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5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1-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武汉同济医院血液标本病原菌的构成、病原谱的变化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病原菌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布鲁菌属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共分离病原菌2152株(不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61株,占35.4%,革兰阴性菌1242株,占57.7%。真菌149株,占6.9%。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布鲁菌属。2009年首次分离出1株羊布鲁菌,但2013年增加到50株(其中1株为猪布鲁菌),占当年血液标本分离菌的7.1%。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54.1%,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在30%以下;屎肠球菌除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15%以下。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以阴沟肠杆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但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结论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仍是血流感染中最常见病原菌,布鲁菌属检出率逐年增高,应引起重视。此外,血液标本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6-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细菌耐药性及感染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确诊的成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BSI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92例患者中分离出粪肠球菌21例,屎肠球菌71例;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25例,医院感染67例。粪肠球菌BSI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尿毒症(42.9%)、心脏病(23.8%)、肺部疾病(19.0%)和神经系统疾病(19.0%);屎肠球菌BSI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肝、胆、胰腺疾病,各种肿瘤和肺部疾病,分别占40.8%;主要易感因素包括中心静脉置管(73.2%)、30d内手术史(62.0%)、年龄65岁以上(52.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32.4%)和有创机械通气(26.8%)。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敏感率为95.2%,对利奈唑胺敏感率90.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6.9%,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于90%。年龄65岁以上、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和罹患肿瘤是肠球菌属BSI患者在入院15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8h内合理抗菌药物应用是BSI患者15d内免于死亡的保护因素;基础疾病为肝、胆、胰腺疾病患者病死率较低。结论肠球菌属BSI以屎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年龄65岁以上、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和罹患肿瘤是肠球菌属BSI患者入院15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8h内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可降低病死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11-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101例血培养检出葡萄球菌的患者,分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组(研究组)和免疫功能正常组(对照组),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种类葡萄球菌的构成和耐药性。结果研究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70例,除2例体温<36℃,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发热。30.0%伴畏寒、寒战,15.5%有血流感染迁徙病灶,肺受累最常见。11.4%合并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17.1%。研究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和P=0.054)。研究组共检出葡萄球菌70株,包括金葡菌41株(58.6%),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18株(占分离金葡菌的43.9%);CNS29株(41.4%),其中甲氧西林耐药CNS(MRCNS)24株(占分离CNS的82.8%)。对照组共检出葡萄球菌31株,包括金葡菌26株(83.9%),其中MRSA11株(占分离金葡菌的42.3%);CNS5株(16.1%),均为MRCNS。CNS感染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所有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中除1株中间葡萄球菌外均为多重耐药菌。研究组病原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100%、73.0%、90.0%和61.0%;未发现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临床表现与普通患者相似,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CNS感染较普通人群更常见,多重耐药菌比例高。临床应依据病情及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17-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共收集2013年临床分离的2281株非重复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12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6.5%,革兰阳性菌占23.5%。居前5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79株(21.0%)、肺炎克雷伯菌360株(15.8%)、鲍曼不动杆菌271株(11.9%)、铜绿假单胞菌240株(10.5%)、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71株(7.5%)。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38.6%和73.1%。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0.5%和44.5%,产ESBL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菌株。检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克雷伯菌属81株(21.8%,81/371)和大肠埃希菌8株(1.7%,8/47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5.0%和76.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8%和23.4%,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94.0%。结论该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尤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应引起高度关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24-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快速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用RS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197例疑似RSV感染患者的鼻咽抽吸物或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不同类型标本和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灵敏度。结果197例患者标本中经RT-PCR检测,95例(48.2%)为阳性。以RT-PCR核酸检测结果为标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34.7%和100%。该方法对鼻咽抽吸物的阳性检出率较鼻咽拭子高(36.2%对8.6%,P<0.01),鼻咽抽吸物标本的灵敏度明显高于鼻咽拭子(22.1%对12.6%)。RSV检出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1岁以下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最高(29.5%),而在>5岁患儿中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1岁以下幼儿的鼻咽抽吸物中的RSV有较好检测效果,可辅助临床进行早期筛查。但鉴于该方法灵敏度较低,且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上还需用RT-PCR对RSV进行确认和补充检测,以免漏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28-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市同仁医院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同源性及耐药机制,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临床分离的28株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9种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blaIMP、blaVIM、blaNDM-1、blaOXA-23、blaOXA-24、blaOXA-48、blaOXA-51和blaOXA-58;膜孔蛋白基因CarO;插入序列ISAba1;以及ISAba1-OXA23、ISAba1-OXA58的连锁检测。结果28株临床分离的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来自危重患者呼吸道标本,ERIC-PCR基因分型提示为同一来源克隆株;所有菌株均携带blaOXA-23、blaOXA-51基因,未检测出B类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blaOXA-24、blaOXA-48、blaOXA-58等基因;膜孔蛋白基因CarO和插入序列ISAba1检测均为阳性,ISAba1-OXA23、ISAba1-OXA58连锁检测均未扩增到预期条带。结论研究期间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同一克隆株,且携带相同耐药基因,提示存在克隆传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32-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近3年上海地区儿童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志贺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模式。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肠道门诊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肠炎"的患儿作为监测对象,开展志贺菌以及其他肠道致病菌的病原学检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粪便肠道菌分离结果、志贺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3105例临床诊断"细菌性肠炎"的腹泻儿童中,144例(4.6%)粪便培养确诊系志贺菌感染,志贺菌的总检出率低于非伤寒沙门菌(18.1%)和弯曲菌(6.7%)。3年中志贺菌每年9—10月平均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年平均检出率4.6%。144株志贺菌中B群福氏志贺菌46株(31.9%),D群宋内志贺菌98株(68.1%)。B群福氏志贺菌包括6种血清型,依次为2a型(56.8%)、2c型(18.9%)、1a型(10.8%)、4c型(8.1%)、3a型(2.7%)和Y型变种(2.7%)。120株菌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链霉素耐药率均超过95%;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3%、87.5%和60.0%;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49.2%、24.2%和18.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8.3%;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6.7%和15.0%。对化学结构不同的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株占91.7%。结论D群宋内志贺菌是目前该院儿童细菌性痢疾的优势型,B群福氏志贺菌中2a型为最流行的血清型,2c型为常见的血清型。志贺菌等细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应持续加强儿童细菌性痢疾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38-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IEMENSMicroScanWalkAway96plus系统或API系统鉴定细菌和真菌,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151份中段尿细菌培养标本中共检出344株病原菌,阳性率为29.9%。其中革兰阴性菌263株(76.5%),最为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83株(53.2%)、肺炎克雷伯菌33株(9.6%)、变形杆菌21株(6.1%)、铜绿假单胞菌12株(3.5%);革兰阳性菌81株(23.5%),最常见的是粪肠球菌17株(4.9%)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4.4%)。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的检出率为51.9%和63.6%;产ESBL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菌株,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0.5%~100%)。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较为敏感(敏感率为83.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高度敏感(敏感率为86.5%~100%)。检出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2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病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定期监测和及时总结并分析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43-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东莞虎门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评估几种疫苗,尤其是7价结合疫苗(PCV7)在本地区对肺炎链球菌的覆盖情况,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STREP5肺炎链球菌板条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CLSI2010年版标准判断结果,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5软件。结果共分离到229株肺炎链球菌,主要血清型为19F146株(63.8%)、23F49株(21.4%)、6B12株(5.2%)和14型8株(3.5%)。7价疫苗(PCV7)的覆盖率为95.2%,11价疫苗(PCV11)的覆盖率为95.2%,13价疫苗(PCV13)的覆盖率为97.4%。所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占92.6%(212/229),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ISP)占5.7%(13/229),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占1.7%(4/229)。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氯霉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依次为95.6%、93.0%、88.2%、86.5%、7.0%、2.2%、0.9%,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完全敏感。结论该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主要为19F、23F、6B和14型,PCV7的覆盖率为95.2%,提示可用于本地区的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敏感率较高。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47-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结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中病情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ICU24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为感染组131例,其中脓毒症48例,重度脓毒症43例,脓毒性休克40例;非感染组118例。比较两组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结果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中,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随病情加重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PCT结合APACHEⅡ评分在指导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病情预测方面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51-5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法,并采用上述方法构建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方法1采用美国Braintree公司插管工具盒建立在耳窥镜直视下小鼠气管插管方法;2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缺陷组、免疫缺陷感染组,每组8只,其中免疫缺陷组和免疫缺陷感染组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造成免疫缺陷。3组小鼠在试验当日均按上述方法行气管插管后,免疫缺陷感染组沿气管内插管注射10μL鲍曼不动杆菌(3.2×108CFU/mL),正常对照组和免疫缺陷组沿气管内插管注射10μL生理盐水;每组小鼠均分别于0h和48h眼眶后静脉丛取血,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计数。并在上述时间点各处死4只小鼠,进行小鼠肺组织菌落计数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10只小鼠行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均获成功,无小鼠插管后死亡。沿气管内插管注射菌液浓度为3.0×108CFU/mL,气管插管后0h处死小鼠取肺并定量,其菌落计数为2.91×107~5.32×107CFU/g肺,平均值±标准差为(4.05×107±0.82×107)CFU/g肺,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23组小鼠观察48h,正常对照组和免疫缺陷组小鼠无死亡,免疫缺陷感染组有2只小鼠死亡(2/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缺陷组和免疫缺陷感染组小鼠在0h均出现血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值明显下降(P<0.01);免疫缺陷感染组在感染后即刻(0h)肺内菌量平均值达4.13×107CFU/g肺,48h小鼠肺内菌量平均值显著升高达到3.62×1010CFU/g肺,与0h比较菌量增长近1000倍(P<0.01),免疫缺陷感染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组织内局限性肉芽肿形成,肺泡腔内可见脓肿形成。结论采用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法构建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且注射入小鼠肺内的菌量较恒定,试验重复性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57-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的392例患者,分为SSI组90例和对照组30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结果SSI组90例,罹患率23.0%。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是否结肠造瘘、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污染手术切口(P=0.016,OR=3.311)、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P=0.000,OR=3.017)、结肠造瘘(P=0.008,OR=2.642)、腹腔镜手术(P=0.016,OR=0.5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持续时间>75%分位点、结肠造瘘和污染手术切口是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发生SSI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方式是保护性因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60-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神经科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神经科病房分离出的26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神经内科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数量高于神经外科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97.4%);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分离率为54.3%;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20.7%),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已高达54.3%和55.0%;IRAB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72.6%)低于非IRAB(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IRAB明显高于非IR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科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和IRAB的分离率和耐药性较高,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63-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自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12株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对肺炎支原体核糖体23S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序。结果98株(87.5%)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耐药株均存在A2063G或A2064G的23SrRNA核苷酸点突变。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对肺炎支原体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核糖体23SrRNA核苷酸点突变是导致其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的原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67-6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结果2013年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060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9.3%、22.8%、11.5%、9.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性杆菌中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3.7%、32.2%和28.0%。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于30%。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70.9%)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26.2%。结论2013年该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70-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及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了解金葡菌耐药性演变与毒力变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呼和浩特地区住院患者中分离的30株MRSA和30株MSSA进行分子分型,同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结果60株金葡菌PFGE分型共分19个型,MSSA菌株分布在I和H型等16个基因型中,而MRSA株主要集中分布在K和M2个基因型中。20株不同PFGE型菌株MLST分型结果显示,MRSA株主要为ST-239型;MSSA株呈多样性分布特征,主要以ST-5型、ST-7型、ST-15型为主。毒力基因在MRSA和MSSA中分布差异显著。MSSA毒力基因整体携带率明显高于MRSA(53.9%对40.0%,χ2=32.7,P<0.01)。MRSA株sea、cna和cap8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MSSA携带率(P<0.01),而sec、seg、sei、sem、sen、seo、fnbB、ebpS、cap5基因携带率明显低于MSSA(P<0.05)。结论呼和浩特地区金葡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呈现多样化分布特点,MRSA主要以ST-239型为主。MSSA毒力基因携带率高,特定毒力因子在MRSA和MSSA株中呈现一定聚集分布特征,金葡菌特定耐药性的获得可能伴随特定毒力特征的变化。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76-7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2013年9月5日因"胰腺癌"收入我院肝胆外科,于9月12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程顺利。2013年9月16日—10月1日患者间歇发热,体温波动于36.8~37.8℃。9月16日体格检查,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切口愈合良好,发热原因待查。先予头孢甲肟(2g,静脉滴注,2次/d)抗感染治疗;9月18日换用头孢曲松-他唑巴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78-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当前,该病在我国流行区域甚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疫情与奶牛、羊只等的流动情况关系较大,新发患者主要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布鲁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鲁菌病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本实验室在非疫区的中山市3例患者的血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81-8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为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特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机会致病菌。与其他一般细菌相比较,其耐药比例高,耐药性强,且可克隆传播。细菌进入人体后可在局部形成被膜,使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一旦感染,治疗较为棘手。感染机体后的细菌通过黏附、生物膜形成、免疫逃避,及依赖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84-9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元凶之一。传统的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1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使极少量的耐药菌可继续生长繁殖;2抗菌药物可诱导高突变细菌(hypermutator)发生某些基因的突变;3敏感菌通过接受外源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和转座子等载体的横向传递,成为耐药菌[1-3]。但这些无法完全解释当前临床耐药菌的广泛传播以及大量细菌性感染患者治疗失败的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1): 91-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碳青霉烯酶、外膜蛋白缺失或突变、外排泵过度表达以及青霉素结合蛋白变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产碳青霉烯酶。虽然各种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大体相同,但是各种耐药基因在不同种属细菌中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并不相同。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也是检出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