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6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7-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385-3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4月-2015年4月136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细菌药敏结果、血培养时的体温、血常规、深静脉置管、治疗及转归。结果136例患者均有至少一项基础疾病,多数基础疾病为恶性血液病、恶性实体肿瘤、创伤、急慢性胰腺炎等。病程中体温正常12例(8.8%),发热119例(87.5.%),低温5例(3.7%);白细胞减少36例(26.5%),中性粒细胞减少28例(20.6%),其中粒细胞缺乏者19例。136例患者所获细菌的药敏结果中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36.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31.6%)、亚胺培南(30.1%)。136例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24株(17.6%),广泛耐药及全耐药77株(56.6%)。48例患者在血培养前有深静脉置管,其中有38例导管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血培养阳性后均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相应药物治疗,主要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死亡27例(19.9%),因病情较重而放弃治疗者30例(22.1%),好转79例(58.1%)。结论本次结果显示,基础疾病、深静脉置管及粒细胞缺乏是引起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热是其常见症状及预警信号,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389-3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数据,为临床控制和预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结果共15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在入院2周以后,以呼吸系统感染症状表现为主。有基础结构性肺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且以肺炎居多。患者感染前使用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老年、免疫力低下、肿瘤为高频致感染因素。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胸外科。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米诺环素(94.7%),甲氧苄啶-磺胺甲唑(90.1%),左氧氟沙星(86.8%),头孢哌酮-舒巴坦(57.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4.6%),头孢他啶(51.3%)。老年组和成年组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袭性操作、免疫力下降的患者更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加强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测,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394-39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厦门某三甲医院的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包括26株粪肠球菌和24株屎肠球菌;患者基础疾病包括肿瘤17例、2型糖尿病5例、急性胆管炎3例等。易感因素包括导管留置29例、手术19例、低蛋白血症6例、粒细胞减少5例、入住ICU7例、使用呼吸机5例。23例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病灶,其中感染肠球菌例数/感染例数比56.5%(13/23):尿路感染6/7、手术部位感染4/4和胆道感染1/4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敏感,而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敏感。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敏感的粪肠球菌菌株分别为庆大霉素50.0%(13/26)、链霉素65.4%(17/26);屎肠球菌为庆大霉素25.0%(6/24)和链霉素62.5%(15/24)。46例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经验性使用了抗菌药物,41例经验抗菌治疗不合适(占89.1%)。32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的调整用药,17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对于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经验抗菌治疗常不合适,预后并不理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及时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抗菌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及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398-4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曲霉病的诊断意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检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6年1月-2012年6月慢性肺曲霉病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7例,慢性空洞型肺曲霉病5例。最常见基础疾病是陈旧性肺结核(8/12)、活动性肺结核(2/12),从发生肺结核到确诊肺曲霉病平均历时(7.4±6.2)年。最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咯痰(10/12)和咯血(9/12)。病变最常见部位依次为双上肺(6/12)、左上肺(3/12)及右上肺(3/12)。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比值下降6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4例;C反应蛋白均不高。病理切片显示空洞型曲霉病5例、累及肺组织或支气管7例。所有患者HIV抗体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皆阴性。患者抗真菌治疗的疗程为0~6个月。结论目前临床及病理科医师对慢性肺曲霉病的诊断经验不足,可能是导致慢性肺曲霉病诊断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上肺空洞性病变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应警惕该病可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02-40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按照不同原发病及年龄分层统计、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血液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血培养标本的结果和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送检1695份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302份,阳性率为17.8%,分离到113株革兰阳性菌(37.4%),170株革兰阴性菌(56.3%),19株真菌(6.3%)。血培养阳性率最高的原发病是骨髓瘤(26.5%),其次是白血病(24.3%)。年龄分组中60~80岁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为17.9%,<60岁阳性率为17.8%。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0~80岁,阳性率为39.5%。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属居首,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有较高的敏感率,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有较高的敏感率。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青霉素G均有较高耐药率。结论1695份血液科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在血流感染中占多数。血培养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检出原发病最多为骨髓瘤;60~80岁患者比率最高。对不同原发病、年龄分层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和敏感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07-4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急诊科病房2011年8月-2014年7月140例脓毒症患者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将急诊科3年间出院患者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导入Excel2007,运用Stata7.0统计软件对660例感染病例(140例脓毒症组和520例非脓毒症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生率为6.8%,病死率为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和D-二聚体升高是急诊科脓毒症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40例脓毒症组中死亡(67例)与存活(7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老年患者居多,脓毒症患病率在逐年增高,脓毒症患者多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而高龄、高血脂、血肌酐升高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作为临床独立预判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实验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11-4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小鼠模型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C57BL/6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金葡菌菌液或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血流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处理后的24h、48h处死小鼠并检测相关指标。小鼠血液及组织匀浆(肝、肺、肾)经24~48h细菌培养后检测其细菌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组织匀浆中NLRP3、ASC、caspase-1中mRNA及蛋白的含量;HE染色定性观察组织中炎性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观察组织中炎性小体表达情况。结果血流感染组血液及组织匀浆中细菌计数在感染后24h及48h后显著增加,HE染色观察组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脓肿或坏死,并随感染时间而加重;所有组织匀浆中IL-1β和IL-18的水平显著提高;3种组织匀浆中的ASC和caspase-1mRNA表达水平均在感染后48h显著升高,而肝脏及肺脏中NLRP3m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24h就显著升高;而且,感染组各组织匀浆中的NLRP3、ASC、pro-caspase-1以及caspase-1p20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结论金葡菌血流感染与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并且炎性小体表达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可能为血流感染或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其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19-4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及监测其动态变化在血液病化疗及移植相关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497例血清PCT阳性(>0.5μg/L)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CT水平在感染性休克、血流感染及不同菌种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价,明确PCT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检测患者第一次发热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第3、7、14、21、28天血清PCT水平,比较感染控制组和感染迁延组及感染恶化组间PCT的变化规律以及PCT变化在预测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497例PCT阳性患者中421例(84.7%,421/497)为实验室或临床确诊感染,其中发热24h内PCT即阳性的有296例(70.3%,296/421);发生感染性休克(14.0%,59/421)和未发生感染性休克(86.0%,362/421)患者PCT中位值分别为6.29μg/L和1.16μg/L,两者P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1例感染患者中有408例同时行血培养检查,其中血培养阳性167例(40.9%,167/408),血培养阴性240例(58.8%,240/408),1例曲霉污染,两组PCT中位值分别为2.47μg/L、1.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64.7%,108/167)和革兰阳性菌感染(22.2%,37/167)患者PCT中位值分别为4.32μg/L和1.3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诊断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670,PCT取2.05μg/L为截点时诊断性能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4.3%,70.0%。289例动态监测抗感染治疗后的PCT水平患者中感染控制组192例,感染迁延组71例,感染恶化组26例,3组在抗感染治疗后前3d的PCT水平无差异,但3d后PCT水平差异显著。结论PCT可作为感染尤其血培养阴性感染发热患者较优的快速辅助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其动态变化对判断感染控制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24-4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方法2004年10月-2014年8月回顾性收集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25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术后是否出现SSI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收集与SSI相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8例患者中发生SSI的患者45例,SSI感染率为17.4%。1单因素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值(ALB)、西沙必利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的比例均高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5;χ~2=17.30,P<0.05);而感染组患者肥胖、Dukes分期(C/D)、合并糖尿病、切口位置为右侧腹、手术时间≥150min的比例、切口长度(cm)、引流时间(d)的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肥胖(OR=3.41)、合并糖尿病(OR=7.82)、Dukes分期(C/D)(OR=6.82)和引流时间(OR=1.61)是老年结直肠癌SSI的危险因素(P<0.05),而西沙必利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方式(OR=0.13)和ALB水平(OR=0.74)是SS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肥胖、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C/D)和引流时间可以增加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SSI的风险,而西沙必利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方式和ALB水平可以降低术后SSI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对降低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SSI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29-4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5-2014年中国主要地区19所医院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属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共收集19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55154株不动杆菌属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9153株。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14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年间,不动杆菌属细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005年为10.0%,2014年为11.1%。55154株不动杆菌属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占92.0%,门急诊8.0%。28.5%不动杆菌属分离自ICU,其次为内科病房28.1%。从2005年开始,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8.8%和32.9%。特别从2008年开始,多所医院耐药率明显增加,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菌比率也明显增加。不同医院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不同科室分离株的耐药率亦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对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外,对其余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以上。结论从2008以后,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明显升高。不同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相差较大,不同科室的耐药率也有很大差异。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37-4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5-2014年中国主要地区儿童患者中革兰阴性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中国主要地区19所教学医院(17所综合医院和2所儿童医院)分离自儿童患者的革兰阴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14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05-2014年收集各医院儿童患者革兰阴性菌63294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43109株,占68.1%,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3994株,占22.1%。儿童患者分离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2006年为14.4%,2014年为12.1%。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平均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平均耐药率均<10%。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平均产ESBL率分别为68.4%和62.2%。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两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明显上升。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及沙雷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伯克霍尔德菌属检出率不断增多但对所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及产β内酰胺酶率均在30%~45%。2014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5.9%。2005-2014年均有广泛耐药(XDR)菌检出,XDR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在0.2%~2.0%;XDR鲍曼不动杆菌和XDR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在0.9%~24.6%和0~4.2%。结论分离于儿童患者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和XDR的检出率不断增多是抗感染治疗的一大挑战,应引起临床关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49-4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5-2014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中脑脊液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2005-2014年所有脑脊液标本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统一方案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进行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2005-2014年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534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85株,占61.5%;革兰阴性菌2055株,占38.5%。最常见的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脑脊液标本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各自菌种的67.6%和69.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脑脊液标本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1.7%和53.4%。脑脊液标本中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3.5%、6.2%、0.9%。结论2005-2014年革兰阳性菌,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应防范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感染对临床造成严重威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55-4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折点调整后,对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hVISA)的平皿筛选方法选择的影响,寻求一种敏感、有效的平皿筛选方法。方法收集临床MRSA菌株215株,分别用浓度为6mg/L、4mg/L、2mg/L万古霉素脑心浸液琼脂平皿(BHIV6、BHIV4、BHIV2)及浓度为5mg/L替考拉宁脑心浸液琼脂(BHIT5)进行hVISA筛选,同时应用菌群分析/曲线下面积(PAP/AUC)法检测hVISA,以PAP/AUC法作为金标准,对比上述4种平皿筛选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PAP/AUC检测hVISA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2株,BHIV6、BHIV4、BHIV2、BHIT5筛选阳性菌株分别为6、18、54、20株;以PAP/AUC法作为金标准,上述4种平皿筛选方法灵敏度分别为41.7%、83.3%、91.7%、83.3%,特异度分别为99.0%、95.9%、77.8%、94.8%。结论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折点调整后,BHIV6筛选法灵敏度较低、BHIV2筛选法特异度较低,不应作为hVISA的筛选方法,BHIV4和BHIT5平皿筛选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万古霉素耐药折点调整后对hVISA的常规筛选方法。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60-46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快速检测产KPC大肠埃希菌ST131、ST405,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46株大肠埃希菌,扩增blaKPC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进行分型。MALDI-TOFMS对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并对不同克隆的峰图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算法统计,获得分型区分的特征峰。结果46株KPC型大肠埃希菌均携带KPC-2耐药基因,MLST方法检测到2种ST型,分别为ST131和ST405。主成分分析图显示ST131和ST405可分为2簇,其中2株ST131和3株ST405分类错误。ClinProTools软件4种算法结果基本相似,方法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3.27%和97.92%。用于区分ST131和ST405的特征峰主要为8331.84、4166.44、4860.21和2783.66Da。这4个峰区分具有统计学意义,有较高准确性。结论采用MALDI-TOFMS可快速区分产KPC大肠埃希菌ST131和ST405,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区分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以及成本低等优点,能用于大肠埃希菌克隆分型研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65-4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KPC基因分布情况,为此类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改良Hodge试验检测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法检测KPC基因的携带率。结果642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Hodge试验阳性率为96.6%。KPC基因的携带率为50.9%,均为KPC-2型。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KPC基因主要为KPC-2基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68-47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医院近年来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医院各科室送检的血培养阳性结果,药敏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3634份,培养阳性291份,阳性率为8.0%。291份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139株,占47.8%;革兰阴性菌120株,占41.2%;真菌32株,占11.0%。139株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和肠球菌属(21株);120株革兰阴性菌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4株)、铜绿假单胞菌(28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5株);32株真菌中前3位的是近平滑念珠菌(14株)、白念珠菌(10株)和季也蒙念珠菌(5株)。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送检血培养,以便尽早确定病原菌,报告药敏结果,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诊断与治疗依据,有效控制血流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73-4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从门诊患者尿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产ESBL菌株所携带耐药基因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门诊患者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2013年CLSI规定使用表型确定试验检测ESBL;PCR方法检测产ESBL菌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结果门诊患者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366株,其中产ESBL74株,占20.2%(74/366)。产ESBL菌株仅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敏感率较高;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为严重,敏感率多在50%以下,尤其是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只有15%左右,产ESBL比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升高。74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耐药基因型是CTX-M型(71株)和TEM型(47株),分别占所检测菌株的96.0%(71/74)和63.5%(47/74),同时携带2种以上基因的菌株44株,占所测菌株的59.5%(44/74),其中主要以CTX-M-1群+TEM型最多,检出26株,占59.1%(26/44)。对47株含TEM型的菌株进行测序,全部为TEM-1β内酰胺酶型,非ESBL。结论门诊患者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检出率较高,其耐药率高且常呈多重耐药,基因型复杂和多样化,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加强此类菌株耐药性的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77-4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临床株对利奈唑胺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1-2014年浙江省人民医院900株金葡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利奈唑胺药敏,对筛选到的耐药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常用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对其耐药基因cfr、optrA、23SrRNA基因第5功能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cfr或optrA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基因周围序列分析和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临床分离金葡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1%(1/900),仅发现1株耐药株,该菌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利奈唑胺MIC为8mg/L、头孢西丁48mg/L、青霉素32mg/L、环丙沙星128mg/L、克林霉素32mg/L、氯霉素128mg/L、万古霉素0.75mg/L、替考拉宁0.5mg/L。除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PCR结果显示该菌株cfr基因为阳性,optrA阴性,无23SrRNA突变。该菌株携带的cfr基因位于"Tn4001-like转座子-cfr-orf1-ISEnfa4"复合转座子中,并定位于一个39504bp的质粒上。该菌株的MLST分型为ST5。结论临床分离金葡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低,发现1株cfr基因介导的利奈唑胺耐药株,cfr基因位于质粒上一个常见的复合转座子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81-4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2014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937株肠球菌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采用AST-GP67药敏卡及纸片扩散法,采用当年CLSI推荐的标准执行。结果在1937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1091株(56.3%)、粪肠球菌672株(34.7%)。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总数的59.9%和53.1%。2010-2014年粪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低于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除对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外,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上升较快,前者由2010、2011年为0到2012年2.2%和2014年7.3%,后者也由2010、2011为0和2012年1.4%到2014年4.9%;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菌株占肠球菌的34.4%;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9.5%、86.9%)明显高于粪肠球菌(12.8%、11.8%)。共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9株,且VR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明显高于非VRE。结论肠球菌在泌尿系感染中占重要位置;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尤其是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和VRE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防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86-4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AMS药敏卡及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共检出6503株细菌,革兰阳性菌159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各自菌种中检出率分别为31.8%和81.9%;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为9.6%,其中耐药的发生率为6.0%,中介为3.6%。革兰阴性杆菌4913株;肠杆菌科细菌2927株,其中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3%~10.6%;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986株,不动杆菌属仅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2.8%和37.1%,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已高达75.2%、79.9%。此年共分离泛耐药不动杆菌563株(45.6%),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以携带blaOXA-23基因为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所测药物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2014年细菌耐药性监测表明,临床分离菌对所测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甚至出现泛耐药菌株,医院应重视耐药菌株的监测,严格做好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感染管理和预防,以减缓耐药菌的产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494-5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菌的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判读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5533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10株,占25.5%;革兰阴性菌4123株,占74.5%。分离菌中大肠埃希菌最多,占22.0%,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2.3%。细菌主要来自于呼吸道和尿液标本,分别占37.0%、30.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6.2%和84.2%。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占49.1%,粪肠球菌占50.9%,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已出现少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粪肠球菌仍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以及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5.2%、35.2%、12.1%。上述产ESBL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4.1%~8.1%。假单胞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90.2%。不动杆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伯克霍尔德菌属(除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窄食单胞菌属对2014年CLSI推荐的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重视耐药监测并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502-50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我国流行广泛,成人CMV感染与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1])。有文献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5%~10%存在CMV感染~([2])。现报道1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提供该病的诊治经验。1病历资料患者女,53岁。因发热伴口周疱疹2周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乏力、头晕、耳鸣、视物模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504-5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十年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其中镰刀霉属感染仅次于曲霉属感染~([1])。2014年4月我们发现1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由层生镰刀霉引起的肺部感染,经两性霉素B治疗后感染受控,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以眼睑、手指肿胀5个月,干咳1个月,喘憋10d。于2014年3月4日来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2013年12月无明
  • 综述与编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506-50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是引起医院感染最为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它的研究;目前,该菌所导致的感染仍有很高的病死率。1961年JEVONS等在英国首次发现了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世界各地MRSA的检出率有快速增长趋势,其在医院感染比例也逐渐上升。MRSA具有多重耐药,其所致感染有较高的致死率,成为当今感染医学面临的一大难题。人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510-5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主要检测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BDG)成分,适用于除隐球菌和接合菌以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适用于侵袭性念珠菌和曲霉感染的诊断;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用于曲霉细胞壁半乳甘露聚糖成分的检测,主要适用于曲霉的早期诊断;两者联合应用不仅降低了每个试验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而且增加了检测的灵敏度,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515-5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脓毒症定义为针对感染的宿主反应失调引起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其院内病死率超过10%,而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时,院内病死率将超过40%~([1])。脓毒症患者常遭受耐药菌感染,同时具有器官功能障碍,抗菌药物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给药方案应根据其PK/PD特点实施个体化治疗~([2-3])。1基于PK/PD的抗菌药物分型及其PK/PD目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4): 521-5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念珠菌属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很大程度上与医疗相关操作有关,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病死率高。至少有15种念珠菌能引起人类疾病,但超过90%侵袭性感染通常由5种常见的病原真菌所致,分别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2004年1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黏膜念珠菌病的诊疗指南,2009年在2004年版的基础上予以修订,2016年IDSA发布新的念珠菌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包括念珠菌血症、重症监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