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9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5-20
  

  • 全选
    |
    论著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33-23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金葡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数据,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及90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4年间共收集2067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112例为金葡菌感染,90d死亡14例(12.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的危险因素为烧伤(OR=53.54,95%CI:3.91~732.23,P=0.003),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OR=1.29,95%CI:1.06~1.57,P=0.011),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OR=1.01,95%CI:1.00~1.02,P=0.04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OR=6.36,95%CI:1.95~20.70,P=0.002),PCT水平升高(OR=1.50,95%CI:1.20~1.87,P<0.001),白介素6(IL-6)水平升高(OR=1.01,95%CI:1.00~1.01,P=0.035)。结论:金葡菌血流感染有较高的病死率,烧伤、PCT水平升高和CRP水平升高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MRSA感染、PCT水平升高和IL-6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37-2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RA患者1069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49例和验证组320例,采用Epidata3.0双录入和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建模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回归分析,基于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效果。结果:1069例RA患者中,117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0.94%。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吸烟、2型糖尿病、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是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S=-2.19+0.79×年龄-1.76×病程+1.36×吸烟史+0.41×糖尿病史-1.37×关节置换术后+4.41×RF。结论:对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行分析并建立感染预测模型,结果显示RF、病程、关节置换术后和吸烟史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43-24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我国白血病合并结核病的患病率、病死率、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为今后白血病合并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白血病""结核""化疗"以及"leukemia""tuberculosis""chemotherapy"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18年7月。结果:符合白血病合并结核病纳入标准的病例共229例,其中肺结核200例,肺外结核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5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10例。男女比例为1.2∶1,平均年龄为43.9岁。临床特点:229例病例中204例(89.1%)以发热为首要临床表现,120例(52.4%)表现为持续高热,表现为低热、盗汗、消瘦的分别有13例(5.7%)、30例(13.1%)、36例(15.7%);184例(80.3%)结核病例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109例(47.6%)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98例(42.8%)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24例(10.5%)痰结核菌检查阳性,18例(7.9%)病理活检阳性,3例T细胞斑点(T-spot)试验阳性,2例支气管镜冲洗液涂片阳性,1例结核杆菌PCR测定阳性。135例行抗结核治疗,其中107例治疗有效,有效率79.3%。6例因结核病死亡,归因病死率为2.6%(6/229)。结论:白血病患者合并结核病概率较普通人群高,早期临床表现和体征不典型,多方面寻找结核感染证据、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48-25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1346例,发生肺炎的白血病住院患儿为观察组,未发生肺炎的白血病患儿为对照组,对影响其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46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中有95例罹患肺炎,发生率为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病例和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白血病住院患儿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是白血病住院患儿发生肺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病例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白血病住院患儿会增加肺炎发生的风险;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的白血病住院患儿会减少肺炎发生的风险。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53-2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a,N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肺部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确诊为支扩合并NTM感染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微生物学、影像等资料。结果:共有40例患者诊断为支扩合并NTM感染,其中27例感染Ⅲ组分枝杆菌,均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aviumcomplex,MAC),占67.5%(27/40);11例感染Ⅳ组分枝杆菌,均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占27.5%(11/40);2例感染Ⅱ组分枝杆菌,均为堪萨斯分枝杆菌,占5.0%(2/40)。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患者出现咯血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MAC感染的患者(χ2=8.212,P=0.004),MAC则以胸闷气促、发热常见。NTM感染的支扩患者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高达86.8%,痰液NTM-DNA检测阳性率较高(89.4%),而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常阴性(94.1%)。支扩合并NTM感染的肺部影像中空洞、小结节、树芽征、斑片状渗出影常见,MAC组的支扩则常侵犯双上叶、中叶或舌叶。结论:支扩合并NTM感染以MAC和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为常见;两者临床表现有差异,其中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组咯血发生率更高;影像表现多样,MAC组支扩以右肺中叶支气管最好发。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59-26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溺水后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8例溺水后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的文献报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8例住院患者以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多见,8例伴有意识障碍,2例患者曾在院前心肺复苏。8例轻症患者经抗感染等治疗均顺利康复。10例重症患者由于呼吸衰竭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9例检出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浅黄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2例合并曲霉感染,最终1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溺水后吸入性肺炎病原体多为革兰阴性菌,重症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原菌、及时控制感染有助于改善预后。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63-26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确诊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结果。结果:200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男132例(66.0%),女68例(34.0%)。开放性骨折是引起骨科血流感染常见诱因。本组患者中单发伤62例(31.0%),多发伤89例(44.5%)。单一菌感染182例(91.0%),复数菌感染18例(9.0%);有基础疾病史患者55例(27.5%)。共计分离出2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8株(49.5%)、革兰阳性菌91株(41.7%)、厌氧菌10株(4.6%)、真菌9株(4.1%)。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株(18.8%)、大肠埃希菌27株(12.4%)、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10.6%)、肺炎克雷伯菌19株(8.7%)、鲍曼不动杆菌14株(6.4%)及铜绿假单胞菌11株(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9.1%(9/23)和78.0%(32/4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3.0%(17/27)和47.4%(9/1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8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均≥80%。厌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均敏感。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结论: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骨科血流感染患者中最常见病原菌,应加强骨科病房感染防控措施,降低骨科血流感染的发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69-27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非经典免疫功能缺陷者气管支气管曲霉病的临床特点、胸部CT及支气管镜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漳州正兴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8例非经典免疫功能缺陷者气管支气管曲霉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男7例,女1例;5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例无基础病;临床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咯痰,其中呼吸困难尤为突出。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值升高5例、正常3例,肺泡灌洗液GM值均升高。胸部CT影像主要表现是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树芽征,沿支气管分布片状影或结节影,气管支气管僵硬。支气管镜检查表现主要是气管支气管管壁白色伪膜或白色结节状物,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单发或多发黏膜表面溃疡,受侵犯的气道黏膜外观不规则并管腔狭窄。培养以烟曲霉为主。病理检查见曲霉菌丝及孢子。主要采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7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气管支气管曲霉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支气管镜检查对气管支气管曲霉病及早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早期诊治对本病预后非常重要;危重患者联合抗真菌治疗能提高患者治愈机会。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74-27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并与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FMD68例和HA38例患儿进行分析,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并送至该院疾控中心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肠道病毒的VP1基因分析,记录患儿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共检出14种肠道病毒基因型,CVA6是HFMD最常见的基因型,CVA2是引起HA的主要基因型。特定致病性肠道病毒基因型与一些可能提供的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结论:CVA6、CVA10和CVA16是导致HFMD主要病毒基因型,HA患儿中CVA2病毒基因型占大多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79-28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异常与病原体组合(TORCH)宫内感染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孕妇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孕11~13周时超声检查显示胎儿NT≥2.5mm。根据检测结果将138例孕妇分为NT2.5~2.9mm组、3.0~3.4mm组、3.5~4.4mm组、≥4.5mm组和颈部水囊瘤组。比较各组胎儿TORCH感染、染色体异常和结构异常的发生率。结果:NT2.5~2.9mm组40例、3.0~3.4mm组36例、3.5~4.4mm组26例、≥4.5mm组25例和颈部水囊瘤组11例。138例胎儿染色体正常98例,占71.01%;异常40例,占28.99%。胎儿宫内TORCH感染8例,感染率为5.80%。36例胎儿合并结构异常,占26.09%。NT2.5~2.9mm组胎儿TORCH感染率、染色体异常率和结构异常率分别为0、10.00%和7.50%;3.0~3.4mm组分别为0、11.11%和13.89%;3.5~4.4mm组分别为3.85%、30.77%和26.92%;≥4.5mm组分别为8.00%、56.00%和44.00%;颈部水囊瘤组分别为45.45%、90.91%和90.91%。随着NT值的增大,TORCH感染率、染色体异常率和胎儿结构异常率升高。结论:NT异常增厚可能对TORCH宫内感染、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结构异常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83-2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复习国内外发表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文献,结合近期收治的1例病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报道1例溶血孪生球菌致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文献中该疾病报道和本例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共24例,时间跨度从1982-2018年,患者以男性为多,男女比5∶1;以成人为主(95.8%);多有心脏疾病(58.3%)或牙源性疾病(25.0%)基础。感染瓣膜以主动脉瓣为主(50.0%),其次为二尖瓣(41.7%),右心瓣膜较少累及。报道病例抗感染治疗以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最为常见。除1例患者治愈出院后死于未知原因外,本病预后俱佳。结论:溶血孪生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敏感率,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临床已分离到多重耐药株,其耐药机制尚未明确。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87-2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1例乌尔新不动杆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结合国内外与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感染者无任何基础疾病,在其痰液和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乌尔新不动杆菌,该菌在短时间内产生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的耐药性。查阅文献共检索到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22例,结合本例作一总结。结论: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者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尤其是接受过侵袭性操作、并发严重疾病、应用广谱抗生素和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该菌耐药性较为突出,亦有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报道。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292-29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菌株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上海地区27所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M60(2017年)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8月1日-2018年4月30日上述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共35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81%(148/354),近平滑念珠菌占23.73%(84/354),热带念珠菌占15.54%(55/354),光滑念珠菌占9.32%(33/354),其他念珠菌占9.60%(34/354)。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与以往报道比较偏低或基本持平,无增长趋势,主要是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45%、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率为4.3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和中介率均为2.17%;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呈现1.20%的SDD率,对伏立康唑呈现1.20%的中介率;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表现出6.06%的耐药率和93.94%的SDD率;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对氟康唑表现出41.82%的耐药率和12.73%的SDD率,对伏立康唑表现出40.00%的耐药率和12.73%的中介率。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尚未出现耐药菌株,仅1株光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耐药。结论:上海地区临床念珠菌的分离率及菌株分布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继续做好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00-3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用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CRE/CRKP)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的研究,检索年限截至2018年1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和GRAD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英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合计212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双碳青霉烯类联用可降低28/30d死亡率(OR=0.41,95%CI:0.21~0.79,P=0.007),改善临床疗效(OR=2.07,95%CI:1.10~3.88,P=0.02),提高细菌清除率(OR=2.05,95%CI:1.05~3.99,P=0.04)。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低等级、弱推荐。结论:双碳青霉烯类联用可增强对CRE/CRKP的抗菌作用。
  • 病例报告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06-3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红球菌(Rhodococcusequi)属红球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需氧菌,是人类较少见的机会致病菌,多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马红球菌同样可发生在HIV阴性患者,例如无免疫缺陷人群,以及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本文通过回顾1例在我科诊治的HIV阴性感染马红球菌患者的病例特点,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该病的病例特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09-31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头痛伴发热1周余,气喘1d"入院。2017年2月14日患者曾至菜场购买活禽并携带活禽长时间乘车。4d后出现头痛,伴有发热,热峰37.8?℃,无明显咳嗽咯痰,无胸闷胸痛,在家自服布洛芬混悬液后头痛未有明显缓解。2月18日在当地中医院就诊,血常规:WBC6.91×109/L,N0.85;C反应蛋白(CRP)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12-3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脏利什曼病主要通过雌性白蛉叮咬传播利什曼原虫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脾肿大,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脾脏进行性肿大、外周血三系下降、肝酶升高、球蛋白升高、体重下降等症状[1]。本病若未经治疗,病死率可超过90%[2]。我科收治1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初次经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好转,2个月后复发,最终经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治愈,现报告如下。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15-3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和直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rectus)均为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的专性厌氧菌。1893年VanLeeuwenhock从牙菌斑中分离到细长的梭状微生物,1898年Veillon和Zuber命名其为成梭杆菌(Bacillusfusiformis)。1922年Knorr将具核梭杆菌归类为梭杆菌属[1]。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不仅可引起口腔感染性疾病,还与大肠癌及脑、肝、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19-3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发生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人口流动,近年来非牧区人员患病率较前有所增高[1]。布鲁菌感染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预后不佳;布鲁菌性附睾-睾丸炎(BEO)是布鲁菌感染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表现,脾梗死是布鲁
  • 综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23-3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万古霉素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具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PAE),通过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两者结合,可以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24h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AUC_(0-24)/MIC)被认为是预测万古霉素疗效的重要靶标[1-2]。由于AUC0-24不能直接测定,而谷浓度(Cmin)与AUC0-24有一定相关性,目前指南多采用Cmin作为其替代指标,其浓度范围也与安全性相关。但是,近年来多个临床研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31-33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被膜(biofilms)是指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生物体表面(如伤口表面)或非生物体表面(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人工心脏瓣膜等医用植入装置),由自身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包括核酸、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包裹细菌组成的一个细菌群体。生物被膜的形成为细菌提供了保护作用,生物被膜抵抗抗生素作用以及宿主免疫防御,并涉及许多细菌和真菌慢性感染[1]。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3): 336-3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19.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细菌耐药性逐年增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变得愈发重要。临床上预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常参考血药浓度与最低抑菌浓度(MIC)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抗菌药物只有穿透到目标感染部位才能发挥有效抗菌作用,故同时考虑药物的抗菌活性及其在感染部位能否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才能更好地预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1]。为研究目标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