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4年, 第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12-28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21-3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近20年上海地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及临床变迁。方法:对1984-2003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77例流脑患儿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近20年上海地区儿童流脑主要呈散发流行,1985-1986年曾发生流行,病例数占总数的40.7%,以每年2-4月份为流行季节。1993年后患儿以外来儿童居多(70.6%)。临床表现以普通型为主,占78.0%,暴发型为19.8%,轻型为2.2%。死亡12例(6.8%),以小婴儿为主。共分离出67株脑膜炎奈瑟球菌,培养阳性率37.9%,脑脊液培养阳性率31.5%,血培养阳性率18.9%。20世纪90年代后脑膜炎奈瑟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有所上升。1984-1993年脑膜炎奈瑟球菌分群结果为A群26例,B群21例,未分群3例。B群流脑与A群临床比较显示2岁以下患儿病例数及非流行季节病例数所占比率均明显增高(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24-3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鉴定临床分离的3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所产的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并进行原核表达,了解其相关特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表达于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α中,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确定基因型;其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c)连接,并在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α中进行原核表达,提取质粒,用PCR进行表达鉴定,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确认试验鉴定表达菌株的表型,另外对这些临床菌株进行接合试验。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这4株细菌产生的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含981个核苷酸,其表达酶的性质均为ESBLs,临床菌株的质粒接合试验均为阳性。这4株临床菌株所产生的TEM型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已被GenBank命名为TEM10(GenBank注册号:U95363)。结论:安徽地区这4株细菌所产TEM型β内酰胺酶均为TEM10,在国内我们首次从临床分离株中发现TEM10。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28-3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1月10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55.6%(60/108)。首次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为术后(14.1±12.4)d。60例中右侧肺炎30例,左侧肺炎11例,双侧肺炎19例,其中47例患者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60例患者的痰培养中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各4株,真菌5株;53例曾作血培养,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10例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道吸引物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4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真菌1株;胸腔积液标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28例患者血清抗CMVIgG阳性,2例患者血清抗CMVIgM阳性。CD4/CD8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32-3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剂和干混悬剂在健康志愿者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空腹服用受试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剂、干混悬剂以及对照品(片剂)各1次,剂量均为阿莫西林1600mg,克拉维酸钾228mg。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药物浓度。结果: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受试片剂、干混悬剂和对照片剂后阿莫西林的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20.56±3.34)mg/L、(22.53±3.86)mg/L和(19.53±2.91)mg/L,达峰中位时间(Tmax)分别为2.00(1.5,4.0)h、2.00(1.5,3.0)h和2.00(1.5,5.0)h,AUC0∞分别为(102.48±21.83)h·mg/L、(97.76±18.90)h·mg/L和(97.95±19.77)h·mg/L;克拉维酸的Cmax分别为(4.58±1.54)mg/L、(5.25±1.20)mg/L和(4.63±1.33)mg/L,Tmax分别为1.5(1.0,4.0)h、1.0(1.0,4.0)h和1.5(1.0,4.0)h,AUC0∞分别为(13.70±4.01)h·mg/L、(14.05±3.99)h·mg/L和(13.60±3.56)h·mg/L。2种受试制剂中阿莫西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5.26±13.73)%和(101.20±16.59)%,克拉维酸分别为(100.71±11.62)%和(103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37-3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的耐药情况及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60株分离自儿童患者的Hi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显色法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i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唑、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克洛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5.6%、53.8%、34.4%、14.4%、2.5%、1.3%和0.6%;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16.3%,无明确β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Hi(BLNAR)发现。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Hi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且多重耐药的菌株较多,并有对头孢克洛的耐药趋势,临床医师对此应予重视。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对该菌的抗菌活性较高,可供临床选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40-3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HD)的方法,并作临床应用评价。方法根据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2株参考株进行扩增,证实其特异性;再以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同时检测76份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标本,每份标本同时作HD涂片和培养。结果:2株不同来源的HD参考株均出现特异性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大小为60bp;其敏感度为10拷贝/μ1。将FQPCR用于检测76例HD培养阴性的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标本,结果4例阳性。结论:FQ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精确性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HD的实验诊断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HD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43-3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03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18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393株占42.8%,革兰阴性菌525株占5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35.4%和85.6%。金葡菌和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利福平、磷霉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对利福平、磷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也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占32.7%和33.9%,产ESBLs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不产ESBLs株高,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结论: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地区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临床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48-3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2例,采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5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对照组33例,给予亚胺培南0.5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2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组治愈率为78.1%,有效率为90.6%,细菌清除率为94.4%;亚胺培南组治愈率为78.8%,有效率为87.9%,细菌清除率为94.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中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50-3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对68例老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作分析研究,对患者痰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长、脑血管病、肺部疾病、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应用为老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共培养出病原菌82株,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87.8%和9.8%。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这些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结论:老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 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53-35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快速鉴定血培养中阳性的白念珠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当BacT/ALERT报警后,涂片革兰染色,若发现念珠菌,与针对白念珠菌的特异性探针杂交,同时将分离菌转种沙保罗培养基,比较2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结果:探针的特异性经15株标准菌株证实,分离到的36株念珠菌中,杂交法在3h内可全部得到鉴定结果,与培养法比较,杂交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使用FISH可直接快速鉴定报警阳性血培养中的白念珠菌,结果可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56-3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2年7月临床分离的430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87%、78%、80%、67%、65%、53%、55%和42%;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18%、4%和18%;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22%、15%、22%、0、15%和20%。痰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标本中分离者。结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等均已高度耐药,临床不宜选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呋喃类耐药率较低,临床可选用;不同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存在差异,痰标本中细菌耐药率最高,其余无明显差别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59-3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淋病奈瑟菌的β内酰胺酶并分析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测定淋病奈瑟菌β内酰胺酶;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方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16例标本共检出淋病奈瑟菌90株(阳性率9.8%);测定其中50株β内酰胺酶,32株为阳性,阳性率64%,90株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敏感率100%,对青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仅在0%~5.6%;头孢曲松对淋病奈瑟菌产酶和不产酶株均有较好抗菌作用。结论:测定淋病奈瑟菌的β内酰胺酶和药敏试验有利于指导临床更合理、更准确的用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60-36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从本院神经外科病人临床标本中分离得1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结合病史,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情况。方法:用Etest检测8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通过WHONET5软件分析实验数据;抽提菌株DNA;采用以ERIC2为引物,随机引物扩增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APD)对菌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12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呈现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RAPD分析显示,除11号标本外,其余菌株均有相同的条带数且在相同的位置上。结论:本院神经外科病人标本中分离的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1株具有同源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64-3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监测肠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粪便标本培养出致病菌后,进一步鉴定种、群及血清型;对所鉴定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506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178株致病菌,总分离率为35.2%。其中弧菌属56株(31.5%),变形杆菌36株(20.2%);志贺菌23株(4.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弧菌属及变形杆菌对药物最敏感,而气单胞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细菌对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亚胺培南等药物抗菌活性较强。结论:致病性弧菌在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检出率已超过志贺菌属,成为第1位病原菌,应根据肠道病菌菌型变迁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67-36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肠球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对22株肠球菌进行了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aph(2”)、aph(3′)Ⅲ和ant(6)Ⅰ基因的研究。结果:22株肠球菌中9株为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14株为高浓度链霉素耐药;aac(6’)/aph(2”)、aph(3′)Ⅲ和ant(6)Ⅰ基因阳性分别为15株(68.2%)、13株(59.1%)和10株(45.5%)。对2株粪肠球菌和2株屎肠球菌进行3种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阳性产物测序。测得序列与GenBank已登录的序列作比较结果一致。本研究测得序列并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Y602207、AY602208、AY602210、AY602211、AY602212、AY602213、AY626918、AY626919、AY626921、AY626922、AY626923)。结论:提示国内肠球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比率已较高。
  • 临床经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70-3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11例播散性隐球菌病。结果:所有患者都存在基础疾病;该病所累及的器官主要是脑、肺和皮肤,且主要表现为脑肺型和脑皮肤型;在肺和皮肤出现隐球菌感染时,脑部的病变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各系统的症状、体征无特殊性,确诊依赖于病变部位标本墨汁染色涂片、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组织病理或培养等。结论:对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应当努力寻找基础性疾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而一旦出现肺或皮肤隐球菌感染,应当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或乳胶凝集试验,密切关注脑部症状,并给予及时的处理,两性霉素B仍为首选,脑皮肤型预后极差,而脑肺型则相对良好,对肺肉芽肿损害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并给予系统的两性霉素B治疗。
  • 临床病理讨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72-37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伴咳嗽半个月,于2003年9月4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体温最高达39℃,无胸痛、胸闷、盗汗、咯血,无尿急、尿频,无腹痛和腹泻等。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5×109/L,N0.79,X线?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75-3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76-37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79-38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医师问答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83-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会议纪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4, 4(6): 384-38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4.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