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0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20
  

  • 全选
    |
    论著
  •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沈继录,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郭大文, 赵金英,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温开镇, 张贻荣, 徐雪松, 鄢超, 喻华, 黄湘宁,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芳, 郑红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窦睿,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监测国内各省市主要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国内主要地区44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18年CLSI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收集2018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244 84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8.2%,革兰阴性菌占71.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4.0%和78.9%。MRSA和MRCNS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 92.2%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CNS中有88.0%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儿童株中PSSP(89.4%)和PRSP(1.7%)所占比例较2016年有所下降。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7%(除克雷伯菌属外)。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2005年的3.0%和2.9%上升到了2018年的25.0%和26.3%。与此同时,肺炎克雷伯菌每年的占比亦呈逐步上升趋势。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92.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3.2%和73.9%;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30.7%和25.8%;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在继续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同时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以发挥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最大价值。
  • 卯建, 单斌, 宋贵波, 邵天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1-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42例(142株),以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111例(111株)为观察组,非多重耐药(N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1例(31株)为对照组,进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81例和好转组61例,进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除替加环素外,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的耐药率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病死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43.2%比 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NMDR组(69.4%比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较NMDR鲍曼不动杆菌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 素。
  • 肖科, 罗瑜, 赵东霞, 钟利, 黄富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8-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 58例AIDS患者血培养获真菌58株,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26株(44.8%),隐球菌31株(53.4%),白念珠菌1 株(1.7%),多数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② 58例患者死亡30例,生存28例,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原菌分布、CD4+T细胞计数等无明显差异。马尔尼菲篮状菌与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相比,前者易出现特征性皮疹(7/26),后者易合并脑膜脑炎(17/31)。③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OR=1.426,95%CI:1.094~1.858,P=0.009)是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区分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临界诊断值为31.75 g/L(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6.7%)。结论 该院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马尔尼菲篮状菌和隐球菌为主,预后差。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预后。
  • 苏青青, 顾洁, 陈延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23-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光滑念珠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光滑念珠菌血流感染2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易感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 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7±15)岁;主要症状为发热(n=19,95.0%),未见其他特异性表现;大部分患者(n=19,95.0%)在就诊时存在至少1种基础疾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者10例(50.0%),有侵袭性操作者19例(95.0%),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者16例(80.0%);确诊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15.3±6.3)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7.0±4.6)分;20例患者中治愈11例,死亡9例。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与预后不良有关;对于年龄>60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入住ICU、合并有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及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若出现发热时,应积极留取血培养,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开始有效的抗真菌治疗。
  • 先疆燕, 王荣丽, 何文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27-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合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时间到2018年12月31日关于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1篇,PICC感染率为5.91%。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穿刺次数≥2次(OR=23.71,95%CI:6.28~89.48)、穿刺时间>30 min(OR=23.65,95%CI:6.09~91.83)、导管堵管(OR=71.72,95%CI:17.05~301.64)、导管插入场所(OR=3.63,95%CI:2.17~6.08)、非计划拔管(OR=42.17,95%CI:23.36~76.11)、胎龄<37周(OR=4.17,95%CI:1.55~11.21)、置管时间>10 d(OR=1.53,95%CI: 1.21~1.94),各危险因素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穿刺次数≥2次、穿刺时间>30 min、导管堵管、导管插入场所(新生儿ICU)、非计划拔管、胎龄<37周、置管时间>10 d是新生儿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以上高危因素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张韧, 陈铭, 陆杰久, 吕春乐, 刘滔滔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32-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药物暴露量与肾毒性发生的相关性,并确定其上限阈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静脉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住院患者信息。使用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分类和回归树(CART)的方法分析和确定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及与肾毒性相关的稳态AUC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方法所得AUC阈值的预测性能及对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诊断价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量化肾毒性发生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155例,其中发生肾毒性患者13例(8.39%)。经CART分析得到AUC0-24AUC24-48AUCss0-24对肾毒性预测的最佳阈值点分别为622 mg·h/L、617 mg·h/L、578 mg·h/L。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UC超过最佳阈值点时肾毒性发生率显著提高(P≤0.01),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与肾毒性发生独立相关,会提高约6倍的肾毒性发生率(P <0.01)。结论 万古霉素暴露量超过阈值时会大幅提高肾毒性发生风险,提示AUC监测对预测肾毒性发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吴娜梅, 林志航, 林志强, 蔡莉莉, 蔡艺峰, 傅新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38-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儿科96例患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情况。结果 共点评96例患者,男68例,女28例,中位年龄(四分位距)1.00(4.95)岁,中位体重(四分位距)9.00(17.33)kg;微生物送检94例,送检率为97.92%;细菌培养阳性32例,阳性率34.04%,分离菌株主要来源于静脉血和痰液,占70.00%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中位用药天数(四分位距)为8.00(8.75)d。综合评价100分85例,90分3例,80分2例,0分6例。扣分项目包括适应证不符合,用法用量及配伍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前无相应的病原学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缺乏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等。结论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临床科室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在感染患儿中的应用,强调病原学诊断,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还应积极开展合理用药专项点评和临床培训,规范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 用。
  • 罗德云, 陈菊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43-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AB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CABSI且年龄≥65岁住院患者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资料。结果 157例老年CABSI患者中121例(77.1%)至少存在1种基础疾病,以2型糖尿病多见。原发感染部位明确者111例(70.7%),以泌尿道感染多见。内分泌科(25.5%,40/157)是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共分离出157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75.2% (118/157) 、21.0%(33/157)、3.8%(6/157)。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常见革兰阴性菌中,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在常见革兰阳性菌中,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呈现敏感,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57例CABSI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7.2% ,结合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2型糖尿病(OR=3.132)和降钙素原升高(OR=1.023)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ABSI患者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患2型糖尿病和降钙素原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
  • 陈盈竹, 夏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49-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状态患者念珠菌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血清标志物等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相关资料。结果 103例患者纳入分析,免疫抑制组58例,非免疫抑制组45例。非免疫抑制组接受体内导管置入和完全肠外营养的比例明显高于免疫抑制组;微生物学特征显示免疫抑制组的热带念珠菌分离率明显高于非免疫抑制组,非免疫抑制组的近平滑念珠菌分离率明显高于免疫抑制组;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整体敏感率免疫抑制组低于非免疫抑制组,耐药菌主要为热带念珠菌;发生念珠菌血症时,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值均高于参考值范围;免疫抑制组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BDG)阴性率明显高于非免疫抑制组。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免疫状态,更好识别不同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更合理的抗真菌药物。然而,血清BDG检测不能早期识别所有念珠菌血症患者,特别是免疫抑制患者,需要结合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值综合判断。
  • 杨坤, 王静, 李同心, 李俊刚, 李梅, 罗福龙, 邓仁麑, 刘敏, 聂晓平,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55-5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Xpert HIV-1 病毒载量(Xpert HIV-1 VL)检测用于HIV-1病毒载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Xpert HIV-1 VL和Abbott m2000 Real Time检测系统(Abbott m2000)同时检测191份血浆样本的HIV-1病毒载量。采用符合率、卡方检验和Kappa值等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定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相关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模型等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定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的Kappa值为1.00(P<0.00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57 6,回归分析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R2=0.917 0),Bland-Altman模型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有95.3%(164/172)的样本在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 Xpert HIV-1 VL用于检测HIV-1 RNA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稳定性,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适合临床用于对HIV-1患者血浆样本中HIV-1 RNA的检测。
  • 宋羽希, 王琴, 胡健, 朱忠立, 黎俊雅, 向朝雪, 李福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60-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西部战区总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各种标本分离出的CRE 121株,采用VITEK 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酶、AmpC酶和膜孔蛋白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21株CRE中碳青霉烯酶阳性96株,其中65株产blaKPC、25株产blaNDM-1、7 株产blaOXA-48、2株产blaVIM,有2株同时产blaKPCblaNDM-1,1株同时产blaKPCblaVIM;未检测到blaIMPblaGES基因;blaSHVblaTEMblaDHA检出率分别为46.3%、47.1%和37.2%;OMPF、OMPC缺失/突变率分别为48.1%、84.6%,OMPK35、OMPK36缺失/突变率分别为35.7%、91.1%。药敏结果分析发现121株CRE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ERIC-PCR结果显示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有5种基因型;2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有3 种基因型;2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有3种基因型。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CRE以blaKPC 为主要耐药基因,其次为blaNDM-1;部分CRE既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时合并膜孔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从分型结果得出,部分菌株同源性非常高,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 马琼, 李轶, 王山梅, 王健, 李伦, 郭长城, 阙蔚鹏, 郭利敏, 胡冬梅, 田育佼, 贾向红, 秦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67-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河南地区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河南省109所医院(34所三级医院中包含2所儿童医院,75所二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8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收集2018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82 201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21 016株,占25.6%;革兰阴性细菌61 185株,占74.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36.1%和55.7%,三级医院MRSA和MRSCN的检出率(41.7%和66.9%)均高于二级医院(31.0%和37.8%)。葡萄球菌属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除高浓度庆大霉素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杆菌科细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8%和24.2%。三级医院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15.0%)高于二级医院(9.4%)。结论 河南省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一步采取更加有效的感控措施,控制耐药株的广泛传播。
  • 陈珊珊, 朱镭, 郭超, 徐辉, 郭琳琳, 王颖颖, 孟晋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76-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童患者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山西省儿童医院儿童患者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1 320株。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质谱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使用WHONET 5.6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分布呈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为主,分离到流感嗜血杆菌907株,占全年分离株的68.7%。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中有733株产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55.7%);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β-lactamase-negative and ampicillin-resistant,BLNAR)89株,占6.8%。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为67.0%,其次为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2.5%。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32.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7.2%、28.8%。未检出对左氧氟沙星、第三代头孢菌素、美罗培南不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菌株。结论 2018年山西省儿童医院检出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来自下呼吸道,3岁以下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冬春季为感染高发季节。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高耐药率仍与该菌β内酰胺酶高产酶率相关,鉴于此氨苄西林已不宜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临床医师应在经验性用药之前,尽快送检患儿疑似感染部位的标本,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及时目标治疗。
  • 田东兴, 张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81-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MAST D73C组合纸片法检测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菌株中碳青霉烯酶及其分型,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方法 MAST D73C组合纸片法和PCR基因检测确认240株儿童临床分离CRE菌株碳青霉烯酶基因,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AST D73C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233株CRE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阳性,blaNDMblaOXA-232blaKPC-2blaIMP检出率分别为40.00%、28.75%、23.33%和4.17%,另有2株同时携带2种碳青霉烯酶基因。MAST D73C组合纸片对MβL酶、OXA-48酶和K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48.48%(112/231)、27.27%(63/231)和8.66%(20/231),另有36株(15.58%)细菌抑菌圈结果无法解释。与PCR方法相比,MAST D73C检测MβL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06%和94.40%;检测OXA-48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1.16%和95.68%;检测KPC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33.93%和99.43%,但采用法罗培南耐药判断该菌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的补充标准后,灵敏度提高至87.50%,并且检测其他酶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变,与PCR结果相比总符合率为90.91%(210/231)。结论 儿童分离CRE菌株主要检出NDM-1酶和OXA-232酶,MAST D73C组合纸片法补充解释标准后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碳青霉烯酶,并可将其分型。
  • 病例报告
  • 陈冲, 张敏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86-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睿, 周晓燕, 赵梅, 殷国民, 贾伟, 李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89-9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娟, 刘前军, 王开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92-9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刘义思, 高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95-1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晗, 田李均, 韩旭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02-10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卫星如, 高芳, 贾彦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07-11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信息交流
  • 王蕾蕾,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培, 林东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雪飞,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蕾蕾,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5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尹梦芸, 郭庆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培, 林东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雪飞,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培, 林东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俊珍,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0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雪飞,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11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1): 8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