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1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2-15
  

  • 全选
    |
    述评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老年人的体内过程特点‚为制订治疗老年人感染的合理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照研究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红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在老年和年轻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与年轻组相比‚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等主要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在老年组的平均T1/2Kel延长‚CLr降低‚AUC增高(P<0.05或<0.01)。老年组口服氧氟沙星300mgq12h连续7d后的cmax和AUC较单剂者明显增高(P<0.05)。老年组和年轻组单剂口服环丙沙星500mg后的药动学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等主要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在治疗老年人感染时的每日给药量应减少;高龄患者或同时有肝功能减退者以口服红霉素治疗时亦应适当减量;环丙沙星则一般仍可按正常剂量给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7-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用高分子膜片制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计数滤膜菌落与扫描电镜观察,观察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前后的影响及对已形成生物膜的清除作用。结果:2mg/L阿奇霉素、2mg/L红霉素可抑制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菌落计数由对照10.0×109cfu/cm2,分别降至1.9×103cfu/cm2、5.0×103cfu/cm2。麦迪霉素作用不明显;单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及麦迪霉素不能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膜,但阿奇霉素、红霉素与环丙沙星协同作用,可使已形成生物膜中细菌下降至0.9%~2.2%。电镜观察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红霉素、阿奇霉素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增强环丙沙星对生物膜的渗透性,增强其杀灭生物膜内细菌的作用,清除生物膜;麦迪霉素对生物膜的形成及清除均无影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10-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鉴定得自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E2株编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方法:PCR扩增ESBLs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E2株产生的ESBL为SHV型,其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GeneBank查询其氨基酸序列与SHV5型ESBLs完全相同。结论:浙江省嘉兴地区肺炎克雷伯菌E2株所产ESBL亚型为SHV5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13-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其传播情况。方法:肺炎链球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血清学分型,并结合BOXPCR、脉冲场电泳(pulse-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enicillinbindingproteingene,pbp)指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结果:呼吸道感染分离株128株中有青霉素低度耐药株(penicillinintermediatedStreptococcuspneumoniae,PISP)10株,未发现青霉素高度耐药株(penicillinresistantStreptococcuspneumoniae,PRSP)。111株存活菌株分属25种血清型,主要为23F、3、19F、14、9V、6A、6B等。9株存活PISP中有6种PFGE谱型,2株PFGE谱型相同菌株的耐药谱和血清型相仿;2株不同PFGE谱型菌株pbp指纹相似,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性相似;上述呼吸道感染分离PISP中未发现与世界主要流行耐药克隆代表株DNA指纹或pbp基因相似菌株。结论:上述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分离株青霉素耐药率尚低,存在青霉素耐药克隆和基因的传播,其中尚未发现世界主要流行耐药克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17-1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1∶1、2∶1、4∶1、8∶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头孢哌酮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1∶1、2∶1、4∶1、8∶1的4种配比,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哌酮扩大,对产酶菌株,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中1∶1、2∶1和4∶1配比的增效作用优于8∶1的配比。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4∶1配比合用对所测产酶菌的MBC90的值是MIC90值的2~4倍。结论:三唑巴坦增强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抗菌和杀菌活性得到增强。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4∶1配比合用对产酶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20-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国产托舒沙星片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托舒沙星与环丙沙星片剂非盲法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208例,托舒沙星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213例。给药方案为,托舒沙星片每日450~600mg,环丙沙星片每日1~1.5g,均分2~3次口服。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托舒沙星每日300mg,分2次口服,环丙沙星每日0.5~0.75g,分2~3次给药。结果:在对照试验中,托舒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有效率分别为90.6%(96/106)及89.2%(91/102),细菌清除率均为88.4%(84/95及76/8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8/106)及6.7%(7/102)。上述两组的各项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托舒沙星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213例的有效率为89.7%(191/213),细菌清除率为91.3%(179/19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14/214)。结论:托舒沙星片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其疗效及安全性与口服环丙沙星片相仿。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24-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低磷酸盐血症的关系,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7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A组)和45例未发生医院肺部感染患者(B组)的血清磷酸盐水平及一系列生化指标;并以血清磷酸盐水平将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低磷酸盐血症组(A1)和非低磷酸盐血症组(A2),比较两组患者的多项实验室生化指标、肺部感染吸收情况和病死率。结果:A组入院时血清磷酸盐水平、血清钠、钾、氯和钙低于非医院获得性肺炎组(P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27-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近2年来诊治2032例住院肝病患者中的181例医院感染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9%。其中重症肝炎发生率最高(28.57%),其次为重度慢性肝炎(14.19%)、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3.7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于首位,其次是肠道、腹腔、肝胆道等。肝病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与临床分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年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及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有关。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认真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29-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本科1996年8月~1999年12月诊治的676例肝硬化患者中38例并发SBP,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SBP38例,感染率为5.62%,例次率6.07%;在41例次SBP中,ChildPughⅢ级约75.61%;其中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48%;8.68%;47.83%;41.46%);16例次获阳性病原菌中,革兰阴性细菌10株,革兰阳性细菌2株,真菌4株。结论:SBP的危险因素与患者住院时间、血浆蛋白水平、脾功能亢进以及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32-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诊治17例肺吸虫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特点、X线胸片及CT影像学特点、试验室检查特异性发现及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发现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所有病人均有生食或半生食虾蟹史;绝大多数有胸腔积液,而且往往为少量积液,以双侧为多;典型的多房性囊样病灶仅1例;实验室检查主要的阳性发现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88%(15/17)的病人首诊误诊为肺结核病或(和)核性胸腔积液;误诊时间1月至2年不等,平均长达4月以上。确诊依据88%为肺吸虫循环抗体阳性,35%的人同时有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17.6%的人痰或胸水中找到肺吸虫卵。绝大多数病人用吡喹酮治疗效果佳。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为结核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34-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我科104例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其中男性6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6±2.52)岁,60岁以上者85例(占81.7%)。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8例(占36.5%),慢性肺心病15例(占14.4%),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占4.8%),呼吸衰竭11例(占11.6%),支气管哮喘14例(占13.5%),支气管扩张12例(占11.5%),肺癌6例(占5.8%),脑血管意外3例(占2.9%)。痰细菌阳性者65例(占62.5%),其中40例为单一菌,25例为复数菌或二重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沙雷杆菌属、大肠埃希菌、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等。治疗一般病例,选用敏感、窄谱及廉价抗生素,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的,采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结果:治疗有效率75.9%(79/104),自动出院7例,死亡17例,病死率16.3%。结论:发生医院感染原因与侵袭性医疗操作、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及激素等因素有关。为防止发生医院感染,应努力做到:①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控;②严格消毒隔离制度;③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认识;④改善患者生活环境;⑤及时检检测病原菌;⑥提高患者 自身免疫功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36-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对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诊治隐脑42例,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误诊率高,达81%,其中以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最高;②采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或)氟康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为64.7%。结论:隐脑的误诊率高,临床上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时应提高隐脑警惕性;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38-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者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诊治21例静脉使用海洛因继发感染患者,并作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肺部感染和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痰培养阳性率90.5%,分离出5种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属及白色念珠菌为主;血培养阳性率61.9%,分离出3种病原菌,绝大多数为金葡菌(10/13);尿培养等分离出病原菌7株。经敏感抗生素治疗,19例痊愈。结论:吸毒者极易继发多脏器多病原菌感染,应及时、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41-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社区和医院内获得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诊治213例社区和医院内获得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主要见于泌尿道、呼吸道、伤口等。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51.92%,较社区感染的25.58%高。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0%‚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达40%~78%。结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首先区分感染是社区感染还是医院感染‚并需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43-4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中药抗原虫作用,发掘有效的抗原虫药物。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法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兰氏贾第鞭毛虫与阴道毛滴虫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药水提物或醇提物,孵育数天后,计算虫体数,并与无药对照进行比较计算抑虫率。结果:在28种中药中,鸦胆子醇提物及水提物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巴豆醇提物与乌梅水提物对兰氏贾第鞭毛,巴豆、茵陈、槟榔、金银花醇提物对阴道毛滴虫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虫率达81%~100%,其余药物作用稍差。结论:部分清热解毒中药具有体外抗厌氧寄生原虫的作用。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44-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45-4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46-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47-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48-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49-4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50-5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54-5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讲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58-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国内外动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61-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1.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投稿须知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1, 1(1):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