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9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7-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41-2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86例黑热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提高黑热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黑热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及转归。结果四川地区有黑热病流行疫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明显增高为黑热病主要临床表现。予葡萄糖酸锑钠正规治疗,总治愈率为95.3%(82/86),脾切除2例(2.3%),复发1例(1.2%),初始误诊率达30.2%。好转后自动出院3例。结论黑热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对疑诊患者应及早行骨髓涂片或组织活检,查找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结合39ku蛋白重组抗原(rk39)检测,有利于及时诊治,减少并发症。葡萄糖酸锑钠仍是治疗黑热病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44-2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金葡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了解耐药基因acc(6′)-Ie+aph(2″)、aph(3′)-Ⅲatant(4′)-Ia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方法采用VITEK-60或PHOENIX-100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利用琼脂扩散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通过优化PCR体系建立多重PCR并应用于检测金葡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结果构建了四重PCR快速检测体系,124株金葡菌临床分离株中,acc(6′)-Ie+aph(2″)、aph(3′)-Ⅲa和ant(4′)-Ia的检出率分别为62.1%、32.3%和1.6%;所有庆大霉素、奈替米星以及阿米卡星耐药的金葡菌菌株均检测到上述3个耐药基因中的1个或1个以上基因;74株mecA阳性菌株中72株(97.3%)检测到acc(6′)-Ie+aph(2″)基因。结论所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手段。编码AAC(6′)-APH(2″)双功能酶的acc(6′)-Ie+aph(2″)基因是金葡菌最重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其次为aph(3′)-Ⅲa,ant(4′)-Ia则少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48-2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taphyloccoccalcassettechromosomemec,SCCmec)的分布和杀白细胞毒素(Panton-ValentineLeukocidin,PVL)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0株MRSA(mecA基因阳性)。运用多重PCR检测SCCmec的基因型和亚型;PCR扩增PVL基因;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0株MRSA中,SCCmecⅡ型6株(20.0%);SCCmecⅢ型15株(50.0%);SCCmecⅣa型1株和SCCmecⅤ型2株。6株MecA基因阳性菌株未能分型。PVL总阳性率36.7%(11/30),其中SCCmecⅡ1株、SCCmecⅢ5株、SCCmecⅣa1株,SCCmecⅤ2株、未分型2株。SCCmecⅡ型和SCCmecⅢ型菌株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SCCmecaⅣa和SCCmecⅤ型的菌株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以外,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我院临床分离MRSA的SCCmec型别主要以SCCmecⅢ和SCCmecⅡ为主;PVL基因的阳性率较高;携带SCCmecⅡ和SCCmecⅢ的MRSA对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现象。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52-25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ELISPOT)和乳胶凝集试验(LA)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中心呼吸科收治的疑诊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76例,均同时作TBELISPOT、LA检测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经病原学和病理学确诊为肺隐球菌病15例,肺结核22例,其中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8例。经检测L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TBELISPO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94.4%,8例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LA和TBELISPOT均为阳性。结论LA和TBELISPOT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具有诊断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56-2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在我院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7年1月—2008年4月的连续性肺炎住院患者。结果符合HCAP75例,占本组肺炎的26.4%,对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13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76例。HCAP的发生主要有反复住院(47例)、门诊输液(27例)、化疗或抗生素应用(27例)等因素;合并基础疾病71例(94.7%),显著高于CAP(37.6%,P<0.01),与HAP相似(88.2%,P>0.05);HCAP的细菌学特点:痰标本阳性率(56.9%)和细菌耐药性与HAP相似(P>0.05);起始抗菌药治疗有效47例(62.6%),34例病原学阳性病例中,起始抗菌药能够覆盖病原的18例(52.9%);HCAP死亡9例(12.0%),高于CAP(P<0.05),与H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AP的发生与医疗环境有密切相关,是一种常见的肺炎,临床具有合并症多、细菌耐药性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抗生素的选择要兼顾医院感染病原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60-26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不同时期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以提高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7月于我院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61例。按照肺部感染发病距肾移植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近期感染组(术后≤12个月);远期感染组(术后>12个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病原学、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和转归等方面的特点。结果43例近期感染病例多表现为发热、胸闷气促,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弥漫间质性改变,病原体以巨细胞病毒和真菌较多见,常需抗病毒、真菌、细菌综合治疗,并及早使用机械辅助通气。18例远期肺部感染病例有肺部体征和咳嗽、咳痰症状,影像学表现单侧局限改变,但合并心脏、胃肠道并发症较多见,有并发症者病死率较高。结论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肾移植术后远、近期发生的肺部感染在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据此,早期积极取得病原学证据、针对病因施治、预防并发症、积极治疗合并症可能有助于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预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64-2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重症肺部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MRSA重症肺炎患者15例,给予利奈唑胺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白细胞、乳酸、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临床有效率达73.3%,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乳酸及各炎性因子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奈唑胺对MRSA重度肺部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67-2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连2所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阿米卡星的革兰阴性杆菌134株。PCR法筛选2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及rmtB;PCR产物进行测序。质粒提取、接合试验及转化试验确定armA及rmtB基因定位。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结合子和转化产物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种氨基糖苷抗生素的MIC值。结果134株耐药菌株中,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rmA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rmtB基因。质粒抽提试验及接合试验rmtB阳性菌获得成功。接合子及转化产物DH5a(pMDarmA)均获得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性。结论大连2所医院检测到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和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rmtB基因位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armA和rmtB可以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72-2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淮北3所医院临床分离的36株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钝化酶(AME)基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MIC法测定临床分离菌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及其他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所测菌株中9种AME基因。结果3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2%、70.3%和81.1%;27株(75.0%)检出AME基因,ant(3″)-Ⅰ、aac(6′)-Ⅱ、aac(6′)-Ⅰ、aac(3)-Ⅱ和ant(2″)-Ⅰ检出率分别为63.9%、58.3%、50.0%、38.9%和36.1%,未检出aac(3)-Ⅰ、aac(3)-Ⅲ、aac(3)-Ⅳ、aph(3′)-Ⅳ基因。结论淮北3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ME携带率高且基因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医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76-27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近年湖北地区三级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06—2007年湖北地区17所三级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阳性分离的病原菌,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2006年1—12月血培养分离菌941株,细菌依所占比率多少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73株(60.9%),金葡菌127株(13.5%),粪肠球菌33株(3.5%),大肠埃希菌16株(1.7%)。2007年1—12月血培养分离菌969株,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83株(60.2%),金葡菌162株(16.7%),粪肠球菌28株(2.9%),大肠埃希菌21株(2.2%),屎肠球菌11株(1.1%),猪霍乱沙门菌猪霍乱亚种11株(1.1%)。2006年MRSA的检出率为71.7%,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6.2%。2007年MRSA的检出率为79.6%,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7.6%。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湖北地区三级医院儿科患者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以葡萄球菌属为主,且存在严重的耐药问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80-28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金葡菌耐药基因及致病因子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Ⅰ(TSST-Ⅰ)基因和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74株金葡菌,PCR法检测毒素基因TSST-Ⅰ、PVL和mecA耐药基因。结果74株金葡菌PCR法对其行mecA基因检测,检出率为55.4%(41/74)。PVL阳性菌株的分离率为29.7%(22/74),PVL阳性的MRSA为15株(15.41,36.6%),PVL阳性的MSSA为7株(733,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ST-Ⅰ基因检出率为6.8%,MSSA中未检出TSST-Ⅰ基因。结论MRSA呈多重耐药性,易造成医院内暴发流行,携带PVL和TSST-Ⅰ的金葡菌其致病力更强,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其播散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83-2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近年临床分离的金葡菌中,耐消毒剂基因qacA的流行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抗菌药物、消毒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1价和2价化合物,检测126株金葡菌的MIC,阳性株用PCR法检测qacA基因型,采用CLSI推荐的30μg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鉴定。结果临床分离的126株金葡菌中,12株qacA基因型呈阳性(阳性率为9.5%),52株为MRSA(其中qacA基因阳性率为17.3%)。结论临床分离的金葡菌中,qacA基因携带率较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86-2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03—2007年我院107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用GNS药敏卡及Kirt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年来,1073株铜绿假单胞菌以下呼吸道标本中最为常见(61.4%)。以ICU、呼吸科ICU、外科ICU检出率最高(57.8%)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有头孢哌酮-舒巴坦(17.0%)、美罗培南(18.5%)、阿米卡星(19.6%)、亚胺培南(24.2%)、头孢吡肟(25.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5.7%)和头孢他啶(36.7%)。虽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但中介率较高,分别达15.2%、12.5%,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结论连续5年回顾性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当严重,且常呈多重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应重视耐药菌株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 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89-29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真菌病住院患者54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肺曲霉病30例(55.6%),肺隐球菌病15例(27.8%),肺念珠菌病4例(7.4%),肺组织胞浆菌病3例(5.6%),肺孢子丝菌病1例(1.9%),放线菌肺炎1例(1.9%)。其中既往有基础疾患42例(77.8%);手术检出30例(55.6%)、纤维支气管镜下检出12例(22.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9例(16.7%)。主要症状有咳嗽41例(75.9%)、咳痰30例(55.6%)、咯血20例(37.0%)、发热16例(29.6%);无症状者6例(11.1%)。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肿块、结节病灶41例(75.9%),团片状渗出病灶8例(14.8%),弥漫粟粒型1例,12例(22.2%)患者有空洞形成;病变累及双肺7例(13.0%),右肺26例(48.1%),左肺21例(38.9%)。54例患者中,41例门诊误诊,误诊率高达75.9%。30例(55.6%)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1例患者术后复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其余患者无复发。20例(37.0%)经抗真菌药物治疗,16例痊愈或显效。结论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为多见,其次为肺隐球菌病。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肺真菌病因病原真菌不同,获取病理组织方式、影像学表现亦有所不同,外科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93-2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和微生物学特征,提高对IP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经肺组织病理检查和(或)肺组织培养确诊的20例IP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基础疾病者(A组)13例,包括恶性肿瘤9例(其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肺结核1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无基础疾病者(B组)7例,其中2例有长期绒毛玩具接触史,1例有霉变稻谷接触史,3例有污水吸入史。20例病人肺部均有病变,同一病人可以出现多种改变。16例为多发性肺部病变,其中7例为两肺多发性浸润性阴影和(或)实变影,9例为多发性结节影;4例为单发性病变,包括孤立结节影2例,节段性肺实变2例。8例(40.0%)形成空洞,空洞内均未见液平面。18例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55.6%(10/18),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45.5%和5/7。治疗有效者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2.0±2.8)d,胸部CT检查肺部病灶好转时间为(17.4±2.9)d,胸部CT检查显效时间(34.3±9.9)d,活动性病灶基本吸收时间为(56.4±6.2)d。结论IPA可发生于无基础疾病的免疫功能正常病人。IPA的胸部CT检查表现以两肺多发性病变(多发结节)为主,易形成无"液平面"的空洞。肺部活动性病灶基本吸收时间约需6周或更长。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297-3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曲霉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真核生物,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吸入其孢子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曲霉感染率随免疫抑制人群的增长而迅速上升。曲霉感染后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病死率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301-3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48岁。因"确诊为白血病1个月余,胸闷、憋气伴高热半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低热,体温最高为37.5℃,自服感冒冲剂后未见下降。10月14日体温最高为39.1℃。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05×10~9/L,血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304-3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于2008年10月1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寒战、发热、恶心,无呕吐、腹胀,无腹痛、腹泻,无夜间盗汗。测体温38.0℃,服用感冒退热冲剂后,体温有所下降,但病情仍反复。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3.8×10~9/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305-30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我国以病毒感染多见,其病理过程为病毒感染心肌后,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造成心肌损伤,因此,多出现在病毒感染以后1~3周,但也有细菌感染所致。心包炎是心包
  • 不良反应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307-3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47岁。因咳嗽、咳痰、右胸痛、发热3d,于2005年9月27日入院。入院前3d因受冷、劳累后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右胸痛、畏冷、发热,体温达39.3℃。自服"头孢克洛"及"退热药"无效而来我院。门诊X线胸片提示"右肺
  • 合理用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308-3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院外科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的现状,对我院2008年一季度腹股沟疝Ⅰ类手术预防性用抗菌药情况进行调查,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9, 9(4): 311-3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09.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尽管数十年来人们从未放松过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是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人口的全球性流动以及耐药结核菌的出现,其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