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耳鼻喉科进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在6753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中,152例(2.25%)发生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是否转科、切口类型、手术时长、合并症与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有关。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疾病治愈率高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831,95%CI:1.758~4.558)、年龄较大(OR=5.833,95%CI:4.491~7.577)、转科(OR=1.790,95%CI:1.008~3.178)、切口污染等级较高(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的OR值分别为34.866、2120.995、43917.453)和手术时间较长(OR=9.384,95%CI:18.168~47.525)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要从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出发,进行全面综合的医院感染防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6-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怀疑肺结核而痰涂片结核菌阴性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9例于2010年6月-2015年5月临床和影像学怀疑肺结核但痰涂片阴性的患者。所有患者连续3d痰涂片阴性或者无痰者均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包括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459例临床怀疑肺结核痰菌阴性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者378例,占82.4%。378例支气管镜确诊病例中,肺结核238例(占63.0%),其他诊断包括支气管肺癌、非特异性炎症、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间质性肺炎、结节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支气管镜确诊的病例中,涂片(毛刷和/或BAL液)阳性156例,诊断灵敏度57.95%;BAL液培养阳性213例,诊断灵敏度79.78%;病理活检阳性152例,诊断灵敏度56.93%。支气管镜综合技术(涂片+培养+活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1%、97.46%、97.98%和88.89%。结论对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怀疑肺结核而痰涂片结核菌阴性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加以推广。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1-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2所三级医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23例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23例细菌性肝脓肿,细菌培养70例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与非肺炎克雷伯菌组(nKP组)相比,发现nKP组合并胆道疾病的比例明显升高(P=0.038),发病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更明显(P=0.002),脓肿直径更大(P=0.015);而KP组的治疗无效率更高(P=0.049)。KP组中合并眼内炎、脑膜炎的侵袭综合征7例(7/70,10%)。发生侵袭综合征组合并胆道疾病的概率更高(P=0.078),发病早期血小板下降更明显(P=0.004),且血胆红素相对更高(P=0.043)。治疗上,手术治疗组(包括外科手术及超声定位下穿刺治疗)的住院时间(15.5±8.6)d比单纯药物治疗组(20.1±17.4)d明显缩短(P=0.029)。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菌,多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敏感。发病早期需注意侵袭综合征的发生,尤其是血小板降低、黄疸明显的患者,早期给予敏感抗菌药物、相关科室的联合治疗是治愈的关键。一旦脓肿液化,应及时行有效的引流,可显著缩短病程,并能降低病死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8-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2015年综合ICU血培养阳性患者112例,统计分析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II)评分、RDW、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肌酐。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RDW与相应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危险因素对感染患者的死亡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按RDW分层,绘制30d生存曲线,比较RDW值与死亡预后的关系。结果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266、0.2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DW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34,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641。结论RDW可以作为预测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对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22-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12年2月-2014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结果95例患者平均年龄(27.8±8.2)岁,中位发病时间4.0个月,以颈部Ⅳ区病变高发;其中34例患者合并肺结核,26例有颈部淋巴结结核手术史。65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伤口换药处理,22例行脓肿清除、病灶清扫和伤口一期缝合术,8例行溃疡、窦道清除和病灶清扫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伤口换药处理平均伤口愈合时间(2.11±1.76)个月,其中18例患者伤口愈合后又再次破溃形成溃疡;另两种外科处理方式中除2例患者术后创面较大,于第1次手术后1个月再次手术行皮瓣转移后愈合,其余患者伤口术后均一期愈合。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有其特殊的诊疗特点,外科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26-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有高热、腹痛,并有低血压、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症状。8例经早期容量复苏、抗感染等治疗后手术或穿刺治疗,术后转ICU支持治疗,均抢救存活。1例治疗中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广泛出血,抢救失败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容量复苏和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并及时手术以清除盆腔感染灶,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起重要的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30-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达托霉素对万古霉素疗效欠佳的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LIE)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LIE诊治经过,并行文献复习。结果前5例LIE均合并瓣周脓肿,经规范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病情仍继续进展,其中4例急症行瓣膜置换术,但术后仍发热,换用达托霉素6mg/kg,每日1次,治疗2~4周,获得满意疗效。第5例患者术前换用达托霉素治疗后,感染一度控制,但后来病情仍继续进展,再行手术治疗成功,但于术后21d猝死。第6例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外院先后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周,万古霉素3周,仍发热,赘生物增加,换用达托霉素后体温下降,赘生物减少。6例患者用药后1例肌酸激酶轻度升高,5例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除1例心源性猝死,其余患者随诊18个月至5年生存质量良好。结论初步观察达托霉素用于万古霉素治疗疗效欠佳的心内膜炎少数病例的补救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37-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类鼻疽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07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例类鼻疽骨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分析同期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2例类鼻疽骨髓炎患者资料。结果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及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等。病变好发于胫骨、股骨和颅骨,且病灶常多发,合并的感染病灶中以脾、软组织、关节最为常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髓炎,所有患者均经细菌培养得到确诊,强化治疗阶段以"头孢他啶、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碳青霉烯类"抗感染及外科手术为主,病原菌清除治疗阶段以"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多西环素"抗感染为主,两个阶段治疗周期均长,规范治疗后复发率低。结论类鼻疽骨髓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提供定位诊断,细菌培养是确诊标准,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和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全程的、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可减少复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44-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不同临床类型其外周血中β-防御素1(HBD-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10月CAP患儿122例。进行年龄、病原学、临床类型分类;设同期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按其临床特点进行相关类型分类,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HBD-1。结果CAP组HBD-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P组中不同病原体、不同性别之间HBD-1水平无显著差异;重度肺炎和轻度肺炎HBD-1水平比较无差异;CAP组中6~12月龄患儿HBD-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CAP组HBD-1水平与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BD-1除了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一部分参与到抗感染过程,而且在获得性免疫方面亦可发挥重要的作用;HBD-1对各类病原体呈现出非特异性的、广谱的抗感染免疫功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48-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血液科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BSI)和污染血标本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血培养或导管培养CNS阳性并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56例,分为CNSBSI组(n=66)及血培养污染组(n=90),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热峰值、C反应蛋白(CRP)、PCT等有无差异,有差异者用SPSS21.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临床诊断、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热峰值(P<0.001)、CRP(P=0.002)和PCT(P=0.018)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SI组测得值高于污染组(P<0.05),对PCT结果作ROC曲线提示正确诊断指数最大时PCT=0.374μg/L,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0.032(95%CI:0.767~0.893,P<0.001),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94.4%。结论PCT对于鉴别CNS引起的BSI或污染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特异度高于目前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CRP,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正确诊断BSI,减少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53-5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上海地区两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的84株CRKP,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表型,黏液丝试验检测高黏液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分析常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2)、bla_(NDM)、bla_(IMP)、bla_(OXA)、bla_(VIM))与毒力基因(rmpA、mrkD、entB、ybtS、magA、iutA、allS、kfu),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克隆分型,eBURST软件对克隆分型结果进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84株CRKP除对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7.4%(65株)和82.1%(69株)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为100%。黏液丝试验阳性2株。PCR测序显示92.9%(78株)CRKP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其中blaKPC-2的阳性率为90.5%(76株),分别检出1株bla_(NDM)、bla_(IMP)阳性菌株,未检出bla_(OXA)和bla_(VIM)。毒力基因mrkD、ybtS和entB分别为97.6%(82株)、92.9%(78株)和100%(84株),其他毒力基因阳性率较低。MLST分为8个ST型,以ST11为主,占71株(84.5%),ST15为4株,ST323为4株,2株高黏液表型克隆株均为ST11型。eBURST分析发现84株CRKP中有2个ST群。每个ST群分别包括2个ST型(ST11和ST1869,ST15和ST709)。其他4个ST型都是单个ST型,本研究中71株ST11、4株ST15、4株ST323和1株ST45分别属于CC258、CC15、CC163克隆复合体。结论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状态,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主要与菌株携带bla_(KPC-2)有关,CRKP中3种常见毒力基因mrkD、ybtS、entB阳性率高,ST11为该两所医院CRKP的主要ST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58-6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照分析ICU、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血标本和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分两组:同一患者、同期从痰标本和血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A组;同一患者仅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而血标本未分离出该菌患者为B组。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检测菌株体外药敏,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2015年6-12月入选A组患者14例,获得非重复菌株28株;入选B组患者28例,获得非重复菌株28株。两组分离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为多重耐药株,除对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外,对碳青霉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都在80%以上,两组分离株的药敏谱无统计学差异。A组同一患者两种标本获得的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经PFGE证实均为同源株,28株菌共有6个克隆型。B组28株菌按PFGE分为9个克隆型,其中有5个克隆与A组的克隆型相同。MLST分析,A组菌株共分为9个ST型(ST195、ST208、ST229、ST369、ST373、ST457、ST836和2个新ST型STN2、STN5);B组菌株共分为8个ST型(ST195、ST208、ST381以及5个新ST型STN1、STN2、STN3、STN4、STN5)。两组主要ST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eBURST分析,ST195、ST208、ST457、ST369、STN1、STN2、STN51均属于CC92流行株。结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ICU患者血与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在药敏谱、基因分型上高度相似,病房存在CC92流行株的传播。VAP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菌株基因型无直接关系。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对防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尤为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64-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临床分离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基因型及分子分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VRE17株;采用16SrRNA测序对临床株进行菌种确认,微量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多重PCR进行van基因分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7株VRE经16SrRNA测序确认均为屎肠球菌;其中12株对替考拉宁耐药。13株检出vanA基因,9株检出vanM基因,5株同时检出vanA及vanM基因;17株VRE分属6个MLST型,其中ST78型8株、ST80型4株、ST555型2株,其余3株分别为ST117型、ST262型和ST341型。结论VRE的临床分离株中van基因型主要为vanA(76.5%),其次为vanM(52.9%),首次发现同时携带vanA及vanM的VRE菌株。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68-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外科ICU(SICU)和内科ICU(MICU)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12年1月-2016年6月SICU和MICU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合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在ICU血培养分离的587株病原菌中:SICU检出3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3.5%,革兰阳性菌39.2%,真菌7.3%;MICU检出2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7.8%,革兰阳性菌36.0%,真菌6.2%。SICU和MICU中革兰阴性菌前3位均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确诊血流感染者386例,其中SICU226例(单一菌感染202例,复数菌感染24例),MICU160例(单一菌感染138例,复数菌感染22例)。S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ICU,而M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等的耐药率则明显高于SICU。MICU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明显高于SICU。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中,MICU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SICU,而SICU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则高于MICU,总体全因死亡率MICU高于SICU。结论SICU与MICU虽然收治病种不同,但血培养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基本相似。除鲍曼不动杆菌外,MICU患者的血培养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SICU,并且血流感染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也高于SICU。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76-8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6年东莞东华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东莞东华医院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16版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3482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1199株,占34.4%;革兰阴性菌2283株,占65.6%。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各自菌种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8.7%(86/300)和77.7%(300/386)。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仪器法检出1株屎肠球菌耐万古霉素,用万古霉素E试验条复核。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9.6%(337/565)和29.8%(115/386)。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0.4%和0.2%。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8.3%和36.9%。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对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和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细菌耐药性需引起高度重视,避免耐药株的广泛传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84-9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6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CLSI2015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结果2016年共分离细菌54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0.3%,阳性菌为29.7%。MRSA和MRCNS分别占各自菌种的18.3%(83/454)和72.5%(232/320)。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207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中分离自儿童患者181株,占87.4%,分离自成人患者26株,占12.6%。检出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菌属中产ESBL株分别占49.0%(619/1263)和31.8%(202/636)。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仍非常敏感,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0.6%(14/2326)和1.5%(36/2326)。结论细菌耐药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治疗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定期监测各地区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规范化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93-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血液分枝杆菌/真菌培养瓶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应用的情况,以及分枝杆菌/真菌在AIDS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住院AIDS患者血液进行分枝杆菌/真菌培养。结果3012例AIDS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培养阳性425例,阳性率14.1%;分离病原菌425株,其中真菌195株,菌种依次为马尔尼菲篮状菌129株、新生隐球菌62株、其他真菌4株;检出分枝杆菌属172株,其他细菌58株。结论AIDS患者使用血液分枝杆菌/真菌培养瓶,真菌和分枝杆菌属感染率分别是6.5%(195/3012),5.7%(172/3012);病原菌检测前三位分别是分枝杆菌属、马尔尼菲篮状菌和新生隐球菌。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97-1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以长期或间歇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为突出表现,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误诊,延迟治疗导致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甚至死亡~([1])。本研究报告2016年我科收治的2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基层医师对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多样性和隐匿性的认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01-1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增加,我国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者也逐年增多。在目前的肾脏替代治疗中腹膜透析(PD)因其具有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宜家庭透析等独特优势,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PD相关性腹膜炎(PDAP)是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PDAP严重影响腹膜超滤和透析效能,妨碍长期PD的进行,导致患者腹膜功能丧失、残余肾功能下降、住院率增加,可造成患者PD技术失败和住院,甚至死亡~([1]),是ESRD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在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04-10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属革兰阳性粗大杆菌,无荚膜,可产芽孢,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空气、无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和人类皮肤等,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也可引起血流感染、肺炎、眼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心内膜炎等~([1])。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眼内炎多与眼部穿透伤有关,疾病进展迅速,预后不佳,常引起视觉损害甚至失明~([2])。因此,对于外伤性眼内炎患者,需尽快获得确切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尽早予以针对性治疗。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07-1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感染风险大,包括严重的真菌感染,然而抗真菌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是一大难题,因药物对胎儿的毒性及母体药动学参数的变化可能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对母体和胎儿的不良反应。除了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和抗真菌活性外,在制定抗真菌药物给药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妊娠的时期,胎儿的药物暴露水平,母体的生理变化~([1]),目前仍缺乏相应的抗真菌治疗方案。由于妊娠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13-1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隐球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真菌,其中包括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等变种。新生隐球菌可引起条件致病性感染,其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AIDS患者、器官移植后患者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等。新生隐球菌是一种类酵母样真菌,广泛存在于鸽子的粪便、灰尘中等,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隐球菌病。新生隐球菌菌体周围有一圈宽厚的荚膜,是其重要的致病物质,有抑制人体内免疫细胞吞噬、促使和诱导动物免疫无应答、降低人体对病原菌抵抗力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18-1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深部真菌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类,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如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可达50%~([2])。早期快速诊断有助于及时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由于侵袭性真菌病(IFD)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且常被基础疾病掩盖,因此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传统的真菌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真菌镜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1): 124-1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目前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该菌常见于重症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以及血流、腹腔、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病死率高~([1-2])。随着临床用药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3])。研究证实,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几乎都具有较强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生物膜一旦形成,细菌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