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0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 全选
    |
    论著
  •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芳, 郑红艳,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33-2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监测国内主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国内主要地区36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收集2019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249 7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0%,革兰阴性菌占71.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2.4%和78.3%。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MRCNS)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MSCNS)。MRSA中有92.6%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SE中有89.0%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2019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PSSP(95.2%和95.3%)所占比例较2018年有所上升,PISP和PRSP的检出率有所下降。除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27.6%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0%。2005–2019年15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持续上升趋势(3.0%和2.9%对25.3%和26.8%)。此外,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3.6%和75.1%;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7.5%和23.5%。结论 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为应对严峻的全国细菌耐药形势,需各相关部门协作以遏制细菌耐药。
  • 徐晓勇, 康悦, 陈渊成, 李熠, 吴菊芳, 郭燕, 吴湜, 胡佳丽,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44-2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群体药动学 / 药效学(PK / PD)分析,为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推荐给药方案。方法 选取中度肝功能损害者10例和健康受试者按1:1配对进行对照试验,入选者接受单剂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通过其血药浓度构建的三房室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多剂给药的药动学参数。结合该药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病原菌的体外药效学数据,以单点估算法计算奈诺沙星对CAP主要病原菌的PK / PD指数,以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以游离药物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 / 最低抑菌浓度(fAUC0-24h / MIC)≥47.05和≥100作为奈诺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靶值,计算药效学达标概率(PTA)和相应靶值时各累积反应百分率(CFR)。以此评估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的给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 采用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中度肝功能损害和健康受试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10 d后的AUC0-24h分别为(50.94±10.94)mg·h/L和(51.19±10.69)mg·h/L。两组受试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10 d对肺炎链球菌的CFR达95%以上;该药对肺炎链球菌的MIC≤0.5 mg / L时,上述给药方案在两组受试者中的PTA均在98%以上。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当奈诺沙星目标靶值fAUC / MIC≥100,MIC≤0.25 mg/L时,PTA也可以达到97%以上。两组受试者中奈诺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CFR保持在70%左右。结论 PK/PD结果提示该给药方案预期可在中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中获得与健康受试者相似的微生物学疗效。对于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推荐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每日1次,连续口服7~10 d的给药方案,无需调整剂量。
  • 赵婷, 孙长峰, 肖科, 廖芮,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49-2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357例肺结核抗酸杆菌阳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潜在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191例,临床表现常有中高程度发热、咯脓痰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以白念珠菌为主的定植菌检出率高,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咯血、重症肺结核、合并慢性肺疾病、血清白蛋白<40 g/L、BMI<18.5 kg/m2、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是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时,应针对病原菌及早进行经验治疗,以利于短期内控制感染;防控结核病及肺部基础疾病的进展、加强营养支持及维持理想体重可能有助于减少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
  • 陈晶, 张裕娴, 芮勇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55-2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月广州南方医院796例进行IGRA检测的住院患者资料,分析IGRA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并将其与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核抗体胶体金法、结核分枝杆菌DNA荧光定量PCR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进行比较。结果 IGRA对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0.2%和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与非结核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GRA对结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1.9%、81.3%、60.1%和92.9%。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核抗体胶体金法、结核分枝杆菌DNA荧光定量PCR法、TST、T-SPOT.TB的灵敏度分别为3.4%、21.1%、15.2%、66.7%、82.9%。结论 IGRA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好,对结核辅助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王永红, 周中丽, 黄中秀, 黄俊, 文丰, 马华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59-26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一起由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年12月24日–2018年2月12日入住ICU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环境卫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控制措施。结果 先后共发生8例CRAB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9.0%(8/89),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株。第1、3、4、5号患者检出CRAB药敏结果相同;第2、6、7、8号患者检出CRAB药敏结果相同。环境微生物调查中,共采集46份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标本,6份医务人员手标本菌落数超标,均不合格。CRAB检出率为10.9%(5/46)。8台监护仪CRAB检出率为2/8,医务人员手为1/6,输液泵按钮为1/6,治疗车为1/8,床头柜、床架、电脑键盘鼠标、呼吸机表面、医务人员鼻拭子均未检出CRAB。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提示患者和环境分离菌株为同一克隆,共有2个亚群。耐药基因检测提示所有菌株均携带OXA-23、OXA-51基因,未检测到KPC、IMP、NDM及其他OXA基因。单因素分析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引流管、入住ICU天数、手术、混合感染可能是CRAB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提示有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此次CRAB医院感染暴发原因可能是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严,在侵袭性操作时通过医务人员手导致的水平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积极治疗患者和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暴发至关重要。
  • 肖青锋, 邴小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66-27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肠道病毒71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肠道病毒71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病例组,同期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口腔黏膜中AQP-4表达水平。根据中国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对病例组患儿病程进行临床分期,比较临床1期、2期、3期患儿口腔黏膜中AQP-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儿血清CRP、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口腔黏膜中的AQP-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不同疾病分期患儿口腔黏膜中AQP-4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临床1期、2期、3期(P<0.05);治疗后,不同疾病分期患儿口腔黏膜中AQP-4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相应各期,且由低到高仍依次为临床1期、2期、3期(P <0.05)。治疗前,不同疾病分期患儿口腔黏膜中NSE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临床1期、2期、3期(P<0.05);治疗后,不同疾病分期患儿口腔黏膜中NSE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相应各期,且由低到高依次为临床1期、2期、3期(P <0.05)。结论 口腔黏膜中AQP-4表达与肠道病毒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相关。
  • 赵霞, 王力红, 魏楠, 张京利, 马文晖, 赵会杰, 韩叙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71-2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风险因素评估模型,筛选HAP的老年高危人群。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识别,建立HAP风险因素评估体系;根据β值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感染风险因素评估模型。结果 年龄≥70岁、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曾住ICU、本次住院手术次数≥3次以及先前使用抗菌药物是HAP的独立危险因素,HAP风险评估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和0.77。结论 老年患者HAP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识别效度,可对老年患者中HAP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识 别。
  • 杨金, 朱均昊, 李莉, 章强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77-28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1,3)-β-D葡聚糖检测(G 试验)联合真菌涂片、真菌培养及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等微生物学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2–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同时进行G试验、真菌涂片、真菌培养的942例患者资料,其中184例另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回顾性分析G试验、真菌检测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结果,分别计算不同检测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942例患者中,确诊IFD 115例,拟诊33例,疑似154例,非感染640例。对除隐球菌病外的IF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G试验单独检测时为92.9%、59.0%;真菌涂片为57.5%、96.6%;真菌培养为77.9%、93.0%;三者联合检测时为97.3%、93.2%。对于隐球菌病,G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1%、81.2%。结论 G试验灵敏度良好,特异度一般。将G试验与传统真菌学检测方法联合使用,能弥补单项检测不足,可作为辅助指标为临床及时正确诊断提供帮助。
  • 贾忠兰, 叶长芸, 许丽风, 王怡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82-28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6例的临床及其分子流行特征,为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病例的临床信息,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6例孕妇出现发热、腹痛、胎动异常等症状;2例胎死宫内, 4例新生儿出现胃肠炎、血流感染和脑膜炎等感染症状,其中1例新生儿出生2 d后死亡。6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有3种血清型(4b、1/2b和1/2a)、4种ST型(ST1、ST2、ST5和ST91)和5种PT型(pulsotype)。毒力基因(plcBactAhlyiapprfAinl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6例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症状较为严重,胎儿/新生儿预后差。分离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以血清型4b型和ST2型为主,携带6个毒力基因,致病力强。
  • 张雪莲, 颜琪, 吴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88-2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减少CNSI的发生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925例颅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CNS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NSI的危险因素。结果 颅脑术后CNSI的发生率为7.03%。发生率居前三位的疾病依次是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和颅脑损伤;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住院时长、接台手术、手术时长、有无脑室外引流(EVD)和永久性植入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EVD留置时长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住院时长≥10 d、接台手术、手术时长≥4 h、有EVD、EVD留置时长≥7 d是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CNSI发生的高危因素(P 均 <0.05)。结论 颅脑术后患者CNSI的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医务工作人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少CNSI的发生。
  • 翟群超, 黄海泉, 明慧, 章结楼, 查翔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94-3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学特征,为早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T2DM合并BSI患者的临床及细菌学血培养资料。结果 共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1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9%(115/160),革兰阳性菌占26.2%(42/160),真菌占1.9%(3/160)。前6位检出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β 溶血链球菌。原发感染部位为泌尿道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社区获得性感染占55.7%(88/158),医院感染占44.3%(70/158);T2DM合并BSI患者90 d总病死率为15.8%(25/158)。多重耐药菌(MDRO)占30.6%(49/160);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NBSI)患者中检出30株MDRO,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株分别占36.7%(18/49)和30.2%(13/43);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达23.3%(10/43)。MRSA的检出率为33.3%(6/1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超过70%;对利福平敏感率超过9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结论 T2DM合并BSI患者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NBSI中MDRO检出率高。应重视原发感染部位对T2DM合并BSI的影响。
  • 曹汴川, 黄喆, 肖科, 邹永胜, 黄富礼, 黄永茂, 钟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01-3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脊髓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断的1例脊髓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回顾1989–2019年国内外关于脊髓结核的文献报道,筛选并总结分析脊髓结核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为18岁青年女性,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脑炎、腹腔结核。患者主要以反复发热、头部及颈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伴随双下肢肌力下降,排尿功能障碍,结合病史、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给予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结合相关文献和该病例,共16例患者,平均年龄32.5岁(17~50岁)。13例患者行脊髓MRI检查,3例行脊髓造影检查,11例行病理检查。经治疗,有8例患者好转。结论 脊髓结核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尽早明确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应根据脊髓病变的范围、程度、大小以及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来综合考虑。
  • 郭水根, 徐春燕, 朱先极, 杨叶梦, 包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06-31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医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CAP患者120例作为CAP组,同期健康体检成人12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PGRN、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CAP组血清PGRN、SAA、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P重症组血清PGRN、SAA、CRP、PCT水平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CAP死亡组血清PGRN、SAA、CRP、PCT水平均高于好转组(P<0.05)。CAP患者血清PGRN、SAA水平与CRP、PC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PGRN、SAA、CRP、PCT水平及其联合诊断C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27、0.721、0.750、0.902;灵敏度分别为73.2%、69.6%、75.1%、63.6%、84.7%;特异度分别为76.5%、74.2%、68.4%、77.5%、94.4%。血清PGRN、SAA水平诊断重症CAP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18;诊断死亡CAP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85。结论 成人CAP患者血清PGRN、SAA水平升高,可反映机体炎症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两者联合CRP和PCT可提高CAP的诊断价值。
  • 赵春江, 张菲菲, 王占伟, 卓超, 梁宏洁, 徐雪松, 福泉, 贾伟, 倪语星, 金炎, 胡必杰, 曹彬, 王利君, 胡志东, 曾吉, 季平, 吴安华, 张嵘, 王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12-31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2016年全国16所医院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3种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全国16所医院分离的591株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分离菌,其中肺炎链球菌298株,流感嗜血杆菌222株,卡他莫拉菌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抗菌药物对这3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按照肺炎链球菌口服青霉素的折点判定标准,62.8%(187株)的肺炎链球菌为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超过85.9%(256株),对口服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54.7%~64.1%(163株~191株),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6.3%(287株)和97.3%(290株)。PNSP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青霉素敏感菌株(PSSP)。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33.8%、33.8%和42.8%,对其余受试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超过60%;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35.6%(79/222),且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克拉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株。卡他莫拉菌对除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外的抗菌药物都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受试的大环内酯类和口服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但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仍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低。
  • 病例报告
  • 张慧芳, 田锐, 王瑞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19-32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牟江, 刘前军, 邱菊, 刘翩, 王开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22-32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丹, 刘洪艳, 王妍, 郭薇, 戴青荃, 王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25-32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雯霞, 陈君灏, 陈晨, 李玲霞, 张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28-33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张楚晗, 刘笑芬, 张菁, 邢清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31-33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鸿, 陈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35-33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单慧, 王倩, 张雪媛, 张灿, 陈军霞, 彭悦颖, 胡子鉴, 吕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40-34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0.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信息交流
  • 尹梦芸, 郭庆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81-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卞星晨,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293-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蕾蕾,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0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晨, 郭庆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11-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辛玲, 胡付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24-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辛玲, 胡付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3): 330-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