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6年, 第1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9-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29-5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各科室2006年1月-2015年9月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按照基础病、性别、年龄、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住院科室配对选择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6对,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先前使用超过2类抗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OR:4.92,95%CI:1.31~18.44)、抗MRSA药物(OR:9.09,95%CI:1.05~78.99)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后分析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组的30d病死率(30.4%)显著高于对照组(14.3%)(χ~2:4.171,P=0.04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OR:1.23,95%CI:1.08~1.40)、不恰当的经验治疗(OR:6.55,95%CI:1.44~29.72)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其预后的关键因素,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恰当的经验治疗将有利于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36-5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儿童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及耐药菌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2013年住院的179例尿路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产ESBL的危险因素。结果各年龄段患儿尿路感染的膀胱输尿管反流比例没有明显差异。3岁以上2个年龄组泌尿系结构异常、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比例显著高于3岁以下组。尿中分离的病原菌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4.6%),屎肠球菌(25.7%)和铜绿假单胞菌(13.4%)。大肠埃希菌产ESBL率为77.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耐药率均>70%,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肠球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期应用抗菌药物是大肠埃希菌产ESB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OR:20.02,95%CI:2.143~187.07)。结论泌尿系统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和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儿童尿路感染的主要易患因素。先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儿科尿路感染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41-5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2005-2014年CHINET呼吸道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CHINET成员单位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自动化仪器法及E试验法,按照美国CLSI2014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05-2014年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229170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8.8%,革兰阳性菌占18.4%。常见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6.7%)、铜绿假单胞菌(16.5%)、肺炎克雷伯菌(14.8%)、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1.8%)、大肠埃希菌(7.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8%)、阴沟肠杆菌(3.8%)、肺炎链球菌(3.7%)、流感嗜血杆菌(3.1%)等。药敏结果显示,儿童患者中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和中介菌株(PRSP、PISP)检出率分别为16.1%、23.5%,明显高于成人患者(3.3%、5.9%),儿童患者中PRSP发生率明显增加,从2006年5.4%上升至2013年21.9%;β溶血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和A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80%,对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较高敏感率。流感嗜血杆菌成人株与儿童株中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22.7%与36.5%,对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敏感率>90%。金葡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60.8%。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耐药率<3%),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逐年增高,分别从2005年3.1%、2.5%上升至2014年10.3%、14.2%,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仅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为12.8%。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逐年增加,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为6.7%。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降低,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30%。结论呼吸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监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51-55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非白念珠菌血流感染临床资料、治疗、预后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NICU血液真菌培养阳性VLBW临床数据、相关病原学及药敏资料等,对其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进行记录、分析。结果21例VLBW非白念珠菌血流感染中病原真菌分别为热带念珠菌11株、近平滑念珠菌10株。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12例,57.1%)和出血(4例,19.0%)。高危因素包括极低出生体质量(90.5%),胎龄<32周(100%),并在NICU入住超过15d(100%)。与热带念珠菌相比,近平滑念珠菌感染更显示与气管插管、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相关(P<0.05)。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均100%敏感,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0.5%。结论非白念珠菌血流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余临床表现一般无特殊性,高危因素主要有胎龄小、住院时间长,非白念珠菌血流感染由热带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所致者,可经验性给予氟康唑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57-5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识别能力。方法收集200例经临床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及肺孢菌阳性证实的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患者及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胸部CT扫描。分析其胸部CT影像特征。结果186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的磨玻璃影及网格影,其中9例肺内同时见多发肺气囊。14例表现不典型,影像诊断错误。结论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胸部CT表现较典型的特征为双肺对称性、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及部分病例见多发肺气囊。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不典型,须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资料与表现类似胸部CT特征的疾病鉴别,以免误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63-56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芳香黄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上海华山医院收治的3例感染芳香黄杆菌病例,并总结分析中国大陆同期发表的10例芳香黄杆菌感染患者资料。结果芳香黄杆菌在年龄较大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易引起感染,其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感染部位相应的症状如咳嗽咯痰、膀胱刺激症、疼痛、创口分泌物等。临床分离芳香黄杆菌存在多重耐药情况,抗菌治疗多根据药敏结果用药,病情可改善。结论芳香黄杆菌感染临床少见,表现无特异性。免疫力低下或老年患者应尽早送检病原学检查以早期诊断,抗菌治疗宜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68-57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收治的2例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Fournier坏疽患者虽经早期诊断、积极清创引流及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Fournier坏疽发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彻底的清创引流等对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71-57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绝对数、NEU比率在早期辅助诊断血流感染(BS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送检血培养并同时检测PCT、CRP和血常规的患者1835例。按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中PCT、CRP、WBC、NEU和NEU比率的水平变化,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189例,革兰阴性菌109株(57.7%),革兰阳性菌60株(31.7%),念珠菌20株(10.6%)。血培养阳性组PCT、CRP、WBC、NEU和NUE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6.04ng/mL、90.00mg/L、10.00×10~9/L、8.22×10~9/L、0.8571;血培养阴性组PCT、CRP、WBC、NEU和NUE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0.31ng/mL、38.52mg/L、8.96×10~9/L、6.33×10~9/L、0.7698。血培养阳性组的各项结果均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5)。革兰阴性细菌组患者血清PCT9.12(1.57~32.38)ng/m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细菌组2.62(1.00~12.90)ng/mL(P<0.05)和念珠菌组1.40(0.67~12.88)ng/mL(P<0.05),且肠杆菌科细菌患者的PCT值11.45(2.20~37.58)ng/mL明显高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93(0.70~13.37)ng/mL(P<0.05)。细菌组的CRP92.17(45.11~151.08)mg/L明显高于念珠菌组56.65(23.32~101.05)mg/L(P<0.05),且革兰阳性细菌组CRP93.93(46.67,147.86)mg/L高于念珠菌组(P<0.05)。以血培养阳性为阳性标准绘制ROC曲线,PCT、CRP、WBC、NEU和NUE比率的AUC分别为0.793、0.662、0.555、0.591和0.665(P<0.05),对BSI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PCT、CRP和NUE比率的诊断价值最大。结论PCT、CRP可作为BSI的辅助诊断指标,PCT水平对BSI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早期检测PCT和CRP可以及时帮助BSI患者判断病原菌类型,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78-58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分离的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和3'-氨基苯硼酸(APB)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分析,PCR扩增及DNA测序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确证,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是否位于质粒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菌株间基因相关性。结果12株CRKP对多黏菌素E均敏感,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均为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1.7%、91.7%和100%。PCR及DNA测序显示12株CRKP中8株产KPC-2,1株产NDM-1,3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将12株CRKP与大肠埃希菌J53进行接合,获得3株接合子。PFGE分型显示,12株CRKP可分为4个型3个亚型。MLST结果显示,8株blaKPC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均为ST11型,1株blaNDM-1阳性肺炎克雷伯菌为ST278,3株不产碳青霉烯酶菌分别为ST76、ST37、ST610。结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产NDM-1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已在该院出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83-5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小鼠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肺炎的疗效。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检测CORM-2对XDRAB生长的抑制作用。再通过建立XDRAB肺炎小鼠模型,观察CORM-2对肺炎小鼠的抗菌、抗炎效果。结果CORM-2显著下调XDRAB肺炎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抑制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与一氧化氮(NO)的表达,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同时显著降低了肺组织内细菌负荷量。结论CORM-2在体外和体内对XDRAB均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同时在体内发挥重要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89-5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东梅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相结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CLSI2014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4696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占32.2%,革兰阴性菌占67.8%。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各自菌种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4.2%(381/703)和75.1%(160/213),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分别占56.2%和36.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4%。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9.4%和41.0%。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对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和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597-6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童急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肺炎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及药敏情况。结果146例患儿的中耳脓性分泌物共检出109株革兰阳性菌株(74.7%),其中肺炎链球菌64株,占58.7%,该菌在≤1岁、>1~3岁、>3岁的患儿中的检出数分别为31株(50.8%,31/61)、25株(56.8%,25/44)、8株(19.5%,8/4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3,P=0.001)。2012、2013、2014年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株数分别为4株(25.0%,4/16)、2株(9.1%,2/22)、2株(7.7%,2/26),3年的PRSP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5,P=0.216)。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氯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96.9%、95.3%、93.8%、84.4%、17.2%、23.4%、18.8%、4.7%、0、0。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对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结论肺炎链球菌是该院<3岁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稳定,PRSP分离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02-6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0-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所有血培养分离菌用纸片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各类病原菌871株(剔除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1.8%(451株),革兰阴性菌占47.0%(409株),真菌占1.3%(11株)。居前6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5%)、大肠埃希菌(17.8%)、肺炎克雷伯菌(9.9%)、不动杆菌属(6.3%)、肠球菌属(5.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4.9%)。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各自菌的37.2%和60.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株分别占43.2%和29.1%;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10%以下,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吡肟耐药率在20%以下;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在1%以下,但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20.8%~22.4%。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仅对替加环素尚无耐药,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33.3%、34.2%和44.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结论血培养分离菌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血液标本中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性监测,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08-61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产KPC-2、NDM-1、VIM-2、IMP-1与IMP-4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筛选,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并经测序确认。应用MALDI-TOFMS进行厄他培南水解预试验以确定最适厄他培南浓度及孵育时间,随后采用预试验中的最适条件,应用MALDI-TOFMS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结果108株CRE中,有10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90株产KPC-2、4株产NDM-1、3株产VIM-2、2株产IMP-1、2株产IMP-4、1株同时产KPC-2和IMP-4型碳青霉烯酶,且在2h内均能水解厄他培南;另外6株CRE改良Hodge试验阴性,未检测出上述碳青霉烯酶基因,且不水解厄他培南。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用MALDI-TOFMS能够快速准确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为临床早期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提供依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14-6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卡他莫拉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89株卡他莫拉菌的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依照2013年CLSIM45-A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卡他莫拉菌多分离于婴幼儿患者,常混合其他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5.7%,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0、2.1%和4.2%。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严重,耐药率达到了82.5%和83.1%。结论儿童患者携带的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其高产酶特点使青霉素类药物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卡他莫拉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加强对其耐药监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18-6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原因之一,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22-6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HM)表型、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收集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82株,黏液丝试验检测HM表型。PCR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和7种常见毒力基因(rmpA、rmpA2、aerobactin、mrkD、iroN、magA、wcaG),利用微孔板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分数(毒力基因个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82株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丝试验阳性占31.7%(26/82),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阳性率为40.2%(33/82),二者均阳性24株,阳性率为29.3%(24/82),毒力分数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2。HM表型与非HM表型菌株中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2.3%(24/26)和16.1%(9/56),毒力分数P50分别为5和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毒力分数P50为5.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中,K1/K2/K57型的毒力分数与K5/K20/K54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表型菌株和非HM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3/26)和73.2%(41/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为60.6%(20/33),不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中,K54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最强,阳性率为6/8。结论致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强毒力和(或)生物膜阳性菌株,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广泛流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27-6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6年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细菌室分离的不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0662株,分析探讨其分离率与分布、耐药性变迁、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结果2009-2014年逐年铜绿假单胞菌总分离率分别为13.8%、17.6%、15.2%、15.7%、14.4%和12.6%;主要分布在ICU(46.0%)、呼吸科(21.0%)、普外科(15.0%)和内科(11.0%)等;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74.7%)、血液(5.9%)、分泌物(5.7%)等;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逐年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2.5%、22.6%、26.0%、30.9%、32.5%和33.0%,呈升高趋势。结论该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增长较快,应加强监测以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31-6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bla_(NDM-1)基因的分布,探讨NDM-1阳性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长沙地区2011年1月—2012年8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碳青霉烯类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筛查bla_(NDM-1)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和BLAST软件分析。对bla_(NDM-1)基因阳性菌株,采用E试验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包括bla_(DHA)、bla_(VIM)、bla_(IMP)、bla_(GIM)、bla_(CTX-M)、bla_(KPC)、bla_(TEM)和bla_(SHV)等)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共收集到687株碳青霉烯类不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3株被证实为bla_(NDM-1)基因阳性菌株,包括2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编号CS11495和CS610)和1株阴沟肠杆菌(菌株编号CS30754)。该3株菌均来源于湘雅医院。在测试的12种抗菌药物中,除对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敏感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几乎全耐药。菌株CS11495同时检出bla_(SHV-12)、bla_(TEM-1)、bla_(CTX-M-15)和bla_(IMP-4),菌株CS610携带bla_(DHA)、bla_(SHV-12)和bla_(TEM-1),菌株CS30754中bla_(SHV-12)和bla_(TEM-1)基因阳性。其余基因均为阴性。2株肺炎克雷伯菌PFGE分型可分为A、B两型。MLST显示,菌株CS11495、CS610和CS30754分别属于ST629、ST490及ST214,其中ST490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bla_(NDM-1)阳性菌株具有广泛的耐药谱,与其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有关。尽管本地区不存在克隆传播,但分布于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应预防其播散。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37-6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2—2014年临床常见分离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3年中临床分离的5471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按CLSI2015年标准判断结果。结果5471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936株(17.1%),革兰阴性菌4535株(82.9%)。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各自菌种中的检出率为39.0%和75.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金葡菌。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肠球菌中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和0.4%。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44-6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为儿科医师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度门诊及住院儿科患者血培养的分离菌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细菌257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31.5%;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18.3%),肺炎克雷伯菌(占15.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占11.3%),肠球菌(占9.7%)等。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菌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对较高,对利福平、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肠球菌属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7.6%,MRCNS检出率为53.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ESBL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1.9%和23.1%。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主要分离菌。应加强对儿童患者血培养中的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掌握其耐药特点以便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多重耐药现象的发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48-6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近4年来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年来的3278例男性不育患者和348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基联合检测对精液标本中的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4年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的总阳性率为35%~50%,以脲原体属为主,其阳性率为3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012-2014年各种支原体阳性率变化不大;2015年总阳性率和脲原体属的阳性率高于前几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9例男性不育者支原体阳性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30岁和31~35岁年龄段,分别为37.8%和32.1%。在10种抗菌药物中,脲原体属对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5%,4年中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该地区近4年来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支原体阳性率较高,且以脲原体属为主,多集中于26~30岁和31~35岁年龄段,与前3年相比,2015年阳性率明显升高,近4年来各种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不大,治疗上应首选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53-6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影响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漏诊或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等~([1])。在以往的报道中,肾病综合征并发此症发病率较低,而本病例中同时在患者的腹腔脓肿切口脓性分泌物、全血以及脑脊液中检出新生隐球菌更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55-66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概述感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每年世界总死亡的25.5%,而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约占感染性疾病的33.9%~([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3])。尤其肺炎发展至重症肺炎时除了具有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62-6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仅次于艾滋病)。WHO"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大约900万例,死亡150万例。我国是结核病高发的国家,结核病例数约占全球12%~([1])。由于临床上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合并艾滋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使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制订需要个体化~([2])。近年
  • 专家笔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 16(5): 667-67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6.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已经进行了20多年。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组专家O'BRIEN和STELLING教授来中国介绍如何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并免费提供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3.0(现已升级至5.6)系统~([1])。1988年WHO西太区办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2个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分别是北京的卫生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2-4])。目前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