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4年, 第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10-28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57-2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被随机分配为试验组接受阿奇霉素,对照组接受头孢呋辛,均先静脉给药继以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中疑为非典型病原感染者需全程联合琥乙红霉素口服治疗。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9%(56/63)和92.2%(59/64),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9.4%(50/63)和65.6%(42/64)。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但试验组疗程较对照组显著为短(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63-2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状况,分析1996-2002年细菌谱和耐药谱的变迁。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12月湖北地区15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用KirbyBauer方法药敏试验的抑菌圈直径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2年标准判定耐药性。结果:2002年共分离临床细菌12492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9.4%,革兰阴性杆菌占60.6%。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38.6%和72.6%。2002年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占31.3%,克雷伯菌属产ESBLs株占34.7%。结论:湖北地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较强的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逐年下降。细菌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建立控制耐药性增长多元体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68-27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的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3年9月间的23例念珠菌败血症患者的易患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病情危重,均有3种或以上易患因素,其中主要为使用广谱抗生素(23例/23例)、应用抗生素≥4d时仍发热(≥38.5℃,23例/23例)、中心静脉插管(16例/23例)、全胃肠外营养(12例/23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12例/23例)、气管切开(12例/23例)和机械通气(10例/23例)等,少数患者(5例/23例)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自入院至念珠菌血培养阳性时间为(76.2±75.6)d,非白念念珠菌是主要致病真菌(18株/23株)。17例经抗真菌治疗者3例死亡,而6例未治疗者均死亡。结论:真菌败血症多发生在具有多种易患因素者,特别是入住ICU者。念珠菌属是主要致病真菌,其中以非白念念珠菌为主。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消除易患因素,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71-27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904株,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按统一方案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多数年份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8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喹诺酮类耐药率为50%左右,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耐药率逐步上升,1997、2000、2003各年相比,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75-27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中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作用。方法:29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的PCT,采用免疫单扩散试验法测定血清中的CRP。结果:以血清PCT≥0.5μg/L为阳性标准,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为95.6%(108/113),病毒感染组为12.5%(23/184)(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优于血清CRP检测,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78-28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分离肺炎链球菌苯唑西林(OX)纸片清晰抑菌环内散在克隆与产生清晰抑菌环的主要克隆的简易方法。方法:以OX纸片清晰抑菌环内存在散在克隆的4株临床分离株R0137、S1039、R1284和R2034为研究对象,用常备的药敏培养基和OX纸片尝试分离散在克隆和主要克隆,并以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pbp1a、pbp2b和pbp2x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盒式聚合酶链反应(BOXPCR)菌株亲缘关系鉴定研究所分离菌株间的关系。结果:于同一菌株分离出的克隆OX纸片药敏检测结果均不一致;除S1039外,青霉素Etest检测结果也不一致。从R0317、S1039各分离出2株,2株间pbp酶切图谱相同,BOXPCR属于同一型;而从R2034分离出的2株,pbp酶切图谱与BOXPCR均不相同;从R1284分离出3个具有不同药敏表型的克隆,其中2株pbp1a和pbp2b酶切图谱相同,BOXPCR属于同一型;另外1株pbp2b酶切图谱与前2株相同,而pbp1a和pbp2x不同,BOXPCR属于不同型。结论:用药敏培养基和药敏纸片可成功分离不同耐药水平的混合菌株,方法简单易行。对所分离的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可能揭示自然过程中耐药基因逐步变异的特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83-2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肠杆菌属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发生率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肠杆菌属细菌中ESBLs和AmpC酶基因为金标准,评价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和AmpC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用KB(Kirbybauer)法测定肠杆菌属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2002年6月—2003年5月我院临床分离的73株肠杆菌属细菌中,4株(5.5%)单产AmpC酶,15株(20.5%)单产ESBLs,38株(52.1%)产ESBLs+AmpC酶,16株(21.9%)为不产酶菌株。肠杆菌属细菌AmpC酶的检出率为57.5%(42/73);而ESBLs的检出率则为72.6%(53/73)。与PCR方法相比,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50/54)、100.0%(19/19);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32/42)、87.1%(27/34),两者与PCR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4.5%(69/73)和80.8%(59/73),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经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χ2值分别为2.25和1.78(P值均>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非ESBLs产生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产酶株耐药程度均较高;产ESBLs+AmpC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单产ESBLs菌株高。结论:必须重视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87-29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皮肤软组织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分层均衡随机单盲试验设计,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19例及环丙沙星片治疗21例共4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项目基本相似,甲磺酸加替沙星片与环丙沙星片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7%和90.5%,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92.9%和100%,细菌清除率为92.9%和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4.3%。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91-2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2001年7月—2002年7月天津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采用KB法测定住院患者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住院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分离株为大肠埃希菌(13.7%)、铜绿假单胞菌(9.2%)、肺炎克雷伯菌(7.5%)、不动杆菌(5.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8%)。革兰阴性杆菌占68.6%。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好。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耐药率超过60%,对头孢噻肟等部分药物耐药率已接近或超过3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43.6%,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住院患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广泛,临床医师应关注细菌耐药性变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93-29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天津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天津市10所医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患者痰培养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191例,研究其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性。结果: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同期肺部感染患者12.3%;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173例,医院感染18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75.9%(145例)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居第1位,且多合并2种或2种以上基础病;药敏分析显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文献报道为高,且肺结核感染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较非结核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增高。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患者,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增加;结核病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肺结核患者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95-29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1999年至2003年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选药依据。方法:1999年至2003年采集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下呼吸道分泌物、保护性毛刷刷检物、肺泡灌洗液和气囊上滞留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999年至200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分离率分别为10.7%、10.6%、10.9%、12.7%和28.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不明显,由1999年的3.1%上升至2003年13.2%。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上升较快,由1999年的9.2%上升至2003年的84.7%。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临床医师应了解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有利于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298-3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比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的562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10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2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仅次于亚胺培南,与头孢他啶相仿。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均具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后2种菌对亚胺培南耐药而对本品则多数敏感。结论:临床分离菌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日益增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中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300-30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绍兴市1997—2003年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耐药情况。方法:对60株NTM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NTM对对氨柳酸呈高度耐药,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较高,对阿米卡星、乙硫异烟胺较为敏感。堪萨斯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较敏感,瘰疬、鸟胞内、偶发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绍兴市NTM引起肺病所占比例小,仅为2.8%,明显低于全国水平,NTM高耐药率应引起重视,有待解决的是研制新药与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302-3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加强对气单胞菌感染的认识,我们分析了141株气单胞菌不同种感染的分布特点、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不同种耐药率的比较,为临床估计病情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有感染的临床表现者标本常规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同时用纸片扩散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气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气单胞菌的构成占肠道外分离菌的6.9%,占肠道感染菌的3.2%。气单胞菌主要来源于血液,其次为粪便和腹水。141株气单胞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54株(38.3%)、温和气单胞菌53株(37.6%)、豚鼠气单胞菌19株(13.5%)及简氏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等其他气单胞菌15株(10.6)。主要发生夏秋季,71.6%产生β溶血素。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以氨苄西林最严重为78.3%,其次为头孢唑林48.0%、复方磺胺甲唑28.8%和头孢美唑30.5%,对亚胺培南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肠道感染的气单胞菌虽然均为院外感染,但除对氯霉素、磷霉素及左氧氟沙星外的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上。气单胞菌3个种的耐药率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气单胞菌感染以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为主,易发生于夏秋季节,致病性强,对抗生素的耐药较普遍,气单胞菌3个种的耐药率比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306-3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308-30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笔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310-3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313-3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5): 317-3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