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1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1-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561-5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革兰阴性杆菌腹腔内感染(IAI)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了解IAI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变迁。方法连续收集2011-2015年腹腔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细菌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6和SPSS20.0统计和分析。结果共478例IAI病例纳入研究,其中医院获得性感染290例,社区获得性感染188例。低风险社区获得性腹腔内感染(CA-IAI)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高风险CA-IAI和医院获得性腹腔内感染(HA-IAI)患者,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也显著低于高风险CA-IAI和HA-IAI患者。IAI中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ESBL率分别为75.8%和35.8%。两菌产ESBL率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5年间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保持在较高水平。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相对较差。结论IAI细菌产ESBL率呈上升趋势,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能保持较高敏感率。对高风险CA-IAI及HA-IAI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控,经验用药的同时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568-57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251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1例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1.5±5.2;发热247例;白细胞减少125例、升高8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22例,其中粒细胞缺乏113例;贫血193例;低白蛋白血症120例。219例患者(87.3%)存在至少1项基础疾病,多数为恶性血液病、恶性实体肿瘤等。血培养前1周有229例患者(91.2%)进行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机械辅助通气等侵袭性操作;行深静脉置管173例,其中108例导管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在血培养前1个月内有130例患者有放疗或化疗史,124例有免疫抑制剂使用史。251例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显示对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87.3%,219/251),其次为环丙沙星(85.7%,215/251)、头孢吡肟(81.6%,146/179);分离菌株中,多重耐药36株(14.3%),广泛耐药7株。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主要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和氟喹诺酮类。死亡20例(8.0%),因病情危重而放弃治疗者37例(14.7%),好转194例(7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APACHEⅡ评分、贫血、低白蛋白血症为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高APACHEⅡ评分、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者预后差,及时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可改善预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574-57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与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和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患者在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细菌组)中静脉药瘾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真菌组)(P<0.05);细菌组患者平均年龄稍大于真菌组(P<0.05);真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及特征性皮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组(P<0.05);真菌组CD4~+T细胞降低较细菌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血常规、生化、病死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AIDS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以真菌为主。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年龄相对较小,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和特征性皮疹,且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而AIDS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在静脉药瘾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两组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579-58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toxicshocksyndrome,STS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中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知网和英文PubMed数据库,分别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儿童"和"streptococcaltoxicshocksyndrome""children""casereport"作为检索词,检索1996年1月1日-2017年5月1日的文献,对病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该例为11岁女性患儿,以发热、右下肢红肿热痛伴行走障碍及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提示右侧大腿软组织弥漫性异常信号,穿刺液检查提示为A群链球菌即化脓链球菌感染,经积极纠正休克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检索出中文文献5篇,6例病例,加上该院1例,共7例,年龄15个月~13岁,均有发热、皮疹,并快速进展出现休克表现,其中4例伴有呼吸衰竭,给予呼吸机支持;3例死亡,其中2例在入院24h内死亡。英文文献27篇,共38例患者,年龄40d~18岁,其中以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及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表现,此外还发现3例水痘,2例川崎病,1例新生儿大疱性脓疱病,1例胰腺炎,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38例患者中,22例存活,死亡16例。结论STSS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感染综合征,早期表现无特异性,可以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功能障碍症状,亦可以皮肤软组织感染、肌肉/关节病变为首发,甚至与川崎病相似或伴随存在,大多迅速进展为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儿科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充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585-5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血清百日咳鲍特杆菌毒素IgG抗体(anti-pertussistoxinIgG,抗-PTIgG)水平检测,初步评估百白破三联疫苗(DTP)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为评估疫苗接种质量和强化接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地区372名0~18岁儿童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抗-PTIgG水平。在近1年内未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DTaP)或含DTaP疫苗的情况下,以受试者的抗-PTIgG水平≥30IU/mL为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接触过百日咳鲍特杆菌;抗-PTIgG水平≥100IU/mL提示急性感染。结果在372名受试者中,血清抗-PTIgG平均水平为16.21IU/mL,其中42例(11.29%)呈抗体阳性表现。<3岁组血清阳性率最高(18.60%),平均水平21.82IU/mL;其次为10~12岁组(11.43%),平均水平21.16IU/mL;阳性率最低的年龄组为3~5岁组(7.46%),而平均水平在6~9岁组(9.74IU/mL)最低。结论不典型百日咳鲍特杆菌感染在中国儿童中普遍存在,以10~12岁儿童发生率最高。作为百日咳感染的高发人群和引起婴幼儿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对其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可能有助于显著降低各年龄段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592-59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HRZ)三联抗结核药/表皮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iRNA纳米脂质体对体外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该医院自行研制的纳米脂质体,以体外培养人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靶基因TGF-β1沉默表达情况。结果HRZ三联抗结核药/TGF-β1siRNA纳米脂质体(HRZ/TGF-β1siRNA纳米脂质体)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巨噬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被捕获于G2期,HRZ/TGF-β1siRNA纳米脂质体显著抑制巨噬细胞靶基因TGF-β1的表达。结论该自行研制的HRZ/TGF-β1siRNA纳米脂质体具有明显的靶基因沉默作用,细胞毒性在合格范围内,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材料。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599-6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感染对表达钠氢交换蛋白3(Na~+-H~+exchanger3,NHE3)的Caco-2细胞表面NHE3蛋白水平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构建表达NHE3的Caco-2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CTL组)、RV组、网格蛋白(clathrin)拮抗剂氯丙嗪(CPZ)组和CPZ+RV组,采用BCECF-AM法和细胞表面NHE3生物素化法测定Na~+-H~+交换活性和细胞表面NHE3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clathrin水平。结果与CTL组相比,RV感染可引起细胞Na~+-H~+交换活性以及细胞表面NHE3水平明显降低,此抑制作用不能被clathrin拮抗剂CPZ完全抵消,此外RV感染可引起clathrin水平升高,这一作用也可被CPZ取消。结论RV感染对NHE3水平及生物活性的调控与clathrin依赖性内吞途径有一定关系,但也可能还受到其他内吞途径的影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04-6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bla_(NDM-1)基因的传播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产NDM-1酶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采用VITEK2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Southern印迹杂交试验对bla_(NDM-1)基因的水平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18株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其他抗生素也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3株细菌接合试验成功,接合子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PFGE及Southern印迹杂交试验表明16株细菌中bla_(NDM-1)基因均位于约33.3kb大小的质粒上,剩余2株细菌的bla_(NDM-1)基因位于33.3~54.7kb大小的质粒上。结论质粒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bla_(NDM-1)基因水平转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08-6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9年分离自血培养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7年分离自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情况,并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7年分离自血培养标本的菌株共6917株,肺炎克雷伯菌311株,占4.5%,其中298株菌株进行完整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及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由2009年的0上升至2017年的48.6%。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检出率为0,2017年达48.7%。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住院患者主要分布于普外科、心胸外科、急诊科、儿外科等科室。与非CRKP组住院患者相比,CRKP组患者在入院后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时间、抗菌药物暴露、侵袭性操作、住院天数及预后方面与前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009-2017年,血培养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整体呈现逐渐严重趋势。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此类菌株的耐药性监测,临床医师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14-6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的9515株非重复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部分抗菌药物补充E试验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515株非重复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8.2%,革兰阳性菌占3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25.6%和7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6%(877/1842)、27.6%(335/1213)和33.0%(59/17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3.8%,但是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5%和8.2%;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2.7%和70.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4.8%和10.0%。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广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是31.7%(239/753)、1.0%(10/1035)和3.0%(33/1117)。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常见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呈现不同耐药率,应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21-6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常见临床分离菌耐药性,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2015-2017年医院常见临床分离细菌的构成和耐药性变迁。结果收集2015-2017年患者分离菌共5278株;前3位分离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4.8%、16.1%、8.4%。2015-2017年主要耐药细菌的检出率呈增高趋势。如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逐年检出率分别为0.8%、3.5%、7.0%,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是32.4%、41.9%、51.3%;不动杆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尤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从20.3%上升到64.6%。但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革兰阳性菌。结论二级综合性医院中临床常见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二级综合性医院也应重视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27-6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菌株的构成,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按照2017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共检出6495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27株,占26.6%;革兰阴性菌4768株,占73.4%。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19.8%,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分别占37.0%和23.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0.1%和82.1%,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49.9%和40.4%,检出少数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以及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7.6%、27.1%和33.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然有较高的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2016年相比明显升高,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稍有下降。结论细菌耐药性形势已十分严峻,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感控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34-6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2017年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临床共分离4295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96株,占27.8%,革兰阴性菌3099株,占72.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4.7%和77.4%。甲氧西林耐药株对除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外的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肠球菌属细菌中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除四环素和利奈唑胺外)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两种肠球菌中检出少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检出少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各自菌种的66.0%和22.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有所上升,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均>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3.3%,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30%。鲍曼不动杆菌对除阿米卡星外所有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7.5%。广泛耐药(XDR)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15.8%、28.4%和46.7%。结论:该院2017年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情况严重,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增长和XDR的肺炎克雷伯菌值得关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细菌耐药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41-64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监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血流感染合理用药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血流感染阳性病原菌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共2095株。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阳性菌进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药敏仪鉴定。采用WHONET5.6软件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9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0.1%,革兰阳性菌占49.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8%)、大肠埃希菌(27.8%)、肺炎克雷伯菌(9.1%)、金黄色葡萄球菌(6.9%)、肠球菌属(6.6%)等最为常见;主要分布在ICU(22.5%)、普外科(9.3%)等病区。MRCNS与MRSA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82.3%和44.8%,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0%),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9.4%;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22.2%)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且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种复杂,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持平,病区分布以ICU为主。药敏结果显示检出菌株耐药性强且广谱耐药,故应加强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46-6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盖尔森基兴奴卡菌(Nocardiacyriacigeorgica)隶属于放线菌科诺卡菌属,生长缓慢,由于生化反应不典型,不易与"星形奴卡菌"相鉴别,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1])。目前国内关于人感染盖尔森基兴奴卡菌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右肺上叶切除术后3年"患者肺部感染盖尔森基兴奴卡菌并进展为肩背部和胸壁脓肿形成。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49-6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诺卡菌病是诺卡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诺卡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不是人体正常菌群,不呈内源性感染~([1])。已知诺卡菌对人致病的主要有4种:星形诺卡菌、鼻疽诺卡菌、豚鼠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在这4种类型中鼻疽诺卡菌相对少见。本文报道1例鼻疽诺卡菌引起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通过血清及脑脊液感染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检测法检出鼻疽诺卡菌,诊断为鼻疽诺卡菌引起的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52-6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虽然“化脓性汗腺炎”这一术语提示其为主要累及汗腺的化脓性疾病,但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慢性毛囊闭塞性疾病,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folliculopilosebaceous unit,FPSU)。化脓性汗腺炎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4.1%,其临床表现轻重各异,从复发性炎性结节、脓肿到窦道形成及重度瘢痕不等,极易误诊,并且因局部疼痛、反复破溃流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1例化脓性汗腺炎合并麦氏放线菌感染的病例,以期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55-65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皮疽诺卡菌长期存在于土壤中,是诺卡菌中较为少见的一种,腐生性兼性需氧菌,多引起亚急性或者慢性化脓性炎症,尤其是细胞免疫低下患者。该菌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极其罕见,多为吸入性感染,而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发热、乏力、消瘦,症状极度不具备特异性,同时影像学可表现为小片或者大片影,单发或多发脓肿,也有空洞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与肺结核及深部真菌感染相似,区别困难,因此导致临床诊断及治疗困难。本文通过1例二期尘肺患者感染皮疽诺卡菌诊治及文献复习,希望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及帮 助。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58-6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无活性前体。正常情况下,PCT 血浆水平很低(<0.1 ng/mL);当病原微生物感染后,血浆PCT 水平明显升高,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感染性休克时常高于2 ng/mL,有时甚至可达100 ng/mL以上,但创伤、烧伤、休克、手术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非感染因素亦可致PCT升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63-6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奈诺沙星(nemonoxacin,TG-873870)是由太景(TaiGen)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C-8甲基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并由该公司授权予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生产与销售。现应用者为苹果酸奈诺沙星(nemonoxacin malate),与沿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相比,奈诺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该药的口服制剂于2014年在中国台湾地区首先上市,2016年在中国大陆批准生产并上市,其注射剂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现已完成,申请注册生产中。奈诺沙星C-8位点比沿用的喹诺酮类多一个甲基基团,使得与拓扑异构酶Ⅳ和Ⅱ均能结合,从而抗菌谱更广,诱导耐药减少。现对苹果酸奈诺沙星(简称奈诺沙星)的抗菌活性、临床药动学和临床应用的概况作一综述。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71-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已获证据支持,但确定AUC上限的数据有限,已发表的关于肾毒性的AUC阈值范围较广。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万古霉素AUC与肾毒性的相关性。肾毒性定义为连续血清肌酐值较基线值增加0.5 mg/L或50%。万古霉素暴露量AUC0-48、AUC0-24、AUC24-48经由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估算。采用分类回归树(CART)分析发现万古霉素AUC、谷浓度(Cmin)阈值与肾毒性发生率呈正相关。 CART和其他候选AUC阈值的预测性通过阳性、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AUC阈值和肾毒性的相关性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并调整混杂因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672-6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药敏试验方法,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花费少、操作简便,可用于重要耐药表型的检测。但根据指南大部分药物-细菌组合需要经过16~20h的培养才能得到结果。本研究对Copan公司的WASP~(TM)自动化纸片扩散法药敏系统进行快速药敏试验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包括区分重要耐药表型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能力以及各种药物-细菌组合在较短培养时间下临床折点是否需要做出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