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肝脓肿在艾滋病和非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以2013年1月-2018年8月于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84例艾滋病肝脓肿患者(艾滋病组)和70例非艾滋病肝脓肿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结果、治疗与疗效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艾滋病组男性比例更高,发病年龄更小(均P<0.05)。发热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症状,但艾滋病组患者入院后发热持续时间较长(P<0.05)。艾滋病组腹痛、咳嗽、体重减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升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以右叶、单发肝脓肿为主是两组影像学表现的共同特点,但艾滋病组单发肝脓肿比例较高,病灶呈分叶/分隔的比例较低(均P<0.05)。艾滋病组肝脓液及血液培养共检出病原菌9株,其中葡萄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真菌3株;对照组检出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78.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8株,占21.1%(主要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艾滋病组合并肝外真菌感染、肝外结核、扁桃体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合并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比例高于艾滋病组(均P<0.05)。艾滋病组与对照组肝脓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3%和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组内经皮抽吸/引流/手术治疗患者院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单纯抗生素治疗患者(P<0.05)。艾滋病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分别为6.0%及1.4%,不良预后(治疗无效+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0.7%及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滋病组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现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气腔形成;对照组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生呼吸衰竭。结论:艾滋病肝脓肿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抗感染药物联合经皮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