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9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7-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45-3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133例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33例患者均系医院感染,其中36例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7.1%(36/133),97例检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出率为72.9%(97/133)。除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外,MRSA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组,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MRSA组年龄≥65岁,呼吸衰竭,住院急诊,入住ICU,手术,使用有创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显著高于MSSA组(P均<0.05);MRSA组患者病死率高于MSSA组(25.0%比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MSSA组(41.7%比2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SA组总住院时间长于MSSA组(24d比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入住ICU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SA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较MSSA高,MRSA血流感染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年龄≥65岁、入住ICU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51-35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来研究奈诺沙星是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性反应具有调控作用。方法:(1)体外细胞学实验检测奈诺沙星对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RAW264.7细胞液中先加入奈诺沙星,后加入LPS,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奈诺沙星+LPS组和LPS组等各组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2)低剂量LPS诱导小鼠炎性反应及奈诺沙星干预实验。小鼠先腹腔注射奈诺沙星再注射低剂量LPS(5mg/kg),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10以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3)奈诺沙星对注射高剂量LPS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小鼠腹腔注射高剂量的LPS(12.5mg/kg),2h后开始腹腔注射奈诺沙星40mg/kg,1次/12h,记录0~72h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1)体外细胞学实验显示奈诺沙星对LPS诱导RAW264.7产生的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奈诺沙星抑制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促进IL-10等抑炎因子的分泌;(2)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奈诺沙星对低剂量LPS诱导小鼠的炎性反应也有抑制作用;(3)奈诺沙星能降低因高剂量LPS引起严重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奈诺沙星+LPS组总体死亡率为0/5,而LPS组总体死亡率为3/5。结论:奈诺沙星对宿主感染LP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宿主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对宿主具有保护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57-3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龋齿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龋齿放线菌致脓胸的患者和来自1998-2018年文献报道的17例龋齿放线菌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共纳入18例龋齿放线菌感染患者,男∶女=1∶1,年龄2~78岁,中位年龄为56.5岁,多伴有基础疾病(15/18),以心肺感染较常见(8/18),其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7/8)、胸痛(5/8)、呼吸困难(4/8)和咳嗽(6/8);接受β内酰胺类治疗14例,12例同时采用外科手术辅助治疗;共治愈16例,治愈率88.9%。结论:龋齿放线菌病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细菌培养及菌群鉴定是诊断该病的确凿依据。高剂量、长疗程青霉素治疗,结合有效的外科干预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63-36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VA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的1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30例,发生率为20.0%;30例VAP患者送检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62.5%,革兰阳性菌10株,占31.2%,真菌2株,占6.2%;VAP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慢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气管切开、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等密切相关。结论:ICU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操作,可以明显减少VAP的发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66-37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以依非韦伦(EFV)为基础的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对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6年1-6月初次接受含EFVART方案的HIV感染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TC/HDL比值的变化。结果:HIV感染者ART前、治疗1年、治疗2年时血脂异常率分别为61.4%、61.5%、63.7%,虽总体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LDL异常率逐渐升高,HDL异常率逐渐下降(P均<0.05)。LDL检测值亦从治疗前的(2.44±0.68)mmol/L升高到治疗1年时(2.89±0.79)mmol/L,2年时(3.20±0.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患者ART2年时TC、LDL升高程度较18~40岁的患者明显(P均<0.05),体重指数≥24患者TG、LDL升高程度较体重正常的患者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EFV为基础的初始ART治疗方案对患者血脂代谢有明显影响,主要体现在LDL,其异常发生率及其检测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71-37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非牧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31例,就其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6±17.2)岁,其中13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全年均有患者发病,多数集中于2~7月;临床症状以发热(96.8%)、乏力(77.4%)、多汗(58.1%)、腰痛(35.5%)、关节疼痛(32.3%)多见,部分患者可见肝肿大(16.0%)、脾肿大(60.0%)和淋巴结肿大(16.0%);血常规可见白细胞(25.8%)、血红蛋白(51.6%)和血小板(29.0%)下降,伴有血沉(61.5%)、超敏C反应蛋白(88.5%)、铁蛋白(80.0%)、丙氨酸转氨酶(33.3%)和天冬氨酸转氨酶(44.4%)升高;所有患者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阳性,96.8%患者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治疗方案包括四环素联合利福平(90.3%)、四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6.5%)、头孢曲松联合左氧氟沙星(3.2%),患者经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对于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因警惕该病的可能,重视流行病学史采集,尽早完善血培养和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75-3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结核所致乳糜腹水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结核性乳糜腹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回顾1998-2018年国内外关于此病的文献报道,筛选并总结分析结核性乳糜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患者曾有肺结核及腹腔结核病史,抗结核疗程未足自行停药。此次以腹胀、腹围增大为主要表现,腹腔穿刺见大量乳糜腹水,结合患者病史,PET-CT排除恶性病变后再次予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治疗后病情好转,最终考虑结核所致乳糜腹水。结合文献和该院病例,共19例患者,年龄19d~74岁,以腹胀、发热、腹痛为主要表现,11例为临床诊断,8例通过病理学及细菌学确诊;最终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10例(1例为先天性结核),腹腔结核9例。经治疗后痊愈6例,好转11例,1例死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衰竭。结论:乳糜腹水病因繁多,预后与病因相关,尽早明确原发病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应综合考虑患者营养状况、原发病病情并予以规范化综合治疗;结核所致乳糜腹水患者通过抗结核等综合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81-3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诊断为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31例患者白细胞数(WBC)平均为(12.0±7.9)×109/L,检测94例患者C反应蛋白(CRP)平均为(108.9±76.9)mg/L。131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22.2d,41例(31.3%)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细菌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率<5%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多见于脑血管疾病(34.4%)、肿瘤疾病(26.7%)等患者,常见于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将131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老年组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细菌多重耐药率、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容易合并其他部位及其他菌种的感染。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等原因,更易发生重症感染及复合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86-3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磷霉素耐药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调控基因hptR、hptS及hptA的变异情况,探索此类基因变异与磷霉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患者无菌体液分离得到的MRSA5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磷霉素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分析hptR、hptS、hptA及uhpT、glpT、fosB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50株MRSA中,磷霉素耐药34株。50株MRSA中广泛存在hptR、hptS、hptA基因变异,变异类型分别为3类、6类、5类,一些突变类型仅在磷霉素耐药株中出现。结论:本次临床分离的磷霉素耐药MRSA菌株中hptR、hptS及hptA突变常见,且某些突变类型可能参与磷霉素耐药性形成。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92-39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完善诊断及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19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且主要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和10岁以下儿童。标本来源以脑脊液和血液为主,分别占46.2%和42.3%。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有菌血症。所有送检标本中共收集2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取患者第一株菌做药敏试验,19株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美罗培南100%敏感。结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引起血流感染和脑膜炎等,若抗生素使用不当,感染的预后不佳。该组患者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美罗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率,提示这些药可作为治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经验用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396-3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儿童下呼吸道分离的卡他莫拉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研究,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痰液标本进行卡他莫拉菌的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计2559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得卡他莫拉菌3055株,卡他莫拉菌检出率为11.93%,卡他莫拉菌感染以秋冬季高发,1~6岁多见,混合感染率为44.03%,以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卡他莫拉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均高于9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不敏感率均接近30%。结论:1~6岁儿童是秋冬季感染卡他莫拉菌的高危人群,且混合感染率较高,其感染特点及耐药状况应受临床关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00-4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进口利奈唑胺(原研药)为对照,评估国产利奈唑胺(仿制药)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与进口利奈唑胺的一致性。方法:收集6所医院分离的甲氧西林耐药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SSA),甲氧西林耐药和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MSCNS),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临床分离菌株,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国产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VRE的MIC_(50)和MIC_(90)分别为2mg/L和4mg/L、1mg/L和2mg/L及2mg/L和2mg/L,全部研究菌株对国产利奈唑胺呈现敏感。国产和进口利奈唑胺仅在对MSSA的MIC_(50)上相差一个稀释梯度,两者对其他葡萄球菌和VRE的MIC范围、MIC_(50)和MIC_(90)完全一致。国产和进口利奈唑胺对全部研究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的分类一致率(CA)和基本一致率(EA)均高达100%,两者对全部研究菌株的MIC值完全一致或相差不超过±1个稀释梯度。除了MRCNS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88.0%,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高达100%。VRE菌株对替加环素和达托霉素呈现100%敏感率,而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仅为50.0%。相比之下,全部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明显低于其他抗菌药物。结论:国产利奈唑胺对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具有极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且与进口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活性高度一致。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05-40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熔解曲线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及异烟肼耐药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延安市传染病医院2018年4-12月住院的37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采用MGIT320进行MTBC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应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MTBC和异烟肼耐药突变检测,对检出MTBC的差异进行分析,以培养法药敏为金标准,评估熔解曲线法耐药突变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等。结果:370例患者培养法检出MTBC175株,阳性率47.3%,熔解曲线法检出157株,阳性率42.4%,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一致性中等(Kappa=0.510);同时与有异烟肼药敏结果的115株进行比较,熔解曲线法灵敏度95.0%,特异度93.7%,与培养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07)。结论:熔解曲线法试剂盒可用于结核菌快速筛查及耐药突变检测,对异烟肼耐药突变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缩短耐药结核病诊断时间。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10-4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与替加环素、黏菌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利福平、头孢他啶、厄他培南、克拉维酸联合对携带blaKPC-2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10株携带bla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痰液和脑脊液标本。测定14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果。采用体外时间-杀菌曲线观察联合杀菌作用。结果:10株菌株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具较好的体外敏感性。棋盘法结果显示所有抗菌药物联合组合均未见对受试菌产生拮抗作用。其中亚胺培南与克拉维酸联合对7株受试菌具有协同作用,其次是亚胺培南与厄他培南的联合,以及亚胺培南与头孢他啶或利福平联合。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联合克拉维酸、利福平或头孢他啶对受试菌同样具有相同的协同杀菌作用。结论:体外试验显示亚胺培南联合头孢他啶、利福平或克拉维酸对产KPC酶的CRKP具有协同抑菌或杀菌活性,此可供临床参考。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17-4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儿童临床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全年该院临床分离细菌共104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8.9%,革兰阴性菌占61.1%。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分离株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0.3%);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4.7%和78.8%,MRSA和MRCNS对大多数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和MSCNS);屎肠球菌对大多数受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6.8%和41.1%,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5%);沙门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82.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药物耐药率较低(<8%)。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8%和54.6%,其中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为4.6%。结论: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和治疗所能选择药物的有限性,使得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谱和耐药谱有异于成人,因此定期开展儿童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25-4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方便的链球菌药敏试验测定方法,比较ThermoSTP6F药敏测定卡与金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按CLSI要求,用ThermoSTP6F药敏测定卡检测199株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药敏测试方法涵盖10种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分类一致率(CA)为94.6%,基本一致率(EA)为95.5%,重大偏差(VMD)为0.5%,较大偏差(MD)为1.2%,次要偏差(mD)为4.6%;对化脓链球菌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CA为99.2%,EA为95.0%,VMD为0.8%,MD为0.8%,mD为0;对无乳链球菌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CA为97.8%,EA为93.6%,VMD为1.1%,MD为0.9%,mD为1.2%。ThermoSTP6F药敏测定卡所得数值常比标准方法略高。结论:ThermoSTP6F药敏测定卡对链球菌的检测结果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一致性较好,在用于检测肺炎链球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时建议结合E试验法复核确认。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31-4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汉族,未婚,平素体健。2017年6月中旬患者出现咳嗽、咯痰,痰为白色泡沫痰,偶有黄脓痰,咳嗽以夜间明显。7月4日因咳嗽加剧,伴有气促、胸闷不适感就诊。追问病史发病前更换出租屋,有使用未清洗空调史。查体:神清,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报告白细胞5.02×10~9/L,中性粒细胞1.65×10~9/L,嗜酸粒细胞0.98×10~9/L,红细胞5.48×10~(12)/L,血红蛋白156g/L;肺CT提示左肺上叶多发炎症(图1);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35-4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戈登菌(Gordoniaterrae)是一种需氧、无动力、生长缓慢的革兰阳性杆菌,弱抗酸染色阳性,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医院环境中[1]。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国内外有关土地戈登菌引起人类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可引起脓肿、腹膜炎、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疾病[2]。本文报道1例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热的患者,其血培养中分离出土地戈登菌。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38-4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血流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肺炎克雷伯菌遗传背景丰富多样,据巴斯德研究所统计,目前已检出3000余种序列型(sequencetype,ST)。近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pneumoniae,CRKP)的广泛播散已成为最棘手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CPKP)是最常见的CRKP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CPKP临床分离株以克隆复合群258(CC258)最为常见。本文旨在对CPKP的CC258流行特点作一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44-4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属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病房内各种物体表面[1],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脓毒症(sepsis)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2-3]。近年来,关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XDRAB)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MDRAB)感染的报道不断增加,甚至出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这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变得更加棘手。多黏菌素类抗生素曾因其高肾毒性而被放弃,MDRAB的出现迫使临床医师重新使用多黏菌素 [4]。为了应对多黏菌素敏感性的下降,临床医师可能会简单增加多黏菌素的剂量以尽可能地杀灭细菌,这样不仅促使耐多黏菌素菌株的产生,还可能增加多黏菌素的毒性风险 [5]。为了改善多黏菌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抗菌药物组合使用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49-4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difficile)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艰难梭菌可以产生毒素,形成芽孢,可引发感染,临床表现可从轻度腹泻至伪膜性结肠炎甚至死亡,病死率可达3%~15%。艰难梭菌芽孢能够抵抗不利的物理、化学和代谢条件,对艰难梭菌存活、传播起重要作用。艰难梭菌感染高复发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艰难梭菌以芽孢形式存在于患者的肠道后萌发成营养细胞(vegetativecell)所致。目前,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万古霉素、甲硝唑或非达霉素等。虽然抗生素初治有效,但是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初愈后复发率高达12%~40%,并且首次复发后,再次复发率上升至64%。所以抑制艰难梭菌芽孢的萌发和生长,对于控制艰难梭菌感染、传播和复发非常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55-4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具有置入方便、不受地点限制的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统计,2016年我国有1 234例患者接受了ECMO辅助治疗 。在儿科领域,ECMO被广泛应用于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患者中。当然,对于重症患儿而言,仅靠ECMO辅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依靠药物治疗及其他辅助手段。ECMO辅助治疗下的重症患儿的治疗失败常常并非因为心脏或/和呼吸功能难以维持,而是由于严重的感染,因此抗感染是治疗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在ECMO使用期间,重症患儿抗感染药物剂量如何调整仍然是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随着ECMO技术愈趋成熟,ECMO对抗菌药物药动学影响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已有很多研究显示,儿童重症患者在接受ECMO辅助治疗时,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等均会受到明显影响。现就ECMO对重症患儿体内抗菌药物药动学的改变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ECMO治疗下儿童患者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定及优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60-46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黏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难治性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在国内临床应用也呈增多趋势,但对该类药物的认识尚有不足。日前美国临床药学院(ACCP)、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国际抗感染药学会(ISAP)、重症医学会(SCCM)和感染病药师学会(SIDP)等6家国际权威学会联合发布多黏菌素类合理应用共识指南[Pharmacotherapy,2019,39(1):10-39.DOI:10.1002/phar.2209],其中基于近年来新的循证依据,对品种和剂型的选择、给药剂量及其调整、药动学/药效学治疗靶值等作了推荐。现将其中要点作成编译,以供读者参考。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4): 464-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磷霉素在美国只有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为30%~37%,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仅批准其用于治疗由敏感大肠埃希菌或粪肠球菌引起的女性急性膀胱炎。磷霉素抗菌谱广,包括对许多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在美国亟需磷霉素的静脉制剂。该药物(商品名:CONTEPO)正在美国开展研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相比,磷霉素符合主要的非劣效性终点,预计在2018年底之前提交新药申请。因此,不久的将来,在美国就可以使用磷霉素静脉制剂。然而,潜在的问题是亟需准确的体外药敏试验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