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3年, 第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3-10-28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57-26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加替沙星的杀菌作用,以及各种培养条件对加替沙星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1192株MIC测定结果显示该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MIC90≤0.25mg/L。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和肠球菌属的作用差。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大多数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其中对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MIC90≤2mg/L。但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较差。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不动杆菌属对其敏感性较差。加替沙星对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亦具高度抗菌活性。与受试的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加替沙星对MSSA、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脆弱拟杆菌的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作用较环丙沙星略优或相仿。杀菌试验结果显示加替沙星具快速杀菌作用。除培养基的pH值改变对其抗菌活性略有影响外,细菌接种量及血清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加替沙星为一广谱抗菌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64-26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程,据此拟定用于中国人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方法:加替沙星口服单剂和多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分别在9名和8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尿标本药物浓度。结果:①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加替沙星200、400和600mg后体内过程均符合血管外二房室模型,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2.39、4.29和6.51mg/L,于给药后0.83~1.33h到达;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5.44、34.12和54.95h·mg/L;平均血清消除半衰期为7.38、7.82和7.56h;72h尿中药物平均累积排出率分别为82.51%、82.03%和79.15%。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间呈线性相关;②受试者多剂空腹口服加替沙星400mg后,末剂给药后的体内过程与首剂给药后者相同,均符合血管外二房室模型。首剂和末剂给药后的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3.98mg/L和4.76mg/L;平均达峰时间为1.56h和1.31h;平均AUC为33.59h·mg/L和35.87h·mg/L;平均血清消除半衰期为7.60h和8.05h;除末剂cmax和AUC值均较首剂为高(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69-27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CVC)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的发生情况和细菌谱及其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96例CVC留置病人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和导管培养的细菌学结果、导管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CVC细菌定植57例(59.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8例;溶血葡萄球菌10例;肠球菌2例;念珠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各3例;多种细菌混合感染7例;其他细菌5例。革兰阳性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21例(21/25,84%),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0例(10/16,63.6%),念珠菌中耐氟康唑6例。CVC相关菌血症23例(23.9%)。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VC停留时间(OR=3.92)、置管位置(OR=1.24)和经CVC肠道外营养(OR=3.62)、病人年龄(OR=1.02)等因素的OR值大于1。结论:CVC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发生率甚高,细菌为常见定植菌,耐药现象严重。CVC导管滞留时间、插管部位、经CVC肠道外营养、病人年龄是CVC细菌定植和相关菌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73-2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FOB)采样技术包括防污染标本毛刷(PSB)、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防污染肺泡灌洗(PBAL)及经FOB肺活检(TBLB)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具有严重基础疾病临床疑及肺部感染的患者经FOB选择PSB、BAL、PBAL和TBLB采样作病原学诊断。结果:13例患者均能耐受FOB采样,10例得到确诊,其中普通细菌感染5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例、真菌感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活动性浸润1例。通过BAL采样得到明确诊断者8例,诊断率61.5%。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或特殊染色检查可以得到快速、正确率较高的初步结果,提供临床选药。结论:经FOB采样技术适用于病情严重、病原复杂的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其中BAL操作简单、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77-27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214株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酵母菌收集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住院患者提供的标本。采用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MuellerHinton琼脂中补充2%葡萄糖和0.5mg/L美蓝,其他类似于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A6细菌药敏试验法。采用BIOMIC仪自动读取平皿抑菌环直径、解释和记录试验结果及核对质控数据。结果:白念珠菌最常见,占54.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8.7%,光滑念珠菌占12.1%,近平滑念珠菌占4.7%,克柔念珠菌占3.7%和新型隐球菌占3.7%。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2.5%~100.0%,MIC90均在敏感范围内(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80-28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舒巴坦(2∶1、4∶1、8∶1)及单剂进行临床常见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以评价哌拉西林与酶抑制剂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标准的平皿稀释法对2000年7月-2002年2月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重庆和大连等国内各大医院分离的19种共545株致病菌(80%以上为产酶菌)进行药物敏感测定。比较3个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舒巴坦与单剂的抗菌作用。结果: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2∶1、4∶1)对所实验的多数革兰阴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MIC50、MIC90值分别为0.5~16mg/L与1~32mg/L,仅为哌拉西林的1/2~1/32;尤其对肠杆菌科中的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雷菌属、柠檬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碱杆菌属、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2∶1、4∶1、8∶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MIC90值均为哌拉西林的1/2~1/4。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哌拉西林与酶抑制剂舒巴坦4∶1复方制剂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为较好的配方组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84-2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现状,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1年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出的816株病原菌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81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7株(47.4%),革兰阳性球菌323株(39.5%);真菌106株(13.0%)。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常见分离致病菌中占第1位,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均高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均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增加明显;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提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避免盲目使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87-29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基于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基因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方法,对上海地区慢性丙型肝炎进行基因分型。方法:用HCV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的HCVRN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PCR扩增HCVRNA阳性的41份标本的部分HCVNS5B区基因,PCR产物经回收、纯化后直接进行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下载25份不同基因型的HCV原型序列,用NS5B区222bp的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对临床标本相应的HCVNS5B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于HCVNS5B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可成功地对本组41份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显示,1b型占85.4%(35/41),2a型占12.20%(5/41),3a型占2.44%(1/41)。结论:基于HCVNS5B区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是一种可靠和方便的HCV基因分型方法。上海地区的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91-2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3年来我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06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9%,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最高(22.1%),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1.7%)、淋巴瘤(19.4%)。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相关性,而与患者的性别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及时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对症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改善患者的住院条件,对接受联合化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要及时转入层流隔离病房接受治疗,这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94-2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评价香港澳美制药厂氟氯西林胶囊剂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史克必成制药公司氟氯西林胶囊剂为对照,采用区组随机化分层开放试验方法,共观察121例受试者,试验药国产氟氯西林组61例,对照组进口氟氯西林组60例,给药方法为国产或进口氟氯西林每次0.25~0.5g,每日3次,疗程7~14d。结果:两组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痊愈率分别为64.1%和63.9%,有效率分别为89.7%和91.7%;治疗耳鼻喉科、泌尿生殖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痊愈率分别为40.9%和58.3%,有效率分别为81.8%和83.3%;治疗上述感染性疾患总的临床疗效,两组痊愈率分别为55.7%和61.7%,有效率分别为86.9%和88.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7%和87.8%,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和1.67%。从121例受试者感染部位分离到的73株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发现67株对氟氯西林敏感,感敏率为91.8%,与双氯西林相似,明显高于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麦迪霉素(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297-2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方法:对我院内科各科室1999年1月-2001年12月9550例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7.98%,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73.9%);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0.4%,细菌耐药率较高;住院时间、恶性肿瘤、糖尿病、广谱抗生素使用和脑血管病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相关易感因素的控制,可能有效减少老年医院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300-3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预防感染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月各种妇产科手术患者,按抗生素应用分为两组,两组均选用头孢曲松2g+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A组于麻醉后即予单剂,术后应用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302-3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受试菌为临床分离的2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5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32.4%,万古霉素对MRSA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敏感率100%;MRSA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于50%。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青霉素敏感率为10.0%,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率>90%,对红霉素、克拉霉素的敏感率为40%左右。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于5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对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70%。结论:MRS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万古霉素可作为此类细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304-3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药物敏感性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和鉴定用ATB细菌鉴定仪,以琼脂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对于本次试验的21株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最强,敏感率为90%,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81%;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在60%左右;细菌对于头孢唑林及氨苄西林的敏感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306-3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性的显著性比较用χ2检验。结果:2001年北京、湖北、辽宁和四川细菌耐药性监测网37所三级甲等医院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134株,其中北京492株、湖北296株、辽宁186株和四川160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北京和四川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湖北和辽宁的分离菌株,且差异有显著性(P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30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310-3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315-3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3, 3(5): 318-3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3.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