴性菌2858株占71.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5.8%和79.4%。甲氧西林耐药株对除甲氧苄啶-磺胺甲唑之外的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肺炎链球菌以非脑膜炎菌株为主,非脑膜炎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耐药率很高,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很低。肠球菌属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除克林霉素和四环素外,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分别为53.1%和28.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仍很高,大肠埃希菌对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之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要显著高于其他肠杆菌科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要高于其他测试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10%,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要显著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通过与全国耐药监测数据比对,该实验室数据大部分与全国数据相符合,可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及依据。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198-2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尤其在ICU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一直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但也见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我院收治并治愈1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CAKP)肺炎并血流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1.1临床症状患者,男,47岁。2015年1月27日"因肛周肿痛1周,加重伴发热3d"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有反复干咳,有排便不尽感。20余年前曾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202-2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布鲁菌病不典型病例,随病程进展患者先后出现间歇发热、乏力、盗汗、胸痛、膝关节肿胀、腰痛、脾肿大、颈肩痛、胸壁脓肿等症状体征,历时8个月,8次去医院就诊,才最终诊断为布鲁菌病。现予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于2014年3月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胸痛、乏力、盗汗,并现左膝部肿胀,4月24日就诊,作头颅CT平扫,胸部X线近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204-2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泡囊短波单胞菌属需氧、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偶可自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该菌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流感染、肺炎等~([1-3])。本文报道1例自成神经细胞瘤化疗期发热的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泡囊短波单胞菌。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确诊为成神经细胞瘤半年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无发热,无咳嗽、咯痰,无尿频、尿急,无腹痛、腹泻。体格检查:T37℃,P96次/min,R25次/min,未触及浅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206-2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疾病。除最常见的肺结核外,结核分枝杆菌可累及人体多个脏器及组织。皮肤软组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结核病中并不多见,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则更为罕见。本文对一例手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行病例分析,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经验。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已婚。因"右手虎口区溃烂5个月,加重1周",2015年5月23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该患者于就诊前5个月于建筑工地不慎被建材石料刺伤右手虎口区,外伤后仅进行简单的包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209-2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2005年版HAP和VAP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2016,63(5):575-582。现对该指南内容进行编译以供读者参考。尽管该指南的更新乃是基于大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当前HAP和VAP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对指导临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HAP和VAP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在使用指南时,临床医师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多样性,指南并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医师对特殊患者或临床情况的判断,临床医师可根据每例患者的情况酌情采纳。而且由于国情的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215-2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菌株分型是通过分类,比较不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和差异性,并结合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菌株之间进化关系的一种研究手段。临床念珠菌分型在研究其物种相关性、评估流行病学、追溯流行源头、控制和预防临床感染以及抗真菌药物研发和抗真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原理和优缺点等方面,介绍当前念珠菌属主要分型方法及新型分型方法,包括基于蛋白/酶的分型方法、基于精准DNA序列的分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219-2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替加环素(TGC)是FDA批准的用于治疗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和社区相关细菌性肺炎的抗生素。随着应用越来越广泛,替加环素产生耐药性不可避免。替加环素是一种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全称为9-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诺环素,是继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后开发的新一代四环素类衍生抗生素。该药通过可逆地结合于16SrRNA,阻断tRNA进入A位点,抑制了翻译过程。替加环素与核糖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224-2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属革兰阴性菌,不发酵糖、需氧球杆菌,有荚膜、菌毛,无鞭毛和芽孢~([1])。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的流行,鲍曼不动杆菌成为了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它与各种各样的感染包括: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皮肤和伤口感染、尿路感染等有关。尽管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迄今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仍然较少。目前,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外膜蛋白A(OmpA)、脂多糖(LPS)、荚膜多糖、磷脂酶D(PLD)、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和外膜囊泡(OMV),其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2): 229-23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是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难题之一。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出现大量多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和全耐药(PDR)的细菌,特别是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细菌~([1])。治疗这些"超级细菌"所致的感染,目前可用的有效抗菌药物有限,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类抗生素是治疗MDR菌最后选择。然而随着多黏菌素的广泛使用,相应的耐药菌流行导致临床治疗无效。多黏菌素属于阳离子抑菌肽,于1947年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