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1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7-20
  

  • 全选
    |
    论著
  •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芳, 郑红艳,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窦睿,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377-38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监测国内主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全国52所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20年CLSI折点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收集2020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251 1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8.1%,革兰阴性菌占71.9%。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外)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其他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1.0%、81.7%和77.5%,甲氧西林耐药株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其他MSCNS)。MRSA中有93.6%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SE中有89.9%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2020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株(PSSP)(96.7%和95.5%)所占比例较2019年有所上升,青霉素中介和耐药株(PISP和PRSP)的检出率有所下降。除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1.5%和22.4%外,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2%。2005—2020年16年的监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05年的3.0%和2.9%持续上升至2018年的25.0%和26.3%,但从2019年和2020年开始呈连续下降趋势。此外,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8.1%和69.0%,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3.2%和19.3%。结论 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虽仍呈增长趋势,但如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重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的检出率在多年升高的情况下,近年来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提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结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对控制耐药细菌的流行播散是行之有效的。
  • 刘泉波, 郑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388-39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探究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收集、整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其临床特征及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159例,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18例(74.2%),MRSA 41例(25.8%)。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流感染发生前住院时长(P=0.001)、既往消化系统手术史(P=0.003)、血流感染前插入胃管(P<0.001)、既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P=0.004)是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血流感染发生前住院时长、既往消化系统手术史、血流感染前插入胃管,以及既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是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胡小燕, 周华, 符一骐, 陆明, 周建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394-39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加深临床医师对IP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01例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实体器官移植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结缔组织病组、慢性肾病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粒细胞缺乏组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比例多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中咯痰、气促的患者比例多于其他各组。CT影像晕征在粒细胞缺乏组多见。结论 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基础疾病相关,影像学特点表现为结节团块影及晕征,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不典型。
  • 白少丽, 白若靖, 周莹荃, 孟庆鑫, 王建云, 代丽丽, 画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399-40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接受依非韦伦进行初始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焦虑(anxiety)和抑郁(depression)(简称SAD症状)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HIV感染/AIDS患者543例,随访观察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信息,并在治疗基线和治疗12个月分别通过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SAD症状评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AD症状的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在治疗后发生重度SA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成12个月治疗随访的患者444例。基线PSQI、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抑郁评分(HAD-D)和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焦虑评分(HAD-A)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8.9%、22.1%和29.3%,治疗12个月后PSQI评分从8.43±2.45降至5.74±2.67,HAD-D评分从10.73±2.84降至4.93±3.44,HAD-A评分从10.98±3.01降至4.69±3.24,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情况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从11.9%降至3.8%、3.8%降至0、2.5%降至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是学生或无业、WHO分期Ⅲ/Ⅳ、基线 HAD-A评分>7、基线 HAD-D评分>7是重度焦虑的预测因子(P<0.05);无业、离异或分居、基线 HAD-A评分>7、基线 HAD-D评分>7是治疗12个月后发生重度抑郁的预测因子(P<0.05);基线HAD-D评分>7、基线 PSQI>5是治疗12个月后发生重度睡眠障碍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HIV感染/AIDS患者在接受依非韦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的SAD症状与多种因素相关。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缺乏经济来源、缺少家庭关怀以及在药物治疗之前就存在着SAD症状等情况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依非韦伦或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神经精神状况的监测。
  • 袁婧, 严晓峰, 张维, 孙艳雨, 左玉洁, 邓长刚, 李奇穗,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06-41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不同抗病毒方案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3月7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24例COVID-19住院患者纳入研究,男107例 (47.8%),总平均年龄 (46.3±16.2)岁,从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数时间为5(1~21)d。共有8种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各方案间(α干扰素,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α干扰素+利巴韦林,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其他方案)在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4 d内病毒核酸转阴率、入院后病情进展为重症比例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3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1~2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者(P<0.05)。结论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疗效之间未见显著差异,未发现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基础上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和利巴韦林能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或缓解病情。
  • 高安, 陆圣威, 陈丽, 甘建和, 孙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11-41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行糖皮质激素用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安全性荟萃分析,以评估激素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6月1日,检索有关糖皮质激素对SARS-CoV-2感染、SARS和ARDS的死亡率影响,使用Stata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关COVID-19 5篇、ARDS 22篇、SARS 7篇。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联合常规治疗可以降低ARDS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皮质激素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SARS与COVID-19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组在治疗分配不是随机的,临床上更倾向于在重症患者中使用,因此激素组重症的构成比高于非激素组。在一定意义上证明激素联合常规治疗降低了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结论 在重症COVID-19中,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上有一定意义。但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才能得出实质性结论。
  • 邓敏, 夏晓影, 杨玉霞, 时志鹏, 刘荷蕾, 夏红, 杨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18-42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庆市某校人鼻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此类疫情暴发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5—6月在学校暴发疫情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置措施等。结果 首例患者5月25日发病,末例5月31日发病,经过7 d最长潜伏期无新发患者。本次疫情为同一班68名同学中的31例发病,罹患率为45.59%(31/68),25例为住宿生,且24例居住在宿舍楼第一层;患者症状较轻,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咽痛26例(83.87%,26/31);发热17例(54.84%,17/31),体温最高38.1℃;咳嗽15例(48.39%,15/31),流涕14例(45.16%,14/31);31例患者实验室检测人鼻病毒核酸阳性24例,阳性率77.42%(24/31),其余实验室检查及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所有患者经过隔离对症治疗后均病情好转。结论 该起疫情为重庆市首起由实验室确诊的人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暴发疫情;本次疫情患者病情较轻,未造成更大范围的播散;加强学校学生住宿环境的消毒、患者居家隔离、注意个人卫生是防控人鼻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疫情的关键措施。
  • 贺小旭, 王佳珍, 饶芝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23-42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等。结果 该11例患者分离的菌株全部为拉丝试验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等,多数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或未发现的糖尿病(82.0%),经抗菌药物或联合肝脓肿穿刺引流治疗,死亡率为27.3%。结论 目前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hvKP,侵袭性强。积极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强效的抗感染治疗联合肝脓肿穿刺引流有助于改善预后。
  • 鲁雁秋, 王静, 陈耀凯, 李俊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27-43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接受一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后发生病毒学失败的HIV-1感染者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2015年5月—2020年6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一线ART 1年后出现病毒学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HIV-1载量并扩增HIV-1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采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分析病毒学失败率、耐药发生率、耐药位点分布以及HIV-1基因型分布。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与图表制作,并分析病毒学失败率、耐药发生率、耐药位点分布和HIV-1基因型分布。结果 在3 305例接受一线ART的患者中,348例(10.5%)出现病毒学失败,其中319例对至少一种抗病毒药物耐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率为99.1%(316/319),其中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地拉韦定(delavirdine, DLV)和依非韦仑(efavirenz, EFV)耐药率均超过95%;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发生率达91.5%(292/319),其中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和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 FTC)耐药发生率均超过90%,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 PI)类耐药发生率低。M184V/I和K65R/N是NRTI类药物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K103N/R/S、G190A/S/E/Q、V179D/E和V106M/A是NNRTI类药物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无论是否存在耐药,HIV-1亚型均与我国主要流行亚型相近。结论 该院一线ART治疗失败者耐药发生率高,耐药是HIV-1感者病毒学失败的主要原因;耐药最为严重的药物包括NVP、DLV、EFV、3TC和FTC,AZT和PI类药物耐药发生率低;耐药与HIV-1基因型无相关性。
  • 金逸, 胡盈盈, 郁继诚, 陈渊成, 戴静怡, 王晶晶, 张菁, 武晓捷, 程洁如, 丁玲玲, 刘晓雪, 龚玉秀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32-437.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评价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入选研究受试者56名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2个试验组,一组受试者按照方案规定先后给予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另一组则参比制剂-受试制剂,两周期自身交叉,空腹给药或高脂餐后给药,并按设计的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头孢氨苄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采用单点法计算头孢氨苄不同给药方案的%T>MIC以及%T>MIC(靶值= 40%)达标概率(PTA),优化给药方案。结果 空腹或餐后给药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组的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均相似。空腹状态下参比制剂组的CmaxAUC0-∞分别为5.64 mg/L、8.99 h•mg/L,受试制剂组分别为6.02 mg/L、9.12 h•mg/L。餐后状态下参比制剂CmaxAUC0-∞分别为2.51 mg/L、8.04 h•mg/L;受试制剂分别为2.60mg/L、8.22 h•mg/L。空腹组主要药动力学参数CmaxAUC0-∞几何均值比(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分别为106.91%(101.45%~112.66%)、101.22%(99.14%~103.34%),餐后组分别为102.29%(94.41%~110.84%)、102.08%(100.24%~103.95%)。头孢氨苄CmaxAUC0-∞几何均值比值90%置信区间均落在80.00%~125.00%范围内。空腹给予头孢氨苄250、500、1 000 mg(均为1次/6 h给药),当该药对致病菌MIC为0.5、1、2 mg/L时,预期达到PTA均高于90%。结论 餐后和空腹给予头孢氨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临床治疗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采用250~500 mg(1次/6 h)给药方案预期可获得较好微生物疗效。
  • 隋鑫, 李晓斌, 王华伟, 曹莹, 喻明, 陈璐, 王文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38-44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国产头孢克肟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评价国产制剂与原研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空腹/餐后、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空腹组和餐后组分别入组32名和26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周期单次空腹或餐后口服头孢克肟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0.1 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头孢克肟血药浓度。采用 Phoenix WinNonlin® 8.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健康受试者空腹状态下单次口服头孢克肟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0.1 g后的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AUC0-tAUC0-∞的算术均值分别为1 805.23 μg/L和1 600.59 μg/L、14 379.42 μg•h/L和13 144.83 μg•h/L、14 802.91 μg•h/L和13 516.38 μg•h/L。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AUC0-tAUC0-∞几何均值的比值分别为114.31 %、109.61%、109.66%;90%CI分别为104.66%~124.84%、100.28%~119.80%、100.26%~119.94%。健康受试者餐后状态下单次口服头孢克肟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0.1 g后的头孢克肟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AUC0-tAUC0-∞的算术均值分别为965.27 μg/L和913.62 μg/L、8 093.34 μg•h/L和7 624.80 μg•h/L、8 488.29 μg•h/L和7 956.31 μg•h/L。头孢克肟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AUC0-tAUC0-∞几何均值的比值分别为104.65%、104.04%、104.49%;90%CI分别为95.35%~114.86%、94.98%~113.96%、95.49%~114.33%。结论 国产头孢克肟胶囊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空腹和餐后给药条件下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 管红艳, 刘婧娴, 陈峰, 刘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44-44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动筛查方法学差异,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CRE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收集2019年5—10月入住PICU患者的咽拭子及肛拭子,使用纸片筛选自建法和肉汤增菌法筛查CRE,比较两种方法学的筛查结果。查阅CRE筛查阳性患者病史并进行临床环境采样,对CRE筛查阳性的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CRE主动筛查前后PICU科室CRE感染率情况,收集并分析CRE筛查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肉汤增菌法检测CRE的阳性率比纸片筛选自建法高5.4%,检出的CRE菌株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主,占86.0%。PICU科室自开展CRE主动筛查并采取干预措施后,CRE的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CRE筛查阳性患者中,70.0%(21/30)患者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史,大部分患者有消化道及呼吸道手术病史,术后出现不同部位CRE感染。结论 肉汤增菌法可以显著提高CRE的检出率。开展CRE主动筛查并尽早实施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临床CRE感染。
  • 蒋晓颖, 王东亮, 魏莲花, 李丹, 胡一弋, 何天鹏, 张丽琴, 赵婧, 袁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49-45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CRKP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8月甘肃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采用表型筛选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产A类、B类碳青霉烯酶筛选。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GESblaOXA-48)、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blaCTX-M)、头孢菌素酶基因(blaMOXblaCITblaDHAblaACCblaEBCblaFOX)、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明确基因亚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1月—2019年8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611株,CRKP菌株19株,检出率为3.1%,其中2018年6株、2019年13株。19株CRKP主要分离自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10/19,52.6%);主要分离于痰液标本(57.9%),其次为尿液、血液标本(各占10.5%)。药敏结果显示19株CRKP均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PCR结果显示9株CRKP携带A类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19株CRKP均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blaSHV型11株、blaCTX-M型10株;8株CRKP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blaDHA-1阳性。膜孔蛋白Ompk35基因缺失6株,Ompk36基因缺失14株。19株CRKP经PFGE分型可分为15种不同克隆型。结论 该院CRKP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且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复杂,需引起临床及感控部门的高度重视。
  • 邓慧玲, 张玉凤, 蔡慧君, 俞蕙, 王传清, 许红梅, 景春梅, 林爱伟, 李娜, 陈英虎, 陈静, 曹清, 黄卫春, 张婷, 肖芳菲, 陈益平, 温正旺, 杨锦红, 邓继岿, 施君, 黄园园, 冀旭峰, 郝建华, 张聪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56-46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现状和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资料来源于 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鉴定采用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或 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判断标准,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249 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 453株,分离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48.5%,其次是血液和肺泡灌洗液,分别占25.1%和5.9%。该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敏感率较高,达9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70.4%;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4.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引起肺炎、脓毒血症等,多发生于有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高危患儿。结论 儿童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高,仅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较敏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菌株产生耐药和流行。同时,临床医师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 吕志勇, 董方, 宋文琪, 甄景慧, 周为, 杨溪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61-46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相关临床资料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该院儿童患者临床分离的3 026株非重复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多见于冬春季。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中1 760株(58.2%)产β内酰胺酶,92株(3.0%)为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为66.1%,其次为氨苄西林 (61.2%)、头孢克洛 (43.8%)、头孢呋辛(35.5%)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9.6%),对阿奇霉素和头孢唑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35.8%和5.1%,未检出对头孢曲松和美罗培南不敏感菌株。结论 儿童患者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是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氨苄西林已不能作为临床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一线用药。流感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 病例报告
  • 黄婷, 孙家佳, 王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67-46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迪娜•索力提肯, 王旖旎, 王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70-47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吕小林, 汪丁枝, 呙阳, 陈国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73-47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与编译
  • 李晓冉,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76-479.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国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80-48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天杰, 崔庆鹏, 刘浩林, 雷银, 吴汶钊, 陶搏宇, 刘孝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85-48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晶, 刘静娴, 刘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89-49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495-50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 21(4): 501-50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1.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患者,“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和最新发布的欧洲治疗指南等均建议尽早予以合理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医院内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需要有创辅助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以及在病房中发生HAP需要有创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本文旨在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更新治疗方案。本文由麻醉与复苏及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参与撰写,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现状、抗菌药物耐药、基于患者风险因素建立的临床管理优先级。回顾和更新最新的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以及最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在回顾上述最新进展之后,给予一些推荐和建议,同时设计对于危重症患者更新的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路径。由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感染多重耐药菌,以上几点对于VAP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