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3-20
  

  • 全选
    |
    论著
  • 张小亮, 李芳斌, 袁小龙, 冯玉娟, 王海默, 林小勇, 魏兵鹏, 王蕾, 张浩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21-1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临床用药与发生医院感染间的关系,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某三甲医院2023年1—12月上报的209例医院感染病例为病例组,对照组采用分层抽样,分层依据为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在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获得,共209例对照病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在医院感染发生前使用增加医院感染发生风险(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分析显示,质子泵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31(95%CI:1.07~1.60)、1.40(95%CI:1.02~1.91)、1.66(95%CI:1.01~2.74)。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两组这三类药物用药时间情况,其中质子泵抑制剂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病例组用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Z=–6.331,P<0.001;Z=–2.667,P=0.008)。以上三类药物的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73.869,P<0.001;χ2=16.530,P<0.001;χ2=35.107,P<0.001)。结论 住院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均易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并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
  • 梁冰, 袁文清, 赵亮, 张新丽, 胡春霞, 胡敬华, 王海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27-1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诺卡菌的耐药性,以提高该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2023年周口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其临床特征、细菌药敏结果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21例诺卡菌病患者,男9例,女12例,年龄2~91岁,肺诺卡菌病15例,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胸膜炎、淋巴结炎和播散性诺卡菌病,有15例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红细胞沉降率、 C 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21株诺卡菌中圣乔治诺卡菌4株,巴西诺卡菌、脓肿诺卡菌、亚洲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和北京诺卡菌各2株,脓液诺卡菌、星型诺卡菌、皮疽诺卡菌、肺炎诺卡菌和天美诺卡菌各1株,仅鉴定到诺卡菌属2株。21株诺卡菌对利奈唑胺、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头孢噻肟、莫西沙星、亚胺培南和头孢曲松,对头孢吡肟、米诺环素、环丙沙星和克拉霉素敏感率较低。不同诺卡菌种的抗生素敏感性存在差异。21例诺卡菌病患者中,2例转院,2例死亡,2例治疗措施不明确;15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其中在磺胺类基础上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11例,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4例。结论 诺卡菌病多见于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且不同诺卡菌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需要实验室提供给临床准确的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 陈永刚, 喻明丽, 罗季, 张文林, 和进堂, 肖琦琦, 王俊龙, 彭江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32-1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曲霉病(CPA)患者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下应用伏立康唑抗曲霉的治疗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靶向治疗指导。方法 将2018年12月—2022年1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207例肺结核并发CP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伏立康唑治疗方案,观察组根据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制定伏立康唑给药方案,分析两组以及基于不同CYP2C19基因型分组间的血药浓度情况,评估疗效及安全性,并以疗效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及抗曲霉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YP2C19基因位点分析检出快代谢型(EM) 37例,中间代谢型(IM)47例,慢代谢型(PM) 21例。EM、IM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低于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临床总有效率为100%,IM组为91.5%,EM组为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种基因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空洞、低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均与疗效显著相关(P<0.05)。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肺结核合并CPA患者个体化应用伏立康唑抗曲霉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需警惕低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肺部空洞等危险因素对肺曲霉病疗效的影响。
  • 张梦肃, 许晟熙, 张杰, 金光鑫, 张学彬, 卜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40-1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上臂输液港相关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14—2023年置入上臂输液港的患者(n=6 028),并将其分为训练集(n=4 219)和验证集(n=1 809)。对收集的上臂输液港相关因素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出非零特征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非零特征变量,筛选出的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决策分析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模型纳入了性别、静脉入路、静脉状态、导管相关血栓和导管直径5个因素。模型性能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良好(训练集:0.801,验证集:0.746);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模型判别能力良好;决策分析曲线证明模型的风险评估值在30%~41%时可做出有益的临床决策;临床影响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结论 成功构建预测上臂输液港相关感染的模型,建议首选直径5F导管并优选肱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静脉穿刺入路。较粗的导管直径、男性、导管血栓以及经腋静脉入路均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 朱义玲, 崔娟娟, 李燕双, 赵卫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49-1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7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1例(感染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名(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临床诊断及预后进一步分为未休克组(32例)、休克组(15例)及生存组(38例)、死亡组(9例)。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项目。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LR、LMR与PCT、CRP、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及SOFA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LMR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NLR分别为12.54(7.53,23.42)、3.85 (1.83,5.64) 和1.71(1.39,2.20),LMR分别为1.58(1.07,3.03)、2.81(1.53,4.76)和5.16(4.04,6.59)。NLR与LM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P<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NLR7分别为6.56(3.90,10.72)和15.20(7.53,27.31),入院后7 d NLR–入院后3 d NLR(ΔNLR7)分别为–1.64(–5.75,0.41)和1.98(–0.48,13.79),休克组均显著高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的NLR7分别为7.10(4.09,12.96)和15.20(10.45,32.82),ΔNLR7分别为 –0.65(–5.58、1.58)和5.02(–1.12,17.06),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LMR7分别为2.22(1.64,3.78)和1.29(0.66,2.03),入院后7 d LMR–入院后3 d LMR(ΔLMR7)分别为0.38(–0.37,1.17)和–0.19(–0.78,0.25),休克组均显著低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LMR7分别为2.12(1.49,3.42)和1.09(0.53,1.78),死亡组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NL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59 1(95%CI:0.910 5-1.000 0),最佳截断值为4.16;LM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13 6(95%CI:0.846 4-0.980 8),最佳截断值为3.21。结论 NLR和LMR可用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比较,且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陈焰, 黄晓岚, 李熠, 李鑫, 郭蓓宁, 范亚新, 毋海兰, 陈梦婷, 李婉贞, 张菁,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55-16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E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为多黏菌素E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AB SCIEX HPLC-4500MD液质联用仪测定,色谱条件采用0.2%甲酸水和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XB-C18柱(100 mm×2.1 mm,2.6 μm),质谱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检出模式,待测物多黏菌素E1、E2和内标多黏菌素B1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90.7→101.3、m/z 386.0→101.2、m/z 402.3→101.2。血浆样本采用蛋白沉淀进行预处理。结果 多黏菌素E1、E2分别在0.031 2~6.24 mg/L、0.006 15~1.23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在血浆中的批内准确度、精密度分别为89.4%~99.8%、4.9%~8.9%和91.5%~108.2%、2.8%~8.5%,批间准确度、精密度分别为91.8%~104.7%、4.1%~7.6%和95.6%~105.2%、4.2%~9.8%。在6个不同来源空白血浆中,多黏菌素E1、E2的平均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96.9%~111.2%、106.1%~112.8%,在脂血血浆中分别为102.5%~106.8%、98.8%~105.2%,在溶血血浆中分别为107.8%~108.9%、106.9%~107.4%,精密度均小于15.0%。多黏菌素E1、E2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在102.9%~107.5%范围内,内标多黏菌素B1平均回收率为107.0%,精密度<3.7%。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E1和E2的LC-MS/MS方法,可用于多黏菌素E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 何张玙璠, 阮巧玲, 杨欣平, 普琳梅, 邵凌云, 张文宏, 张云桂, 杨清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62-1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异烟肼(400 mg)1个月每周3次(1H3P3)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分别在第0、2、4、8周进行依非韦仑血药浓度检测,第2、4周进行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第0、8周测定血HIV-RNA。目标为依非韦伦浓度>1 mg/L,如果80%以上受试者的依非韦仑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则认为该预防性治疗方案是可接受的。随访18个月,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共入组31例HIV感染者,其中2例受试者基线依非韦伦血药浓度<1 mg/L,鉴于依从性较差将其从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剔除。其余29例受试者中23(79.3%)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 (四分位数) ]为43.0 (32.5, 53.5)岁。第0周的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中位数 (四分位数) ]为2.33 (1.96, 2.34) mg/L;第2周为2.32 (1.90, 3.28) mg/L;第4周为2.07 (1.83, 3.09)mg/L;第8周2.71(2.14, 3.33)mg/L。依非韦伦在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四个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利福喷丁血药浓度为9.36(6.23, 16.47)mg/L;第4周为9.36(6.41,15.56)mg/L。利福喷丁第2周与第4周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在第2、4、8周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都大于1 mg/L。此外,男性比女性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低 (P<0.05);低体重(<60 kg)比高体重(≥60 kg)受试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高(P<0.05)。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症状或体征。结论 依非韦伦与1H3P3方案联合使用对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张肖, 蔡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68-17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联合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及比浊仪直接鉴定无菌体液病原菌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3年1—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血培养仪报警时间<48 h、单一病原菌感染的无菌体液阳性标本(血液、胸腹水、胆汁、脑脊液)共284份。所有标本均通过比浊仪进行菌液浓度检测,利用MALDI-TOF MS技术,根据病原菌浓度对应的分值快速评估鉴定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使用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时,各菌种可信结果的最低菌液浓度如下:大肠埃希菌3.0 mcf(1 mcf=3×108 CFU/mL),肺炎克雷伯菌2.0 mcf,金黄色葡萄球菌3.0 mcf,粪肠球菌3.5 mcf,念珠菌3.5 mcf。VITEK 2 鉴定、常规MALDI-TOF MS 鉴定与MALDI-TOF MS直接鉴定进行对比:常规MALDI-TOF MS鉴定与VITEK 鉴定结果一致的有282份;MALDI-TOF MS直接鉴定>1.7的有272份,灵敏度为95.8% (272/284)。三种鉴定法得到的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P=0.55)。结论 MALDI-TOF MS技术联合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及比浊仪直接鉴定无菌体液病原菌,是病原菌鉴定的可靠创新技术,优点为快速准确,为临床尽快提供病原学的检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姜艳, 陈娜, 季萍, 李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74-1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一方案纳入并分析新疆地区2017—2021年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CRE相关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新疆地区共检出CRE 5 071株,历年检出率分别为2.8%、3.2%、2.9%、3.1%和3.2%,其中北疆检出率较高(3.3%),东疆最低(0),三级医院CRE的检出率高于二级医院。5 071株CRE菌株中前三位的菌株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科室分布主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34.6%)、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 (8.1%)、神经外科(7.5%)和呼吸内科(5.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菌种分布存在差异,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目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CRE,除庆大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外,分离自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敏感和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成人分离株。结论 新疆地区CRE临床分离株耐药形势严峻,需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开展多学科联动以遏制其播散流行。
  • 于文静, 李梅, 郭映辉, 徐茜茹, 李圆龙, 王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81-1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儿童患者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特性和分布特征,为儿童CRKP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82株CRKP,并采用MALDI-TOF MS鉴定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82例感染CRKP的患儿主要为婴儿(>28 d~<1岁),占49.45%(90/182);其次为新生儿(≤28 d),占36.26%(66/182)。182株CRKP主要来源于痰液(50.55%,92/182)、血液(15.93%,29/182)和尿液(13.19%,24/182);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30.22%,55/182)、普外科(21.43%,39/182)、心外科(13.19%,24/182)和重症科(11.54%,21/182)。药敏结果显示182株CRKP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0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97.8%;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1.4%、81.9%和75.8%;对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为69.2%;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为2.7%。碳青霉烯酶基因主要为blaKPC-2(73.63%,134/182),其次为blaNDM-5 (15.38%,28/182)和blaNDM-1 (11.54%,21/182)。MLST共鉴定出15种不同的序列型,其中最常见的分型是ST11型(72.53%,132/182);其次为ST17型(11.54%,21/182)。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CRKP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携带blaKPC-2基因的ST11型CRKP可能已在医院内播散,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耐药菌株进一步扩散。
  • 项欣, 热孜万姑丽·艾合麦提, 魏华, 杨丽, 尹健, 马俊杰, 冯雪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87-19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20 年 1 月 1 日—2023年12 月31 日非重复菌株,采用商品化药敏测试仪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按2023年 CLSI M100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四年共监测 22 121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24.1%(5 338株),革兰阴性菌75.9%(16 783株)。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26.4%和68.9%。MRSA和MRCNS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已发现有个别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以及个别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287 株肺炎链球菌均为非脑脊液分离株,其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为9.4%。肠杆菌目细菌中,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2% 和13.1%,但大肠埃希菌和其他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低于10.0%。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测试抗菌药物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1.8%和10.9%;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7.1% 和47.9%,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4.9%~53.2%。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肠杆菌目中其他菌属细菌。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高。肠球菌属中已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因此,医院应继续重点关注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遏制耐药细菌的发生和传播。
  • 李梦薇, 韦柳华, 罗国兰, 朱虹贞, 林盛张, 陈丽坤, 蒋利君, 王海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195-20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连续3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方法 使用VITEK-2 Compact或纸片扩散法或E试验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 M100 32nd 2022年版药敏折点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共收集到临床分离株26 2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9%,革兰阴性菌72.1%。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0.0%和 72.2%。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未发现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大多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均未发现两者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但有少数菌株对利奈唑胺耐药。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儿童株和成人株分别为691株和123株;两组菌株中PRSP分别为0.4%和1.6%,但均未发现有中介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的检出率三年间分别为1.2%、1.2%、13.8%;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菌株(CRPae 和CRAba)三年间分别为10.7%、17.5%、14.3%和68.4%、75.2%、77.3%。1 269株流感嗜血杆菌中儿童株和成人株各为84.6%和15.4%,两组菌株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9.4%和46.8%;产酶株对氨苄西林耐药,但在不产酶株中已经发现有少数的氨苄西林耐药(BLNAR)株,其检出率为27.0%。结论 该院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严峻,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菌株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强院感防控措施和临床抗菌药物管理,及CRO的主动筛查。临床应多送检疑似感染部位的标本,在药敏报告发出前首先经验用药,待收到药敏报告后,再根据药敏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病例报告
  • 谢倩, 李章勇, 蒋福林, 唐诗, 李植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203-2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文娟, 张丽琴, 袁媛, 苗开辉, 赵婧, 张雪, 周慧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208-21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庆勇, 龚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212-2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霍新梅, 曹竹君, 安宝燕, 谢青, 辛海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215-2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唐瑶, 秦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218-2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越, 逄崇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224-2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娜, 罗海英, 秦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229-23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苏佳纯, 黄海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5, 25(2): 233-2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5.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