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3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20
  

  • 全选
    |
    论著
  • 李晓冉,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治疗及预后,对诺卡菌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过去十年临床诊断为诺卡菌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临床确诊为诺卡菌病的患者33例(女12例,男21例)。28例(84.8%)至少有一种基础疾病,13例(39.4%)有免疫抑制药物或激素治疗史,常见的基础疾病是慢性肺部疾病(9例,27.3%)、心血管疾病(8例,24.2%)、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21.2%)、肾脏疾病(7例,21.2%),其次是糖尿病(6例,18.2%)、肝病(4例,12.1%)。根据感染病变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8例,24.2%)、肺型(12例,36.4%)、神经型(3例,9.1%)和播散型(10例,30.3%)。诺卡菌属药敏试验提示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为100%,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唑(90.9%)、庆大霉素(75.0%)、第三或第四代头孢菌素(73.7%)、碳青霉烯类(70.0%),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6.7%、14.3%。26例(78.8%)患者单独使用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或与碳青霉烯类、利奈唑胺、阿米卡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联用。27例(81.8%)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6例(18.2%)治疗失败,患者转回当地医院或自动出院。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结局明显差于非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P=0.005)。结论 对于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该考虑和评估诺卡菌感染的可能性。无论是复方磺胺甲唑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仍是诺卡菌病治疗的基石。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预后较差。
  • 岳能丽, 王珏, 宋为娟, 倪芳, 许雨乔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8-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3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根据血流感染发生前是否有手术史分为手术组(115例)和非手术组(68例),分析手术组患者治疗28 d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83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中62.8%存在手术史,手术组患者在引流管留置和住院时间≥28 d比例均高于非手术组。入住ICU 和感染性休克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中手术组人数高于非手术组,入住ICU和感染性休克可显著增加手术患者CRKP血流感染死亡风险,临床医师应积极给予预防和及时诊治措施。
  • 邹鹤娟, 李颖, 吕娟丽, 杨小强, 颜青,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4-1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头孢菌素皮试现状,了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的执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依托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统计入网医院的调查参与率,了解参与调查医院对头孢菌素皮试的规定,并分析《指导原则》发布,各省级卫健委发文传达《指导原则》、医院等级和类型、头孢菌素药品说明书等因素对头孢菌素皮试的影响。结果 监测网6 794家成员医院(发文传达省份的医院2 776家,未发文传达省份的医院4 018家)中4 003家医院(58.9%)参与调查,三级医院参与率高于二级医院(76.4%对47.5%,P<0.05),传达省份和不传达省份的参与调查率分别为64.6%和55.0%(P<0.05)。2 114家(52.8%)被调查医院已无皮试要求,其中三级医院的占比高于二级医院(P<0.05)。相同等级医院中,三级综合医院已无皮试要求的占比高于三级专科医院(P<0.05);相同类型医院中,三级综合、三级专科医院的占比分别高于二级综合、二级专科医院(P均<0.05)。在国家卫健委发布《指导原则》后,34.7%的医院取消了皮试规定,三级和二级医院中取消皮试规定的占比分别为40.1%和29.1%(P<0.05)。各省卫健委发文传达后,传达省份和不传达省份分别有37.6%(675/1 794)和32.4%(716/2 209)医院取消皮试规定(P<0.05)。三级医院中(含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传达省份取消皮试规定的占比均高于不传达省份(P<0.05)。2 114家取消皮试规定的医院中,72.6%的医院依然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皮试。结论 调查反映了行政推动在取消头孢菌素皮试规定中发挥积极作用;三级医院取消头孢菌素皮试的实践优于二级医院,综合医院强于专科医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品说明书对于取消皮试规定有很大的影响。
  • 罗进, 燕速, 张书勤, 邢多, 施昊旻, 杨惠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20-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感染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揭示腹腔感染影响因素的网络关系及影响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3月青海省某三甲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首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之后采用MMHC算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 共计纳入胃癌根治术患者1 448例,发生腹腔感染169例,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1.67%;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腹腔感染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吸烟史、脉管侵犯、手术时长(≥240 min)、引流管数(≥2根);将logistic回归结果当中的5个危险因素纳入到贝叶斯网络模型当中,结果显示与腹腔感染直接相关的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长、留置引流管数、脉管侵犯;高龄、留置较多引流管且脉管侵犯伴较长手术时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感染风险最高达0.462。感染组共培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59.13%),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1株(26.96%)、肺炎克雷伯菌11株(9.57%)、铜绿假单胞菌10株(8.70%)、表皮葡萄球菌12株(10.43%)、屎肠球菌13株(11.30%)等。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龄、吸烟史、脉管侵犯、较长手术时间、留置较多引流管,贝叶斯网络模型在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具有较好运用前景。
  • 周娜, 潘磊, 徐爱民, 龚少娟, 邢冬娟, 陈佳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27-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通路蛋白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87例,在介入治疗后,依据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66例),分析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TORC1分子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6、CD4及CD8分子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对mTORC1、CD36诊断腹腔感染的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21例腹腔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56.0%),革兰阳性菌11株(4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腹水情况、侵袭性操作、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均为腹腔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感染组mTORC1、CD36、CD8分子表达及IL-6、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CD4分子表达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mTORC1截断值为1.36,诊断腹腔感染曲线下面积0.904,灵敏度90.5 %,特异度89.4%;CD36截断值为82.6%,诊断腹腔感染曲线下面积0.805,灵敏度85.7%,特异度81.8%。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腹水情况、侵袭性操作、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均为转移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腹腔感染患者的mTORC1、CD36分子表达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CD36/mTORC1信号通路活化,且mTORC1、CD36对诊断腹腔感染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预防、诊断及介入治疗后腹腔感染提供临床指导。
  • 金堤, 宋志英, 吴玉婵, 艾茂兴, 蓝玉, 宋淑芬, 孙水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34-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江西地区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严重程度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Ⅱ)评分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恙虫病重症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4例恙虫病患者以中年(59.46%)和老年(35.14%)为主,中、老年患者病情重症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P=0.015)。农民和林业工人分别占77.03%和16.22%,81.08%有感染接触史,43.24%就诊前使用过抗生素,发病时间集中于夏季(48.65%)和秋季(32.43%),发病地集中于抚州市(43.24%)和宜春市(22.97%)。临床表现均有特征性焦痂,以发热(95.95%)、头痛(41.89%)、淋巴结肿大(56.76%)、肝脾肿大(47.30%)为主。所有患者嗜酸粒细胞均降低,血小板下降(54.05%)、白蛋白降低(94.59%)、肝转氨酶升高(91.89%)、白细胞水平正常(59.46%)、血肌酐升高(21.62%)。重症恙虫病的显著危险因素为林业工人、肺部感染、尿蛋白升高、退热时间长、血肌酐、误诊,优势比(OR)分别为12.913、3.600、6.600、3.440、1.079、134.923(均P<0.05)。结论 江西地区恙虫病患者主要集中在抚州、宜春等地,多为夏秋农忙两季的中老年林业工人,临床上以高热、特征性焦痂、血管外渗表现突出,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白蛋白及嗜酸粒细胞显著降低,常出现中毒性肝炎、肺部感染,如早期未能及时诊断,易出现重症化。
  • 刘莎莎, 赵云, 李晓旭, 张仙, 陈菲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40-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并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胎盘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κB(NF-κB)通路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PROM患者90例,按照是否合并宫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32例)和非感染组(58例),另选同期正常分娩孕妇50名作为对照组。对感染组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收集PPROM患者临近破膜处胎盘组织和对照组正常胎盘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胎盘组织中TLR4/MyD88/NF-κB通路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LR4/MyD88/NF-κB通路对于PPROM并发宫内感染的诊断效能,并对影响PPROM并发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检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46.2%,革兰阴性菌33株,占42.3%,真菌9株,占11.5%。与对照组相比,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胎盘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感染组患者TLR4、MyD88和NF-κB的mRNA水平和蛋白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结果发现,当TLR4 mRNA水平表达高于13.8、MyD88 mRNA水平表达高于24.0、NF-κB mRNA水平表达高于26.6时,诊断PPROM并发宫内感染有较高的效能(P<0.05)。PPROM并发宫内感染与患者的破膜孕周和阴道检查次数有关(P<0.05),而与破膜后待产时间、流产史和引产史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LR4/MyD88/NF-κB通路异常高表达、破膜孕周越小、阴道检查次数越多,并发宫内感染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 PPROM并发宫内感染孕妇胎盘中TLR4/MyD88/NF-κB表达显著升高,破膜孕周低于33周、阴道检查次数多于5次及TLR4/MyD88/NF-κB通路异常活化与PPROM并发宫内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 贾钦尧, 宋珊, 程耀, 王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47-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3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5岁)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就诊的183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可能引起COPD合并肺结核的因素,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综合作用,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950,95%CI:1.242~3.062)、结核病史(OR=2.605,95%CI:1.171~5.796)、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OR=1.967,95%CI:1.213~3.190)、有粉尘接触史(OR=2.038,95%CI:1.180~3.519)及营养不良(OR=2.709,95%CI:1.637~4.482)为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卡介苗接种史(OR=0.583,95%CI:0.373~0.911)为保护性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模型曲线拟合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019。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20,95%CI:0.668~0.772。结论 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主要受吸烟史、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史、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风险并可用作指导制订防治措施。
  • 吕婷, 王莉, 赵冰, 黄海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53-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艰难梭菌感染结肠类器官模型,对艰难梭菌毒素B(TcdB)损伤小鼠结肠上皮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取结肠标本, 分离、收集结肠隐窝,以基质胶包埋后加入培养基,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生长情况;在巨大芽孢杆菌中表达重组艰难梭菌毒素B(rTcdB)蛋白,经镍柱纯化后加入结肠类器官体系继续培养,观察类器官生长情况并检测干性基因表达量变化,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 5pmol/L rTcdB作用12 h即可致结肠类器官生长缓慢及部分死亡,干性基因Lgr5Axin2Bmi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RNA-seq测序结果显示毒素作用组较对照组差异基因有3 140个,其中上调基因有1 936个,下调基因有1 204个。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显示损伤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的生物过程通路分别有低氧应答和对β干扰素、γ干扰素的细胞应答。同时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PI)筛选出9个关键基因,其中的IFIT3、IFIT1、GBP3和GBP2的编码基因也参与了α/β干扰素、γ干扰素的细胞应答通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有47条通路差异显著富集,包括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结论 TcdB可能通过调节干性基因表达,增强低氧应答通路,减弱α/β干扰素、γ干扰素的细胞应答通路,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介导损伤结肠上皮细胞。
  • 常红, 李文军, 黄淼渺, 戴飘飘, 邱宇, 张新, 秦晓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61-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2例人型支原体致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以“Mycoplasma hominis” 和 “encephalitis”或 “cerebritis” 或 “cephalitis” 或 “neuraxitis” 或 “meningitis” 或 “brain abscess” 或 “cranial infection”为关键词,检索1950—2022年PubMed数据库关于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人型支原体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2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脑肿瘤术后,以发热、头痛为主要表现,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脑脊液压力和白细胞升高、糖降低,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予以经验性抗细菌治疗后,感染控制不佳,行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为人型支原体,诊断为人型支原体脑膜炎,给予目标治疗后患者好转。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此2例患者,共26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79岁,平均年龄(35.5±19.0)岁;诊断为脑脓肿12例,脑膜炎9例,以及脑室炎、脊髓脓肿、硬膜下脓肿、脑室腹腔分流感染、眼眶脓肿各1例;感染前均有颅脑创伤或手术病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意识障碍(昏迷、谵妄)、头痛、偏瘫、恶心呕吐等;分别通过脑脊液及脓液标本的培养、16S rDNA、mNGS、免疫荧光试验、VITEK-MS、PCR、生长抑制试验等方法确诊,平均确诊时间为20.4 d;予以目标性抗感染治疗,治愈23例,死亡2例,复发1例。结论 人型支原体是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潜在病原体,mNGS的使用有助于明确病原诊断,及早进行目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张艳君, 薛晨, 马秀珍, 姜倩倩, 谈锦艳, 赵月秀, 黄怡, 李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67-7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脑血管外科病区环境的采样,了解该病区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特征,为合理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用浸含中和剂洗脱液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对医务人员的咽部、手、工作服和物表等进行采样,采用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甲氧西林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0年CLSI M100文件判读药敏结果。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共采集189份样本,其中菌落计数样本88份,条件致病菌培养样本101份。手和床单元物体表面(监护仪、床栏等)菌落数不合格率分别为66.7%(8/12)和13.7%(7/51),护士站物表菌落数均达标。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检出率为17.8%(18/101),医务人员咽拭子、手和工作服检出率分别为7.7%(1/13)、25.0%(3/12)和33.3%(4/12),护士站和床单元物表检出率分别为38.5%(5/13)和9.8%(5/51)。药敏结果显示,环境中94.4%(17/18)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结果显示,护士站地面与患者2痰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型别相似度高,某护士手和工作服与患者1痰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型别相似度高。在ICU患者3的监护仪按钮与ICU护士站文具键盘上检出型别完全一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另外护士1、护士5工作服上也检出与患者5床头柜型别完全一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脑血管外科病区存在克隆传播,工作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播的重要媒介,护士站可能作为细菌传播的中转站。医务人员应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增加工作服的换洗频率,加强对护士站的消毒频率,预防致病菌的传播,降低给患者带来的感染风险。
  • 孙彦蒙, 王梦园, 李政, 王世富, 周卫萍, 李仁哲, 陈艳萍, 刘志伟, 孙淑红, 李艳华, 李宜雷, 李艳, 满思金, 李静, 寇琳娜, 于文文, 张春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73-7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山东地区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菌株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促进临床对流感嗜血杆菌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方法 依托山东省儿童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医疗单位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读依照CLSI 2022版M100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使用WHONET 5.6和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流感嗜血杆菌18 057株,多分离于痰、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等标本,感染呈季节性分布。2017—2019年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9.5%、76.4%、79.7%,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63.0%、72.1%、76.6%,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BLNAR)占比分别为9.7%、7.9%、7.3%。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氯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 山东省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60%,BLNAR的均值高达8.1%,据此氨苄西林不宜为治疗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首选药物;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低,宜作为流感嗜血杆菌治疗的首选药物。该菌对临床儿童常用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其耐药监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
  • 专家论坛
  • 丁丽, 陈佰义, 李敏, 倪语星, 单斌, 苏丹虹, 孙自镛, 王明贵, 杨启文, 喻华, 俞云松, 张利侠, 张嵘, 朱德妹, 卓超, 胡付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80-9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郝兴亮, 张建, 纪艳荣, 扈晓静, 王传海, 王莹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91-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尹威, 陈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94-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艳梅, 唐璐, 谭积善, 汪璐, 杨金钢, 王琴, 刘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97-1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方会慧, 许元宝, 张菁,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01-10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卢美伊, 朱志军, 胡开明, 朱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07-1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雯慧, 王丽宁, 王苓, 姜杰玲, 胡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11-1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段良斌, 陈忠, 钟鹏, 杨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17-1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锦燕, 郑彧鸣, 项明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21-1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鲁佳旺, 蒋银华, 苏敏, 秦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26-1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读者·作者·编者
  • 梁艳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31-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林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32-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琦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3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曹璐璐, 黄翔宇, 肖海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34-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1): 135-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