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7年, 第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4-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73-7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患者分别按中心分层随机接受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结果①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有效率分别为87.0%(107/123)和90.1%(109/121),其中两组细菌性肺炎有效率分别为90.0%(63/70)和91.9%(57/62),尿路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3.0%(44/53)和88.1%(52/59);②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3%(77/80)和98.8%(79/80),其中肺炎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42/42)和100%(39/39),尿路感染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1%(35/38)和97.6%(40/41);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129)和3.1%(4/128),药物相关实验室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1%(22/129)和19.5%(25/128),分别有2例(1.6%)和4例(3.1%)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阿培南治疗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其临床和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对照药美罗培南相仿。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79-8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耐药菌株的基因同源性和传播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筛选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等电聚焦电泳(IEF)测定产β内酰胺酶等电点,blaTEM,blaSHV,blaCTX-M-Ga-Gc,blaPER-1,blaOXA-23,blaMBL等,引物的PCR进行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Southern印迹进行苯唑西林酶OXA-23的基因定位脉冲场电泳(PFGE)研究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同源性。结果6株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酶,其中5株同时产PER-1型ESBLs。6株菌blaOXA-23均定位于染色体。3株琼氏不动杆菌属于同一PFGE分型,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属于2种PFGE分型。结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导致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同时存在blaOXA-23的克隆传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84-8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检测脲原体属对加替沙星及其他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所有菌株均为近期自泌尿生殖道临床标本中分离,采用改良的微量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52株脲原体属的MIC。结果改良的微量稀释法方法稳定,结果可靠。加替沙星对脲原体属具有良好抗菌活性,MIC≤4mg/L,MIC500.5mg/L;其抗脲原体活性优于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相似,强于红霉素,但略弱于四环素类。克拉霉素对脲原体属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对脲原体属均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结论可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脲原体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加替沙星可作为治疗脲原体属感染,特别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88-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上海3所医院分离的MRSA分布现状,以确定在这些医院内是否存在MRSA流行。方法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mecA基因扩增等方法检测MRSA,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对所分离的112株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RAPD法将检测菌株分为4个型别(A~D型),其中RAPDC型是上述2所医院的惟一流行菌株,B型和C型存在于另1所医院。结论在上述3所医院内存在相对单一的MRSA流行株。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92-9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用PCR及测序法研究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和加入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的MIC,以确定存在外排机制。结果菌株中23株(76.7%)有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第87位突变3株;10株(33.3%)parC基因突变,其中5株为Ser-87→Leu,3株第91位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CCCP能显著降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两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和外排泵机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96-1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健康儿童肺炎链球菌带菌状况、耐药性、耐药基因及血清型流行情况。方法收集武汉地区2所幼儿园469名健康儿童的鼻咽拭子标本,分离鉴定肺炎链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MIC;PCR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和mefA;“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469份鼻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出116株肺炎链球菌,分离率为24.7%。存活的114株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51.8%(59/114),对红霉素的敏感率为13.2%(15/114)。99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中,ermB基因总检出率为98.0%(97/99),其中30株(31.6%)同时具有ermB和mefA基因,2株红霉素低耐株仅检出mefA基因。血清分型涉及16个血清型、群,主要分布在19、23、6和14血清群。结论武汉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高,多为多重耐药菌株,红霉素耐药基因主要为ermB,19、23、6血清群多重耐药株分布广泛。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01-1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部真菌感染指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限局性的单一器官感染和2个或2个以上器官(组织)侵犯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前者如肺念珠菌病、上颌窦曲霉病等,后者如播散性念珠菌病、真菌血流感染等。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04-1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卡氏肺孢菌肺炎(PCP)的发病情况,合并HIV感染对其临床特点的影响,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2001—2005年间的PCP病例40例,其中HIV阴性者22例(55%)。HIV阴性者较合并HIV感染者病情更加严重,就诊时氧合指数314±49对114.2±16.9,APACHEⅡ评分13.2±2.2对7.66±2.1,病死率72.7%对44.4%(P<0.05)。在HIV阴性者中,APACHEⅡ评分、发病至开始用药的时间、合并CMV、曲霉感染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1、4.3、3.7、20.7(P<0.05),而CD4细胞计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累计或每日剂量、氧合指数间无差异。对于合并HIV感染者,死亡组与存活组仅APACHEⅡ评分差异显著,13.2±2.4对7.6±2.1(P=0.04)。结论合并HIV感染,对PC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有显著影响。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HIV阴性人群中PCP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较合并HIV感染者该人群的临床进程更加凶险,我们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及时用药,同时注意对混合感染的筛查及治疗,以期提高感染的治愈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08-1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Erg11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关系,以初步了解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从临床分离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通过PCR扩增Erg11基因并测序,与敏感白念珠菌进行对照,以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结果2株唑类药物敏感的白念珠菌中,通过Erg11基因测序,未发现有义突变;6株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中,Erg11基因存在E266D、Y257H、K259E、A114S、F487L突变,其中A114S、Y257H、K259E、F487L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与Erg11基因的突变有关,通过Erg11基因突变,可引起Erg11P的蛋白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可导致唑类药物与Erg11P亲和力下降而产生耐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11-1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米卡芬净[1]于2005年通过美国FDA的审批,成为继卡泊芬净之后第2个应用于临床的棘白菌素类药物。一、体外抗菌作用米卡芬净是水溶性抗真菌药,它主要抑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1,3-β-D-葡聚糖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形态和渗透压,导致细胞溶解死亡。米卡芬净还能
  • 临床与实验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13-1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近10年我院诊治的儿童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及临床变迁。方法对1996-2005年我院诊治的粪便培养为志贺菌而确诊为菌痢的2541例患儿(323例为住院患儿)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近10年菌痢呈全年散发,每年6-11月为流行季节。1~6岁儿童为高发人群。323例住院病例中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88.24%,轻型为4.64%,中毒型为7.12%。福氏菌仍为主要的流行菌群,其次为宋氏菌,但2000年起,宋氏菌有上升趋势。近10年,志贺菌对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有所上升,而对氯霉素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目前我院收治儿童菌痢呈散发,志贺菌对儿童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上升,故应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减少使用抗生素频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16-1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分析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危险因素以及目前我院流行病学等特点。方法调查从2000—2005年5月血培养阴沟肠杆菌阳性的病例,回顾性调查相关的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数据。结果共纳入52例,其中25例是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共有45例。6例患者为原发感染。1株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30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7例患者因血流感染死亡。结论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相对少见,但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院以泌尿外科患者最多见,泌尿外科手术和导尿管的放置是主要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移植、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以及广谱抗生素应用等。头孢菌素类的应用是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多呈多重耐药性,尤其对广谱头孢菌素耐药率高。经恰当的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可获生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19-1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住院患者分离的160株MRSA的耐药性;采用随机引物(AP)-PCR法对其中的36株MRSA作同源性分析。结果160株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100%和95%;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7.5%、87%和59%;左氧氟沙星的中介率为26%。36株MRSA的AP-PCR图谱有10种类型(A~J型),主要型别为A型12株、B型7株及C型6株,ICU的25株,分别为A型10株、B型6株、C型3株、D型3株及F、I、J各1株。结论医院获得性MRSA是多重耐药菌,ICU的MRSA菌株主要基因型为A、B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24-1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产ESBLs及耐药情况与2000年1月—2002年10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以头孢噻肟为底物检测ESBLs,2004—2005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5.4%和21.1%,与2000—2002年度比较显著增加(P<0.01)。2004—2005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占尿标本41.4%(133/321),呼吸道分泌物占29.0%(93/321),血液占5.9%(19/321),伤口分泌物占12.8%(41/321),体液或引流液占8.1%(26/321)。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敏感性2004—2005年较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2004—2005年较2000—2002年除左氧氟沙星外均有下降趋势,并且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产ESBLs细菌近2年有增加趋势,并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27-1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腹腔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通过PCR法分析其所产生基因型。结果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为42.1%~76.3%,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仅为0%~2.6%;基因型分析显示有35株产TEM型酶,14株产SHV型酶,29株产CTX-M型酶。结论腹腔感染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CTX-M型ESBLs多见。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30-1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鞭毛虫(Hypermastigote)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动鞭亚纲,是白蚁、蠊及一些以木质为食的昆虫消化道内共生的鞭毛虫。如寄生在白蚁肠道中的披发虫(Tricho-nympha)、寄生于蠊肠道内的缨滴虫(Lophomonas)。在人体内较少见,国内报道甚少,2006以来有上升趋势。为提高对超鞭毛虫?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32-1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抗病毒及抗真菌药物研发活跃,上市的新药多。抗病毒药主要为抗HIV药物包括2或3个药物的复方制剂,自2002年以来已有2个抗HBV药物上市。近5年来已有多个第二代三唑类及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上市或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尽管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上升迅速,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38-1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脑膜炎、菌血症、中耳炎和鼻窦炎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在世界各地不断增加,且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对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耐药率也普遍较高,甚至有耐氟喹诺酮类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41-1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植被中,是人体正常定植菌,一般不致病。当人体正常防御体系受损时,如气管插管、留置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中性粒细胞缺乏和免疫抑制状态等,铜绿假单胞菌侵入人体,成为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可引起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血流感染在内
  • 讲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45-1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献报道,调查美国3555所急诊单位入选14069例>65岁的感染患者,其医院内病死率为10.3%,其中30d病死率为15.3%,原因是延迟了发病8h内的最佳用药时机[1]。阿根廷研究报道,13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者为49.2%,而病死率统计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病死?
  • 合理用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2): 148-1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7.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在外科领域中占重要地位。在抗菌药物充分保护下,某些手术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近年来,随着新的抗菌药物投入使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目前临床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但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可能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