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1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45-35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II,APACHE-II)对成人复杂腹腔感染(complicatedintra-abdominalinfection,cIAI)死亡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和维普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2017年5月有关APACHE-II对cIAI患者的死亡预测的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Newcastle-OttawaScale,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效应量的合并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1289例患者。纳入的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I2=73.2%,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52-3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或多剂口服西他沙星(DU-6859a)片剂后的药动学(PK)及PK/药效学(PD)。方法单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3个剂量组平行研究设计。每个剂量组入选12名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多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单个剂量组研究设计。共入组12名受试者,口服西他沙星片100mg,1次/12h,连续给药10d,其中第1天和第10天仅早晨给药1次。收集受试者给药后的血样和尿样,采用经过方法学验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PLC-MS/MS)测定血清及尿液样本中西他沙星浓度,并结合西他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尿路感染(UTI)常见病原菌的体外PD结果(MIC)进行PK/PD分析。结果受试者单剂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后,分别于0.92h、1.42h和1.21h达到高峰血清浓度(C_(max)),C_(max)分别为(0.72±0.19)mg/L、(1.39±0.36)mg/L和(2.32±0.78)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3.67±0.67)mg·h/L、(8.19±1.15)mg·h/L和(14.20±3.21)mg·h/L,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6.55±0.97)h、(6.84±1.17)h和(7.81±0.89)h。给药后48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在61.4%~70.0%。多剂给药后第1天和第10天血C_(max)分别为(1.01±0.19)mg/L和(1.26±0.20)mg/L,第10天达到稳态后,AUC_(0-12h(ss))为(6.88±0.81)mg·h/L,稳态时总清除率(CL_(ss)/F)、总清除率(CL_r/F)分别为(14.72±1.79)L/h和(10.58±1.40)L/h,达峰时间(T_(max))和表观分布容积V_(dz)/F分别为(2.08±0.76)h和(128.95±24.86)L。蓄积因子(R_(AUC))为1.35。第1天和第10天48h的药物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67.64%和99.11%。体外PD结果提示西他沙星抗菌活性可覆盖CAP和UTI的主要病原菌,西他沙星对CAP患者中肺炎链球菌PK/PD参数可达到其靶值,给药后尿药浓度高,即使8~12h尿药浓度仍可维持在大肠埃希菌MIC_(90)至少5倍以上。结论健康受试者单剂和多剂口服西他沙星片后吸收迅速,在50~200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PK特征,受试者耐受性良好。西他沙星片100mg2次/d的给药方案对CAP和UTI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预期可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疗效。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60-36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海南地区类鼻疽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不同类型类鼻疽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0-2016年120例住院类鼻疽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将患者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从发病年龄、病死率、复发率、合并基础疾病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总结各型临床特点。结果120例患者中男性占87.5%(105/120),农民占66.7%(80/120),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占76.7%(92/120)。患者主要来自海南省沿海市县。急性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率和病死率最高。慢性型以脏器脓肿为主要表现,该组发病年龄最低,但治疗依从性最差。亚急性型最为常见,以肺部、骨关节、泌尿系感染为主要表现。结论类鼻疽病是海南地区多发病,主要好发于沿海地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男性农民。应提高对该病不同类型尤其是慢性型的认识,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严格随访,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65-37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种类及临床特点,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入院的6岁以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259例,通过FilmArray平台检测17种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及百日咳鲍特菌。根据结果分别对病原菌组成、季节分布特点及单病原组、混合病原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9例患儿标本中,阳性总检出率88.4%(229/259),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最高(15.4%,40/259),其次为鼻病毒/肠病毒(12.4%,32/259)、副流感病毒3型(6.9%,18/259)。混合感染38.2%(99/259),以鼻病毒/肠病毒最多(46.5%,46/99),其中以鼻病毒混合副流感病毒3型检出率最高(9.1%,9/99)。RSV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χ~2=28.787,P<0.001),副流感病毒3型多发生在春夏季(χ2=30.312,P<0.001)。混合感染组患儿喘息天数明显多于单病原感染组(Z=-2.6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主要为呼吸道病毒感染,且混合感染多见,故喘息发病的初期对病原体的诊断非常重要。FilmArray检测系统为多重巢式PCR系统,可检测20种病原体,运行时间短,有助于病原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合理用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72-3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13年收治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月-2016年4月310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在肝脓肿常见症状体征中,发生比例最高的为发热(90.6%),其次为畏寒寒战(53.2%),而腹痛和肝区叩痛阳性率则不到一半。在送细菌培养的218例中,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53.7%);88例(40.4%,88/218)细菌培养阳性,其中54例为肺炎克雷伯菌(26例为血培养,22例为脓液培养,6例为血和脓液均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占61.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9例,占10.2%。54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中肿瘤患者5例,占9.3%,34例培养阳性的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中肿瘤患者11例,占32.4%。糖尿病是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患者更容易患其他细菌性肝脓肿。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特别是糖尿病可作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预测指标,在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时应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特点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77-38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讨论总结胃肠肿瘤伴发脾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强调胃肠道肿瘤可继发脾脓肿,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4例胃肠肿瘤伴发的脾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原学特点、治疗方法和病情转归等,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胃肠肿瘤伴脾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例胃肠肿瘤患者,其中2例胃腺癌、1例胃间质瘤以及1例结肠腺瘤;胃肠道肿瘤伴发的脾脓肿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有发热、左上腹疼痛及白细胞总数升高,而影像学则表现为脾脏多发或单发的不规则低密度灶;2例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中1例患者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的混合感染,1例为粪肠球菌,另1例未明确病原菌。文献复习显示结肠脾曲的肿瘤可继发脾脓肿,此类患者以男性多见,病原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结论胃肠肿瘤因手术血运关系可能导致脾脓肿,应引起临床警惕。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83-3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湿疹并发急性细菌性骨关节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复习国内外发表湿疹并发细菌性骨关节感染的文献,结合近期收治的1例相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道1例湿疹并发急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左侧骶髂关节感染伴骶骨旁脓肿。综合1988-2013年文献中该疾病报道,湿疹并发急性细菌性骨关节感染共33例。该疾病患者年龄分布以学龄前儿童为主(54.5%),成年患者仅占21.2%。患者以男性为多,男女比1.75∶1。感染部位以髋关节为主(42.4%),膝关节、骶髂关节、脊柱、指骨远端等亦有发病。最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78.8%),其中甲氧西林敏感株与甲氧西林耐药株比例为3∶2,其次为链球菌属细菌(12.1%)。结论湿疹并发细菌感染多局限于皮肤软组织,并发细菌性骨关节感染少见,主要为金葡菌导致。金葡菌与湿疹合并感染密切相关,并发感染患者应予以针对金葡菌的抗感染治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89-3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和普通肺炎克雷伯菌(non-hvKP)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与差异,探讨hvKP影响核因子-κB(NF-κB)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离体检测hvKP和non-hvKP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情况。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设0.9%NaCl溶液对照组、hvKP组和non-hvKP组,各组分别刺激中性粒细胞0、3、6、9h后,采用FITC-Annexin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呼吸爆发功能,采用Westernblot检测感染后中性粒细胞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hvKP组各个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non-hvKP组(P<0.01)。体外研究显示,non-hvKP组各个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hvKP组和对照组(P<0.01);hvKP组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率显著低于non-hvKP组(P<0.01)。Westernblot检测发现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hvKP感染人中性粒细胞的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on-hvKP(P<0.01)。结论hvKP可通过上调p65蛋白表达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途径,导致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但却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能力,其或可在hvKP感染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394-4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4-201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常见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数据,依据CLSI2016年标准判断结果,应用BDEpicenter进行统计。结果3年共检出6881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509株,占36.5%;革兰阴性杆菌4372株,占63.5%。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0%)、铜绿假单胞菌(9.8%)、大肠埃希菌(8.9%)、肺炎克雷伯菌(7.9%)和鲍曼不动杆菌(7.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的44.3%和72.0%,未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屎肠球菌中耐万古霉素菌株的检出率为11.8%,未见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47.6%和23.9%。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接近或高于8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仅检出1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8%~26.1%和13.5%~24.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分别在49.2%~63.1%和48.2%~6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小于30%。结论3年间该院临床分离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位,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02-40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8年间尿液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就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按照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以纸片扩散法补充。结果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各种细菌5765株,前9位主要分离细菌占83.7%(4825/5765)。其中最多见为大肠埃希菌,占44.7%,其次为粪肠球菌,占13.7%。女性患者尿液标本的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62.0%对38.0%),但铜绿假单胞菌在男性患者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8.0%对2.0%)。各年龄段患者的尿液标本细菌占比,以老年患者最高(45.0%,2169/4825),青少年患者最低(0.5%,22/4825)。除儿童患者外,尿液标本分离株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分离自男性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高于女性患者相应的菌群。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经验性治疗药物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8年间维持在7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最高,在40%左右。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尿液标本的主要菌群,并对氟喹诺酮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年龄和性别应作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尿路感染的参考依据之一。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08-41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mcr-1基因在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分布及其阳性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PCR法对1617株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mcr-1基因的筛查,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cr-1基因阳性菌株对于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cr-1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617株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中,仅9株(0.6%)细菌mcr-1基因检测阳性,其中包括8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PFGE分析显示8株mcr-1阳性大肠埃希菌分属8个不同型别;9株mcr-1阳性菌株对多黏菌素E均耐药,MIC为4~8mg/L;9株细菌对头孢美唑、碳青霉烯类药物及替加环素均敏感,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仅1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敏感;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结论mcr-1基因在受试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率很低,mcr-1基因阳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多见,未发现克隆传播,其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水平也较低。mcr-1阳性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喹诺酮类等药物耐率高,但对头霉素、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敏感,提示mcr-1阳性菌株感染仍有多种抗菌药物可供选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13-4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2016年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6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6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株36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7%,革兰阳性菌占27.3%。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和MRCNS)占各自菌种的30.8%和67.8%;MRSA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等均高度耐药,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仅为1.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无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占46.5%、27.3%和20.5%。肠杆菌科细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雷菌属外,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低于11.1%。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低于8.7%。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4.4%、64.7%、6.8%和1.0%,对除喹诺酮类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9.6%。结论细菌耐药状况仍较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加强抗生素的合理规范使用及医院感染的控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21-42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EM)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该医院2012-2016年EM临床分离株及有关临床资料,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共分离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0301株,其中EM27株,占0.26%;菌株主要分离自综合ICU(12株,占44.4%),标本以痰液为主(占77.8%);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EM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达到10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率达到100%。结论EM临床分离率5年间呈上升趋势,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耐药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24-42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红球菌原名马棒状杆菌,为革兰阳性球杆菌,属红球菌属,主要存在于土壤,该菌为马、牛、猪等动物的致病菌,人类则为少见的机会致病菌。本实验室2016年10月在一患儿颈部穿刺液中分离获得1株马红球菌,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儿男,3岁,20d前家属发现患儿左侧颈部有一肿块,伴咳嗽,无发热,就诊当地医院症状无明显好转。10d前肿块增大并有压痛入住九江某三甲医院,予以美洛西林钠-舒巴坦等抗感染治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26-4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线菌病的表现形式多样,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均较困难。本文报告1例肺放线菌感染伴炎性假瘤患者诊治经过及体会。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农民。因反复咳嗽、咯痰、咯血1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进食呛咳后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并予以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其后患者反复出现咳嗽、咯痰、咯血症状,共咯血5次,咯血量在10~30mL,皆予以抗感染、止血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本次因咯血量增加,每日量约20mL入院。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28-4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布鲁菌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不同种类的布鲁菌致病力也不同,目前,我国以羊种最为多见,其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1]。近年来由于畜牧业的发展,遵义地区由羊种布鲁菌感染的非疫区转为疫区,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尤其是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布鲁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较少,但死亡率高,预后不佳[2-3],我院经血培养及心脏彩超确诊布鲁菌感染心内膜炎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间歇发热伴咳嗽、咯痰2个月",于2017年3月31日入我院呼吸内科,2个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31-4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克次体病(rickettsiosis)是一组由立克次体(Rickettsiae)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多发生在热带与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本文报道1例蜱咬伤后以发热、脑膜炎为主要表现,应用PCR技术在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饶氏立克次体核酸而确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哈萨克族,牧民。以"蜱虫叮咬后8d,发热伴头痛、头晕5d"为主诉,于2017年6月3日入住本院。患者8d前被蜱虫叮咬左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34-4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霉素是一种小分子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革兰阳性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于1969年被首次报道。目前有3种磷霉素制剂,即口服制剂磷霉素钙、磷霉素氨丁三醇和静脉制剂磷霉素钠。磷霉素钙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生物利用度较磷霉素钙高,主要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所致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磷霉素钠是唯一的静脉制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系统性感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40-4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8.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菌落突变株(smallcolonyvariants,SCV)是一种具有独特表型(生长率低、菌落形态不规则以及生化特性异常)及致病特征,且生长缓慢的细菌亚群。自1910年Jacobsen首次在伤寒埃伯泽菌株中发现SCV现象以来,人们陆续发现许多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羊布鲁杆菌、大肠埃希菌及淋病奈瑟菌等都具有形成这种SCV的能力。1957年,Jensen[1]首次报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CV(金葡菌,SASCV)。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临床许多慢性和复发性感染与SASCV的独
  • 信息交流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45-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想象一下2047年的医院查房:一位52岁的患者因初发腹水和肝性脑病,从郊区医院转诊,肝硬化原因不明。患者的病史记录显示2015年曾接受前十字韧带修补术。患者有长期的阿片类药物滥用史,2017年因静脉注射海洛因收住戒毒所。此后,未再使用违禁药物。患者需要接受肝移植,他同时需要赡养父母和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患者被诊断为丙型病毒性肝炎,医学生对这个结果非常震惊,因为他一直认为在美国已经彻底消灭了丙型肝炎病毒(HCV)。这位医学生问:为什么仍有HCV感染发生?回到现在目前,HCV所致肝硬化发病率在过去2年中保持不变。发病率高峰曾出现在1960-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47-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多重耐药(MDR)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危重患者中,导致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目前对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选药物很少。2014年和2015年,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相继分别批准了头孢洛扎-他唑巴坦用于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和腹腔感染2项适应证。该复合制剂与头孢他啶相比,对AmpC酶更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有较高的亲和力,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4): 448-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7年10月20日路透社TomMiles: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马达加斯加鼠疫已导致94例患者死亡,该病并可能进一步传播。WHO非洲区域突发事件司长IbrahimaSoceFall在日内瓦宣称,世卫组织正尽力防止鼠疫的流行。鼠疫是马达加斯加地区的流行病,但是自今年8月起疫情突然暴发,导致1153例疑似病例。这次暴发时间比往年更早,疫情主要侵袭城市地区而非农村,并且主要引起肺鼠疫,这是最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