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7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5-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33-2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运用SPSS22.0软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59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男325例,女34例,30~44岁所占比例最大,42.6%患者出现发现延误;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体重下降较多见,咯血少见,多数研究对象两肺受累,病变范围≥3个肺野,空洞少见;T-SPOT阳性率偏低,50.7%患者首次检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69例患者痰结核菌药敏结果显示,43.5%出现耐药;已知抗病毒状态中的患者93.2%已经进行了抗病毒治疗;282例合并肺外结核,合并症及机会性感染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梅毒、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肺部感染、药物性肝损等为主;333例已知预后情况的患者中53例死亡,其中79.2%在6个月内死亡。结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年轻患者比例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T-SPOT阳性率偏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多数患者合并肺外结核,合并症和机会性感染较多,患者多在6个月内死亡。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38-2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起病后30d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5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分析30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21例患者入组,其中MRSA血流感染检出率为17.4%(21/121)。相比较于MSSA血流感染,MRSA血流感染中年龄≥65岁老年患者更多、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P值分别为0.026、0.035和0.001);并且MRSA血流感染患者中复数菌感染更多和接受了更多的不恰当初始抗感染治疗(P值分别为0.005和0.001)。患者起病后30d内的死亡率为18.2%(22/12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仅实体肿瘤(OR,8.932,P=0.004)和感染性休克(OR,56.721,P<0.001)是患者起病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体肿瘤和感染性休克,比MRSA感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45-2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比较初治与序贯阿德福韦酯的疗效差异。方法将HBeAg阳性的CHB患者90例分2组,替比夫定初治组和替比夫定序贯阿德福韦酯初始疗效不佳的序贯组各45例,疗程10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VDNA及耐药变化。结果替比夫定疗效好,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1.1%、80.0%、57.8%和30.0%。初治组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序贯组(P<0.05),但有早期应答的患者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早期应答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显著好于无早期应答患者,而且发生病毒学突破也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替比夫定序贯治疗时应严密观察早期抗病毒应答反应,及时进行优化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49-2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应用夫西地酸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方法对2012-2014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应用夫西地酸的半岁以下患儿用药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38例应用夫西地酸治疗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新发黄疸或原有黄疸加重的情况;其中64例用药前后检测了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的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Ibil/Tbil)比用药前下降了约8%。结论该系列应用夫西地酸的患儿中未见该药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明显影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53-25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期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住院的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的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病原菌分布、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以表现为正常,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影像学提示以双肺感染较常见,常见病原菌是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发生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是:粒细胞缺乏、Ⅲ期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症。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多样;其易感因素主要是机体免疫力低下;常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在病原菌未检出前,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进展。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56-2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常见病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评估(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真菌感染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真菌血流感染的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同步分析G试验检测结果。结果3年共分离真菌114株,以念珠菌属为主(86.8%,99/114),其中以白念珠菌比例最高,占30.7%。真菌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胸外科、血液科、ICU多见,占41.2%,其中胸外科感染逐年减少(2013年5例10株,2014年2例5株,2015年3例4株),血液科和ICU在2014年最高,分别有11株和7株。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真菌对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敏感率达到100%,对伊曲康唑敏感率最低,平均敏感率仅为83.5%。88例患者中54例进行了G试验检测,其中13例G试验先于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真菌血流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最强,血培养与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可给临床提供较早且可靠的诊断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60-26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谱特征,提供感染性角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刮片或术中切除的角膜溃疡组织标本资料,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感染病原菌谱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1046例(只眼)的角膜溃疡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5.3%。分离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53.1%),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31.2%)、革兰阴性杆菌(11.1%)及革兰阳性杆菌(4.6%);而真菌中以镰刀霉属构成比最高,为69.4%,其次是曲霉属(21.9%);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0.4%)。结论该院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多见,主要病原菌是丝状真菌,以镰刀霉属的感染为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64-26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1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阴性菌47.2%,革兰阳性菌45.7%,真菌7.1%。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大肠埃希菌88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和肠球菌属3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分别为40.4%和63.4%。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8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率>90%,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90%。MRCNS检出率为82.5%。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8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主要致病菌,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这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很大指导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69-27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Compact60自动分析仪与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对其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常用22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取非重复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753株,痰液标本检出最多,308株,占40.9%;其次尿液137株,占18.2%;分离自年龄>60岁患者菌株307株,占40.8%;检出率高的科室前2位的是ICU和呼吸内科,分别为126株(16.7%)和103株(13.7%);同期以呼吸系统感染收治入院者144例,分离得肺炎克雷伯菌103株,该菌感染率71.5%。肺炎克雷伯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66.3%、60.8%和59.4%,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与2.0%;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410株(54.4%),耐碳青霉烯类菌株29株(3.9%);多重耐药(MDR)菌株492株(65.3%)。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其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标本,ESBL阳性菌株与MDR菌株检出率均较高,医院需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目标性监测,控制MDR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的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73-28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5-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按CLSI2015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55155株非重复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35.8%,革兰阴性菌占64.2%。分离居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5.0%)、铜绿假单胞菌(14.0%)、鲍曼不动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1.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0.2%(3967/5650)和83.2%(4997/600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共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5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株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0.4%(5843/8300)、53.5%(3500/6539)和44.1%(557/1263)。2012年首次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0.6%(4/656),2015年升至30.1%(142/472)。2015年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0%(16/787),其余年份几乎为0。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9.1%(2566/6556)和4.0%(308/7704)。189株产气肠杆菌中共检出9株广泛耐药株。结论2005-2015年该院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上升趋势,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多重耐药及广泛耐药菌株增多使临床治疗尤为棘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83-2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人患者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4年1-9月该医院成人患者分离的非重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其克隆特点;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米诺环素)的敏感性;PCR检测4种主要毒力基因(Stmpr1,Stmpr2,smf-1,Smlt3773locus);采用半定量生物膜形成试验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同时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结果共收集7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6株来自外科监护室,其余较为分散。检出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7.9%(53/78),在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之前都有抗菌药物应用史,62.8%患者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MLST分析检测出38种新的ST型,命名为STnew1-STnew3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型别较为分散,较多的ST23型只有6株,克隆流行传播趋势不明显。PFGE显示78株菌株分成58个簇群,无明显聚集的簇群。78株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6%(2/78)、10.3%(8/78),所有菌株对米诺环素均敏感。Stmpr1、Stmpr2、smf-1和Smlt3773locus毒力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9.5%(62/78)、93.6%(73/78)、94.9%(74/78)和48.7%(38/78)。生物膜形成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形成能力平均值为D_(492)=0.51±0.44,不同性别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患者以男性居多,感染患者大多有抗菌药物应用史,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未发现同一科室明显的克隆传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89-29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PA10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行药敏测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04株CRPA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5.6%、98.1%,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8.3%、40.4%,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6.9%和21.2%,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4.2%和5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19.2%、26.9%和52.9%,对氨曲南耐药率为26.9%,对黏菌素耐药率最低,仅为5.8%。PFGE分析存在48个型别(3株未能分型),9个克隆。克隆A是主要流行株,占41.6%(42/101),科室主要集中在神经外科、老年科及综合病房,其次为克隆B,占5.9%(6/101)。结论医院内存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多个克隆,应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并阻止耐药菌进一步播散。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93-29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及其与β内酰胺酶基因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7-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的对左氧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200株,采用PCR检测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cr、qepA和oqxAB基因,对PMQR基因阳性菌株扩增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对PMQR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PCR法对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型;利用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分析(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实验菌株PMQR阳性率为29.0%(58/200)。其中qnr阳性率为5.5%(11/200),aac(6')-Ib-cr阳性率为20.5%(41/200),oqxAB阳性率为8.0%(16/200),qepA阳性率为0.5%(1/200)。58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CTX-M-1组32株(55.2%)、CTX-M-9组17株(29.3%)和TEM型1株(1.7%),未检出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PMQR阳性菌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系统发育分型结果显示A型有21株(36.2%),D型17株(29.3%),B2型11株(19.0%),B1型9株(15.5%)。ERIC-PCR显示PMQR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0个不同的型别,其中1株未能分型。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中PMQR基因以aac(6')-Ib-cr、qnr和oqxAB为主,且与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高度相关;此外PMQR菌株以非克隆播散方式在该院中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98-30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pneumoniae,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bla_(KPC)基因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临床分离的CRKP,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la_(KPC)基因。结果共收集CRKP205株,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76.1%,156/205)和尿标本(18.5%,38/2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KP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除对多黏菌素E、替加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5%、0.5%、51.0%和74.9%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85%~100%;87.8%(180/205)菌株为blaKPC基因阳性株。结论CRKP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之外的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是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主要的耐药机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03-3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5年东莞市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东莞市22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15版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各医院全年共检出细菌296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509株,占32.1%,革兰阴性菌20156株,占67.9%。MRSA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23.3%(705/3024)和43.6%(1054/241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554/7020)和24.5%(792/3227),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为0.2%(30/13077);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CRPA和CRAB)的检出率分别为16.0%(500/3116)和53.9%(827/1533)。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10.1%(142/1404),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30.6%(276/902),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检出率为0.7%(10/1441)。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指导院感管理防控措施的制定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14-3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长海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14版CLSIM100-S24标准判断药敏结果,替加环素的判读参照FDA标准,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判读参照头孢哌酮标准(2014年CLSIM100-S24)。结果从血流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1048株,排名前3位的为大肠埃希菌(29.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8%)和肺炎克雷伯菌(13.8%)。细菌总数位于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消化内科、血液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和感染科。不同科室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和数目不同。药敏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63.8%和38.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该菌总数的77.6%。泌尿外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而消化内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和其他科室。血液内科、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神经外科分离菌耐药率更为100%。烧伤监护室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有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总体水平,消化内科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结论不同科室分离出的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特点,应加强监测各重点病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21-3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其主要致病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并进行菌株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及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3所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分离得念珠菌共2185株,进行菌种鉴定及统计分析,并采用ATBFUNGUS3试剂盒检测抗真菌药物体外最低抑菌浓度,对其主要致病菌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同时应用eBURST和MEGA6.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2185株念珠菌属中共鉴定出白念珠菌1988株,光滑念珠菌149株,热带念珠菌20株,其他念珠菌28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6.5%;93株白念珠菌共检测出26个二倍体序列型(DST),其中50株敏感菌序列型为分散分布,而43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集中于同一个克隆复合体(CC69),并处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枝上(Clade1)。结论白念珠菌是上海地区3所妇产科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且耐氟康唑白念珠菌表现为CC69的克隆传播流行,需要进行重点监控。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26-3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传染病。成人易患继发性肺结核(Ⅲ型),其主要发生于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X线片上表现为肺野局限的斑点、斑片、条索状阴影,实变影及空洞等,呈多种形态改变。但继发性肺结核以肺间质改变为主要表现,在临床非常少见,其中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活动性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肺结核更是罕见。现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30-33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对耐拉米夫定的HBV具有良好活性,其作用温和,应用广泛。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可以导致低磷性骨软化症,临床医师往往对此认识不足,造成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阿德福韦酯致低磷性骨软化症,总结该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33-3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诺卡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等自然界中,多为腐生寄生菌~([1]),能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变~([2]),称之为诺卡菌病。诺卡菌多经由呼吸道吸入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类似肺结核的症状。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肿、溃疡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到其他器官,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3])。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是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4]),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36-3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属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由于其天然和获得性耐药以及超强的适应能力,使它已变成最常见的多重耐药(MDR)细菌~([1])。同时,由MDR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感染极大地增加住院患者病死率和住院费用~([2])。目前,临床上能用于治疗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生素有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曾经作为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41-3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urinarytractinfections,CAUTI)是最常见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s,HAI)。大约70%HAI与留置导尿有关,高达16%患者在住院期间有留置导尿管史~([1])。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2])。在门诊,因尿路感染(UTI)就诊的患者占0.7%,其中主要是女性,其发病率和复发率高~([3])。此外,CAUTI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45-3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7.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47年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首次分离自乌干达寨卡森林中的恒河猴,1948年初,人们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ZIKV,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1952年Dick等~([1])报道ZIKV通过小鼠脑内传代可产生小鼠适应株,仅7日龄以下的幼鼠能被感染,且感染重复性不好,但2周龄小鼠即使采用大剂量病毒也不能被感染。2015年以来ZIKV在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51-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型回顾性研究表明,被标记为抗生素过敏会导致抗生素使用达不到最佳标准、临床预后不良的情况增加。这一现象已经在一项大型全国性前瞻性监测研究中得到证实。Trubiano等对澳大利亚医院抗生素使用数据进行了研究,以评估记录患者某种抗菌药物过敏对其今后抗菌药物处方的影响。21031例患者共接受33421次抗菌药物处方,其中18%的患者被标记为抗菌药物过敏,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352-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6版IDSA指导原则指出对非中性粒细胞减少ICU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经验治疗首选棘白菌素类;对近期没有使用过唑类药物的非耐唑类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可选用氟康唑,首日800mg(12mg/kg),之后剂量减半的替代治疗。这两种推荐治疗方案都有证据支持。经验治疗的选择十分重要,最主要的原因为由于光滑念珠菌的单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