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5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5-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193-19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与外排泵MexAB-OprM的相关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7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联合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进行外排泵表型的筛选;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MexAB-OprM融合蛋白结构基因mexA以及内参基因rpoD,并测定其mRNA的表达量,用PCR扩增MexAB-OprM相对高表达菌株的外排泵调节基因mexR、nalC和nalD,对扩增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7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13株,其中10株细菌的MexAB-OprM相对表达量增高,此高表达MexAB-OprM菌株的调节基因mexR、nalC及nalD均阳性。其中9株菌nalC均发生第71位氨基酸突变(甘氨酸→谷氨酸)、8株菌同时还有第209位氨基酸突变(丝氨酸→精氨酸),仅发现1株菌nalD第158位氨基酸突变(苏氨酸→异亮氨酸),8株菌mexR发生突变。结论外排泵MexAB-OprM的高表达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MexAB-OprM的高表达与其调节基因突变相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199-2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的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I2013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15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2.3%分离自住院患者,71.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3.5%。分离自门诊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5%~20.5%,分离自内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8.7%~23.4%,分离自外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2.2%~26.8%。分离自成人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3.5%~35.6%,而分离自儿童患者的菌株耐药率为12.9%~29.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11%。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性增长趋势稳定。分离自不同年龄、标本类型及科室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04-2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毒性因子rmpA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拉丝试验确定144株肺炎克雷伯菌黏液表型,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1、K2和rmpA基因。结果144株不同感染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型菌株占62.5%(90/144);K1、K2血清型阳性率为52.1%(75/144),rmpA阳性率为65.3%(94/144),其中K1、K2血清型与rmpA共同阳性菌株占K1、K2血清型总数的90.7%(68/75)。K1、K2血清型、rmpA基因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分别为63.3%(57/90)、85.6%(77/90)和33.3%(18/54)、31.5%(17/54)。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有无rmpA基因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为72.3%(68/94)和14.0%(7/50)。黏液型菌株在42例肝脓肿、16例其他部位脓肿、37例血流感染、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21例尿路感染(UTI)和14例胆道感染中分别占85.7%(36/42)、81.3%(13/16)、40.5%(15/37)、85.7%(12/14)、52.4%(11/21)和21.4%(3/14)。K1、K2血清型分别为88.1%(37/42)、56.3%(9/16)、29.7%(11/37)、64.3%、(9/14)、38.1%(8/21)和7.1%(1/14)。K1血清型在肝脓肿占61.9%(26/42);K1、K2血清型在其他部位脓肿、CAP、UTI和血流感染中比例相近;非-K1、K2血清型则多见于胆道感染。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率分别为5.6%和33.3%。前者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后者。结论rmpA基因与肺炎克雷伯菌黏液表型密切相关,并多与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共存,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是肝脓肿和CAP的重要病原菌,在其他部位脓肿、UTI、血流感染也较常见,K1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肝脓肿多见,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其他感染中比例相近。黏液型菌株产ESBL率和对多数抗菌药耐药率低于非黏液型菌株。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09-2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磷霉素的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fos分布。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10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fosB、fosC。筛选得到的fos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采用步移测序法分析磷霉素耐药基因周边序列。结果109株金葡菌临床株中,磷霉素耐药菌株(MIC>32mg/L)44株。计有13株fosB基因阳性金葡菌,均对磷霉素耐药。未检出fosA及fosC基因。fosB基因阳性的金葡菌以ST1型为主,3株磷霉素MIC>512mg/L的金葡菌分属于3个不同的ST型别。耐药基因周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fosB基因位于一含转座酶基因的移动元件。结论磷霉素耐药金葡菌中耐药基因fosB检出率高,可能与金葡菌磷霉素耐药性形成有一定相关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14-21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4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80例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变化,同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80例MRSA肺炎患者治愈41例,显效19例,进步15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75.0%(60/80);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清除率为8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结论万古霉素是治疗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17-2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呼吸科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4年1月入住呼吸科的SAP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中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比较脑出血及脑梗死合并肺炎病原菌分布差别。结果325例SAP患者中,细菌分离阳性患者40例,占12.3%,共分离到50株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6株(92.0%),主要菌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株(30.0%)、大肠埃希菌11株(22.0%)、鲍曼不动杆菌5株(10.0%)和沙雷菌5株(10.0%)等。革兰阳性球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4株(8.0%),且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呈现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40%。4株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在分离的50株细菌中,多重耐药菌38株,约占76.0%。脑出血及脑梗死合并肺炎在大肠埃希菌分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科病房S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以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和肠杆菌科为主,大部分呈多重耐药性。MRSA亦为重要的病原菌,不容忽视。脑出血及脑梗死合并肺炎病原菌分布除大肠埃希菌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应加强监测SAP患者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提高救治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22-22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和比较上海成人和儿童患者分离的A群链球菌(GAS)耐药、克隆分型、emm分型、生物膜形成及毒力因子携带等分子特征,为感染控制及治疗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信息。方法39株成人(13株)和儿童(26株)患者分离的GAS,用K-B纸片法测定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克隆分型;采用编码M蛋白的emm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基因分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不同emm型菌株的基因组特征;采用半定量生物膜形成试验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20个包括超抗原在内的GAS主要毒力基因。结果39株GAS主要基因型为emm12-ST36(64.1%),emm1-ST28(17.9%);成人和儿童均以emm12-ST36为主。儿童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成人(P=0.0087)。相同emm分型-克隆分型菌株在PFGE脉冲场带型中呈现高度聚集。生物膜形成与emm1型菌株明显相关(P=0.005),与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密切相关(P=0.0003),儿童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强于成人菌株(P0.05)。结论emm分型与克隆分型、PFGE、毒力基因有很好相关性。成人和儿童菌株在耐药情况、生物膜形成中均存在差异。特定emm型菌株与抗生素耐药和致病力密切相关,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重要毒力基因将是未来研制新型疫苗降低GAS感染的新型靶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30-2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发生规律和机制。方法用3株临床分离金葡菌,体外以亚抑菌浓度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一步法诱导耐药,观察耐药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改变情况,测序分析肽聚糖甘氨酸五肽桥联的关键合成酶编码基因femABX。并观察其中1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生长曲线、小鼠感染毒力情况。结果金葡菌耐药发生频率为10-4~10-8水平,与原代株比较,耐药株体外生长速率和小鼠体内毒力显著降低,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提高2~4000倍。测序结果显示耐药株femA编码基因存在突变,可致终止密码子提前。结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可诱导金葡菌耐药性产生,但耐药株生长繁殖力、致病力及抵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能力显著降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36-2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发生的21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腹膜透析液病原菌培养阳性132例次,阴性81例次,培养阳性率62.0%。共培养得细菌14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4株(60.0%),革兰阴性杆菌37株(26.4%),真菌10株(7.1%),革兰阳性杆菌9株(6.4%)。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株),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15株)。葡萄球菌属中检出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9株,检出率43.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株,检出率14.3%,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8株,检出率44.4%。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达90.0%,其次为氨苄西林(76.7%),苯唑西林(71.2%),青霉素(69.7%),对氯霉素、莫西沙星、利福平等的耐药率低,分别为6.3%、8.5%和9.8%。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达托霉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均耐药,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1.9%、82.5%,对利福平耐药率仅7.5%。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达80.6%、65.5%。其中,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对氨苄西林(81.3%)和哌拉西林(71.4%)耐药率高。结论革兰阳性菌中的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提高腹透液培养阳性率,针对病原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44-2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现状,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2013年版标准判定,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2013年医院患者首次分离细菌38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5.2%(1366株),革兰阴性菌占64.8%(2514株),居前6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2%)、肺炎克雷伯菌(12.0%)、铜绿假单胞菌(11.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8%)、鲍曼不动杆菌(9.8%)和粪肠球菌(8.1%)。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51.0%)、尿液(26.2%)、血液(9.4%)。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72.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509株肠球菌属细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61.5%和32.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肠球菌。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2.0%。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分别为67.4%和32.0%。药敏结果显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15.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其他的革兰阴性杆菌。在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15.0%,但对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20.0%。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严重,对所有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5.0%。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同时,对耐药菌集中的科室及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积极有效防控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49-2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临产妇宫颈分泌物中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1519例临产妇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519例临产妇宫颈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239株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计82株,占34.3%。各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临产妇宫颈分泌物中临床分离菌菌群分布较广,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产妇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对于临床医师及时进行抗感染控制,减少母婴感染有重要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53-25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探讨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320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WHONET5.4统计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结果研究期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10.8%升至80.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13.5%升至83.5%。blaOXA-23及ISAba1相关blaOXA-23阳性率均从25.0%升至97.1%。未检测到blaOXA-24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该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可能与ISAba1相关blaOXA-23的扩散相关。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57-2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及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该类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自临床科室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9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菌株的KPC酶基因型,E试验法检测替加环素对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所分离的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19种抗菌药物均显耐药,7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扩增出KPC目的基因条带,均为KPC-2型基因。9株耐药菌对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替加环素作为新一代抗生素对其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60-26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方法在痰标本中的应用。方法同时采集痰标本送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和PCR快速检测,以细菌培养方法为金标准,评价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CR方法检测痰标本MRSA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3.6%,阳性预测值为36.4%,阴性预测值为97.5%,均较文献报道的鼻拭子PC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低。结论将痰标本PCR检测MRSA用于临床动态监测MRSA的流行尚缺乏进一步的数据支持,但PCR结果不受其他细菌生长的影响,而且阴性预测值高达97.5%,在排除MRSA感染或定植方面有一定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64-26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3年上海市青浦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该地区2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总计1376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8.7%和12.5%。产ESBL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分别为4.2%和6.8%。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1%、36.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有少数菌株对所有测试的药物耐药。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临床关注。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69-27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随着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等,真菌性中耳炎的感染率逐年上升,真菌病原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对真菌的鉴定要从各种生化反应上力求鉴定到种。本实验室从1例中耳炎患者耳道脓性分泌物中分离出西弗射盾子囊霉(Stephanoascusciferrii),也称Candidaciferrii,从形态学、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来说明基本检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71-27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胸腺瘤(thymoma)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具有形态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独特的生物学行为[1],其预后情况与病理组织类型以及手术切除程度相关[2-3]。胸腺瘤术后伴发肺结核,需与胸腺瘤术后复发相鉴别。现将我院1例胸腺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讨论,以提高对胸腺瘤术后伴发肺结核诊断的认识。1病例报告患者,男,69岁。因"反复胸闷,咳嗽2年,加重伴发热3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75-2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耐药革兰阳性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是医院内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可引起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耐药菌引发的医院感染增加了临床治疗和预防交叉感染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留置导管增多,革兰阳性球菌(GPC)感染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其中MRSA检出率明显增加[2]。达托霉素作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81-2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界中的曲霉属有200多种,其中10%对人类有致病性,在呼吸道总孢子中曲霉占相当大比重。吸入的曲霉孢子肿胀、菌丝浸润可引起轻到超敏反应、重到侵袭性疾病等一系列严重程度不同的病变[1]。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吸入的分生孢子与免疫效应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曲霉入侵肺部,吸入的分生孢子激活以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中性粒细胞为代表的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86-2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及治疗困境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2012年,由国内知名专家发起和起草的《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将鲍曼不动杆菌列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超级细菌"[1]。鲍曼不动杆菌属不发酵糖、专性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其因黏附力极强,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或器械传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3): 289-2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5.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真菌感染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致病真菌的种属、宿主的基础疾病、治疗方法、抵抗真菌的免疫功能等,都会影响真菌的易感性。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基因的角度研究真菌感染的易感性,促进了真菌感染诊断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治疗的及时性与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