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5-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41-2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国内主要地区34所医院(29所综合性医院、5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2017版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19061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5649株,占29.2%,革兰阴性菌134951株,占70.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5.3%和80.3%。MRSA和MRCNS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91.6%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MRCNS中有86.2%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除外氯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对50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表型推测或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主要为vanA型(36株)、vanB型(8株)或vanM型(6株)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儿童株中青霉素敏感株(86.8%)和耐药株(2.2%)所占比例较2016年有所下降,中介株的检出率(11.0%)有所上升。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0.0%(除外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2005年的3.0%和2.9%上升到了2017年的20.9%和24.0%,耐药率上升幅度高达8倍,与此同时,肺炎克雷伯菌每年的分离率亦呈稳步上升趋势。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91.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和69.3%。与2016年耐药性数据相比,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3.6%对20.9%)继续呈下降趋势。结论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在继续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同时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以发挥耐药监测工作的最大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52-25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不同菌种、不同免疫状态肺真菌病临床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确诊的78例肺真菌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确诊菌种包括隐球菌(61/78,78.2%);曲霉(14/78,17.9%);马尔尼菲篮状菌、毛霉、阿萨希毛孢子菌(各1例,3.8%)。肺隐球菌病主要感染无基础病人群,肺曲霉病主要感染有基础疾病者,基础疾病最常见为2型糖尿病。确诊方法包括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34例(34/78,43.6%),手术后病理32例(32/78,41.0%),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11例(11/78,14.1%),血培养1例(1/78,1.3%)。肺隐球菌病以无症状为主(29/61,47.5%),仅在有基础疾病患者中出现咯血;而肺曲霉病咯血发生率(8/14,57.1%)高于其他菌种。气管镜下肺隐球菌病无异常表现(14/18,77.8%);肺曲霉病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6/10),并仅在有基础疾病患者中出现管腔内坏死、新生物等情况。肺隐球菌病主要影像表现为结节肿块影(48/61,78.7%),肺曲霉病极少出现晕征、新月征。治疗采用单纯药物治疗45例(45/78,57.7%),手术治疗15例(15/78,19.2%),药物联合手术18例(18/78,23.1%)。最终死亡6例,失访25例,病情稳定47例。结论肺真菌病临床特征因菌种不同及宿主基础状态不同而有差异,临床诊断肺真菌病时应结合宿主免疫状态,根据不同症状推测可疑病原菌,尽早选择针对性方式确诊,以提高确诊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58-2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弓形虫脑病占AID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比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及使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弓形虫脑病的效果。结果(1)弓形虫脑病占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10.0%,症状以头痛、发热、肢体活动障碍最常见,头颅CT/MRI提示89.5%患者呈多发病灶,多见于顶叶、颞叶、基底节区,增强后提示76.9%呈环形强化灶,59.0%呈结节状强化灶,79.5%周围可见水肿带。(2)CD4~+T细胞均值(65.8±59.3)个/μL;弓形虫抗体IgG阳性检出率(50.0%)高于IgM(11.5%)(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弓形虫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快速金标法(P<0.05);42.6%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66.0%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3)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弓形虫脑病好转率84.2%。结论弓形虫脑病为AIDS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好发于CD4~+T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弓形虫抗体IgG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疗效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63-2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抗病毒治疗更为安全合理的停药时间。方法2013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在解放军302医院妇产中心,接受产检并住院分娩且完成产后1年随访的孕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共343例。根据产后停药时间,产后立即停药者为P0组,产后6周停药者为P6w组。分析两组孕期及产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发生率、产后ALT峰值及峰值发生时间和母婴垂直传播情况。结果(1)不考虑孕期肝功能的情况下,P0组和P6w组患者产后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0.2%和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6);孕期肝功能异常患者,P0组和P6w患者产后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8.0%和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3,P=0.001);孕期肝功能正常患者,P0组和P6w患者产后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9.4%和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2)各组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均为100%。结论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以阻断母婴传播为目的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孕妇,产后停药早晚对肝功能及母婴传播阻断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对于孕期转氨酶波动患者,产后宜继续抗病毒药物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67-27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流行状况及其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该院2012-2015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万古霉素MIC检测,按CLSI2016年版标准判断结果;菌群曲线下面积(PAP-AUC)法进行hVISA、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筛检;回顾性分析临床标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纳入研究,共分离得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分离的菌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1株,占58.1%;PAP-AUC法筛检出hVISA19株,占18.1%,筛检出VISA10株,占9.5%;10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中,医院感染52例,其中MRSA感染36例,占69.2%;社区获得感染53例,其中MRSA感染25例,占47.2%。医院感染中MRSA占比大于社区感染(P<0.05);社区感染53例中检出hVISA11株,检出率为20.8%,医院感染52例中检出hVISA8株,检出率为15.4%,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中hVIS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VISA与非hVISA感染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SA与非VISA感染患者临床转归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hVISA与非hVISA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SA与非VISA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hVISA检出率较高,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中hVIS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A与MSSA中hVISA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hVISA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并未发现较非hVISA感染患者有所延长,临床转归也未发现与非hVISA感染患者有所差别,应增加更多标本量以更准确地了解本地区hVISA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73-27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广泛耐药(X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中的分布及此类耐药基因周边结构。方法收集XDR铜绿假单胞菌59株,琼脂稀释法测定MIC,PCR方法检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npmA),ERIC-PCR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检出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和rmtB进行周边序列分析。结果59株X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总检出率62.7%(37/59),rmtB的检出率略高于armA,未检出其他甲基化酶基因。根据ERIC-PCR结果受试临床株可分为19个型别。17株检出armA基因菌株分布在3个克隆,其中15株(88.2%)集中在一个克隆(克隆D);而rmtB基因散布于9个克隆。基因周边序列分析显示,armA基因位于一个含多种转座酶的移动元件上,其与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armA阳性质粒序列一致性达99%;rmtB基因也位于一个含转座酶的移动元件上,其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携带的rmtB质粒序列高度一致。结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XDR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中分布广泛,均在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的菌株中检出。armA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克隆传播。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78-2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分析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MKP)的荚膜血清分型及分子特征,探究其碳青霉烯类耐药获得的可能机制。方法筛选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6年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HMKP(CR-HMKP)菌株,采用PCR检测其荚膜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相关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细菌的同源性分析,并采用接合试验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传播性。结果2012-2016年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675株,其中筛选出CR-HMKP菌株18株(2.7%),除1株wzi128-K1型、1株wzi206-K57型和2株wzi2-K2型菌株外,其余荚膜分型均为wzi64-K14.64型。PCR及测序结果显示,blaNDM-12株,blaKPC-217株,qnrS118株,blaCTX-M-33株,blaCTX-M-1418株,blaTEM-116株,blaSHV-1217株,rmtB5株。CR-HMKP菌株均携带有毒力相关基因,其中rmpA(88.9%,16/18)、magA(5.6%,1/18)、iroN(83.3%,15/18)、aerobactin(27.8%,5/18)、rmpA2(66.7%,12/18)及mrkD(100%,18/18)。CR-HMKP菌株共有3个ST分型,分别为ST11型15株、ST86型2株、ST412型1株。PFGE显示CR-HMKP分为A、B、C3群,其中B群和C群分别为ST86型和ST412型,而A群均为ST11型。所有携带KPC-2基因的菌株均为ST11型,接合试验显示5株CR-HMKP接合成功,接合率27.8%。结论本研究表明CR-HMKP菌株以wzi64-K14.64荚膜血清分型为主,部分可通过接合获取KPC-2基因而产生并流行。此外,CR-HMKP菌株既可存在于高流行的ST11型,也可携带K1/K2等高毒力荚膜血清分型,应引起高度重视。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86-2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12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对常用喹诺酮类敏感性,对其中48株细菌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PCR检测特征克隆耐药基因。结果该院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敏感率均低于40%。环丙沙星不敏感菌株中存在克隆传播趋势。ST494型(18.8%)为仅次于ST11型(31.2%)的主要肺炎克雷伯菌ST型别。ST494型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可产多种β内酰胺酶,oqxAB基因、gyrA基因存在单位点突变,部分菌株携带qnrD、aac-(6')-lb-cr和armA基因,因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亦达22%,但对替加环素、四环素均敏感。结论多重耐药克隆ST11和ST494是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主要的ST型,导致该院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程度甚高。其中ST494型对替加环素和四环素类高度敏感,提示此类药物或可成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优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92-29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呼吸道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期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感染。方法对2013年5月-2017年8月该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从2800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痰液检出肺炎链球菌共2963株,检出率为10.6%;(2)肺炎链球菌感染主要多见于6岁以下患儿,冬春季为高发,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率为43.0%,以混合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多见;(3)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6.0%;(4)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高(>90%),对氯霉素和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在95%以上,未检出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儿童呼吸道肺炎链球菌的感染与年龄、季节有关,呈逐年递增趋势,合并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率较高。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比例较高。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都在95%以上,表现为多重耐药。儿童中检出的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已很严峻,临床诊疗要密切监测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及时调整经验用药方案和预防感染策略。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297-3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临床分离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进行细菌耐药试验,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年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共分离病原菌54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共4020株,占74.4%(4020/5406),革兰阳性菌1386株,占25.6%(1386/5406)。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1913株,占35.4%(1913/5406),尿液标本1441株,占26.7%(1441/5406)。根据分离菌种类分类,以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占23.1%(1247/540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2.1%(654/5406)。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66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2.2%(166/3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462株,占该菌的80.3%(462/57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745株和200株,分别占各自菌种的59.7%(745/1247)和30.6%(200/654)。产ESBL株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屎肠球菌中检出少量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占0.2%),均分离自尿液标本。全院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共分离出1046株,占19.3%(1046/5406),绝大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高度敏感,其中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占41.1%(430/1046)、17.4%(182/1046)和12.0%(126/1046)。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仍持较高耐药率。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长性趋势,应继续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严格把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06-3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成熟的大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模型。方法将SD大鼠分成4组,脑池内分别接种1×10~5cfu、1×10~6cfu、1×10~7cfu3个梯度新型隐球菌负荷量及0.9%NaCl溶液,观察接种后大鼠的临床症状,在第14、21天取脑脊液做培养并计数,观察28d内大鼠死亡情况。结果1×10~5cfu组无明显临床症状,菌负荷下降,无死亡;1×10~6cfu组症状轻微,菌负荷略有上升,死亡率低;1×10~7cfu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较高,菌负荷明显增加;0.9%NaCl溶液大鼠活动生长正常,无死亡,脑脊液培养阴性。结论1×10~7cfu脑池注射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28d死亡率>80%,可构建较为理想的大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模型。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09-31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呈丝状分枝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菌,绝大多数厌氧生长或兼性厌氧,在体内聚集生长,形成肉眼可见颗粒。放线菌病是人兽共患病,其特点是病程较为缓慢,呈渐进性,易在局部形成化脓性、肉芽肿性病灶,并可能在局部扩散。本文通过报道1例少见的腹腔内放线菌感染累及肝脏的病例,并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12-3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球菌是一组主要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具有共同生化特征的革兰阳性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前者占85%~95%,后者占5%~10%,其余为坚韧肠球菌和其他肠球菌。肠球菌感染多见于泌尿道、血流感染、腹腔感染、外科手术切口及心内膜等,神经系统感染较少,本文报道1例肠球菌脑膜炎并复习相关文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15-3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30年来,克雷伯菌属已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肝脓肿的是一种高毒力/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hypermucoviscousK.pneumoniae,hvKP),可引起侵袭综合征,包括眼内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1-3],引起前列腺脓肿的少有报道~[4-6]。而前列腺脓肿的主要致病菌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19-3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放化疗强度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免疫力低下,特别是肿瘤及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念珠菌和曲霉等。头状地霉(Geotrichumcapitatum)感染是非常少见的真菌感染,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2-3]。本文介绍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头状地霉血流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22-3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缓症链球菌感染已非少见,其感染诱因及临床类型有多种,但因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导致长期发热的病例还鲜见报道。近期我院收治并治愈1例成人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1.1临床症状患者男,52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于2017年7月12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25-3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靶器官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则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SLE、AIDS、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其临床表现与脑脓肿、脑肿瘤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28-3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spp.)是定植在口腔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牙周炎~[1-2],也可引起脓肿、结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和宫颈炎等感染~[3-4],围产期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我院1例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引起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临床资料患婴为入院后不久阴道分娩一体重2530g女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31-3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在医疗机构的快速流行和播散,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加强CRE菌株的检测和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干预,是遏制CRE菌株进一步流行播散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国际上关于CRE菌株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指南(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英国公共卫生中心发布的指南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36-34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是人类中定植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黏膜上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1]。一旦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白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并改变形态结构,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白念珠菌的双相性转换,尤其是由酵母相向菌丝相的转换,在其致病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除了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酸碱度等可触发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白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 341-3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球菌系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中,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医院感染。由于细菌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双重特性,以及各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造成的高选择性压力,导致多重耐药(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肠球菌增多,甚至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VRE)。2000年利奈唑胺上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