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娜, 毕铭辕, 康文, 连建奇, 王临旭, 张谷芬, 汪春付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化,为诊疗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病例,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及预后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371例肝脓肿患者中,男女比例2.07∶1,平均年龄(56.5±14.9)岁,合并2型糖尿病108例、胆道疾病71例、心血管疾病69例、肿瘤34例、肝硬化23例、AIDS 15例。发热为首发临床症状,其次为胸痛或背痛。所有患者入院进行APACHE Ⅱ评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多有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病原学检查阳性145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占45.5%,大肠埃希菌29.0%,其他细菌25.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较高。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有效率90.3%。昏迷后自动出院4例,死亡5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是否合并肿瘤(OR=17.478,P<0.001)和入院APACHE Ⅱ评分(OR=0.119,P<0.001)是评价肝脓肿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肝脓肿多发于老年男性,合并基础疾病者较多,糖尿病、胆道系统疾病是主要易患因素。合并肿瘤患者预后较差。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常见病原菌,复发型多见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且产ESBL株多见,临床中针对大肠埃希菌肝脓肿应早期合理选择抗生素。入院APACHE Ⅱ评分对判断肝脓肿预后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