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3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20
  

  • 全选
    |
    论著
  • 王昱林, 郭云波, 杨蕴毅, 王林梅, 周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675-68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康复期确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 pneumonia, PJP)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COVID-19 康复期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为 PJP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9例男性,7例女性,中位年龄68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胸闷、发热,胸部CT多发肺部磨玻璃影,部分可见肺囊肿。14例曾经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淋巴细胞计数均降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16例患者肺泡灌洗液mNGS均检测出耶氏肺孢子菌,9例检测出合并其他病原体。16例患者均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联合卡泊芬净治疗,其中12例病情逐渐好转,4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COVID-19康复期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具有发生PJP的风险,需早诊断、早治疗。复方磺胺甲噁唑是治疗PJP的首选药物,也可联合卡泊芬净治疗。
  • 钱娟, 冉伟, 陈龙, 袁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681-685.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胃肠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6.8±16.3)岁。8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病变范围累及胃(7例)、结肠(2例)及直肠(1例),多部位活检病理证实10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及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为纳差、腹胀、体重下降。胃淋巴瘤可同时累及多部位,最常见发病部位为胃体、胃窦,胃镜下表现为多个结节样隆起伴溃疡,胃内黏膜多处充血肿胀、糜烂。肠道淋巴瘤2例,发生在升结肠,受累管壁弥漫性充血、肿胀,局灶不规则溃疡。直肠1例,为巨大新生物,向肛门突出,表面糜烂,触之易出血,肠腔变窄。10例淋巴瘤患者根据Ann Arbor改良分期,确诊时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5例。接受化疗的7例因各种原因均未完成治疗,其中1例(病例9)虽只化疗了4个周期,但截至随访时患者疾病稳定,未进展;3例未接受化疗,其中1例失访,另外2例在确诊淋巴瘤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 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好发于男性,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常小于200个/μL,以胃内高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临床分期为较晚期。胃肠镜对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规范化疗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提高艾滋病合并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 石世宇, 曹汴川, 黄秋玲, 赵越, 黄富礼,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686-69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某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失败并判定为耐药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分析其基因型耐药特点。结果 35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为主(74.3%);年龄中位数为66.6岁;基线CD4+T细胞<350个/μL为主(79.2%);ART中位时长26.6个月;初始ART方案与ART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多样;亚型以CRF08_BC为主(40.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最低;NRTI中,恩曲他滨(FTC)和拉米夫定(3TC)耐药率偏高,均为29.7%;NNRTI中,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耐药率高,分别为92.4%和91.5%。Fisher确切概率法显示年龄与ART药物耐药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耐药情况复杂,需要加强ART管理,基线耐药检测可以为ART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应该加强对HIV-1 RNA、CD4+T细胞等指标的基线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加强老年HIV感染/AIDS患者的随访管理,及时进行耐药检测。
  • 方颖颖, 詹丹婷, 王凌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691-69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对胸部放线菌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1年12月诊断的胸部放线菌病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并随访预后。结果 44例胸部放线菌病患者,男36例、女8例,年龄(54.3±14.3)岁。29例(65.9%)合并基础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咳嗽33例(75.0%),咯痰26例(59.1%)、咯血15例(34.1%)、发热12例(27.3%)、体重下降10例(22.7%)和胸闷气短9例(20.5%)。胸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影、结节影、团块影、实变影、空洞、胸腔积液,病灶中央坏死区不强化,边缘强化明显。1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42例患者均送检了下呼吸道样本(肺泡灌洗液、气管镜取痰)病原学培养,20例(47.6%,20/42)放线菌培养阳性。23例(23/44,52.3%)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放线菌序列19例,检出率82.6%(19/23),检出序列数为1~1 667,中位数为14。mNGS对放线菌的检出率(82.6%)高于痰培养(43.5%)(P=0.021)。41例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3例使用大环内酯类治疗,疗程3~12个月,中位数为6个月。3例因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失访,其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胸部放线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借助于常规病原学检测手段联合mNGS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 俞亚转, 周宝桐, 刘正印, 李太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695-701.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因发热住院患者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前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2021年4月13日—2022年8月1日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地区,患者体温峰值、病程、最终诊断、在北京协和医院之前的诊治情况如医疗机构信息、实验室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405例患者,男∶女=1.18(219/186),平均年龄50岁。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是北京市(131例,32.3%)、河北省(103例,25.4%)。大部分患者为中高热及以上(348例,85.9%)。近半数(198例,48.9%)曾就诊于三甲医院。外院经过病原学和影像学初步诊断为各种器官组织感染的有263例(64.9%),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感染,其次是消化系统感染。全部患者均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最常予2种抗菌药物(33.3%),极少数给予8~9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共有502人次,女227人次(45.2%),男275人次(54.8%)。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中,243例(60.0%)患者最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细菌感染110例(27.2%),另162例(40.0%)患者属于非感染性发热。外院诊断的发热原因与北京协和医院最终诊断相符合的仅87例(21.5%)。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和种类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频率最高的前三种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246次,22.8%)、喹诺酮类(239次,22.1%)、青霉素类(113次,10.5%)。外院就诊过程中,有5例(1.2%)患者未查血常规,107例(26.4%)未查降钙素原,62例(15.3%)未查C反应蛋白,255例(63.0%)未行血培养,只有114例(28.1%)患者进行全部检查。结论 发热患者无论病因诊断是否感染性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临床医师给发热患者予抗感染治疗前应充分评估,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常用指标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同时用药前完善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
  • 刘立, 赵雁红, 李国忠, 常丽仙, 马智慧, 王戈, 刘春云, 沈凌筠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02-70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甘草酸制剂对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6月208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105例使用2HRZE/4HR(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加甘草酸制剂,甘草酸制剂累积剂量≥90累积日剂量(cDDD)。对照组103例使用2HRZE/4HR。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DILI的累积发生率,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生DILI的风险及协同因素。结果 208例肺结核患者33例(15.9%)发生DILI,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3例分别有10例和23例发生DILI,观察组DILI累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相对危险度为2.605(95%CI:1.240~5.475)。调整年龄、性别、白蛋白、肝肾功能等因素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R=12.850,95%CI:3.778~43.704)、CD4细胞(HR=0.998,95%CI:0.995~1.000)、肺外结核(HR=20.212,95%CI:2.491~163.977)是DI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酸制剂累积剂量治疗(HR=0.400,95%CI:0.186~0.860)是DIL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甘草酸制剂累积剂量治疗能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肝损伤,保证抗结核治疗完成整个疗程,从而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 林良沫, 洪绵慧, 吴丹娜, 钟莉莉, 符祥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09-71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临床使用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研究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且起始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用药后肝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生肝损伤组和发生肝损伤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个危险因素预测性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最佳截点。结果 共有116例患者纳入研究,肝损伤发生率为28.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药谷浓度及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是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血药谷浓度>4.80 mg/L及CRP>127.86 mg/L的患者肝损伤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CRP较高的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期间应当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降低肝损伤风险。
  • 杨丽, 李坤, 杨蓉, 罗玲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15-72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脐带血微小RNA(miR) -141检测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由围产期发热母体分娩的568例新生儿,根据EOS诊断将新生儿分为EOS组(n=56)及非EOS组(n=484),剔除28例。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脐带血miR-141水平。所有EOS患儿至少进行为期28 d的随访研究。结果 EOS组新生儿脐带血miR-141水平显著低于非EOS组[0.519(0.329,0.651)对0.920(0.712,1.264),Z=–12.48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母体白细胞计数(WBC)升高(P=0.041)、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P=0.001)、产时体温峰值高(P=0.002)以及脐带血miR-141降低(P<0.001)都与EOS风险独立相关。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脐带血miR-141鉴别诊断EOS的曲线下面积(AUC)[0.877(95%CI:0.828~0.927)]高于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0.631(95%CI:0.554~0.708)]。且产前母体WBC联合脐带血miR-141鉴别诊断EOS的AUC为0.888(95%CI:0.841~0.936),较产前母体WBC[0.690(95%CI:0.620~0.760)]单独鉴别诊断价值更优(Z=–1.814,P=0.013)。结论 脐带血miR-141可能是EOS有用的潜在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 毋海兰, 卞星晨, 路珊珊, 范亚新, 刘笑芬, 李熠, 李鑫, 张菁, 郭蓓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21-72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和尿液样品中德拉沙星浓度。方法 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 (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含0.1%甲酸的乙腈∶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v/v,60∶40),等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分析时间为3.0 min。质谱采用ESI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内标为D5-德拉沙星。预处理方法为固相萃取法。结果 德拉沙星在血浆和尿液中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 0~10.0 mg/L和0.050 0~50.0 mg/L,定量下限分别为0.010 0 mg/L和0.050 0 mg/L。德拉沙星血浆和尿液样品的测定方法批内、批间精密度均不大于6.2%,准确度在92.6%~104.4%范围内。德拉沙星在正常、溶血及脂血血浆中的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为88.8%~104.1%;尿液中的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为101.2%~104.6%。血浆和尿液中德拉沙星的回收率分别为71.5%~85.6%和81.0%~87.3%。血浆和尿液样品在–20℃分别存放7 d和6 d、–70℃分别存放166 d和149 d、室温分别放置 6 h 和5 h、反复冻融 3 次、及制备后样品自动进样器放置24 h 均稳定,尿液样品在2~8℃放置25 h稳定。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检测人血浆及尿液中德拉沙星浓度的UPLC-MS/MS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可为德拉沙星临床药动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 张新宝, 张妍蓓, 姚超, 王华, 刘盛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29-733.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2例疑似NTM肺病患者。对患者BALF行MALDI-TOF MS检测、PCR荧光探针检测、BACTEC MGIT 960 分枝杆菌全自动快速液体培养 (BD960 法)检测,并对三种检测技术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依据NTM的诊断标准,112例患者最终诊断为NTM肺病78例,MALDI-TOF MS、PCR荧光探针法、BD960法检测NTM的灵敏度分别为:85.9%(67/78)、56.4%(44/78)、28.2 % (22/78), MALDI-TOF MS分别与PCR荧光探针、BD960比较,χ2分别为:16.52、52.98,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检测技术阳性预计值分别为:98.5%、93.6%、100%,阴性预计值为:75.0%、47.7%、37.8%。MALDI-TOF MS检测诊断NTM肺病时间明显短于液体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68,P<0.001)。结论 MALDI-TOF MS检测技术对NTM肺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家炜, 徐英春, 佟大伟,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李辉,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34-742.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我国不同地区51家医院分离的不动杆菌属分布情况和耐药变迁趋势。方法 按CHINET耐药监测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收集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21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此期间共分离到不动杆菌属143 39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菌种,占所有不动杆菌属的89.6%。呼吸道样本分离最常见的是不动杆菌属,占所有样本分离株的73.0%。94.0%的菌株分离自住院患者,其中ICU分离的菌株占35.5%。除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外,不动杆菌属对其他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等耐药率较高。不同等级医院和不同科室分离的不动杆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差异。2015—2021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而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较高,在三级医院达75.2%。结论 不动杆菌属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对于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属感染,可以采用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 病例报告
  • 于雨阳, 范杜, 官岚, 朱应群, 黄瓅, 蔡茜, 朱殷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43-74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娜, 于鑫, 蔡湘龙, 李国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47-75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秦焕, 井晓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51-75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范瑛毅, 郝兴亮, 张建, 纪艳荣, 李霜, 王传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55-758.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张楚晗, 张菁, 刘笑芬,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59-764.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殷梦曌, 秦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65-770.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管勤朝, 和倩, 朱高沣, 朱允丰, 管风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71-77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智龙, 范亚新, 龚媛媛, 陈梦婷, 郭蓓宁,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77-786. https://doi.org/10.16718/j.1009-7708.2023.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读者·作者·编者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14-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28-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50-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58-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荣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87-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福彪, 赵燕平, 顾春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8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段红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89-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蔡雅婷, 赵佳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90-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晶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3, 23(6): 791-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