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4年, 第1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9-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365-37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6所教学医院(14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3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845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863株,占27.0%,革兰阴性菌61709株,占73.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5.2%和73.5%。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92.2%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敏感;MRCNS中有87.4%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葡萄球菌属中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所测试的抗菌药物(氯霉素除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或vanB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株和儿童株中青霉素敏感和中介株(PSSP和PISP)所占比例较2012年均略有降低,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有所升高。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4.0%、31.8%和16.5%。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7.0%。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9.2%)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8%和59.4%。与2012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有所降低。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在某些病区内的流行播散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375-3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mg,首日采用70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mg,疗程至少7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382-3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方法对上述菌株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按2012年版CLSIM100-S2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的CRE菌1499株,包括克雷伯菌属952株(63.5%)、肠杆菌属226株(15.1%)和埃希菌属206株(13.7%)等。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最多者分别为呼吸道标本(48.2%)和重症监护室(29.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除对阿米卡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50.0%外(分别为46.9%和49.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0%~100%。儿童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成人分离株。结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在医院中的某些科室如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较为集中,应对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在医院中的播散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387-3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现状。方法全国15所教学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3031株肠杆菌属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以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3031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阴沟肠杆菌占73.0%(2212/3031),产气肠杆菌占23.9%(725/3031),其余肠杆菌属细菌占3.1%(94/3031)。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53.2%(1612/3031)。肠杆菌属对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89.0%),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4.4%、47.5%和34.3%,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低(6.6%~26.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3.7%和10.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中至少一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9%(269/3031)。共检出4株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呈耐药的广泛耐药肠杆菌属细菌。结论2012年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与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耐药情况仍很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耐药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392-39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2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细菌的构成、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共收集15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8739株不动杆菌属,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827株(89.6%)。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3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739株不动杆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占85.4%,门急诊患者占14.6%。26.4%不动杆菌属分离自ICU,其次为内科病房(22.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0.9%、35.2%和35.7%,其次为阿米卡星(43.4%);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5%和68.2%。不同医院不动杆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有不同,不同科室分离株的耐药率也有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最高。出现较多多重耐药(45.0%,3521/7827)和泛耐药(20.0%,1567/7827)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菌种,检出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该菌对于除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0%以上,且耐药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不同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相差较大,不同科室菌株的耐药率也有很大差异。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398-4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网所属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CLSI2012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15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772株、产酸克雷伯菌804株、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43株及其他克雷伯菌属2株。82.8%菌株(7963/9621)分离自住院患者,54.9%菌株(5285/962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儿童(17岁以下)来源的克雷伯菌属占16.3%(1564/96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10.8%和12.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4.1%和17.0%。所有15所医院均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945株,产酸克雷伯菌45株。结论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较低耐药性,按CLSI2012年新标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离率已达10.3%,且耐药株仍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05-4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总结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1月共13例经血培养确诊的李斯特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13例患者中绝大多数有免疫功能低下或重要器官损害。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对亚胺培南、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对苯唑西林的敏感率仅为33.3%。13例中8例治愈、2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李斯特菌感染患者多系高龄或有基础疾病,早期的病原微生物诊断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也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08-4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4年上海华山医院收治的7例组织胞浆菌病,并总结中国大陆同期发表的组织胞浆菌病文献共549例病例资料。结果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等,伴HIV/AIDS者血细胞减少及皮肤黏膜表现突出。局灶性感染者缺乏系统性受累的症状或体征。组织学检查可见巨噬细胞内吞噬的荚膜组织胞浆菌。治疗多用两性霉素B,轻症患者予以伊曲康唑。结论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需及时送检标本;治疗以两性霉素B为主,可辅以伊曲康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15-41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梅毒性主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报告1例梅毒性主动脉瘤,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梅毒性主动脉瘤文献。结果本病例表现为进行性声音嘶哑伴心脏杂音。通过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确诊。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梅毒性主动脉瘤在近年文献中十分罕见,其起病隐匿,表现多样,病死率高。结论随着HIV的流行和早期梅毒的增加,晚期心血管梅毒有上升趋势。应警惕年轻且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主动脉瘤患者,发现升主动脉的扩张和钙化时,需行梅毒血清学检查。若临床疑诊,应考虑驱梅及手术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20-4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PLUS及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阳性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2013标准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IBMSPSS20.0进行耐药率的比较。结果503株非重复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7.8%,革兰阴性菌占36.0%,真菌占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分离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2.3%和71.7%。分离自ICU患者的CNS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患者分离株(P<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念珠菌属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低。结论血培养阳性分离菌分布广泛,不同病原菌间耐药性亦不相同。应加强对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25-4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我国延边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6月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连续分离的金葡菌非重复株101株,通过PCR联合测序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SCCmec)分型、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进行pvl基因检测。结果SCCmec分型:以Ⅱ型为主(39/60;65.0%),其次是Ⅲ型(16/60;26.7%);spa分型: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有11种,其中t2460为33株(55.0%),t030为11株(18.3%),t002、t324、t632均为3株(5.0%)。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共分出29种不同的型:t796为6株(14.6%),t309为4株(9.8%),t126为3株(7.3%);共检出pvl基因阳性5株;MLST检测:MRSA共有3种分型,ST5,ST239,ST72。MSSA分型具有多样性:ST5,ST25,ST15,ST59,ST1,ST7,ST45,ST22,ST188。结论延边地区MRSA的主要克隆株为ST5-MRSA-SCCmecII-t2460和ST239-MRSA-SCCmecIII-t030,MSSA显示多克隆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29-4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的γ-干扰素(INF-γ)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NF-γ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INF-γ含量为(386.3±83.5)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63.4±16.2)ng/L和化脓性脑膜炎组(116.8±2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叠性很小;而3组血清INF-γ含量很低并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INF-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0%、95.3%和94.1%。结论检测脑脊液INF-γ对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32-4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qacA/B的携带情况。方法以临床连续收集的123株MRSA为实验菌株,应用PCR方法对菌株进行mecA基因、qacA/B基因的检测。结果123株MRSA菌中qacA/B基因阳性的菌株19株,阳性率15.4%。mecA基因阳性的菌株110株,阳性率89.4%。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qacA/B的携带率较高,应加强检测以便指导临床消毒剂种类的选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36-4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儿童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并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其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数据用WHONET5.6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从12374份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1256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10.2%;125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7.8%、65.5%和16.5%,对其余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10.0%;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3.5%。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性较高;该菌对于头孢克洛、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利福平的敏感率均在80.0%以上。产β内酰胺酶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主要耐药机制。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40-44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家庭妇女。有高血压病史2年,口服卡托普利25mg,2次/d,平时血压维持在160/100mmHg。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歇发热症状,体温最高时为38.6℃,伴厌食、乏力。当地医院给予依托必利分散片、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患者体温逐渐升高至40℃,伴寒战、头痛。病程中,神志清,精神可。偶有头痛,无咳嗽咯痰,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端坐呼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后叶脱垂,二尖瓣前叶多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42-44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为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主要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其通过非竞争抑制真菌β-1,3-D-葡聚糖合成酶,造成细胞壁中β-葡聚糖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细胞壁结构破坏,最终致使菌体裂解、死亡[1]。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属是杀菌剂,对曲霉属是抑菌剂[2-3],在侵袭性真菌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体内、体外研究证实,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均可产生"矛盾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46-4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发生在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皮肤黏膜或呼吸道保护屏障受损的重症患者,正在接受侵袭性诊疗措施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也是战争相关伤口主要病原体之一。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天然和获得性耐药能力,使临床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51-4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最常分离到的不动杆菌,其次为pittii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pitti,A.pitti,即以前的不动杆菌基因种型3)和nosocomiali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nosocomialis,A.nosocomialis,即以前的不动杆菌基因种型13TU)。这3种不动杆菌通常难以鉴别,统称为"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A.calcoaceticus-A.baumanniicomplex,Acb)。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的"鲍曼不动杆菌"实际上也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55-4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革兰阳性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SSSIs)、肺炎、败血症以及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以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为例,甲氧西林临床应用2年后即出现MRSA,此后50多年,该菌在世界各地医院中广泛传播。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出现并在全球播散,改变了MRSA感染仅发生在医院环境的旧观念。革兰阳性菌的耐药问题不仅限于MRSA,包括万古霉素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5): 460-4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4.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已知延长抗生素疗程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也有大量文献报道有关抗生素疗程的问题,但临床医师仍需依据临床标准做出个人决定。作者等对常见社区和医院获得性细菌感染短疗程和长疗程使用的疗效进行了归纳比较。咽炎:目前的指导原则建议急性A组、β溶血链球菌(GABHS)引起的咽炎患者首选给予青霉素治疗10d。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和阿奇霉素短疗程治疗(3~5d)可以产生与青霉素(治疗10d)相同甚至更好的细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